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选取3个对番茄斑萎病毒(TSWV)表现不同抗性的番茄栽培自交系YNAU335(免疫)、96172I(感病)和5号(感病),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研究接种TSWV后相关防御酶活性的变化,揭示YNAU335对TSWV的抗病生理机制。结果表明:在对照条件下,YNAU335自交系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几丁质酶(CHT)、β-1,3-葡聚糖酶(β-1,3-GA)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高于96172I和5号自交系,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低于2个感病自交系;感染TSWV后,3个自交系中SOD、POD、CHT和β-1,3-GA活性均高于对照,PPO活性低于对照,YNAU335中PAL活性高于对照,2个感病自交系的PAL活性低于对照;感染TSWV后YNAU335中的6种酶的活性均高于2个感病自交系。  相似文献   

2.
以高感砧木3-1-29-4和高抗砧木1-1-10-8为试材,对其叶片接种轮纹病菌(Botryosphaeria berengriana.f.sp.piricola),测定了接种后防御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轮纹病菌侵染后,叶片的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均表现为先升后降的趋势,且抗性砧木1-1-10-8的活性高于高感砧木3-1-29-4。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活性在接种后持续升高。接种后,抗病砧木1-1-10-8的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先升高后降低,高感砧木3-1-29-4的PPO活性持续升高。  相似文献   

3.
大白菜品种间根肿病抗性鉴定及抗性生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苗期人工接种抗性鉴定、寄主防御酶活性和抗病相关物质含量变化测定,研究大白菜品种对根肿病的抗性及根肿病对大白菜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3个大白菜品种中‘87-114’较为抗病,"夏抗王"较为感病,没有免疫品种;大白菜植株接种根肿菌后,抗感品种的PAL、SOD、PPO、POD活性和Pro、MDA含量均呈不同程度的升高,且多数防御酶具有单峰型酶活高峰,活性提高幅度因酶而异。抗病品种寄主防御酶活性较感病品种增加幅度大,并且酶活峰值出现的时间也早于感病品种。  相似文献   

4.
甘蓝链格孢菌侵染对白菜保护酶活性和H2O2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利英  侯喜林  刘琳  陈晓峰 《园艺学报》2008,35(7):1065-1068
 以白菜抗黑斑病苏州青自交系和感黑斑病短白梗自交系为材料,研究其接种甘蓝链格孢菌后保护酶活性及H2O2代谢的变化。结果显示,抗感病材料的多酚氧化酶(P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与接种前相比均升高,且抗病材料的PPO、SOD始终高于感病材料,CAT活性低于感病材料;接种后抗病材料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升高,而感病材料的PAL活性降低;抗感病材料接种后过氧化物酶(POD)、H2O2均呈上升趋势,且抗病材料的H2O2能很快降至较低水平。由此表明:甘蓝链格孢菌侵染白菜后,抗病材料与感病材料相比,能生成较多的PAL和PPO抵抗病原菌的侵染,并能短时迸发H2O2刺激抗氧化酶活性升高,使植物体内H2O2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降低活性氧伤害。  相似文献   

5.
对不同木霉菌REMI转化体诱导番茄产生的PAL、POD、CAT和SOD防御酶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Ttrm55处理番茄植株产生的酶活性与其它菌株有所不同, PAL、POD和CAT的变化趋势明显不同于其它菌株;SOD与其它菌株的变化趋势一致,但SOD酶活性高于其它菌株.Ttrm31处理番茄植株产生的各种防御酶系的变化趋势与其它菌株的基本一致,但CAT、PAL活性高于其它菌株;而SOD、POD活性稍低.Ttrm34处理番茄植株产生的防御酶系中POD、PAL活性稍高;而其它酶活性稍低.  相似文献   

6.
对不同抗性甜瓜接种蔓枯病菌后测定叶片中叶绿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和3种防御酶(PPO、PO、PAL)的活性。结果表明:叶绿素含量在接种后呈现先增加后减小趋势,抗病甜瓜增幅大,叶绿素含量高于感病甜瓜;可溶性糖含量在接种后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再升高,抗病甜瓜可溶性糖含量高于感病甜瓜;可溶性蛋白含量在接种后逐渐升高,感病甜瓜峰值出现早于抗病甜瓜;3种酶活性在接种后都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抗病甜瓜酶活性增幅高于感病甜瓜。几种酶活性变化可以用于甜瓜蔓枯病抗性鉴定。  相似文献   

