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获得高产高油花生新品种应用于生产,菏泽市农业科学院以普通大花生品系Hz0902为母本、高油酸花生品系冀0607-19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和系统选育方法,成功选育出花生新品种菏花20号[登记编号GDP花生(2019) 370129]。菏花20号百果重284. 8 g,百仁重106. 4 g,含油量57. 18%,荚果平均产量475 kg/667m~2,属高产高油品种。适宜在山东省花生产区春播和夏播种植。  相似文献   

2.
从收集引进的花生品种中筛选出适合本地种植的品种作为亲本,利用系谱法杂交选育出14个花生新品系,以龙花128为对照,开展比较试验及加工属性鉴定。结果表明:综合产量、品质及加工属性考察,14个花生新品系中龙花182、龙花1821、龙花184、龙花186和龙花194等5个品系田间长势良好,荚果产量均比对照增产3%以上,籽仁产量增产2%以上,双仁果率78%,蛋白质含量28%,含油量≤49%,油亚比≥1.1,出仁率82g·hg-1,纯质率89g·hg-1,综合表现优异;其中龙花182的荚果产量及籽仁产量最高,比对照增产达极显著和显著水平,其双仁果率81.4%,蛋白质含量29.1%,含油量48.6%,油亚比1.1,出仁率82.6g·hg-1,纯质率94.2g·hg-1,各项指标均符合加工咸酥花生的标准,可进一步开展品种登记加以推广利用;其余4个品系可作为后备品系继续参加试验。  相似文献   

3.
湛油93是湛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汕油162作母本、(湛油55×粤油114)F5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珍珠豆型花生新品种.该品种具有株高适中、株型紧凑、抗逆性强、稳产高产、出仁率高、果型仁型美观等优点.在2009年广东省花生品种区域试验中,湛油93平均每667m2干荚果产量为250.57kg,比对照种汕油523增产6.71%,增产达极显著水平;2010年复试,平均每667m2干荚果产量为249.14 kg,比对照种汕油523增产1.63%,增产未达显著水平.该品种于2012年1月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适合广东省花生产区水田和有水灌溉的旱坡地春、秋季种植.  相似文献   

4.
商花511是商丘市林科学院以豫花15号为母本,商研9658为父本,经品种间有性杂交育成的高产高油抗网斑病大果花生新品种。在2012~2013年河南省麦套花生品种区域试验中,商花511平均荚果产量5 906.19 kg/hm~2,平均籽仁产量4 149.3 kg/hm~2;在2013年河南省麦套花生生产试验中,商花511平均荚果产量6 036.45 kg/hm~2,平均籽仁产量4 309.50kg/hm~2。商花511粗脂肪含量为56.62%,油酸含量44.9%,亚油酸含量33.4%,油亚比1.34;高抗花生网斑病,中抗花生叶斑病,中抗花生病毒病,抗根腐病和颈腐病;百果重270.6 g,百仁重110.9 g,出仁率70.6%,生育期120天左右。商花511于2015年8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河南及周边地区淮河以北春播、麦垄套种、油菜茬、蒜茬花生产区种植。  相似文献   

5.
开农41是利用83-13×豫花1号通过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早熟、高产、高出仁率、抗病花生新品种,生育期117 d,百仁重81.24 g,出仁率76.6%,平均荚果产量240 kg/667 m2,籽仁产量180.8 kg/667 m2,比对照平均增产7.72%和9.90%,最高荚果产量530.16 kg/667 m2,高抗青枯病、病毒病和枯萎病。2005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8年通过全国花生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  相似文献   

6.
为筛选出适合南方地区种植的高产、抗病、优质专用型花生新品种,以湛油75为对照品种,对南方地区新选育出的10个花生新品系进行产量、品质和抗病(逆)性等性状鉴定。结果表明:海科花181和福花0945荚果产量分别比对照湛油75增产39.66%和23.05%,籽仁产量比对照湛油75增产43.79%和24.42%,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与对照湛油75相比,泉花1478、桂花66和汕油121荚果产量增产达极显著水平,但籽仁产量增产不显著;虔油粉色和湛油103荚果和籽仁产量增产均未达显著水平。琼花1104油酸含量较高,为70.12%;贺油1079蛋白含量为29.43%,达国家高蛋白标准(28%);各参试花生新品系抗旱性、耐涝性均较强,抗病性水平中。综合各参试花生新品系的产量、田间长势、抗病(逆)性等指标,海科花181和福花0945综合表现较优,可进行小范围示范试种;琼花1104可作为高油酸材料作亲本利用,贺油1079可作为高蛋白材料作亲本利用。  相似文献   

