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呕吐毒素(DON)是全球农业领域最为关注的食源性真菌毒素之一,主要由镰刀菌产生。谷物类农产品一旦被污染,很难通过普通工艺将其消除。生物降解法消除农产品及其加工制品中的呕吐毒素是近年来的备受学者关注。一批新颖的降解菌、降解酶和降解机制被先后发现,为DON生物降解和防治技术的开发提供了新的切入点。文章根据DON不同的生物降解机制,梳理了近十年的相关研究进展,以便更好地了解呕吐毒素生物降解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饲料中常见的真菌毒素及其危害,国内外饲料原料及产品中真菌毒素的污染情况和监测结果。提出从原料、加工、储藏到用户全过程,饲料中真菌毒素的防控措施与脱毒方法。  相似文献   

3.
饲用草产品在收获、加工、贮藏及运输过程中易遭受雨淋、干燥不完全或装卸挤压时造成叶片脱落发生真菌性病害,引起品质劣变,不仅直接带来经济损失,而且部分真菌毒素会对家畜及人类健康造成安全隐患。真菌毒素是继农药残留、病虫害、无机污染物后,影响饲用草产品质量安全的关键风险因子。饲用草产品中真菌毒素的污染状况、检测方法、限量标准和风险评估的研究对于其质量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系统阐述了饲用草产品中主要真菌毒素: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T-2毒素、伏马毒素的污染状况及毒性,分析和总结了其检测方法及限量标准,对饲用草产品中真菌毒素风险评估及脱毒方法进行了概述;在此基础上,对饲用草产品真菌毒素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该领域后续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饲料工业》2019,(16):51-59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 DON)是由镰刀菌属产生的真菌毒素,具有肠道和免疫毒性,在谷物和饲料中污染严重,威胁人类和动物的健康。利用微生物法去除真菌毒素特异性强,效率高且对环境安全,被广泛应用。乳酸菌作为一种益生菌,具有去除DON的能力,同时不会影响产品的品质,成为近年来去除DON的研究热点。本文主要阐述了具有去除DON能力的乳酸菌种类及乳酸菌去除DON的机制,并通过对比其他细菌降解DON的机制和降解酶,推测乳酸菌中可能存在生物降解作用,并对乳酸菌去除DON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真菌毒素是某些真菌的次生有毒代谢产物,污染人类食品及动物饲料后,不仅会引起人畜中毒;而且还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尤其是某些真菌毒素具有致癌性。因而真菌毒素的检测技术也日益发展起来。真菌毒素的测定方法有TLC、HPLC、GC、GLC。这些方法或由于灵敏度低,或由于需要价格昂贵的精密仪器、费时  相似文献   

