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以抚顺矿区汪良排土场、东排土场和西排土场为研究对象,选择荒草地类型区进行采样,研究了不同粒级煤矸石风化物矿质元素含量的变化,并对不同粒级煤矸石风化物成壤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随煤矸石风化物堆积年限的增加,SiO2,Al2O3和Fe2O3的含量在不同粒级间变化不大,K2O,Na20,CaO,MgO的含量变化明显;由各个成壤指标来看,煤矸石堆积物的风化程度随堆积年限的增长和粒级的减小而增强。  相似文献   

2.
为探明煤矸石山各类群微生物数量的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因子,以大同市3座不同排矸年限和空间位置的煤矸石山为研究对象,并以未受排矸影响的文瀛湖公园为对照,对其土壤各类群微生物进行培养分析。结果表明,煤矸石山土壤细菌数量最多,放线菌数量次之,真菌和病原菌数量较少;细菌、真菌、病原菌数量随煤矸石山排矸年限增加而增加,且与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放线菌数量随排矸年限增加而减少,与土壤速效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不同年限煤矸石山间各类群微生物数量的变化大于不同空间位置煤矸石山间的变化,有机质和全氮含量的变化则低于不同空间位置煤矸石山间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土壤团聚体养分含量是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比较研究了不同开垦年限不同粒级团聚体养分含量。结果表明:除全磷含量和碱解氮含量外,各粒级团聚体土壤养分含量均为未开垦土地最高,表现为随开垦时间的增加,团聚体土壤养分含量下降。2.0~5.0mm和0.25mm团聚体土壤全磷含量以未开垦土地最高,其它粒级团聚体土壤全磷含量以开垦40a土地最高。各粒级团聚体土壤碱解氮含量以开垦40a土地最高,未开垦土地碱解氮含量最低。不同开垦年限土壤酸度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4.
研究不同种植年限果园土壤团聚体结构变化规律,探究各粒级团聚体有机碳、全氮分布变化特征,旨在为亚热带地区果园土壤肥力形成和变化规律等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以林地土壤(0 a)和不同种植年限(2、10、20、30 a)果园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种植年限与土壤团聚体结构及其有机碳和全氮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与林地土壤相比,开垦为果园后的土壤中2 mm团聚体含量显著增加;果园土壤团聚体含量随粒级减小而降低,其中2 mm和0.25~2 mm粒级分别占40.1%~64.9%和30.6%~46.4%;不同种植年限果园土壤各粒级团聚体含量无显著差异。各粒级团聚体有机碳和全氮含量随着种植年限的延长呈增加趋势,但C/N值呈下降趋势。相关分析表明,随种植年限延长而增加的土壤有机碳或全氮主要分布于0.25~2 mm粒级团聚体。亚热带地区林地开垦为果园可增加土壤大团聚体含量,但开垦为果园后种植年限对土壤团聚体各粒级的分布无显著影响。虽然随着种植年限延长可显著提高各粒径下有机质和全氮含量,但C/N降低,建议果园管理过程中应适当减施氮肥、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养分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黄土地球化学元素特征是研究古气候变化的一条重要途径,在大量的野外调研的基础上,对西安少陵晚更新世黄土地层中的常量元素氧化物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古土壤层中,SiO2、Al2O3、Fe2O3、CaO/MgO、钾钠比(K2O/Na2O)含量高,硅铝铁率[SiO2/(Fe2O3+Al2O3)]、硅酸系数(SiO2/Al2O3)较低;在马兰黄土地层中,CaO、MgO、Na2O、K2O、钙镁比(CaO/MgO)含量较高,反映了古土壤层弱钙化、强粘化的湿热成壤环境;马兰黄土层强风化、强氧化的干旱成壤环境。西安少陵塬黄土剖面常量元素氧化物含量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与剖面上黄土、古土壤相互交替叠置有很好的对应性,能很好地反映西安在晚更新世时期的气候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6.
黄土地球化学元素特征是研究古气候变化的一条重要途径,在大量的野外调研的基础上,对西安少陵晚更新世黄土地层中的常量元素氧化物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古土壤层中,SiO2、Al2O3、Fe2O3、CaO/MgO、钾钠比(K2O/Na2O)含量高,硅铝铁率[SiO2/(Fe2O3+Al2O3)]、硅酸系数(SiO2/Al2O3)较低;在马兰黄土地层中,CaO、MgO、Na2O、K2O、钙镁比(CaO/MgO)含量较高,反映了古土壤层弱钙化、强粘化的湿热成壤环境;马兰黄土层强风化、强氧化的干旱成壤环境。西安少陵塬黄土剖面常量元素氧化物含量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与剖面上黄土、古土壤相互交替叠置有很好的对应性,能很好地反映西安在晚更新世时期的气候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不同种植年限香根草(Vetiveria zizanioides)对煤矸石山基质理化性质的影响.【方法】选取种植香根草3、4、6、9、14 a的煤矸石山作为研究对象,探讨香根草不同修复年限下煤矸石地0~50 cm土层基质理化性质的变化.【结果】随着香根草种植年限的增加,煤矸石基质容重、孔隙度、含水量得到显著改善.各土层基质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均呈现增加的趋势.在0~50 cm土层,种植香根草14 a煤矸石山基质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分别比种植3 a香根草煤矸石山基质增加9%、43%、26%、55%,且0~10 cm土层各理化指标均随种植年限增加而提高.【结论】种植香根草有助于改善煤矸石山基质的理化性质,改善效果随种植年限的延长而越来越明显.  相似文献   