7.
甜瓜蔓枯病抗性与SOD、CAT和POD活性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为了明确甜瓜蔓枯病抗性与SOD、CAT和POD活性变化的关系,采用甜瓜蔓枯病菌孢子悬浮液对抗病材料PI196477和感病材料绿宝石进行接种,并于接种后测定叶片内SOD、CAT和POD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甜瓜植株受蔓枯病菌侵染后,抗病材料的SOD、CAT活性均高于感病材料;抗病材料的POD活性上升慢,活性相对较弱,感病材料的POD活性上升快,活性强,且抗病材料的POD活性增加幅度明显低于感病材料。POD活性变化与甜瓜蔓枯病抗性有密切关系,可作为早期筛选抗性种质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8.
大白菜感染甘蓝链格孢后三种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个抗病和2个感病的大白菜品种为材料,研究人工接种甘蓝链格孢后叶片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的动态变化及其与抗病性的关系。结果表明:抗病品种在受到甘蓝链格孢侵染时,叶片内POD活性反应较感病品种快,但POD活性值上升比感病品种小;抗病品种在受到病原菌侵染时,叶片内CAT活性反应快,且一直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而感病品种在受病菌侵染后叶片内的CAT活性变化缓慢,变化程度低;另外无论是抗病品种还是感病品种的PAL酶活性在接种后的动态变化有相似规律,接种后所有品种的PAL酶活性均比未接种前增加。  相似文献   

9.
促生菌CH1诱导黄瓜对猝倒病抗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分根法研究了植物生长促生菌CH1诱导黄瓜对猝倒病的抗性以及黄瓜植株经CH1处理后根部与叶部组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过氧化物酶( POD) 、过氧化氢酶(CAT) 、多酚氧化酶( PPO) 和苯丙氨酸解氨酶( PAL) 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 促生菌CH1提高了黄瓜的成苗率, 处理后的28 d, 猝倒病相对防效高达78.64% , 推测促生菌CH1使黄瓜产生的诱导抗性是其防病的主要原因。黄瓜经CH1处理并同时接种腐霉菌后, 处理根部与未处理叶部组织中SOD、POD、CAT、PPO和PAL活性都明显高于其它处理, 其根部这些酶的活性分别在处理后3、3、5、5和5 d时出现高峰, 叶部酶活性变化基本与根部的相吻合。表明这些酶活性的提高与CH1诱导的黄瓜对猝倒病抗性可能有一定的相关性, 而且CH1对这些酶活性的诱导具有系统性。  相似文献   

10.
以‘阿波罗’‘冠军’和‘NJ987’3个芦笋品种的愈伤组织为试材,研究了茎枯病菌毒素对芦笋愈伤组织防御酶活性的影响及再生苗抗性的诱导效应。结果表明:3个芦笋品种愈伤组织在茎枯病菌毒素胁迫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均较对照显著升高。其中SOD、POD、PPO活性均呈先迅速升高,稍有下降后再次升高的趋势,并分别在第2、8天先后出现2个峰值。CAT活性在第2天达到峰值,之后呈降低趋势。‘冠军’愈伤组织PAL在接种后2d内迅速升高达到峰值,之后一直保持较高水平;‘NJ987’和‘阿波罗’愈伤组织PAL则分别在第2、4天后才开始迅速上升,在第8天时达到峰值。经毒素处理后存活的愈伤组织再生苗对茎枯病菌的抗性增强。  相似文献   

