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使用闪讯TM害虫远程实时监测系统开展斜纹夜蛾田间动态监测。结果表明,该系统诱蛾量大,峰期明显,能较准确地反映斜纹夜蛾的田间消长动态,其监测效果优于自动虫情测报灯和普通性诱捕器。系统远程监测实时准确,监测数据能及时通过网络、手机短信反馈给用户。该系统智能化和自动化程度高,可为今后开展"互联网+病虫监测"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2.
性诱剂在斜纹夜蛾监测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斜纹夜蛾监测预报的准确性,探索性诱剂在斜纹夜蛾的监测预报应用效果。[方法]通过性诱集斜纹夜蛾成虫,结合系统调查斜纹夜蛾田间发生动态,探索性诱剂在斜纹夜蛾监测、预报中的应用。[结果]掌握了武汉蔡甸地区全年斜纹夜蛾田间发生动态、发生世代、主害代及时段,较好地实现了性诱剂在斜纹夜蛾监测预报中的应用。[结论]性诱剂为斜纹夜蛾的准确测报和科学指导防治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害虫远程实时监测系统在棉铃虫性诱监测上的应用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应用闪讯TM害虫远程实时监测系统开展田间棉铃虫成虫监测,结果显示:与普通性诱捕器相比,闪讯TM害虫远程实时监测系统诱蛾量大,蛾峰明显,能准确反映棉铃虫田间的消长动态。该系统远程监测实时准确,且将监测数据及时通过网络、手机短信反馈给用户,智能化、自动化程度高,其监测效果优于普通性诱捕器。  相似文献   

4.
害虫远程实时监测系统监测棉铃虫成虫消长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监测田间棉铃虫成虫消长动态,分析该系统自动计数的准确性和远程信息传输等智能化监测水平。方法 应用远程实时监测系统。结果 以逐日诱蛾量分析系统自动计数误差,自动计数与实际诱蛾量完全吻合的正确率为77.5%,吻合度高,数据传输反馈及时。结论 远程实时监测系统反映的蛾峰与普通性诱、灯诱监测一致,且在主峰相同的情况下,自动监测仪监测到的峰次更多,更为明显。该系统能基本反应棉铃虫成虫的发生动态,可以较准确的统计实际发生量,满足了种群动态监测和预测预报工作需求。  相似文献   

5.
斜纹夜蛾是杂食性、暴发性害虫,也是草莓主要害虫之一。探讨草莓斜纹夜蛾的发生危害规律与监测防控技术,对于有效防控其发生危害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系统监测和调查试验,探明了草莓斜纹夜蛾发生消长动态、影响发生主要因子,制定了草莓斜纹夜蛾的预测预报方法,确定了成虫观察、虫口消长与危害、卵孵进度、栽培管理和气象条件记载等调查项目与方法,提出了发生期、发生量和危害程度的预测方法。探讨了防控对策,集成提出了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诱杀与药剂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技术,可以有效控制该虫的发生危害。  相似文献   

6.
为探明斜纹夜蛾田间种群消长规律,提高预测预报和持续控害水平,采用性诱剂诱集的方法,于2005——2006年连续二年对斜纹夜蛾成虫进行了逐日系统监测。通过对斜纹夜蛾成虫诱集数据、气温等进行相关分析后表明:1-3月均未诱集到斜纹夜蛾成虫,8-10月3个月为斜纹夜蛾发生高峰期,其诱集量占全年的80.86%;线性回归分析表明,种群基数、旬累计平均气温是影响斜纹夜蛾种群数量的主要因素,它们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探明了斜纹夜蛾种群消长动态规律,并提出了2种简单、实用的种群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7.
为辣椒斜纹夜蛾的防控提供依据,采用昆虫性信息素电子测报系统监测与性信息素诱芯田间诱捕相结合,研究贵阳市、遵义市和毕节市辣椒斜纹夜蛾的发生规律。结果表明:斜纹夜蛾发生高峰期贵阳市分别在5月中旬、7月上旬和8月上旬,遵义市分别在5月中旬、6月下旬和7月下旬,毕节市分别在5月下旬、7月下旬和8月下旬。试验区全年斜纹夜蛾诱捕量遵义市最多,为3 276头/台;贵阳市其次,为2 801头/台;毕节市最少,为1 758头/台。在遵义市采用单一性诱剂防控斜纹夜蛾效果较差,但性诱剂+药剂防控斜纹夜蛾效果较好,且能减少施药次数。  相似文献   

