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 毫秒
1.
通过搜集观察试验,从18个冬枣优系中,选育出‘研冬3号’新品种。品种的主要性状:果实微扁圆形。平均单果重为16.82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30.5%,总糖含量18.6%,总酸含量0.38%,每100g鲜果维生素C含量331.5mg,均高于‘鲁北冬枣’。果实皮薄、核小,可食率91.8%。苗木定植第3年平均株产3.06kg,666.7m2产量339.66kg,高于‘鲁北冬枣’,适于鲜食。遇雨裂果率低于5%。10月中下旬成熟,无大小年现象。对炭疽病、黑斑病、溃疡病和轮纹病等抗性强于‘鲁北冬枣’。耐盐碱,适宜在环渤海平原地区栽植。总结出配套的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2.
‘晚黄金’油?是普通油?特晚熟芽变优系。果实心脏形,空腔小;果皮绿黄色,部分着黄色;果肉橙黄色;平均单果质量125.0 g,最大果质量168.0 g;可溶性总糖含量10.5%,可滴定酸0.79%,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3.5%,可食率98.1%;成熟期8月下旬。4年生树株产86.24 kg,抗裂果、抗落果。  相似文献   

3.
套袋对五个新疆野苹果优系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5个新疆野苹果优系为试材,研究套袋对新疆野苹果果实部分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未套袋处理和套袋处理下,5个新疆野苹果优系单果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酸度、果形指数等均有显著性差异,套袋果实较未套袋果实在单果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酸度有降低趋势,部分优系达到显著性差异(P0.05),套袋果实与未套袋果实间果形指数没有显著性差异;套袋对5个新疆野苹果优系果实香气成分的影响不一致,优系M-1、M-2、M-5的醛类和酸类的相对含量降低,醇类和酯类的相对含量升高,优系M-3和M-4的醛类和酸类相对含量升高,酯类相对含量降低,优系M-3醇类相对含量降低,M-4醇类的相对含量升高;套袋对5个新疆野苹果优系果实香气成分的多样性影响不一致,其中套袋使香气成分的丰富度均降低,优系M-3和M-4香气成分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没有明显变化,而优系M-1、M-2、M-5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变化较大,表现为优系M-1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降低,优系M-2和M-5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升高。  相似文献   

4.
晚红是我们从1998年猕猴桃品种红阳高接园中选出的中华猕猴桃新品种。果实长椭圆形,平均单果重91.0 g,最大单果重132.0 g,果实绿褐色,果皮厚,熟后果肉黄绿色,红心,肉质细,汁液多,香气浓,风味甜,品质上等;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6.44%,总糖含量12.05%,总酸含量1.19%,维生素C含量972.00 mg/kg;后熟期20~30天,在0.5℃可贮藏4个月;较抗猕猴桃溃疡病;在陕西省宝鸡市,果实10月中旬成熟。2009年3月通过陕西省果树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5.
赵蕾  刘珩  安鹭  卢明艳  杜研  张东亚 《园艺学报》2018,45(7):1415-1416
‘早富1号’是‘富士’苹果的早熟芽变优系。果实短圆锥形,平均单果质量173 g,最大单果质量210 g,风味酸甜适口,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5.06%,总酸含量为0.26%,果肉酥脆。结果早,丰产,不落果,8月下旬果实成熟,耐贮藏。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以"金优2号"板栗果实为材料,研究了外源一氧化氮供体硝普钠(SNP)浸果处理对板栗果实采后贮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SNP处理可维持板栗果实贮藏期较高的好果率,其中SNP 0.4mmol/L处理贮藏效果最佳,冷藏180d时好果率为81.11%,显著高于对照(56.67%),且延缓了果实淀粉含量的下降,贮藏期间保持了较高的可溶性总糖、还原糖和维生素C含量,对蛋白质含量和含水量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7.
‘越心’草莓是以优系‘03-6-2’(‘卡麦罗莎’ב章姬’)为母本、‘幸香’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早熟草莓新品种,在浙江省地区11月中下旬成熟。果实短圆锥形或球形,顶果平均质量33.4 g、平均单果质量14.7 g。果面平整、浅红色、具光泽,髓心淡红色,无空洞,果实甜酸适口,风味甜香;总糖12.4%,总酸5.81 g?kg~(-1),维生素C含量764 mg?kg~(-1),果实平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2%,平均硬度292.8 g?cm~(-2)。中抗炭疽病、灰霉病,感白粉病,平均产量37 354.5 kg?hm~(-2)以上。适合设施栽培。  相似文献   

