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杉木人工中龄纯林的林冠下,设计5个林分郁闭度(0.1—0.2,0.2—0.4,0.4—0.6,0.6—0.8,0.8—0.9),进行2年生黄花倒水莲苗套种试验,3 a后比较其生长及其根茎远志皂苷的含量.结果表明,不同郁闭度林冠下套种的黄花倒水莲,生长量及根茎远志皂苷含量均以郁闭度0.4—0.6的林分为最高,黄花倒水莲植株平均保存率为85.5%,平均地径达2.15 cm,平均株高达123.0 cm,平均冠幅达92.7 cm,平均根茎总质量(干质量)达99.28 kg/m2,根茎中远志皂苷平均含量达1939.12 mg/kg;郁闭度为0.2—0.4的上述各项指标值次之,低郁闭度(0.1—0.2)及较高郁闭度(0.6—0.9)的各项指标值均显著降低.认为选择郁闭度为0.4—0.6的杉木人工纯林林分套种黄花倒水莲,生长量及根茎药材产量与质量较高.  相似文献   

2.
对毛竹林下套种黄花倒水莲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影响毛竹林下套种黄花倒水莲产量的主要因子是施追肥,施用羊粪肥的黄花倒水莲整株产量最高;施用稻草肥的黄花倒水莲根部重量最高。有无施肥、施不同肥种对黄花倒水莲成活率和保存率影响较小,对黄花倒水莲病虫害影响轻微。  相似文献   

3.
利用毛竹林下套种黄花倒水莲,并引山沟水科学灌溉,以提高黄花倒水莲的产量、改良土壤的肥力及促进毛竹的生长。实验结果证明:通过合理种植、科学灌溉,黄花倒水莲成活率及生长量大幅度提高,净产值增加44217元/hm2。对毛竹林而言,毛竹胸径、树高略有增加,出笋量增多,土壤肥力提高。此论证可为林农大量引种栽培提供技术指导和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福建省宁化国有林场马尾松林下套种福建柏效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福建柏可以在马尾松成熟林林下套种,在套种前需对马尾松进行抚育间伐,保留适当的密度;马尾松间伐后保留密度对套种的福建柏生长具有显著影响,保留密度300株/hm~2的福建柏生长最好,平均胸径4.2cm,平均树高3.9m,胸径、树高生长量的大小顺序为300株/hm~2﹥600株/hm~2﹥900株/hm~2;在相同保留密度下,不同坡位对福建柏的生长具有显著影响,窝部林下套种福建柏生长效果最好,平均胸径4.2cm,平均树高4.2m,福建柏平均胸径和平均树高生长大小依次是窝部﹥中部﹥上部。  相似文献   

5.
在杉阔混交林不同郁闭度林冠下进行套种药用植物黄花倒水莲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黄花倒水莲在郁闭度0.1~0.9之间的林冠下均能生长,而以郁闭度0.1~0.3的林冠下种植的黄花倒水莲株高、地径、根、茎叶生长量最大,成活率最高;郁闭度0.3~0.5林冠下种植次之,黄花倒水莲种植在郁闭度0.7以上的林冠下虽然能成活,但是生长量最小。  相似文献   

6.
为完善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高效栽培技术,采用正交试验方法,研究施肥、造林密度和种植穴规格3个因素对杉木生长的影响,以期获得杉木高产的最佳组合。结果表明,造林密度和施肥条件是影响杉木早期生长的关键因素,种植穴规格影响不显著。不同区域的最优栽培技术组合略有不同,融安县和融水县试验点最优组合为A3B1C3,即造林密度1 666株/hm2,种植穴规格40 cm×40 cm×40 cm,施用基肥+追肥;全州县试验点最优组合为A1B2C2,即造林密度2 500株/hm2,种植穴规格50 cm×50 cm×50 cm,施用基肥;南丹县试验点最优组合为A1B3C3,即造林密度2 500株/hm2,种植穴规格60 cm×60 cm×60 cm,施用基肥+追肥。经综合分析,杉木造林密度宜选择1 666~2 500...  相似文献   