8.
数字化预警远程监控系统在现有的网络基础上实现先进的基于IP网络的视讯整合系统,实现对农业监测站点观察圃进行实时远程监测,实现了室内监控中心与田间监控的实时对接,实时观测田间病虫动态,并初步探索了远程监控系统视频监测与田间监测稻飞虱密度和水稻纹枯病病株率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远程视频监测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9.
斜纹夜蛾和甜菜夜蛾是芦笋上的2种主要鳞翅目为害害虫,近些年在浙江发生极为严重,对浙北地区的芦笋产量和品质造成极大的影响。于2016年采用性诱法对2种害虫的年发生动态展开监测。结果显示:浙北地区斜纹夜蛾年可发生5代,甜菜夜蛾年可发生6代。全年斜纹夜蛾的发生量高于甜菜夜蛾,其中,5—11月斜纹夜蛾总诱蛾量为41 338头,甜菜夜蛾总诱蛾量为2 255头。无论是斜纹夜蛾还是甜菜夜蛾,大棚外诱捕器诱蛾量均远高于大棚内,这表明监测用途的诱捕器更适宜设置在大棚外。在浙北芦笋种植区,斜纹夜蛾和甜菜夜蛾的主为害均为第3代、第4代和第5代,因此控制好第1代和第2代的虫口基数对于控制2种夜蛾全年发生量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弄清斜纹夜蛾消长动态,笔者于2017-2019年应用斜纹夜蛾性诱剂开展成虫监测,并进行了田间卵量系统调查。结果表明,斜纹夜蛾虽世代重叠,但成虫盛期主要在8月下旬至10月中旬,卵盛期一般为8月中旬至9月下旬。2017年进行了人工除卵虫和药剂试验,结果表明,在产卵高峰期前后进行人工除卵,可降低虫量;10%甲维·茚虫威SC对斜纹夜蛾中、高龄幼虫防治效果好。  相似文献   

11.
为摸清贵阳地区斜纹夜蛾流行发生规律、减少其对薯类等农作物的危害,以斜纹夜蛾昆虫性信息素作诱芯,通过电子测报系统进行连续3年监测。结果表明,贵阳地区全年斜纹夜蛾共发生7~8代,3月中下旬第1代开始出现,5月中旬左右达到第1个小高峰。根据斜纹夜蛾的生命周期,整个监测期出现了多个小高峰,7—8月达到最高峰,11月以后斜纹夜蛾逐渐消失。不同时间点监测结果表明,每天06:00—17:00没有斜纹夜蛾出现,17:00—20:00其数量逐渐增加并出现小高峰,02:00左右诱蛾量达到顶峰值。  相似文献   