8.
通过野外调查和查阅现有文献,阐明了中国九宫山地区是鄂赣交界一个得天独厚的优异野生猕猴桃种质资源基因库,也是我国猕猴桃新品种选育材料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介绍了该地区新发现的野生红肉猕猴桃优株的主要特性:果柄较短,果实较大(最大鲜果质量约81.2 g),酸甜适中,内层果肉淡红色至红色,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4.10%,总糖8.84%,总酸1.18%,维生素C 644.3 mg·kg~(-1)。有望培育成中华猕猴桃新的食用品种(系)或观赏兼食用品种(系),具有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易剥皮新优系"YH-3"母树来源于江西省宜黄县境内的野生毛花猕猴桃Actinidia eriantha Benth.优株,系从野生毛花猕猴桃群体中的自然变异选育而成。该优系具有花瓣粉红,果面白毛,果肉墨绿,易剥皮,维生素C含量高等显著特征,表现品质优良,遗传性状稳定,丰产稳产,果实均匀,商品果率高,果实10月下旬成熟,耐热抗旱,适应性强,发展潜力大。  相似文献   

10.
‘石莓9号’草莓以丰产、优质、抗病优系‘458-2’(‘枥乙女’ב全明星’)为母本,高硬度优系‘455-3’(‘卡姆罗莎’ב石莓4号’)为父本杂交育成。果实圆锥形,鲜红色,光泽度强;去萼较易;一级序果平均单果质量48.2 g,二级序果平均单果质量24.7 g;果肉红色,质地密且细腻,香气浓,风味酸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8.9%,还原糖含量3.15%,可滴定酸含量0.6%,维生素C含量0.47 mg·g~(-1);果实硬度0.520 kg·cm~(-2),耐贮运性好;丰产性好,平均株产469.6 g,适宜露地及保护地半促成栽培。一级序大果适宜鲜食、加工果汁果酱,二级序及以上小果可单体速冻。通过田间观察,‘石莓9号’抗叶斑病、革腐病、炭疽病、白粉病,中抗灰霉病等。  相似文献   

11.
以3年生的酿酒葡萄"品丽珠"为试材,采用疏叶和疏果的处理方法,测定果实中可溶性糖和酚类物质含量,研究谢花后不同叶果比处理对酿酒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了适宜叶果比,以期探索提高"品丽珠"葡萄品质的最佳叶果比。结果表明:提高叶果比可以提高果实中可溶性总糖、花色苷、单宁和总酚含量,降低可滴定酸含量,采收时果实的品质均得到提高。在处理过程中,果实中可溶性总糖含量和花色苷含量显著正相关,与滴定酸、单宁、总酚含量显著负相关。在葡萄果实采收时,20cm2·粒-1疏果处理果实可溶性总糖、花色苷、单宁和总酚含量分别比对照(15cm2·粒-1)提高了16.9%、19.1%、15.7%和15.9%,和对照间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结果表明该处理的果实品质综合得分最高,为最适叶果比,可以显著提高贺兰山东麓"品丽珠"葡萄果实的品质。  相似文献   

12.
摘叶对山葡萄“左优红”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山葡萄杂交品种"左优红"为试材,研究了果实进入转色期后不同时期摘叶对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有摘叶处理均能不同程度提高果实糖含量和果皮单宁含量、总酚含量、花色苷含量,降低果实酸含量,其中8月27日摘叶效果最好;与对照相比,8月27日摘叶显著提高了果实糖含量、果皮单宁含量、总酚含量、花色苷含量,提高幅度依次达3.55%、38.45%、29.90%、4.38%,并显著降低了果实酸含量,降幅为7.25%。  相似文献   

13.
先沃二号是从湖北省野生猕猴桃实生播种群体中选育出的黄肉中华猕猴桃新品种。平均单果重98 g,果实圆柱形。果皮褐色,被黄褐色短茸毛,喙端深凹。果肉黄色,果心黄白色,口感甜,汁液多,富有芳香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8.6%,干物质含量19.7%,可滴定酸含量1.3%,维生素C含量1 300 mg/kg。在湖北省赤壁地区10月上旬果实成熟,果实生长期160 d左右。果实抗溃疡病能力强,产量高,适宜在湖北省及周边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4.
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在1984年从野生软枣猕猴桃中筛选出大果优系,代号‘8401’。果实绿色,圆柱形,纵×横×侧径为4.3 cm×2.8 cm×2.5 cm,平均单果重19.3 g,是目前品种和优系中果实比较大的。果实糖、酸和VC含量分别为10.40%、0.98%和88.30 mg/100g。约有190粒种子。坐果率达90%,萌芽率为56.1%,从萌芽到果实成熟需120 d。耐寒性强,适合于高纬度地区以及无霜期短的冷寒地区栽培。  相似文献   

