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工程弃渣用作植物生长基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资源化利用工程弃渣,对粒径<2 mm的工程弃渣和自然土壤进行了不同体积配比生长实验,结果表明:粒径小于2 mm的工程弃渣与自然土壤混合后可以用作植物生长基质,工程弃渣的使用体积比例以50%~70%为宜;工程弃渣风化程度越高,其养分含量、pH值及抗旱保墒能力越适合植物生长,但工程弃渣的养分含量一般比较贫乏,需额外添加肥料才能满足植物生长对养分的需求;工程弃渣与自然土壤不同体积配比的混合物的三相没有明显变化规律,但混合物的pH值、养分含量、土壤水分常数、种子发芽率、植株保存率等指标随工程弃渣的体积比例变化而规律变化。  相似文献   

2.
赵山渡水土保持工程中弃渣场的布置及防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弃渣场的布置及防护是赵山渡水土保持工程的重点。赵山渡共设置弃渣场 32处 ,分属于 10个标段。根据《浙江省飞云江珊溪水利枢纽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初定的挡渣墙和拦渣堤堤线 ,结合征地范围和堆渣实际情况 ,选定工程总体布置 ,严格依据弃渣场布置原则 ,对 32处弃渣场进行精心布置 ,采用了 1∶1 5草皮护坡和直立式M7 5浆砌块石挡墙防护两种防护型式。并结合高楼 2 #弃渣场和石塘岭 2 #弃渣场两个工程实例对弃渣场布置中应依据的布置原则和布置情况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3.
以吉林省中部城市引松供水工程为例,在分析项目工程特点、项目区自然条件的基础上,探讨了引水工程弃渣场场址选择及水土保持措施设计,分析评价了弃渣场选址的合理性和弃渣场水土流失防治措施的针对性,并针对大型生产建设项目弃渣综合利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高速公路弃土弃渣防治技术探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总结了江西省高速公路建设弃土弃渣产生的原因,分析探讨了由弃土弃渣场地的选择、排水工程、边坡防护工程和植被恢复工程为核心的弃土弃渣防治技术,并对高速公路弃土弃渣的预防监督工作提出了建议,以资同行商榷。  相似文献   

5.
弃渣场安全及防护是水土保持重点关注问题,涉水型弃渣场受水位、水流流态变化的影响,安全风险更高.研究涉水型弃渣场处置方案,有助于在实践中规避风险,减少水土流失,并为弃渣场设计、施工、评估等提供借鉴.针对已投入运行的水利水电枢纽工程涉水型弃渣场案例,依据现行水土保持及水利水电工程相关标准和规范,确定弃渣场稳定计算工况、允许...  相似文献   

6.
阜新市引白水源工程弃渣场防护方案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阜新市位于辽宁省西部,属典型的资源型缺水城市。实施引白水源工程主要是为了解决城市供水问题。由于该工程是线型开挖工程,挖方量大、弃渣多,所以在输水管线处合理布置弃渣场,制定防护方案,就成为该工程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的重点。应用类比法进行弃渣场的水土流失预测,根据选址原则,确定七处弃渣场为主体工程服务,并用比选法确定一期工程采用干砌石护坡、二期工程采用浆砌石护坡对弃渣场进行防护。  相似文献   

7.
为了确定无机粘结剂对工程弃渣物理性状和抗雨水侵蚀能力的影响,将工程弃渣与自然土壤混合配制成植物生长基质喷附在坡面模型上,开展不同降雨强度下的侵蚀实验。结果表明:无机粘结剂用量小于40 kg/m3时,提高了工程弃渣的水分渗透但对水分蒸发有抑制作用,用量大于40 kg/m3时无机粘结剂增加了工程弃渣的透气性,但导致工程弃渣保墒能力下降,硬度随之增加。少量的无机粘结剂对于工程弃渣的抗雨蚀能力并无提高,只有在无机粘结剂用量增加到50 kg/m3(含)以上时才会显著降低泥沙流失量。无机粘结剂40 kg/m3的用量为对工程弃渣物理性状影响的分水岭。而当用量达到50 kg/m3临界值时,无机粘结剂开始起到帮助工程弃渣抵御雨水侵蚀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以水利水电工程沟道型、平地型弃渣场为主要调查对象,通过调研弃渣场稳定评估工作内容和方法,合理界定了水利水电工程弃渣场稳定评估费用构成。依据典型弃渣场稳定评估费用调研及测算成果,分析沟道型、平地型弃渣场稳定评估费用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归纳总结提出了沟道型、平地型弃渣场稳定评估费用基价及调整系数,对确定弃渣场稳定评估合理的取费标准,为相关单位管理、成本计算及合同签订提供了有效的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广东省某风电场工程弃渣场为例,介绍了弃渣场的选址、容量、堆高等设计及相应防护措施布设,主要包括拦渣工程、防洪排导工程和植被恢复工程。  相似文献   

10.
采用现场调查和定位观测等方法,对金安桥水电站工程弃渣场弃渣容重、粒径组成,原地貌和渣场绿化边坡、弃渣场松散堆积物边坡以及堆积平台和运渣道路的土壤侵蚀量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①弃渣场不同部位的渣土容重均值分别为1.70 g/cm3、1.30g/cm3和0.96g/cm3;②弃渣颗粒在剔除> 2cm石块后,粒径>4mm的弃...  相似文献   