8.
阳泉煤矸石山矸石风化物剖面水分变化特征初探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1991年经过 8个月矸石风化物剖面水分含量与植物生长状况的野外实地调查与降雨年变化的比较研究表明 :矸石风化物具有一定的保水性能 ,矸石风化物中的水分含量随降雨量的多少而增减 ,矸石风化层 0~ 10cm、 10~ 2 0cm、 2 0~ 30cm的水分含量随降雨量增减的幅度依次减少。矸石山上生长的植被也随剖面水分的丰缺而荣枯。水分对矸石山的植物生长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以内蒙古自治区神华宝日希勒煤矿排土场边坡复垦土壤为试验对象,分析复垦年限分别为1、2、3、4、5年的边坡土壤养分含量,以揭示排土场边坡复垦土壤养分的时空演变规律。结果表明,随复垦时间的增加,排土场中坡土壤的营养元素变异系数相对最低,上坡、下坡营养元素含量变化较大;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含量整体呈下降趋势,速效钾含量呈增加趋势,有效磷含量呈先减小后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武夷山不同海拔高度土壤类型为研究对象,利用颗粒大小分组方法研究土壤中不同粒级有机碳的变化规律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海拔高度土壤颗粒约主要为0.25-1mm粒级;粒径愈细,有机碳含量愈高,粒级〈0.25mm最高,0.25-1mm粒级次之,1-2mm粒级最低,而0.25-1mm粒级有机碳在全土中的浓度最高的,其次是〈0.25mm粒级,1-2mm粒级最低;不同类型土壤中不同粒级有机碳含量随海拔高度的增加、年均气温的降低呈增加的趋势,并随年均降水量增加呈对数关系增加。对粒级1-2mm中有机碳含量与海拔、气温和降水量建立回归方程,确定系数R^2为0.927、0.739、0.606(P=0.00,P=0.03,P=O.12);对粒级0.25-1mm中有机碳含量与海拔、气温和降水量建立回归方程,确定系数R^2为0.879、0.977、0.938(P=0.01,P=0.00,P=0.00);对粒级〈O.25mm中有机碳含量与海拔、气温和降水量建立回归方程,确定系数R^2为0.870、0.915、0.736(P=0.01,P=O.00,P=O.06)。0.25-lmm粒级有机碳含量与海拔、气温和降水量都呈现显著的关系,而1-2mm与〈0.25mm两种粒级有机碳含量与降水量的关系不显著,表明0.25-1mm粒级碳含量与气候因子的关系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广西黎塘岩溶区土壤富含铁锰结核背景下元素含量与迁移特征,为富含铁锰结核土的有效修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未受农业耕作影响的富含铁锰结核土为试验样地,其成土母岩为碳酸盐岩,以成土母岩为碎屑岩的土壤为对照,分层采集剖面A(0~35 cm)、B层(>35 cm)土壤及对应岩石样品,测定土壤、岩石氧化物及重金属元素含量.[结果]广西黎塘岩溶区土壤主要是Si、A1和Fe的氧化物,三者之和在土壤剖面A、B层的平均含量分别占总量的86.32%和86.30%;广西黎塘岩溶区土壤的SiO2和Fe2O3含量均低于对照,而Al2O3、CaO和MgO含量高于对照.广西黎塘岩溶区土壤Cd、Pb和Zn含量顺序为Zn>Pb>Cd,其中剖面A层Cd和Pb平均含量均超过B层,而Zn平均含量低于B层,剖面A、B层Cd、Pb和Zn平均含量均已超过广西土壤元素背景值及成土母岩为碎屑岩的土壤,未超过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值.广西黎塘岩溶区土壤以高硅铝系数、低盐基总量淋溶系数为特征,土壤剖面B层风化淋溶强度高于A层,风化淋溶程度整体上高于碎屑岩成土.土壤烧失量(LOI)与SiO2含量、Al2O3含量、硅铝率、盐基总量淋溶系数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063、0.7091、-0.8570和-0.2923,土壤剖面A、B层Ca、Mg元素及B层的Cd元素发生了亏损,其他元素均表现为富集或强烈富集.[结论]成土母岩为碳酸盐岩的土壤氧化物、重金属含量、风化淋溶强度、迁移特征等与成土母岩为碎屑岩的土壤具有差异,铁锰结核的存在已造成重金属元素在土壤中的积累并具有潜在污染.  相似文献   