15.
‘容莓3号’草莓是‘甘王’的3号实生后代ב红颊’杂交选育而成,为早熟抗炭疽病、白粉病新品种。果实短圆锥形,果形端正,果面红色,果肉浅橘红色,髓心有中空现象;一、二级序平均单果质量25.2 g,最大果实质量67 g,产量达33 246 kg·hm-2;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6%,总糖6.827%,可滴定酸含量0.226%,维生素C含量0.771 mg·g~(-1),肉质细腻,口感清甜;果实硬度0.48 kg·cm~(-2),耐贮运,货架期长;炭疽病病情指数3.7和4.2,高抗炭疽病;白粉病病情指数5.8和6.9,抗白粉病,适合设施栽培。  相似文献   

16.
以"桓优一号"猕猴桃为试材,测定了营养枝与结果枝叶片及果实中的N、P、K、Ca、Mg等元素含量及生理指标,研究了叶片中矿质元素变化与果实品质的关系,以期为果实发育中营养的合理补充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2种叶片中全氮含量均明显下降;全磷含量在营养枝叶片先大幅增加后大幅下降,在结果枝叶片先增加后减少再增加。2种叶片全钾含量不断下降。全钙、全镁含量逐步增加;随着果实发育,维生素C含量逐渐下降,果实鲜质量与其干物质量逐步增加。总酸含量先稳步增加后持续下降,总固形物含量不断增加。全氮含量总体呈增加趋势,全磷、全钾含量先增加后减少,全钙含量下降趋势明显,全镁含量变化不大。营养枝与结果枝叶片中全氮、全钾与果实营养指标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营养枝与结果枝中矿质营养元素主要用于果实的建成,在一定范围内,要保证果实发育期叶片有充足的矿质元素含量,以利于提高果实的大小和品质。在果实总固形物含量方面,不同时期叶片中N、P、K元素与果实总固形物含量的相关性不同。2种叶片中Ca含量与果实鲜质量、果实干物质量及果实总固形物含量呈正相关,说明适量提高叶片中矿质元素的含量可提高果实总固形物含量,促进果实成熟。  相似文献   

17.
‘东红’是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从‘红阳’品种开放式授粉种子播种一代群体中选育而成的红心猕猴桃新品种。果实长圆柱形,果顶微凸或圆,果面绿褐色,中等大小,平均单果质量65~75 g,最大果质量112 g。果肉金黄色,种子分布区果肉呈艳红色,果肉质地紧密、细嫩,风味浓甜,香气浓郁,平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5.6%~20.7%,干物质含量17.8%~22.4%,总糖含量10.8%~13.1%,可滴定酸(以枸橼酸计)含量1.1%~1.5%,果实维生素C含量1 130~1 600 mg·kg-1(以鲜果质量计)。果实生育期约140 d,在武汉4月中旬开花、9月上旬果实成熟。萌芽率71.8%,成枝力100%,果枝率88.0%。在结果枝的1~9节着生花序5~9个,以三花和单花为主。极抗软腐病、较抗溃疡病,耐热、耐旱。果实极耐贮藏,常温下可放1~2个月,低温下可放5~6个月,果实软熟后货架期长,常温下15~20 d、低温下3~4个月。适宜湖北、四川及类似区域栽培,嫁接苗第四年每666.7 m2产量超过1 000 kg,丰产稳产。  相似文献   

18.
翠密花霸是以四倍体优系416为母本,抗系328为父本杂交育成的无籽西瓜新品种。中晚熟,果实发育期33d左右。植株生长势稳健,易坐果。果实圆球形,花皮,皮厚1.4cm,耐储运;瓜瓤红色,中心可溶性固形物11.25%,边部9.5%,风味纯正,品质优。平均单果质量6.8kg,采用普通栽培方式667m2产量在4000kg以上。适宜河南及周边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9.
以"大五星"枇杷为材料,调查了露地和大棚果实的生长发育动态,测试了2种栽培模式下的果实品质。结果表明:露地和大棚果实纵、横径生长曲线均呈单"S"型。大棚的果实比露地提早13 d左右成熟。通过品质测试分析得出,露地果实外观表现为近圆形,大棚果实表现为椭圆形;大棚果实的平均单果重比露地重8.7 g左右,可食率高1%左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约1.5%,总糖含量高约0.8%,VC含量高约0.03μg/g,总酸含量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0.
中仁1号是我们从杏优良单株优1的自然实生苗中选育的仁用杏新品种。果实卵形,黄红色,离核,单仁重0.67~0.72g,出仁率38.50%~41.30%,种仁含油率56.70%,其中油酸含量74.10%、亚油酸含量19.90%、蛋白质含量21.96%、氨基酸含量20.33%。生长势中庸,开始结果早,丰产;病虫害少,具有较强的抗倒春寒能力;在河南省,果实6月下旬成熟,果实发育期95天左右,是早熟品种。2008年12月通过河南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