6.
真菌毒素及其衍生隐蔽型真菌毒素污染是影响饲料质量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综述了饲料污染中主要的真菌毒素和隐蔽型真菌毒素的种类及其在饲料中的污染状况,分析了不同检测方法的优缺点,为监测、防控饲料真菌毒素污染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尹思琪  郭旗  韩杰 《养猪》2023,(1):23-30
作物在生长或仓储过程中受高温高湿环境条件影响极易污染真菌毒素,受真菌毒素污染的作物通过制成饲料而严重威胁畜禽健康,导致畜禽急性或慢性中毒、免疫抑制、肝肾损伤、癌症、畸形,以及生产性能的大幅度降低。物理吸附法脱除饲料真菌毒素是一种应用广泛且有效的方法。本文综述了污染饲料的常见真菌毒素包括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赭曲霉毒素、伏马霉素B1、黄曲霉素B1等对养猪生产的危害,并介绍目前广泛应用的吸附剂在猪饲料真菌毒素脱除中的应用情况,对比各种吸附剂应用中的优势和不足,并对真菌毒素的防控及吸附剂的开发与研究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全面了解真菌毒素对养猪生产的危害以及采用吸附法脱除猪饲料真菌毒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真菌毒素的污染、危害及其检测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真菌毒素是农产品及饲料的主要污染源之一,本文阐述了常见真菌毒素的种类,包括黄曲霉毒素、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玉米赤霉烯酮、伏马菌素以及赭曲霉毒素等;分析了它们在农产品及饲料中的污染情况以及对人和动物的危害性;并对真菌毒素检测技术进行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9.
真菌毒素污染长期困扰饲料行业,严重影响饲料生产,给饲料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失。研究旨在通过调查和评估江西省配合饲料和饲料原料中真菌毒素污染情况,从而掌握饲料中真菌毒素污染现状和水平,为政府决策和企业生产提供技术支撑。2022年,采集了江西省境内饲料原料和配合饲料样本507批,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了6种常见的真菌毒素的含量,对饲料中真菌毒素污染水平进行了调查和评估。结果表明:真菌毒素在配合饲料及饲料原料中污染普遍存在,部分真菌毒素存在一定的风险,真菌毒素的总检出率高达93.5%,其中呕吐毒素(Deoxynivalenol,DON)、伏马毒素B1(Fumonisins B-1,FB1)和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N)三者的检出率均高达70%以上,饲料总体超标率达到17.7%,酒糟原料、猪配合饲料和肉禽配合饲料受真菌毒素污染水平相对较高。针对上述问题,研究从监管和生产两方面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对促进饲料产业健康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真菌毒素是真菌在食品或饲料中生长所产生的代谢产物,这些低分子质量化合物既是天然存在的,同时也是无法避免的。真菌通过两种途径进入食物链,一方面可以直接从受真菌毒素污染的植物性食品成分进入食物链;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食物中产毒真菌生长的间接污染进入食物链。真菌毒素广泛存在于成熟的玉米、谷物、大豆、高粱、花生和饲料作物中。食用受真菌毒素污染的食物或饲料会对人和动物造成急性或慢性毒性。真菌毒素除了有直接食用受霉菌毒素污染的食物和饲料造成的不良影响外,还有因为摄入动物源性食品,如肉类、牛奶或鸡蛋,含有真菌毒素的残留物或代谢物而引起的公众健康问题。目前虽然已经鉴定出超过400种真菌毒素,但食物中广泛存在的6种毒素: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伏马菌素、呕吐毒素及T-2毒素,已在世界范围内引发了持续的食品安全问题。该论文总结了6种真菌毒素的毒性,重点分析了近年来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在这几种真菌毒素检测中的研究进展,旨在通过一系列的总结分析去展望其在真菌毒素检测方面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1.
真菌毒素是真菌在食品或饲料中生长所产生的代谢产物,这些低分子质量化合物既是天然存在的,同时也是无法避免的。真菌通过两种途径进入食物链,一方面可以直接从受真菌毒素污染的植物性食品成分进入食物链;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食物中产毒真菌生长的间接污染进入食物链。真菌毒素广泛存在于成熟的玉米、谷物、大豆、高粱、花生和饲料作物中。食用受真菌毒素污染的食物或饲料会对人和动物造成急性或慢性毒性。真菌毒素除了有直接食用受霉菌毒素污染的食物和饲料造成的不良影响外,还有因为摄入动物源性食品,如肉类、牛奶或鸡蛋,含有真菌毒素的残留物或代谢物而引起的公众健康问题。目前虽然已经鉴定出超过400种真菌毒素,但食物中广泛存在的6种毒素: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伏马菌素、呕吐毒素及T-2毒素,已在世界范围内引发了持续的食品安全问题。该论文总结了6种真菌毒素的毒性,重点分析了近年来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在这几种真菌毒素检测中的研究进展,旨在通过一系列的总结分析去展望其在真菌毒素检测方面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
真菌毒素中毒是由真菌产生的毒素引起的一种疾病,家禽中毒常是因采食了污染真菌的谷物或者其他饲料而引起的。目前已经确定的真菌毒素达数百种,其中大部分有致病性。真菌毒素具有累积性,也可与其他真菌毒素、传染性因子和营养缺乏产生协同作用。针对真菌毒素采取的有效控制措施,可防止家畜受到危害。  相似文献   

13.
饲料霉变给畜牧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更严重地威胁着人类健康。笔者针对饲料中几类常见真菌毒素的危害、检测技术及脱毒方法进行介绍。提出了对真菌毒素的防治措施,以期为实际生产中科学地开展防霉脱毒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基于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建立同时检测乳及乳制品中17种真菌毒素的方法。样品称量后加入定量同位素内标溶液,经20 mL乙腈-水-甲酸溶液(70∶29∶1,V/V)涡旋振荡提取,加入0.3 g氯化钠盐析,高速离心后上清液过0.22μm滤膜,用三重四极杆质谱在多反应监测模式下测定,通过同位素内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在优化后的色谱及质谱条件下,17种真菌毒素线性范围良好,相关系数(r)均大于0.99,检出限为0.05~6.20μg/kg,定量限为0.2~20.0μg/kg,对低、中、高3个添加水平均具有良好的回收率和精密度,平均加标回收率为78.9%~119.5%,相对标准偏差为0.2%~8.4%。该方法操作便捷、稳定可靠、灵敏度高,能满足乳及乳制品中17种真菌毒素的定性定量分析要求,适用于实验室对乳及乳制品中17种真菌毒素的污染监测。  相似文献   

