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结合当前控失肥应用现状及氮素肥料特点,研究控失尿素在潮土区小麦生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常规施肥为对照,将控失尿素不同用量(磷钾与常规施肥相同)作为处理,研究不同用量控失尿素对小麦的增产增效作用。[结果]与普通肥料相比,施用控失尿素对小麦生育期无明显影响;对生物学性状和产量构成因素有明显影响,株高、旗叶长、穗长、结实率、穗粒数、千粒重增加,穗数略有减少;增产效果明显,节肥、增效显著。[结论]控失尿素对小麦增产、节肥、增效作用明显,适用于潮土区小麦生产。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长期定位施肥对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为黄潮土地区合理施肥、优化栽培措施、提高小麦产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33年定位施肥试验基础上,研究不同施肥条件下不同专用型小麦品种徐麦32和宁麦13的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以及产量变化。[结果]有机肥、无机肥、品种以及两两互作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施肥对徐麦32和宁麦13的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以及产量的影响基本一致。施有机肥处理的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及产量显著高于不施有机肥处理(除单施有机肥处理M外)。在施有机肥基础上配施化肥能显著增加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及产量,但对千粒重影响较小,且与N、NP或者NPK肥配合施用效果相当。在不施有机肥的处理中,NPK和NP处理的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及产量显著高于N和CK处理,长期单施N肥并不能增产,需配施P或PK肥才有效。相关性分析表明,在主处理施有机肥条件下产量及其构成因素间相关性减弱说明有机肥的长期施用弥补了无机肥施用种类不足的影响。[结论]在黄潮土地区,小麦生产中应注重有机肥和无机肥的配合施用,避免肥料长期单一施用对产量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低供氮处理对杂交稻产量性状及产量形成的影响。[方法]通过田间试验,对供试的20个杂交稻品种产量性状及产量在低供氮处理下进行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有效穗数与实粒数、着粒数与结实率均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实粒数与着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各产量性状对产量的贡献大小表现为实粒数有效穗数千粒重着粒数结实率。[结论]以有效穗数、实粒数为主攻对象可提高杂交稻的理论产量,为水稻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进行了水稻秋季施肥对水稻生产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秋施硅肥、尿素,水稻穗数、千粒重和结实率较对照都有明显提高,秋施硅肥600kg/hm2+喷施尿素22.5kg/hm2增产效果较为显著,较常规施肥增产5.4%。  相似文献   

5.
采用大区对比试验的方法,研究中农峻丰控释肥对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旨在确定中农峻丰控释肥在寒地水稻上应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施用中农峻丰控释肥后,水稻生育进程、长势、抗倒性、抗病性与常规对照无明显差异。施用中农峻丰控释肥处理的水稻株高、穗长、平方米有效穗数、穴有效穗数、着粒数、实粒数、千粒重、结实率均较常规对照高,但差异不明显,实收产量9369.0kg/hm2,较常规对照公顷增产40.5kg,增产率0.4%,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通过大区对比试验,研究农好液体肥料对水稻产量的影响,旨在确定其在寒地水稻上应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插期下于水稻孕穗期叶面喷施农好2号7.5L/hm2处理对水稻生育进程无明显影响,水稻抽穗期和成熟期差异不明显。试验区水稻无倒伏和病虫害发生,农好液体肥2号处理平方米有效穗数460.1穗,比对照少2.9穗;穗粒数92.5粒,比常规对照多0.5粒,穗实粒数多1粒,结实率高0.6个百分点,千粒重高0.3g。农好液体肥2号处理实际产量为8593.5kg/hm2,比对照公顷增产69kg,增产率为0.81%。增产的主要途径是通过产量4个因子中的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的提高而实现的,经方差分析,增产效果不显著。农好液体肥2号对水稻抗性的影响需要进一步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草酰胺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方法]2016年在苏州三地开展缓释肥草酰胺替代传统氮肥一次性施肥试验,分析缓释肥草酰胺一次性施肥对水稻生长性状、土壤性质、产量结构、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较常规施肥处理,缓释肥草酰胺一次性施肥对水稻有着明显的增产效果,增产幅度在1.8%~11.2%,且其增产跟水稻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和千粒重有关。草酰胺缓释肥一次性施肥可减少36.8%的氮肥施用量,但达到常规施肥产量,较常规施肥处理增加经济效益486~3 195元/hm2,平均节本增效1 857.0元/hm2。[结论]该研究可为水稻的肥料施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不同磷酸二铵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相同养分情况下,研究了美国嘉吉二铵、美国二铵与群众习惯施肥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水稻施用美国嘉吉二铵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比美国二铵处理增产3.81%,比习惯施肥增产10.37%。与习惯施肥处理相比,合理施用磷酸二铵可促进水稻有效分蘖和有效穗的形成,抑制无效分蘖,延长生育期,增加有效穗数、实粒数和千粒重。配施美国嘉吉二铵与习惯施肥相比,有效穗数、实粒数和千粒重分别增加26.85万/hm2、6.70粒和0.5g。美国嘉吉二铵处理新增产值最高,产投比达7.21。  相似文献   

9.