12.
不同风化程度对煤矸石盐分与pH值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揭示矸石初期物理崩解风化过程中盐分和pH值的动态变化规律,测定了山西平朔露天矿区32处暴露地表人工破碎新鲜矸石、自然风化5年、14年左右矸石,自燃矸石盐分和pH值以及新鲜矸石在强度浸泡下盐分和pH的变化。结果表明:同一粒径矸石含盐量随风化时间的延长而升高。表层积盐作用不明显,pH值先降低后升高,属于中性偏碱范围;自燃过的矸石风化物的全盐量高于盐渍化土的下限,pH呈酸性;不同粒径的新鲜矸石的全盐量和pH值随浸泡时间的延长有升高的趋势,但随粒径的减小全盐量和pH值分别呈升高和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海南岛西北部火山岩砖红壤铁质风化壳剖面样品进行X荧光光谱法检测、风化特征指数及质量迁移系数的计算,揭示海南岛新生代火山岩砖红壤铁质风化壳的主量元素分布、风化强度和迁移特征。风化壳主量元素以Fe2O3、Al2O3、SiO2为主,K、Na、Ca、Mg等易溶组分较低;Fe2O3、Al2O3富集、SiO2淋失的热带地区风化特征。风化层CIA指数高达95%以上、Fe2O3/Al2O3上升,BA值较低, SiO2/Al2O3、SiO2/R2O3、BA下降;以Zr为参比元素,铁、铝迁移系数大于1,最大可达4.029,钠、钾、钙、镁、硅、锰迁移系数小于1,可低至-0.996。研究认为海南岛西北部火山岩风化壳表现为典型的脱硅富铁,铁质元素强烈富集,其它元素淋失明显,且铁铝元素发生了的分异,是比较成熟的风化壳。  相似文献   

14.
浙江东部玄武岩发育土壤剖面风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究浙江省东部玄武岩发育土壤的发生演化过程,对当前亚热带地区土壤的发生和演变提供更全面的认识,从而有利于促进对该区域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  方法  选取新昌-嵊州盆地4个玄武岩风化壳母质发育土壤剖面,分析土壤的常量元素组成、化学风化指标[化学蚀变指数(ICIA)、化学风化指数(ICIW)]和元素迁移率。  结果  ① 不同土壤剖面中常量元素质量分数以二氧化硅(SiO2)、氧化铝(Al2O3)和三氧化二铁(Fe2O3)为主,三者质量分数可达79%以上。②ICIA为42.81%~87.37%,ICIW为45.04%~91.43%,两者均指示中等强度化学风化。③大多数土壤样品的常量元迁移率为负值。钙(Ca)、钾(K)、镁(Mg)、钠(Na)等易溶元素大量淋失,在剖面中的迁移率表现为明显的负值(最小值可达-99%),铝(Al)、铁(Fe)、钛(Ti)元素在部分剖面的淀积层(B)相对富集,迁移率>0。常量元素的迁移率随土壤深度呈逐渐降低的趋势。  结论  ① 研究区不同剖面土壤样品的化学组成具有较好的一致性。②研究区较为湿热环境下,土壤经历了较为强烈的化学风化过程。③土壤发育过程符合亚热带地区脱硅富铝铁的基本成土过程。各剖面土壤常量元素迁移率随土壤深度的变化规律,揭示了基岩发育土壤自下而上的风化渐进特征。  相似文献   

15.
煤矸充填复垦土壤可溶性镉的分布特征与运移模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现场调查研究煤矸石充填复垦地上覆土壤可溶性镉含量的基础上,应用田间小区试验,模拟土壤可溶性镉的迁移特征。结果表明,土壤可溶性镉在时间和空间维度上都具有明显的分布特征:可溶性镉浓度沿剖面深度逐渐递增,即离煤矸石层越近,浓度越高;随时间推移,土壤下部接近煤矸石处,可溶性镉浓度的富集现象存在。模型模拟结果显示,由于土壤毛管力作用,接近煤矸石层的土壤可溶性镉浓度每年可增加10%左右,但表层土壤(0~40cm)增加速度缓慢或反而有所下降。尽管如此,由于植物根系活动,煤矸石中镉析出具有一定的生态环境风险。  相似文献   