15.
据估计,全世界每年约有25%的农作物受到真菌毒素污染.真菌毒素是一类毒性高,在自然条件下由真菌或霉菌产生的代谢产物.杀死这些有害微生物虽然可以防止真菌毒素的再产生,但不能清除饲料中已经污染的真菌毒素.大多数真菌毒素化学性质稳定,在真菌被杀灭后很长时间仍能保持毒性.研究真菌毒素的危害,并解决测定方法及处理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本文解析玉米生产环节对饲料原料真菌毒素产生的影响途径,提出了预防玉米及其饲料原料真菌毒素污染可采取的综合技术对策,主要有选育推广抗病虫新品种、采取措施及时预防病虫害,精细化区域品种布局、推广应用玉米籽粒高效脱水技术,适时收获,规范玉米籽粒晾晒、运输及贮存过程,加强玉米籽粒真菌毒素快速检测手段和质量分级标准完善,以期从玉米制品特别是饲料产品源头上高效控制真菌毒素污染,为提高我国玉米及其饲料制品质量,确保人畜健康和玉米产业高效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7.
陈茹 《中国饲料》2013,(17):38-42
真菌毒素污染饲料可对人类和动物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本文对我国及美国、欧盟、加拿大等主要贸易国家和地区发布的饲料真菌毒素法规或卫生标准进行整理和比较分析,针对如何进一步完善我国饲料卫生标准和法规体系以及加强进出口把关进行探讨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真菌毒素是真菌产生的有毒代谢产物.真菌毒素中毒是动物采食或误食被真菌寄生并产生真菌毒素的饲料所引起的中毒病.饲料霉变后,可因污染菌的不同而产生多种真菌毒素,畜禽食入后即可发病.笔者曾遇一起雏鸡死亡率达48.3 %的病例.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和剖检病变,结合实验室检验,综合诊断为雏鸡真菌毒素中毒.采取相应措施后,疾病得以控制.  相似文献   

19.
研究对鸡饲料及饲料原料中真菌毒素进行测定,分析不同种类鸡饲料和饲料原料中真菌毒素的检出情况,并对添加真菌毒素的饲料进行肉鸡喂养试验。结果表明,所收集的48份鸡饲料中,玉米赤霉烯酮的超标率和检出率分别为12.5%和75.0%,检出最高值为2 042.44μg/kg,黄曲霉毒素B_1超标率和检出率分别为2.1%和18.5%,检出最高值为25.16μg/kg,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和赭曲霉毒素A均未检出。不同种类鸡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_1和玉米赤霉烯酮均有检出,超标情况以大鸡料最为严重,中鸡料和小鸡料次之;各类饲料原料中,玉米和蛋白粉中检出黄曲霉毒素B_1,干酒糟、蛋白粉、高粱和玉米中检出玉米赤霉烯酮,麸皮、高粱和玉米中检出赭曲霉毒素A。研究对肉鸡进行真菌毒素喂养试验,结果发现,饲料中真菌毒素含量越高,鸡粪便中真菌毒素含量越高,不同浓度水平鸡饲料与肉鸡粪便中真菌毒素含量随着喂养时间延长均呈先递增后减少,最终趋于稳定的趋势。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喂养时间延长,玉米赤霉烯酮在肉鸡机体内的代谢过程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20.
真菌毒素是真菌在食品和饲料中生长所产生的的一类刺激代谢产物,广泛存在于谷物、 油料和饲料中,具有强毒性和致癌性,严重威胁人畜健康,并给畜牧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食品安全隐患.我国饲料中常见的真菌毒素有:黄曲霉毒素、 玉米赤霉烯酮、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 伏马菌素和赭曲霉毒素A等.本文对近年来发展起来的、 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植物精油真菌毒素防控技术和真菌毒素生物脱毒技术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