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黑茶加工中微生物鉴定研究进展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马静  罗龙新 《中国茶叶》2001,23(2):12-13
目前,对于制茶过程中的微生物研究越来越多.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微生物在茶叶加工、储藏等方面的重要性,这在黑茶制造中尤显突出.  相似文献   

2.
有机肥对茶园土壤及茶叶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用有机肥是调控茶叶产量和品质最重要的措施之一。本文综述了近十年来施用有机肥对茶园土壤质量及茶叶产量与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系统阐述了有机肥在提高茶园土壤物理性质、增加土壤矿质养分含量、缓解土壤酸化、促进土壤微生物生长和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方面的重要作用,指出了有机肥应用于茶园中可能引起的抗菌素与重金属等污染物富集的潜在危害,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有机肥在茶园中的安全与高效利用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3.
浙江省茶叶加工环境现状与优化改造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加工是决定茶叶品质的关键工序,也是茶叶生产实现从茶树鲜叶到茶叶商品的必需过程.茶叶加工场所的环境、车间、设备、卫生等基本条件,对保证成品茶质量和最大限度地发挥原料价值起着决定性作用.特别是随着我国加入WTO,市场对茶叶质量尤其是卫生安全性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茶叶卫生质量主要包括农残、重金属、有害微生物三个方面,其中茶厂环境及加工过程是有害微生物和重金属的重要潜在污染源之一,没有茶厂的无公害化就不可能有无公害茶叶产品.浙江是我国产茶大省,茶叶加工厂众多,其中相当一部分茶厂加工设备陈旧,条件简陋,离国家对食品加工场所的要求相距较大,是茶叶产业链中的薄弱环节,已成为提升本省茶叶产业的瓶颈.因此,适时地对茶叶加工厂实施优化改造,对提高浙江茶叶市场竞争力,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建设浙江茶叶强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前很多茶园土壤由于pH值偏低导致营养元素有效性降低,以及茶园不施肥或施肥不合理,使茶树营养不良。为研究微生物肥料在茶园中的施用效果,本研究选取三种微生物肥料进行试验,观测茶树春芽萌动、新梢生长及产量变化,结果表明,三种微生物肥料处理的一芽一叶期和一芽二叶期提早2-5天,施用固体茶叶专用肥处理,茶树的萌芽期.鱼叶展期、一芽一叶展期、一芽二叶展期和一芽三叶展期最早,因此,施用微生物肥能明显促进茶树新梢生长和提高茶叶产量,且液体茶叶专用肥效果最佳,这些研究结果可为茶微生物肥料在茶树上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茶叶是福建建瓯市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现有种植面积7350hm~2。目前普遍存在施肥结构不合理、盲目施肥、缺乏科学指导等问题,在肥料选择只重视化学肥料,忽视有机肥,导致土壤肥力和生产能力下降。微生物肥料在提高农产品品质、改良土壤、培肥地力等方面表现出很好的效果。本文通过在建瓯茶叶上施用"凯盛"微生物有机肥的试验,证明该微生物有机肥对提高茶叶产量,提升茶叶品质有显著的效果。但由于试验时间短,对其他产茶区的效果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6.
在自然界中,微生物几乎无处不在,关于微生物学与茶学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学科,暂且称之为茶微生物学。近年来,这一领域的研究诸如茶园土壤微生物,茶树生长繁殖与微生物,微生物与茶树保护,微生物与茶的综合利用,微生物与茶叶加工贮藏等方面的工作都在展开。本文拟对其在茶叶加工方面作一个简单的阐述。 1 茶叶加工中降解农残问题 “八五”期间,由我所孙椒德研究员、吴光远副研究员共同主持的省科委攻关项目“茶树综合防治技术研究”课题,就成功地应用特种微生物,在特定的时空条件下,针对特定农药进行降解,应用…  相似文献   

7.
微生物在茶业中的研究与应用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生物在茶业中作用和应用广泛,本文主要综述了茶叶加工、茶园肥培管理、茶园病虫害防治及茶叶贮藏与保鲜中微生物的研究与应用现状,提出了两个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黄芳芳  李勤  黄建安 《茶叶科学》2020,40(6):715-723
根际微生物群落种类丰富、数量庞大,影响植物的生理和发育,被称为植物的第二基因组。茶树根际特定的生态系统对茶树的生长和健康至关重要,了解茶树根际微生物对提高茶树根际生态系统功能非常关键。本文结合根际微生物的生态功能和研究方法,从茶树根际微生物的多样性及其影响因素等方面综述茶树根际微生物的研究进展,并对亟待研究的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改善茶树根际微域环境,提高茶叶品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茶叶脱咖啡因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茶叶具有许多医疗保健作用,然而咖啡因的负作用使消费者对低咖啡因茶及茶制品特别青睐。目前脱咖啡因技术主要有水脱除、溶剂萃取、吸附分离和超临界CO2萃取等传统方法,以及后来发展的微生物和酶法降解咖啡因和培育低咖啡因茶树等。本文对茶叶脱咖啡因的研究进行综述,并讨论其可行性;水脱除法与吸附分离法相结合、微生物和酶法降解及培育低咖啡因茶树将是今后茶叶脱咖啡因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0.
茶叶专用增产菌对茶树病原菌抑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微生物增产防病的研究和应用受到普遍重视和开展,除根际及土壤微生物的研究应用较多外,近十几年来对于植物叶面及叶围微生物利用研究进展很快,并在农作物增产防病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茶叶专用增产菌(简称茶叶专用菌)是从茶树中分离筛选出的此类微生物制剂,具有增产、抗逆保健功能,本文报道用茶叶专用菌对7种常见茶树病害的病原菌进行室内抑制作用的实验  相似文献   

