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移栽地膜棉不同组合不同施肥量互作效应的研究钟文芳为寻求移栽地膜棉肥料运筹最佳方案,提高移栽地膜棉的用肥水平,充分发挥移栽地膜棉的增产优势,江苏省响水县经作站进行了移栽地膜棉不同种植组合条件下的肥料使用试验,初步明确了淮北沿海棉区移栽地膜棉组合和施肥量...  相似文献   

2.
对移栽地膜棉和移栽棉的土壤物理性状、根系活力,花芽分化特点、干物质积累分配及叶面积变化等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移栽地膜棉覆膜能增加土壤温度,保持土壤水分含量相对稳定性,降低土壤容重;花芽分化期提前3d,花芽分化强度较移栽棉每日每株高0.5个;移栽地膜棉比移栽棉皮株单产增32.4%,达极显著水平,10月20日前收花量高4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3.
严婉玲 《安徽农业科学》2002,30(2):219-219,223
"渝棉一号"在江苏省兴化市的密度、施肥量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渝棉一号"在施肥(N)量300 kg/hm2和移栽密度42 000~48 000株/hm2时可望获得较高产量.  相似文献   

4.
与露地移栽棉相比,移栽地膜棉的主要栽培效应:一是地温增加;二是生长发育提早,干物质积累重心前移;三是根系发达粗壮,根干重增加,一次侧根数多,生育前期根系活力较强,但二次侧根数减少,生育后期根系活力下降较快;四是产量增加,经济系数高。  相似文献   

5.
移栽地膜棉的发展前景及其技术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移栽地膜棉具有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是覆盖栽培技术在棉花生产上的新发展,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针对目前移栽地膜棉生产上存在的烂铃,易衰,茬口,虫害和残膜等问题,拟采取的技术对策是:改进栽培技术,巩固移栽地膜棉生产,加强理论研究,发展移栽地膜棉生产;克服残膜污染,保护移栽地膜棉环境。  相似文献   

6.
油套移栽地膜棉,是指油菜收割前10~15天,在油菜预留行铺膜移栽棉苗的一种套作栽培方式。油套移栽地膜棉具有生育早、发棵快、果节多、有效开花结铃期长的优势,但也存在前期易疯长、后期易早衰的缺陷。我们经过几年的研究,总结出了油套移栽地膜棉优质高产的规范化栽培技术。示范推广表明,采用此技术,与油后露地移栽棉相比,  相似文献   

7.
采用露地移栽、地膜移栽、地膜移栽去早蕾和直播地膜4种栽培方式,研究不同栽培条件对棉花生育特性、产量和纤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地膜直播棉、露地移栽棉、移栽地膜棉相比,移栽地膜棉去早蕾处理生育期、株高和株高日增量、果枝数和果节量基本合理,节枝比增加,伏桃和早秋桃比例高,单株成铃数和单铃重显著增加,产量最高;纤维长度、整齐度、纤维强度、伸长率、反射率和纺纱均匀度指数等品质指标得到明显改善,达到了促进棉花早发、提高产量和改善纤维品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湖北省麦后棉移栽期一般在5月25日至6月5日.比专套棉推迟移栽30天左右。为此,麦后棉播种育苗期要同步推迟。麦后棉苗龄宜短不宜长.应控制在25天左右,棉苗控制在三叶一心以下移栽,从技术上把握好棉花播期、小麦收获期、棉花移栽期的时间衔接。  相似文献   

9.
钵棉移栽与早发洪湖市瞿家湾镇农技站别家新推广营养钵育苗技术是为了防御早春低温寒潮,培育早发壮苗,缓解棉麦共生期长的矛盾。然而,近年来,不少农户当棉苗刚出现第一片真叶时就抢着进行移栽,此时移栽的棉苗容易产生僵苗,迟而不发,失去了营养钵早棉的意义。争取钵...  相似文献   

10.
移栽地膜棉是将营养钵(块)苗庆育苗套栽到平铺地膜棉田之中的一种新型栽培技术。与移栽棉相比,更充分地利用有效光热资源,促进棉花早发,增加棉花伏前桃,延长棉花有效现蕾开花结铃10 ̄15d,增产15% ̄20%,既可稳定夏粮产量,又可提高棉田产出效益。  相似文献   

11.
1988~1989年系统观察表明,麦后移栽棉移栽期虽然比麦套移栽棉迟8~15天,但生长发育速度快,株高、单株叶面积及生物学产量最终均超过麦套移栽棉;随着生育进程,现蕾、开花期与麦套移栽棉的差距逐渐缩小,吐絮期两者基本一致。此外,麦后移栽棉在一年中温光资源最充沛的7月中下旬到8月中下旬开花、结铃,较麦套移栽棉明显集中,数量也较多,这是麦后移栽棉丰产的重要生理基础。籽棉实产,麦后移栽棉两年均高于麦套移栽棉,其中1988年差异达到5%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2.
以农杂66为材料,以营养钵育苗为对照,研究漂浮育苗移栽棉的植物学形态特征及产量构成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与营养钵育苗相比,漂浮育苗移栽棉的株高、地上部分鲜重及干重、根系鲜重及干重、根体积、主根长、根长、根半径和根密度均高于对照。漂浮育苗移栽棉的主根发达、明显,侧根数显著多于对照,根系鲜重增加1倍。漂浮育苗移栽棉的始蕾期、始花期提早3~5 d;单株有效果枝数增加2~3个,成铃数增加8.3%,蕾铃脱落率降低3.2%,从而提高了棉花的产量。  相似文献   