12.
为准确掌握红塔区主要害虫种群发生动态,科学指导防控工作实施,于2017—2021年连续5年利用虫情测报灯对甜菜夜蛾、斜纹夜蛾、小菜蛾、地老虎和黏虫进行了逐日监测。结果表明,小菜蛾、甜菜夜蛾、斜纹夜蛾是红塔区生产上的主要害虫,是重点防治对象。红塔区小菜蛾主害期为3—5月、甜菜夜蛾主害期为5—7月,斜纹夜蛾主害期为6—10月。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明昆明市蔬菜主产区不同年度间甜菜夜蛾、斜纹夜蛾和小菜蛾性诱剂诱集效果及气象因子对虫害的影响,2020-2022年在昆明市晋宁区利用性诱剂对甜菜夜蛾、斜纹夜蛾和小菜蛾进行了3年的系统监测。结果表明,甜菜夜蛾、斜纹夜蛾和小菜蛾全年均有发生,年度大致呈倒V形趋势,全年发生1~2个高峰期,甜菜夜蛾和斜纹夜蛾发生高峰为5月下旬至10月上旬,小菜蛾发生高峰为4月下旬至7月上旬。高温和较为干旱的天气更有利于甜菜夜蛾、斜纹夜蛾和小菜蛾的繁殖和生长。本研究可为昆明蔬菜主产区甜菜夜蛾、斜纹夜蛾和小菜蛾成虫活动规律和监测预警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不同诱捕器对烤烟斜纹夜蛾的诱捕和防治效果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田间试验,分析了斜纹夜蛾在烤烟田间发生的时间动态,比较了不同诱捕器对烤烟斜纹夜蛾的诱捕效果。结果表明:斜纹夜蛾在当地烤烟生长期内有2次迁飞高峰期,分别在4月下旬和6月下旬,即烤烟进入成熟期和采烤期之后;诱蛾量和田间虫情指数统计表明,2种诱捕器均对防治斜纹夜蛾有极显著的效果,且诱捕器2的效果好于诱捕器1。  相似文献   

15.
探讨了斜纹夜蛾发生期预测预报方法。根据斜纹夜蛾灯下成虫的发生期和田间幼虫发育进度,参考斜纹夜蛾各虫态发育历期与温度的关系以及历年同期平均气温,对下一代田间斜纹夜蛾发生期进行预测,预报结果与田间发生实况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6.
为了了解斜纹夜蛾在鄂西北烟草种植区的危害情况,选择在襄阳保康烟区通过系统定点、不同海拔定点观测,了解斜纹夜蛾在烟田的发生动态规律。结果表明,2017年烟田斜纹夜蛾初发期在5月10日,5月18日出现第1个发生高峰期,6月中旬出现第2个高峰期,在此期间发生量较低;7月出现第3个高峰期,8月中下旬为持续发生期。在海拔850、1 050、1 150 m斜纹夜蛾的发生规律基本相同,发生量随海拔的升高而增加。该研究为实时防治烟田斜纹夜蛾成虫和测报虫害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在安徽省宿松县汇口镇玉米地采用害虫远程实时监测系统进行草地贪夜蛾的诱测试验。结果表明,害虫远程实时监测系统诱蛾虫峰明显、诱蛾量较高,与普通诱捕器相比,具有人机远程交互、随诱随报、省时、省力等优点。能够定时反馈使用目标害虫性诱芯,同时采集温度适度,虫情预测分类统计更全面,为实现害虫预测的自动化、智能化提供了新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8.
在通辽地区,通过使用"闪讯~(TM)"害虫远程实时监测系统、屋式诱捕器与传统测报灯,对亚洲玉米螟发生情况监测效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闪讯~(TM)"害虫远程实时监测系统针对玉米螟的监测,与常规性诱芯监测、测报灯诱蛾及田间虫害发生情况略有差别,爆发高峰期基本保持一致,但在诱虫量上还需要进一步探索与研究,加强性诱剂诱集量与田间监测对象实际发生情况关系的研究,建立相应的监测预警指标,进一步推进害虫远程实时监测技术的规范化、简约化、自动化。  相似文献   

19.
30亿PIB/g斜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5%甲维盐悬浮剂防治小白菜上斜纹夜蛾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该药剂对小白菜斜纹夜蛾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田间用量每667m2为4~7g时,药后3d对小白菜上斜纹夜蛾幼虫的防效可达80%以上,且持效期长达14d,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临沧低热烟区斜纹夜蛾发生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临沧市低热烟区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 Fabricius)发生为害规律。[方法]在自然烟田环境中进行斜纹夜蛾成虫性诱剂监测、田间发生为害调查及自然种群连续世代发育进度观察。[结果]在1 000~1 300 m低海拔的烤烟大田生育期,斜纹夜蛾发生4代,各代历期33 d左右,主害代为第3代。[结论]为低热烟区斜纹夜蛾的综合治理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