11.
微生物在食品加工中应用广泛,本文收集了茶叶加工中微生物种类、微生物酶促作用以及其在茶叶加工中的应用现状,探讨了微生物在传统茶加工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茶园茭白叶覆盖及不同种类肥料相配合的效果,对土壤理化性质、茶叶的产量和产值、茶叶品质等指标进行测定,并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对6种处理方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微生物菌肥配合茭白叶覆盖能改善土壤板结,提高土壤N元素和有机质,以及茶园产量与产值,并能降低茶叶中的酚氨比、提升茶叶品质。为茭白叶资源化利用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光谱技术作为一种绿色、快速、高效、准确的无损检测技术,在茶叶及茶制品的理化检测、品质评价等方面显现出较大的应用潜力.综述了近红外光谱及高光谱技术在茶叶理化成分定量分析,茶叶种类、产地及品种的判别以及茶叶等级判别等方面的应用和研究进展,同时对该技术在茶叶上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4.
茶叶具备独特的品质特征和保健功效,丰富的内含成分使其具有多种生物活性。近年来,各研究已清楚地表明茶叶具有调节IBD肠道微生物失调,增强机体免疫,调节消化道代谢,显著改善腹泻和结肠损伤等功效。本文就国内外关于茶叶中茶多酚、茶色素、茶多糖、茶皂素等有效成分对IBD肠道微生物菌群多样性影响的实验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茶叶生物化学主要涵盖鲜叶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及茶叶加工过程中化学成分在酶、微生物、温度等条件下的结构转化两方面的内容。茶叶生物化学的研究与茶叶的品质密切相关,例如茶叶汤色、滋味、香气等关键品质因素都取决于茶叶的内在化学成分。茶叶生物化学的研究是茶叶学科的基础,主要内容包括咖啡碱、茶氨酸和儿茶素的生物合成及其调控,以及茶叶加工过程中品质成分变化规律的机理。茶叶生物化学的研究可以为茶叶基础研究、种植生产、产品开发等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本文综述了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茶叶生物化学的研究进展,供茶叶教育、研究、加工等相关行业参考。  相似文献   

16.
尽管我国具有悠久的茶叶种植、生产和贸易历史,但是在国际茶叶市场竞争及国内茶叶生产等因素的影响下,我国茶叶出口贸易的发展受到严重制约,出口量和出口价格处于劣势地位。我国茶叶企业必须正视技术性贸易壁垒、茶叶质量等对我国茶叶出口的负面影响,对茶叶种植、茶叶生产等方面进行系统改革,实现茶叶企业产业化、国际化发展,提高我国茶叶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尤胜 《福建茶叶》2016,(9):219-220
从传播视角下对茶叶科技书籍发行现状的研究主要是对它的发行市场及潜在的市场研究。结合已有的茶叶科技书籍的办刊状况,从它的目标市场定位、交易的过程及通道、宣传方式、阅者与读者间的关系等角度,进行解析和说明茶叶科技书籍发行市场的开拓方法,以提高茶叶科技书籍的出版量及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关于茶叶科技方面的书籍。  相似文献   

18.
2006年在云南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茶园中对世奇牌微生物茵肥进行试验,结果表明使用该肥料春茶增产26.4% 秋茶增产36.14%.达到极显著水平,同时茶叶品质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复合微生物肥料在闽北茶叶生产上的示范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施用"白劲珠"复合微生物肥料后茶叶增产显著、茶叶植株性状更好、制作茶叶摇青走水更易、茶叶品质香高味醇回甘耐泡。本文探讨复合微生物肥料的作用与应用以及施用复合微生物肥料对茶叶生长、产量、品质的影响,为复合微生物肥料在茶叶及农业上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茶叶生产企业质量管控措施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楠 《福建茶叶》2016,(4):243-244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健康观念的转变,我国茶叶生产质量安全水平有较大提高,但茶叶中农药残留、重金属超标、有害微生物残留等问题时有发生。本文针对我国茶叶存在的安全问题进行剖析,进而探讨茶叶生产企业建立HACCP体系和茶叶质量追溯体系以及人性化管理分析企业质量管控的措施,旨在促进我国茶行业的整体发展,提高茶叶生产的国家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