平衡施肥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研究了田间平衡施肥对水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对水稻株高、分蘖数、穗长、有效穗数、瘪粒率、千粒重的影响不同。在各施肥处理中,以平衡施肥处理的瘪粒率最低、千粒重和产量(8 482kg/hm2)最高,较无肥区增产3 445 kg/hm2(68.4%),增收4 943元/hm2;粗蛋白(7.21%)与粗淀粉(66.03%)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0.
白浆土施硅肥与水稻产量构成因素及品质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在白浆土上不同硅肥施用量对水稻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稻上施用硅肥,可以显著地提高水稻产量构成因素,随着施肥量的增加,穗数、千粒重、穗粒数均表现出增加的趋势,以施硅量450~750 kg/hm2效果较明显。施肥量与穗数、千粒重呈显著的直线正相关关系,与穗粒数和空瘪率呈显著的二次曲线关系。相关分析表明,不同施肥处理的产量构成因素中,以结实率对水稻产量的影响最大,其次是穗粒数、穗数和千粒重,而空瘪率对水稻产量的影响较小,这表明施用硅肥主要从穗数、千粒重、穗粒数和结实率等方面来提高水稻的产量。  相似文献   

11.
栽培条件对肥地小麦生育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小麦高产栽培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单因子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了不同因素对小麦生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单因子试验结果表明。450kg/hm^2氮肥处理的产量最高。穗数随着磷肥用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多,穗粒数和千粒重逐渐降低。总茎数随着播量的增加而增多。播量多穗粒数少。千粒重低。9月24日、10月3日、10月13日播种,产量最高的播量分别为82.5、105.0、142.5kg/hm^2。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总茎数和穗数随着行距的增加逐渐减少,穗粒数和穗粒重则逐渐增多。行距10.0~26.7cm的产量最高。总茎数和总穗数随磷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多。穗粒数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施尿素450ks/hm^2的产量最高,平均7211kg/hm^2。[结论]试验中,以尿素360kg/hm^2增产效果最佳。磷肥用量、基本苗、行距、品种对产量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2.
超迟播稻茬小麦播种量·施氮量和氮肥运筹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超迟播稻茬小麦适宜的播种量、施氮量、氮肥运筹方式。[方法]研究不同处理的基本苗及产量构成,比较了不同氮肥运筹方式下的成穗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产量。[结果]不同的播种量、施氮量、氮肥运筹方式对成穗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产量有极显著影响。播种量每增加15 kg/hm~2,成穗数增加10.65万穗/hm~2、千粒重减少0.22 g、产量增加150.45 kg/hm~2;施氮量每增加15 kg/hm~2N,实粒数增加1.07个、产量增加450.75 kg/hm~2。氮肥运筹方式的影响随播种量、施氮量的变化而变化。产量最高的氮肥运筹方式是播种量480 kg/hm~2时"轻施返青肥,重施基肥和拔节肥"方式、施氮量240 kg/hm~2N时"氮肥后移、返青肥和孕穗肥等量"方式。[结论]该研究为超迟播稻茬小麦的推广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不同磷源及用量对冷浸田水稻磷素吸收利用和产量的影响,探求在冷浸田水稻磷肥适宜用量。[方法]以D优202为材料,在皖南山区冷浸田中开展钙镁磷肥和过磷酸钙2个磷肥品种及3个磷素水平田间试验。[结果]在冷浸田开沟降渍的条件下,施钙镁磷肥的增产效果比过磷酸钙好,均以75 kg/hm2P2O5产量最高。冷浸田施磷有利于水稻有效分蘖的形成。过量施磷导致每穗实粒数和千粒重降低,不利于产量的进一步提高。[结论]在研究条件下,冷浸田水稻施磷以75 kg/hm2P2O5为佳,可保证水稻各生育期适宜磷素累积量,增加分蘖数和穗实粒数,提高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14.