16.
山区农村生活垃圾成分特征及农用风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为代表,对山区农村生活垃圾的组成成分、理化性状及其周年变化作了系统分析,并进行大豆-大豆-蚕豆3季作物定位试验,以评估可降解类有机垃圾肥料化利用的潜能和风险。结果表明:可降解类有机垃圾是农村生活垃圾的主要组分,占总量的43.64%,其N+P2O5+K2O(干基)养分含量约为3%,有机质平均含量为24.9%,且周年变化稳定,但有机垃圾中含有一定量的重金属,且变异较大;与常规化肥相比,施用垃圾有机肥对前2茬大豆产量的影响不明显,但能显著提高第3茬蚕豆的产量;垃圾有机肥对大豆和蚕豆的品质和重金属含量影响不明显,是安全的;施用垃圾有机肥能显著提高土壤的pH值、有机质和全氮含量,但同时也提高了土壤重金属含量,并有逐渐累积的趋势。由此可见,建立一套合适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体系,将可降解的有机垃圾肥料化利用可有效减少生活垃圾的数量;垃圾有机肥长期施用具有提高产量,培肥改土的效果,但也会带来重金属污染风险,对垃圾有机肥的施用量和时间需进行监控。  相似文献   

17.
西藏土壤钾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西藏 16个土类 138个土壤剖面 4 6 5层土样的分析资料 ,讨论土壤的全钾和速效钾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 :西藏土壤全钾较丰富 ,主要由于成土母质中钾含量较高 ,其主要原因是母质钾的风化淋溶程度低。由于土壤有机质对矿物钾的“稀释效应” ,致使一般土壤 (表层 )全钾低于母质全钾 ;同时在富含钙质的碱性土中 ,CaCO3的聚积对全钾也有一定的“稀释效应”。西藏绝大部分土壤的速效钾处于高供钾水平 ,其含量主要决定于土壤CEC ,进而又主要决定于有机质含量 ,在少部分土壤中也与粘粒含量有关。此外在富含有机质的酸性土中 ,速效钾含量还受盐基饱和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煤矸石中几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及形态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抚顺西露天矿煤矸石山表层煤矸石进行多点取样,分析测定了矸石山表层煤矸石重金属Cd,Pb,Ni,Zn,Cr,Cu的含量及其形态特征。结果表明,煤矸石中Cd,Ni,Cu元素高出抚顺地区土壤环境背景值,其中Cd,Ni超出土壤环境质量2级标准。煤矸石重金属元素存在形态的分布规律总体与元素含量具有一致的变化规律,元素Cd,Pb,Ni,Zn,Cr,Cu的赋存形态普遍以残渣态、可还原态为主,可氧化态次之,弱酸可提取态比例最低。  相似文献   

19.
高寒半干旱区栗钙土肥力指标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肥力是制约高寒半于旱栗钙土区农业持续发展的关键因子。采用野外调研和田区培肥定位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应用相关分析、逐步回归、主成份分析等多元数理统计原理,建立了该区栗钙土土壤肥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表明:蔗糖酶、易氧化碳、速效氮、速效磷、阳离子代换量、<0.01mm的物理性粘粒、重组碳、原上复合量 8个指标是反映耕层土壤肥力的“体质”指标;剖面第二层的<0.01mm物理性粘粒、碳酸钙含量以及表土层厚度是反映上体构型状况的主要“体型”指标,两者共同构成了该区土壤肥力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20.
为了灌耕灰漠土合理施用磷肥,通过土壤培养试验,设置不施磷(CK)、重过磷酸钙基施(TSP)、磷酸一铵基施(MAP-B)、聚磷酸铵基施(APP-B)、磷酸一铵一次性滴施(MAP-D)和聚磷酸铵一次性滴施(APP-D)6个处理,研究磷肥品种和施用方式对土壤有效磷和无机磷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磷肥基施处理(TSP、MAP-B和APP-B)的0~20 cm土层有效磷含量随培养时间显著降低,MAP和APP一次性滴施处理(MAP-D和APP-D)的5~10 cm土层有效磷含量随培养时间呈现增长的趋势。不施磷处理灌耕灰漠土中无机磷以Ca10-P和O-P为主,分别占无机磷总量的47.94%和23.76%。3种磷肥基施处理均提高0~20 cm土层灌耕灰漠土有效磷含量、无机磷总量以及Ca2-P、Ca8-P、Al-P、Fe-P的比例,但以上含量和比例在三者之间(TSP、MAP-B和APP-B)均无显著差异。与MAP和APP基施处理相比,二者一次性滴施处理只显著提高灰漠土 0~5 cm土层有效磷含量、无机磷总量和Ca2-P、Ca8-P的比例,显著降低Ca10-P的比例,提升了0~5 cm土层的供磷能力。综上所述,3种磷肥基施处理均提升了0~20 cm土层的供磷能力,MAP和APP一次性滴施处理仅显著提升了0~5 cm土层的土壤供磷能力,因此生产实践中建议选择价格较低的重过磷酸钙基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