7.
为促进多花黄精的产业化发展,探索其栽培生产的最佳密度,试验以多花黄精为研究对象,采用同一行距不同株距试验设计,研究了毛竹林下多花黄精仿野生栽培对种植密度的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合理密植能够促进多花黄精的生长发育,提高产量,并以行距30 cm、株距25 cm的处理效果最佳,在不影响出苗率和抗倒伏能力的基础上,显著增加了多花黄精的株高、茎粗和干物质积累,产量达到1934.1 kg/hm2。在毛竹林下进行多花黄精生产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试验采用经炼苗的金线莲组培苗在毛竹林及阔叶树林冠下进行种植效果比较。结果表明:毛竹林及阔叶树林的生境条件均较适宜金线莲的生长,2种林分类型的金线莲成活率较高,平均达90.3%和90.1%,侧根生长没有显著差异,平均为3.2、3.0条。金线莲生长量以阔叶树林较高,平均苗高、平均地径、平均鲜重、平均干重分别达9.2cm、0.13cm、1919.93kg/m2、423.67kg/m2,分别比毛竹林高出13.6%、85.7%、29.9%、8.8%。金线莲的干/鲜比以毛竹林较高,达26.3%,比阔叶树林高出4.2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福建省宁化国有林场36年生福建柏林下套种闽楠生长效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闽楠适合在福建柏成熟林林下套种,在套种前,需对福建柏进行择伐并修枝;福建柏择伐后保留密度对套种的闽楠生长具有显著影响,保留密度300株/hm2的闽楠生长最好,平均胸径4.3cm,平均树高5.4m,胸径、树高生长量的高低顺序依次为300株/hm2﹥600株/hm2﹥900株/hm2;在相同保留密度下福建柏修枝对林下套种闽楠生长具有显著影响,修枝高度6米的林下套种闽楠生长效果最好,平均胸径4.2cm,平均树高5.5m;闽楠平均胸径和平均树高依次是福建柏修枝高度6m﹥4m﹥不修枝。  相似文献   

10.
毛竹林套种生姜有一举多得的好处。套种生姜刚好在春笋后冬笋前,不影响毛竹生长,种植生姜代替了竹林扶育;并且生姜为浅根性植物,只吸收地表部分养分,使竹林肥力得到充分利用。另外,我国南北方种姜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米老排在海南文昌沿海区域不同森林内混交种植的适应性,2014年9月分别在文昌沿海地区的岛东林场公坡作业区文造村、昌洒作业区63小班和文昌市龙楼镇航天城核心区鲁山村不同树种林下混交种植米老排;2015年9月对造林成活率、苗高和地径生长情况进行统计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米老排适宜在郁闭度在0.7以上的林内且土壤较肥沃的立地生长,混交林下1年生米老排平均树高达1.1m,平均地径0.45cm,最大树高达1.3m,最大地径0.68cm。不同森林类型内套种米老排进行比较可知,混交林下套种米老排较木麻黄纯林、椰子纯林下生长效果好,但整体试验结果表明米老排在文昌沿海一带不宜大面积种植。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持续高温干旱灾害天气对毛竹林生长的影响,为毛竹林抗灾减灾及灾后恢复提供参考,调查分析了毛竹林持续高温干旱灾害特征及立地条件、经营水平等对立竹受损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持续高温干旱天气使毛竹叶片灼伤、枯黄、失绿变白,严重的全株叶片脱落;竹秆脱水、皱缩、枯黄,中下部位出现黑斑,局部表皮灼伤。竹龄越小受损程度越严重,1度竹死亡率显著高于2度及2度以上竹。海拔高度、坡向、坡位、土壤厚度、立竹密度、经营水平等对毛竹林立竹受损程度均有较明显的影响,其中海拔较高毛竹林高于海拔较低毛竹林,阳坡毛竹林显著高于阴坡毛竹林,且上坡>中坡>下坡,土壤厚度<50 cm 毛竹林明显高于土壤厚度>100 cm毛竹林,立竹密度3 750 4 500株·hm-2和2 250 3 000株·hm-2毛竹林高于立竹密度3 000 3 750株·hm-2毛竹林,集约经营毛竹林高于粗放经营毛竹林。典范对应分析(CCA)表明,持续高温干旱灾害对毛竹林的影响因子主要为土壤厚度、坡位,其次为海拔高度、坡向和立竹密度。  相似文献   