裘敏  魏亦勤  张双喜  李红霞  刘旺清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6):11784-11784,11797
[目的]探究优质专用型小麦品种产量潜力的发挥,为大面积推广,实现优质高产高效提供技术指导。[方法]在中等肥力水平下,设450万、525万、600万、675万、750万粒/hm25个密度处理,研究密度对面条型小麦品种宁春35号产量的影响。[结果]不同密度处理下,宁春35号各阶段发育进程和株高的遗传性相对稳定;除450万粒/hm2处理外,其他处理结实小穗数随密度增加而下降;有效穗数随密度增大而增加,穗粒数、穗粒重和千粒重随密度的增加而下降;450万粒/hm2处理的千粒重最高36.8g,产量也最高,为5965.5kg/hm2,密度为600万粒/hm2的产量次之,其余处理随密度的增加产量呈下降的趋势。[结论]中等肥力水平下,宁春35号较为理想的密度是450万~600万粒/hm2,有利于提高群体和个体质量,夺取高产。  相似文献   

15.
[目的]确定不同氮肥运筹比例对晚播小麦产量结构及部分农艺性状的影响,为该地区晚播小麦高产稳产栽培提供合理的氮肥运筹方案。[方法]以目前淮北地区种植面积较大的小麦品种宁麦13号为材料,在小麦各生育期采用不同氮肥施用比例处理,研究各处理施肥比例对供试小麦产量结构、籽粒综合品质、试验区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基肥施用比例50%的处理(T_3)有效穗、产量均最高,即氮肥运筹主要是通过增加有效穗来提高晚播小麦产量水平,对产量构成因素中穗粒数、千粒重影响不大,总氮量不变的情况下,基肥施用量的增加会降低小麦整体籽粒品质,但可以提高试验区土壤有机质含量。[结论]合理的氮肥运筹是实现晚播小麦优质高产的重要措施,总氮保持一定的基础上,基肥施用比例增加,促进分蘖增加有效穗,但超过一定的施用量,有效穗开始下降。后期施肥用量对小麦千粒重、穗粒数及品质性状影响较大,即合理的基肥施用量及完善的后期追肥比例是实现晚播小麦优质高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姚广平  蒙星  王楠  汪娟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3,(7):2944-2944,2992
[目的]为了探讨小麦孕穗期不同追肥方式对籽粒产量和产量性状的影响。[方法]以西农9871为材料,于2009~2010年度陕西三原县在小麦孕穗期进行了5种追肥方式在小麦上的试验。[结果]土壤追施尿素的产量最高为9.4 t/hm2,比不追肥(CK)增产36.2%,叶面喷施旺得丰和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分别比CK增产18.8%和11.6%。[结论]在小麦孕穗期土壤追施尿素、叶面喷施旺得丰和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均可明显增加每穗粒数、小穗数和千粒重,进而提高籽粒产量,而叶面喷施尿素并不能明显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耕作方式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以郑麦7698为试验材料,分析不同的耕作方式对小麦群体、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的影响。[结果]秸秆粉碎还田+翻耕(25 cm左右)+耙实后播种处理基本苗少,但个体发育较好,地上部分生长健壮,能够增加幼苗生长量、小麦穗粒数和千粒重,小麦生育后期,干物质积累增加,产量相对较高,是最理想的耕作方式。[结论]该研究可为整地方式选择、改善整地质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太阳辐射减弱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太阳辐射减弱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方法]通过盆栽模拟试验,设置不同的太阳辐射减弱梯度(自然光、70%太阳辐射、50%太阳辐射),研究太阳辐射减弱对冬小麦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结果]太阳辐射减弱使冬小麦生育期延长,穗、叶和茎等干物质积累减少。太阳辐射减弱下,有效穗数、穗粒数、穗重、千粒重等产量构成指标下降。[结论]太阳辐射减弱对冬小麦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存在明显的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19.
施磷量对春小麦干物质积累、分配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施磷量对春小麦干物质积累、分配及产量的影响,为生产中磷肥合理施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以春小麦新春26号(A1)、新春34号(A2)为主区,施磷量为副区,共五个水平,分别为0(P0)、45(P1)、90(P2)、135(P3)、180(P4)kg/hm2。【结果】施磷量对春小麦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量、干物质积累总量、成熟期干物质在各器官中的分配率、花后干物质对籽粒贡献率及花前干物质转移率、籽粒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影响极显著(P<0.01);品种间花期、成熟期干重、花后干物质对籽粒贡献率、茎和颖壳干物质分配率、总干物质、籽粒产量、主穗长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随施磷量的增加,小麦总干物质积累表现为先快后慢的递增趋势;而穗粒数、千粒重和籽粒产量均表现为一定范围内随施磷量的增加而增加,超过一定范围则反之;且施磷量与籽粒产量及干物质积累总量间表现为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20、0.969,籽粒产量与干物质积累总量间也表现为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941;各器官花后干物质分配比例表现为:籽粒>茎>颖壳>叶片>叶鞘。【结论】在一定范围(0~135 kg/hm2)内增施磷肥可提高春小麦籽粒分配率及后期的光合能力,实现增产,且磷肥最佳施用量为135 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