7.
<正> 花育918是山东省济南市惠农种业有限公司科研人员于1991年用鲁资101作母本,鲁花9号作父本,杂交后又采用原子能辐射方法,经数年连续筛选,培育出的一个超高产花生新品种。经三年的对比试种和大面积推广证明,一般667m~2产500kg左右,最高可达747.5kg。 株高40~45cm,株型直立,疏枝型品种 叶片中等偏大,深绿色,分枝8~9个,花量大,花期长,可连续开花,结果力强。荚果长而大,网纹浅粗,果壳薄,双仁果、三仁果多,百果重250g左右。籽仁椭圆形,皮粉红色,百仁重100g以上,出米率78%左右,含油率52.7% 品质好,食味佳,是大果类优质花生出口品种之一。 该品种属早熟品种,春播生育期135天左右,麦田套种120天。具有较强的抗病性、抗旱性、适应性和耐瘠薄性,且高产而又稳定 1994~1997年多次参加苏、鲁、豫、皖等省花生高产和生产试验,分别比海花1号、豫花1号和鲁花9号增产8.6~  相似文献   

8.
"吉花4号"是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植物研究所选育的优质、高产、抗病花生新品种. 该品种属早熟珍珠豆型花生品种,生育期122天.植株疏枝直立,连续开花.荚果蚕茧形,2粒荚居多,果腰轻微,果皮黄白色,网纹较浅.籽仁椭圆形、饱满,种皮粉红色.平均单株荚果数18个,百果重163.8克,百仁重66.6克,出米率71.2%.中抗网斑病、叶斑病、青枯病等病害,抗旱性、耐瘠性强.籽仁粗蛋白质含量28.6%,粗脂肪含量52%.每667平方米(1亩)产荚果214公斤.(彩图参见81页图8)  相似文献   

9.
《农家顾问》2006,(8):32-32
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经系谱法选择育成的花生品种。2006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子粒粗脂肪含量56.19%,粗蛋白含量25.74%。两年区域试验平均667平方米产荚果278.66千克,比对照中花4号增产2.20%。株型较紧凑,株高中等,茎枝粗壮,生长势强。叶片椭圆形,较  相似文献   

10.
高产大果花生新品种豫花9331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豫花9331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选育的高产大果花生新品种,2004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7年通过国家鉴定。一、特征特性(一)产量高豫花9331在河南省麦套花生区试中平均每667m2产量荚果300.61kg,比对照增产11.79%,产量居参试品种第1位;在河南省花生生产试验中,比  相似文献   

11.
以高油品种为试材,研究了高油花生品种荚果发育过程中荚果的鲜重、干重及籽仁干重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0321-31和鲁花12号荚果发育晚、速度慢,持续时间短;冀花4号、冀花5号、冀花2号和R1549荚果发育较早、速度快,持续时间长;不同花生品种荚果发育规律表现一致,即荚果发育初期,以荚果膨大为主;始花40 d后,荚果发育进程加快;始花47~54 d,荚果鲜重和干重快速增加,但含水量仍在60%以上;始花54~68 d,荚果鲜重和干重继续增加,但幅度不大,而荚果鲜重则随含水量的急剧下降而减少;始花68~82d,荚果含水量较少,荚果干重和籽仁干重再度急速增加,始花82 d时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12.
漯花4087是漯河市农业科学院为适应全国(北方片)小花生以及河南省夏播花生生产发展需要选育出的高产、稳产、矮秆花生新品种。在2009,2010年2 a的全国(北方片)小花生区域试验中,漯花4087平均荚果产量4 271.10 kg/hm~2,籽仁产量3 107.48 kg/hm~2,与对照鲁花12号相比,分别增产21.03%和19.23%。在2011年的生产试验中,漯花4087平均荚果产量为3 808.05 kg/hm~2,平均籽仁产量为2 767.50 kg/hm~2,比对照花育20分别增产19.28%和19.15%。2013年参加河南省夏播花生生产试验,7点平均荚果产量5 550.30 kg/hm~2,比对照豫花9327增产9.54%;7点平均籽仁产量3 938.25 kg/hm~2,比对照豫花9327增产10.19%。该品种抗花生叶斑病和网斑病,感黑斑病;粗蛋白含量22.42%,粗脂肪含量53.41%,油酸含量39.6%,亚油酸含量38.1%,油亚比1.04。于2012年获得国家花生新品种鉴定证书,并于2014年获得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证书。  相似文献   

13.
商花6号是商丘市农林科学院以濮科花2号为母本,远杂9102为父本,经品种间有性杂交育成的高出仁率大果花生新品种。在2011~2012年全国北方区大果花生品种区域试验中,商花6号平均荚果产量4 695.30kg/hm~2,平均籽仁产量3 514.73 kg/hm~2;2013年全国北方区大果花生品种生产试验中,商花6号平均荚果产量4 531.05 kg/hm~2,平均籽仁产量3 312.15 kg/hm~2。该品种粗脂肪含量为150.46%~53.46%,油酸含量为50.9%~51.7%,油亚比为1.69~1.76,高抗花生褐斑病和焦斑病,感花生黑斑病,抗网斑病和茎腐病,百果质量为256.2 g,百仁质量为111.2 g,出仁率为74.75%。商花6号于2014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鉴定编号:国品鉴花生2014010)。该品种适宜在山东、河南、河北、辽宁、北京及江苏、安徽两省淮河以北大果花生产区种植。  相似文献   