11.
弃渣场的水土保持审查与管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生产建设项目设置弃渣场必须依法得到水行政主管部门的行政许可,未按水土保持相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技术规定选取渣场、设计弃渣场、堆置弃渣等,生产建设单位将承担法律责任,若弃渣场监管失职,则水行政主管部门要承担行政监管责任。弃渣场的选址及审查审批中应有"两图一表"(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图、地形图、弃渣场各项要素表)。针对公路、铁路等线性工程弃渣场在水土保持方案批复后变化较大的情况,编制单位应及早搜集可利用的废弃坑塘等资料,深入现场查勘并与当地协商,提高弃渣场选址的合理性。弃渣场的变更应在弃渣前报批,大型弃渣场还应提交稳定安全报告,确保弃渣后不产生新的危害。  相似文献   

12.
大型水利工程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影响复杂而深远,新形势下生态文明理念已逐步融入水利工程建设中。以大型水利工程引汉济渭工程重大环境影响因素弃渣场为主线,以秦岭隧洞工程黄三段为例研究弃渣场的选址、设计思路更新变化、工程实施过程中弃渣场优化配置与防护设计,研究新形势下大型水利工程弃渣场设计理念更新、设计内容新要求及其未来发展方向,以期为其他工程贯彻生态文明理念、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13.
弃土弃渣是工程建设的产物,如何安全、合理地堆放弃土弃渣是工程建设单位必须考虑的现实问题。陇南土石山区高速公路工程弃渣量大且石多土少,受地形条件限制,弃渣场选址比较困难,若选址不合理或水土流失防治措施设计不合理,则会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通过对位于陇南土石山区的十堰至天水高速公路甘肃段36个弃渣场位置、弃渣量、占地面积、堆渣高度、水土流失防治措施等基本情况进行调查,评价其水土流失防治效果,分析了弃渣场水土流失防治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弃渣场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主要包括渣脚拦挡、斜坡防护、渣顶整治和截排水工程,应根据弃渣场类型、堆渣高度、渣体性质、弃渣场的综合利用方向等合理确定具体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4.
以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磨石坑弃渣场为例,针对既有弃渣场的排洪设施设计,通过现场查勘和稳定性复核计算分析,查明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弃渣场排洪设施不完善,进而系统阐述了该弃渣场的排洪设施设计,以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以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林西县东台子水库弃渣场为例,针对大型沟道型弃渣场的弃渣堆放特点、区域环境特点、工程安全稳定要求及水土保持总体防治要求,提出了在弃渣场渣脚修建挡渣墙、堆渣边界修建截水沟,对渣面土地整治后采取草方格沙障及植树种草绿化等建议,以形成综合的水土保持防治措施体系。  相似文献   

16.
以衢州市龙游县高坪桥水库弃渣场为例,针对沟道型弃渣场的弃渣堆放特点、区域环境特点、工程安全稳定要求及水土保持总体防治要求,提出了在弃渣场下游坡脚位置建挡渣墙、堆渣边界修建截水沟,对渣面土地整治后采取植树种草绿化,以形成综合的水土保持防护体系~([3])。  相似文献   

17.
我国西部地区水利水电工程多位于高山峡谷地带,地质环境复杂,工程弃渣量巨大。受地形条件、施工运距、经济性等因素的限制,工程弃渣场多布置在工程区附近沟道内,因此常受到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威胁。以金沙水电站石家沟弃渣场为研究对象,在分析泥石流沟道特征及其影响的基础上,结合项目区地质灾害治理需要制定了"先挡后弃,以排为主,上排下导,排、拦、截、护、垦相结合"的弃渣场水土保持综合防治体系。  相似文献   

18.
弃渣来源主要是主体工程、交通工程和其他工程,弃渣量分别为94%、2.8%、3.2%。经水利部批复的水土保持方案,弃渣处理采取护堤形式、拦渣坝形式和防洪堤形式,方案不仅考虑了一般防护要求,还考虑了排水、泄洪、防冲等。主要经验是要把弃渣处理当作本体工程建设的一项内容看待,有项目、有设计、有投资。  相似文献   

19.
 在山地丘陵区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受地形等条件影响,往往开挖弃渣点多、量大,若弃渣防护不当,极易产生水土流失危害。根据工程区实际情况,提出浙江山地丘陵区公路工程项目弃渣处理的基本原则,并以浙江省龙庆公路庆元段(545、5省道)改善工程为例,论述山地丘陵区公路工程弃渣处理的具体方法及针对不同类型弃渣场的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20.
3S技术在公路建设项目取土弃渣场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取土弃渣场是公路建设项目的重要辅助工程。以京承高速公路(密云沙峪沟至市界)工程为例,探讨3S技术在公路取土弃渣场规划设计中的应用方法。借助3S技术的空间数据采集、管理、分析和地面定位等多种功能,拓宽取土弃渣场选址视野和比选空间,全面综合分析,对于提高选址的合理性和工作效率具有重要作用,而且有利于取土弃渣场后期的实时跟踪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