13.
麦(油)后移栽棉的栽培技术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麦(油)后移栽棉的栽培技术改进蒋玉琴(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南京210014)麦(油)后移栽棉是在人口逐年增加、土地逐年减少、粮棉矛盾日趋突出的形势下,合理引进棉花营养钵育苗移栽新技术,使棉田综合生产力得以充分发挥的产物。该种植方式70年代末...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海陆嫁接棉在江苏沿海地区推广提供科学栽培依据.[方法]以海岛棉比玛为砧木,以陆地棉中棉所75为接穗的海陆嫁接棉为材料,研究不同施肥量和密度对其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不同处理对海陆嫁接棉生长发育进程影响不大,对产量影响较大.适度增加施肥量、合理密植有利于提高籽棉产量.[结论]尿素931.5 kg/hm2、三元复合肥486 kg/hm2、过磷酸钙675kg/hm2、菜籽饼2700 kg/hm2与密度15000株/hm2的组合海陆嫁接棉籽棉产量最高,僵瓣花率较低,霜前花率较高.这是江苏沿海地区海陆嫁接棉合理的栽培施肥量与密度配比.  相似文献   

15.
一、要适期移栽。实践证明.本地区把一熟棉移栽期推迟到“立夏”以后,通过“留床增温保叶”.适期移栽争早发,效果较好,套作棉田的移栽适期要以共生期为前提.以床期、苗龄为基础,以天情.地情为关键合理确定,本地区套作棉适宜移栽期为:一般蒜套棉5月上旬末.  相似文献   

16.
以农杂66为材料,研究了漂浮育苗最佳的播种深度、播放方式、棉苗的生物学特性及移栽后棉株的产量构成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漂浮育苗播种深度以1.5-2.0cm为宜;以斜放的播放效果最好,成苗率高、带壳率低。与营养钵育苗相比,漂浮育苗的棉苗素质优于对照,茎叶鲜重及干重、根系鲜重及干重、根体积、根长、根半径和根密度均高于于对照。漂浮育苗棉苗的主根发达、明显,侧根数显著多于对照,根系鲜重增加1倍。漂浮育苗移栽棉的始蕾期、始花期提早3-5d;单株有效果枝数增加2-3个,成铃数增加26.5%,蕾铃脱落率降低4.2%,从而提高了棉花的产量。  相似文献   

17.
棉花地膜移栽能较好地促进棉花早发,使棉花的开花结铃期前伸,有效开花结铃时间增加。然而,由于移栽地膜棉前期生长快,消耗的养分相对露地棉要多,若管理技术跟不上,易出现早衰,前期的早发优势往往被后期早衰所抵销。为了避免或延缓早衰现象,充分挖掘移栽地膜棉的增产潜力,移栽地膜棉大田管理要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8.
麦后移栽棉播种期和移栽期比麦行套栽棉迟,但移栽后气温高,棉株生长发育快,生育期以及棉株干物质积累与麦行套栽棉的差距逐渐缩短,到了吐絮期营养器官、生殖器官干物重与麦行套栽棉持平。各项生理代谢特性测定结果,叶绿素含量、光合作用强度、主茎皮可溶性糖含量各个生育期麦后移栽棉均高于麦行套栽棉,净同化率、根系伤流量则于花铃期后高于麦行套栽棉,这是麦后移栽棉发育快的重要生理原因。  相似文献   

19.
张鹏 《河南农业》2010,(2):42-42
唐河是南阳盆地的重点植棉大县。年种植面积2.5-3万hm^2,种植模式以麦套棉为主。近年来,随着农村劳力外出务工人数的增加和小麦机收面积的不断扩大,麦套棉不利于小麦机收的矛盾日益突出。另外,麦套棉移栽后出现的麦。  相似文献   

20.
棉铃在发育过程中,铃壳、纤维干重及纤维素含量均与铃龄呈二次曲线关系,单铃纤维素合成高峰期比纤维干物质积累高峰期出现的早。麦后移栽棉与麦行套栽棉比较,曲线变化有明显差异。麦后移栽棉在棉铃发育前期,果枝对位叶的全氮含量及铃壳可溶性糖含量均低于麦套棉,而棉铃发育后期则高于麦套棉,这是麦后移栽棉棉铃发育过程中表现为前期慢、铃期长、铃重高的重要生理原因。麦后移栽棉与套栽棉相比,伏前桃比例小,晚秋桃比例大,但对纤维品质未构成显著影响。全株平均单铃重麦后移栽棉高于麦套棉,这是麦后移栽棉取得高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