11.
蚜虫侵染对西瓜幼苗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西瓜抗蚜机制。【方法】以抗蚜种质‘砧木4号’、‘KY-2’和感蚜种质‘中10海抗’、‘148’为试验材料,通过比较分析蚜虫侵染后不同抗蚜性西瓜幼苗叶片脯氨酸、丙二醛(MDA)、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及防御酶(PAL、POD、CAT和SOD)活性的变化,探讨西瓜幼苗生理生化指标与抗蚜性的关系。【结果】在蚜虫侵染后,4种西瓜材料的脯氨酸、MDA含量和防御酶活性较对照均有升高,可溶性总糖含量与对照相比显著降低,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除‘148’外其他3个材料较对照均下降。接种蚜虫后,抗蚜材料脯氨酸含量及PAL、POD、CAT和SOD活性均显著高于感蚜材料,可溶性总糖含量显著低于感蚜材料;而‘中10海抗’MDA含量显著高于‘砧木4号’、‘KY-2’;‘KY-2’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显著低于感蚜材料。【结论】蚜虫侵染后不同抗性西瓜材料之间脯氨酸、MDA、可溶性总糖含量及PAL、POD、CAT和SOD活性变化与其幼苗抗蚜性紧密相关,可作为西瓜抗蚜性评价的生理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2.
以6个抗蚜性不同的西瓜品种为试材,采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蚜虫危害对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A-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蚜虫危害对抗、感蚜虫西瓜品种叶片组织内PPO、POD、CAT、SOD、AsA-POD活性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抗蚜虫品种叶片组织内PPO、POD、CAT、SOD和AsA-POD活性显著升高;感蚜虫品种叶片组织内PPO、POD、CAT、SOD和AsA-POD活性无显著变化;说明PPO、POD、CAT、SOD和AsA-POD活性与西瓜抗蚜性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由Pseudomonas syringae pv. actinidiae(Psa)引起的溃疡病是猕猴桃生产中威胁最大的病害,揭示抗病机制,为利用抗病品种防治病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离体枝条定量接种试验,比对分析了9个常见猕猴桃栽培品种的抗病性,测定了接种前后不同时间点6个抗病相关基因的表达量及防御酶中过氧化物酶(P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变化。【结果】发现9个品种抗病性差异显著‘,徐香’(Actinidia deliciosa‘Xuxiang’)抗病性最强、病斑最小、显症晚(15 d),显著优于其他测试品种‘,红阳’(A. chinensis‘Hongyang’)抗病性最弱、显症早(10 d)。抗性相关基因PR1和PR5基因在抗性品种‘徐香’中自接种Psa后至显症前显著上调表达,相对表达量最高上调了92.52倍和61.54倍;而感病品种‘红阳’接种后显著上调表达,上调表达量为‘徐香’的50%左右;POD和PAL基因在‘徐香’中显症前期显著上调表达,上调了5.02倍和10.21倍;在‘红阳’中显症后才显著上调表达,表达量2~3倍远低于‘徐香’。2品种的4个防御酶活性在接种前均没有显著差异,接种后‘徐香’中POD和PAL活性显著高于‘红阳’,显症前期达到峰值分别是接种前的1.66倍和2.31倍,与基因表达趋势一致;而在‘红阳’中峰值出现时间晚(20 d),分别是接种前的1.46倍和1.8倍。CAT和SOD活性及相关基因表达在抗、感病品种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PR1、PR5和POD、PAL在‘徐香’抵御溃疡病侵染时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绵腐病是金针菇栽培中常见的真菌性病害之一,致病菌为异型葡枝霉(Cladobotryum varium)。为了探究其抗性机制,以L3002、L3003、L3005为材料,通过测定同一时期不同品种金针菇子实体接种与未接种病原菌子实体内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4种防御酶活性变化,为研究金针菇品种对绵腐病的抗病性差异及筛选优良菌株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接种病原菌处理后,各品种金针菇子实体内PAL、PPO、POD和SOD活性变化不同。金针菇L3005品种4种酶活峰值最高,其次是L3002和L3003,说明4种防御酶对金针菇抗绵腐病有一定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15.
 选取6份黄瓜品种和2份近缘种(非洲角和酸黄瓜) 进行了南方根结线虫病抗性鉴定, 2份 近缘野生种高抗南方根结线虫病, 6份黄瓜品种为感病类型。接种前后根系酶活性与病情指数相关性分析表明, 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过氧化物酶( POD) 、苯丙氨酸解氨酶( PAL) 活性变化与其病情指数分别呈显著正相关( r = 0.8278*) 、极显著负相关( r = - 0.9679** ) 和显著负相关( r = - 0.8499*) 。POD同工酶电泳分析表明, 抗病材料酸黄瓜较未接种对照增加了3 条酶带(相对迁移率Rf = 0.126, 0.188,0.944) , 而感病材料北京截头只增加了1条弱带(Rf = 0.396) 。SOD、POD及PAL活性水平可作为甜瓜属作物抗根结线虫病鉴定的生化指标及常规抗性鉴定方法的补充。  相似文献   