13.
通过试验分析了山地培育圆齿野鸦椿绿化大苗过程中,切根、施基肥、修枝与不同移栽密度等技术措施对移栽保存率、林分生长状况、生物量空间分布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切根处理有利于侧须根形成,细根较密集分布在50cm×30cm土体范围内;施基肥处理可以促进树冠形成;修枝可以提高枝下高,枝叶分布层抬高。切根、施基肥、修枝措施对圆齿野鸦椿绿化大苗有积极作用,提高了生物量,枝叶生物量空间分布趋于合理,移栽密度以1.5m×1.5m为宜。经过4年可以培育出合格或基本合格的绿化大苗。  相似文献   

14.
枫香采穗圃营建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定植密度,截干高度及基肥种类对枫香采穗圃穗条产量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定植密度和截干高度是影响产量的主要因子,基肥种类对产量影响不显著,较佳的组合为定植密度25cm×25cm、截干高度30cm、施基肥150k/m2,可以用于枫香采穗圃的营建。  相似文献   

15.
以细叶巴戟天2年生苗为试验材料,设置油茶种植带面与种植带间2种套种位置,打穴、开沟、全垦+开沟共3种整地方式,在郁闭度为0.1~0.3、0.3~0.5、0.5~0.7的油茶林下套种,研究套种位置、整地方式及油茶林郁闭度对油茶林下套种的巴戟天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油茶林的种植带间套种效果最好;以全垦+开沟整地方式下的套...  相似文献   

16.
2016年在西双版纳州景洪市普文镇对白芨进行林下仿野生栽培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林分、栽培基质和种植密度对1年生白芨的生长和生物量有较大的影响。在空地上种植白芨的植株长势较绒毛番龙眼人工林和千果榄仁人工林下的长势好,生物量高;在千果榄仁人工林下种植白芨适宜采用咖啡壳+甘蔗渣的栽培基质;在绒毛番龙眼人工林下种植白芨适宜的栽培密度为20 cm×20 cm。  相似文献   

17.
在4种不同密度的竹林内开展防城金花茶栽植试验,通过4年的试验,调查结果表明,毛竹林采用R处理,即保留宽6 m,长25.8 m毛竹林,自上而下伐除2 m范围内原有毛竹,种植防城金花茶,其6年生(含苗龄)平均地径可达3.4 cm,平均冠幅乘积1.8 m~2,平均花数9.1枚/株,花径3.5 cm,花大,金黄色极具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竹林平均胸径9.9 cm,产笋量3 012 kg/hm~2,产材量14 723.9 kg/hm~2,均高于其它处理方式。在上层毛竹林郁闭度0.6~0.7的区域种植防城金花茶,具有较高的生长效应。  相似文献   

18.
通过在不同密度马尾松林冠下套种米槠营造复层林,初步探讨总结了不同密度马尾松林冠下套种米槠进行混交培育经营技术,试验结果表明:保留密度1200株/hm~2的马尾松林冠下套种的米槠混交对林分生长量增长、平均胸增大变化的影响最佳。为拓展马尾松、米槠混交林的培育,促进林木生长,提高林分质量和产量,增强林分抵抗病虫害能力提供参考经验。  相似文献   

19.
为了了解栽培密度对多穗柯生长特性的影响情况,以确定其适宜的种植密度,设置6种不同的种植密度进行了人工栽培试验。结果表明:种植1年后,各密度试验林植株各生长指标值都有一定的差异,其地径、冠幅、新梢数、单株鲜叶产量、比叶重间的差异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而其株高、分枝数、叶面积及叶片SPAD值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密度为100 cm×100 cm的试验林其综合生长指标最好,植株平均径粗达13.42 mm,新梢数平均为51.07条,冠幅平均为64.89 cm×63.67 cm,单株鲜叶产量均值为200 g,比叶重均值达(109.18±0.19)g/m2。  相似文献   

20.
选择苗木类型、坡向和坡位等3个对闽东北部杉木人工林有影响的因素来进行试验,对不同苗木类型、坡向、坡位影响杉木早期的生长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杉木早期生长在不同苗木类型、坡向、坡位之间的成活率、地径和树高均存在显著差异;以 A3 B2 C3组合(扦插苗、半阳坡、坡下)有利杉木的早期生长,该组合3年生杉木地径达5.42 cm、树高达220.4 cm;以 A2 B1 C3组合(插条、阳坡、坡上)不利于杉木的早期生长,3年生杉木地径仅为2.79 cm,树高为119.1 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