14.
漯花4016是漯河市农业科学院选育出的适应我国北方区花生生产发展需要的高产、稳产、高出仁率花生新品种。2009—2012年分别参加了国家北方区大花生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和河南省麦套花生生产试验,其中,2011年国家北方区大花生生产试验中,漯花4016平均荚果产量和籽仁产量比对照花育19号分别增加11.00%和13.64%,平均出仁率72.08%;2012年河南省麦套花生生产试验中,其荚果产量、籽仁产量分别比对照豫花15号增加9.71%和11.76%,平均出仁率73.90%。该品种抗花生叶斑病和黑斑病,高感网斑病。粗蛋白含量为23.05%,粗脂肪含量为53.87%,油酸亚油酸比值(O/L)为1.23。2012年2月通过国家花生新品种鉴定,2013年5月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5.
以商花6号、开17-2、粮花2号为试验材料,以花育19号为对照,从产量、品质、农艺及经济性状进行比较分析,2011-2012年连续两年试验结果:粮花2号粗脂肪含量56.36%,粗蛋白含量22.73%,油酸含量43.3%,亚油酸含量35.5%,油/亚1.22,平均荚果341.62 Kg/667m~2,籽仁245.55Kg/667m~2,是参试品种综合性状最优良的品种,应为河南省的主推品种。  相似文献   

16.
高蛋白、高油亚比花生新品种福花7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年春以湛油41为母本,中间材料9817-36-2为父本配组,混合系谱法选育成福花7号。2009~2010年参加江西省春花生品种区域试验,平均荚果产量4 680.2kg.hm-2,比对照汕油523增产5.62%,籽仁产量3 234.2kg.hm-2,比对照汕油523增产6.94%;粗脂肪含量52.02%,蛋白质含量30.19%,O/L值1.35。该品种抗旱性强,耐涝性中等,抗倒性中等,叶斑病较轻,抗锈病,感青枯病,丰产性、稳产性好,全生育期123d左右。2011年通过江西省认定(赣认花生2011004)。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泉高油酸1号、3号、泉花13号等8个高油酸花生新品种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泉花13号荚果产量最高每667m<sub><sup>2</sup></sub>为271kg,排名第一,比对照增产21.5%,具有茎杆粗状,生长强,抗倒伏,抗病性强,双仁果多,油酸含量高达79.5%,可作为适合龙岩咸酥花生加工种植的品种。  相似文献   

18.
花生品种冀花5号为疏枝普通型大果品种,该品种荚果整齐饱满,双果率高,饱果率、出米率较高,果大,仁大,籽仁长椭圆形,种皮粉红色,无油斑,生食口感细腻,香甜酥,口感好,适宜榨油和鲜食,脂肪含量55.73%,蛋白质含量19.86%。  相似文献   

19.
花育16(原名花选1号)是山东省花生研究所以8223为母本与鲁花10号杂交,并结合辐射处理育成的高产优质大花生新品种.1999年分别通过山东、河北两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该品种1996~1997年经山东省花生品种春播区试,2年19点次平均荚果产量3964.5公斤/公顷,籽仁产量2916.0公斤/公顷,分别比高产品种鲁花11增产11.36%和14.15%,居9个参试品种首位,是惟一的荚果和籽仁产量均比对照增产10%以上的品种.1998年生产试验,仍居参试品种之首.1997~1998年河北省花生区试,平均籽仁产量3123.0公斤/公顷,比对照冀油8号增产22.45%,居首位.1998年河北省生产试验,平均籽仁产量2878.8公斤/公顷,比对照冀油8号增产12.09%.1998年安徽省生产示范,荚果产量4689.0公斤/公顷,比对照鲁花9号增产14.3%.同年山东省莱西、海阳等地小面积公顷荚果产量达9000公斤以上.   花育16属普通型大花生品种.生育期130天.株型直立.株高40厘米.分枝数8.3条.叶色较绿.结果较集中.百果重210克,百仁重100克,出米率75%.抗旱耐涝性强.较抗根茎腐病和病毒病.适应性广.含油量52.89%,蛋白质29.66%,分别比鲁花11高1.80%和3.81%;比鲁花14高5.40%和3.15%.它是目前高产优质综合性状表现最突出的品种.  相似文献   

20.
《山东农业科学》2019,(9):139-143
为探明两段式收获模式下花生产量变化,以不同粒型花生品种为对象,研究田间晾晒不同天数条件下荚果产量和成熟饱满度的变化动态。结果表明:田间晾晒期间,单株产量变化分为两个阶段,大粒型花生品种鲁花14和丰花1号在晾晒1~4 d快速增加;小粒型花生品种济花3号和闽花8号在晾晒1~3 d快速增加,此后,单株产量基本稳定。百果重和百仁重在田间晾晒过程中略有增加,但差异不显著。田间晾晒过程中,花生成熟饱满度显著增加,大粒型品种田间晾晒1~4 d和小粒型品种晾晒1~3 d成熟饱满度快速增加,此后,随晾晒天数增加各品种的饱果率和饱仁率变化较小。大粒型品种田间晾晒4 d左右摘果,小粒型品种田间晾晒3 d左右摘果,增产效果显著,前者增幅大于后者,增产的原因主要是增加了荚果和籽仁成熟饱满度。研究结果为花生两段式收获模式最佳摘果期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