16.
青香蕉和黄熟香蕉果皮感病过程中5种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同一品种的未后熟的青香蕉和已黄熟的香蕉为材料,测定了接种炭疽病菌5d内果皮PPO、POD、SOD、PAL和LOX活性的变化,探讨与香蕉抗病性相关的酶类。结果表明,不论接种与否,青香蕉果皮中的PPO、POD和SOD的活性明显低于黄熟香蕉,而PAL和LOX活性高于黄熟香蕉;接种对PPO、POD和LOX活性影响不大,但引起SOD和PAL活性下降。青香蕉果皮中较低的PPO、POD和SOD的活性有利于活性氧和酚类物质的积累而产生过敏性反应,较高的PAL和LOX活性则利于苯丙烷类代谢和脂质过氧化,有利于抗病物质的形成。PAL和LOX是香蕉抗病性形成的关键酶。  相似文献   

17.
徐小明  于芹  徐坤  董灿兴  王玉光 《园艺学报》2008,35(12):1767-1772
以对南方根结线虫抗性水平显著不同的两个茄子砧木为试材,研究了接种南方根结线虫对幼苗根系活性氧代谢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抗病品种托鲁巴姆幼苗根系超氧阴离子(O2-·)生成速率、过氧化氢(H2O2)含量及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几丁质酶(CHT)和β-1,3-葡聚糖酶(GLU)活性显著高于易感品种赤茄,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则低于赤茄。南方根结线虫初次侵染前期,两个砧木幼苗根系O2-·生成速率、H2O2含量及CHT和GLU活性均迅速升高,托鲁巴姆升幅显著高于赤茄,初次侵染后期均降低;二次侵染前期又升高,但升幅较初次减小。幼苗根系SOD、CAT活性在南方根结线虫侵染前期较未接种的对照显著降低,且托鲁巴姆降幅显著大于赤茄,侵染后期则均有所增强;而POD活性变化则相反。南方根结线虫侵染还导致根系丙二醛(MDA)含量持续增加,但以赤茄较高,表明南方根结线虫侵染加剧了根系特别是易感品种根系的膜脂过氧化程度。  相似文献   

18.
在有诱导抗病作用的基础上,以寡糖素喷施于冬枣果实后,确定枣果诱导抗病的最佳作用浓度,并测定该浓度寡糖素喷雾处理果实过氧化氢(H2O2)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多酚氧化酶(PPO)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3种抗性相关酶活性的变化,以期发现寡糖素对采后果实病害进行生物防治的可行性,探讨寡糖素诱导采后枣果抗性反应过程中相关生理生化指标之间的作用关系。结果表明,最佳诱导浓度75μg/mL寡糖素溶液对枣果诱导处理后可明显改变H2O2的代谢过程及增强防御酶PPO、PAL活性;后期活性氧清除酶SOD活性增强。  相似文献   

19.
红光处理西瓜植株对南方根结线虫抗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红光诱导西瓜对南方根结线虫系统抗性的效果,将2个对南方根结线虫抗性存在明显差异的西瓜材料(感病材料‘中科1号’与抗病材料‘红籽瓜’)接种南方根结线虫后,夜间进行红光补光处理,然后分别测定根结指数、生长情况及抗性相关酶活性等指标。结果表明,在红光处理后,2个西瓜材料的根结指数与对照相比均显著降低,植株株高、地上部鲜质量、根鲜质量均显著增加,达到正常植株水平;2个材料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比对照均显著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降低,但‘红籽瓜’的PAL、POD、SOD活性变化幅度均比‘中科1号’大;多酚氧化酶(PPO)活性没有明显变化。综上所述,表明红光夜间补光处理能诱导西瓜对南方根结线虫的抗性,同时也表明,红光夜间处理有可能是控制线虫侵染西瓜的潜在方法,尤其适用于设施栽培中。  相似文献   

20.
通过接种炭疽病菌,测定了不同钾营养水平下菜薹的抗病品种和感病品种的病情指数、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结果表明,不同钾营养水平处理的菜薹炭疽病发病程度均比对照轻,病情指数明显下降,钾营养处理明显增加了菜薹对炭疽病的抗性水平。随着钾营养处理水平的提高,抗病品种的PAL活性、PPO活性都呈上升趋势,而钾营养处理的POD活性则低于对照|感病品种的PAL活性、PPO活性、POD活性都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酶活性在中K处理时达到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