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栌,树形优美,适应性强,是园林绿化中不可缺少的优良树种。近年来,由于受白粉病的严重为害,早期大量落叶,影响观赏。1984~1986年,我们对黄栌白粉病进行了调查研究,基本上掌握了发病规律,找到了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黄栌白粉病的致因与防治技术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过近4年的观测调查,结合气候因素的影响,进行了黄栌白粉病的致因调查,总结出其在焦作太行山区的发病规律,采用营林混交、减少侵染源、完善基础设施及人工和飞机防治技术来有效控制黄栌白粉病的发生危害。  相似文献   

3.
文章介绍了国内外黄栌枯萎病病原菌的寄主广泛,病害症状多样,说明黄栌枯萎病对我国城市森林的发展构成了很大的威胁,为此,提出了综合防控黄栌枯萎病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黄栌黄萎病是一种严重的维管束病害,据查阅大量有关资料,国内外尚无人对黄栌黄萎病进行系统研究,其病原仅P. P. Pirone在“Diseases & Pests of Ornamental Plants”及“Tree Maintenance”中提及黄栌黄萎病病原菌同Acer、Tilia等黄萎病,均为albo-atrum。而自北京地区、山东省青州地区、济南地区采样,进行病原菌分离、形态特征的观察、致病性测定,黄栌黄萎病致病菌为Verticill- ium dahliae Kleb。  相似文献   

5.
1、三唑酮:又称粉锈宁、百理通,对锈病、白粉病具有预防、铲除、熏蒸等作用。如毛白杨锈病、菊花锈病、玫瑰锈病、草坪锈病、黄栌白粉病、月季白粉病、菊花白粉病、海棠白粉病、瓜叶菊白粉病、常春藤白粉病等均可防治。如用25%的三唑酮可湿性粉剂喷雾,常用浓度为3000~4000倍;如用20%的三唑酮乳油喷雾,常用浓度为2000倍。此外,三唑酮对花卉的叶枯病、褐斑病、叶斑病等也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6.
白粉病为百日菊的重要病害之一,发病率高达50%以上。明确引起白粉病的病原菌,对于百日菊白粉病病害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等均有重大作用。本研究采集获得受病百日菊植株的白粉病病害标本,通过形态学方法将我国北方地区百日菊白粉病真菌病原菌鉴定为壳二孢白粉菌(Erysiphe cichoracerum)。  相似文献   

7.
为了揭示香山公园不同植物配置对黄栌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Illumina MiSeq)对不同年份和不同地点采集的黄栌根际土壤中的真菌进行ITS+5.8S rDNA基因测序、细菌进行16S rDNA基因V3-V4区测序分析。结果表明,2018年香山公园黄栌根际土壤样品中真菌多样性明显高于2016年,而且2018年驯鹿坡健康黄栌根际土壤的真菌多样性高于发病黄栌,有5个土壤样品中黄栌枯萎病菌(Verticillium dahliae)检测为阳性。2018年驯鹿坡发病黄栌根际土壤的细菌多样性最低,而2018年阆凤亭侧柏下健康黄栌根际土壤的细菌多样性最高。  相似文献   

8.
为了筛选出更适合防治黄栌枯萎病的化学药剂,探讨高效脂溶性渗透剂柔脂通对黄栌枯萎病化学防治的增效作用,选择6种内吸性药剂进行室内抑菌和毒力试验,然后利用盆栽苗进行化学药剂添加助剂柔脂通防治枯萎病试验。结果表明:6种内吸性药剂对黄栌枯萎病原菌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均有较好的抑菌效果,30%噁霉灵水剂(AS)、1.2%辛菌胺醋酸盐AS、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WP)的致死中浓度EC50值依次分别为0.030,0.043,0.309 g/mL;30%噁霉灵AS100倍液与16%柔脂通乳油(EC)200倍液等体积混合对黄栌枯萎病盆栽苗的相对防治效果达到75.96%,未添加柔脂通EC的相对防治效果仅为28.92%。柔脂通对黄栌枯萎病化学防治的增效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9.
香山红叶是北京秋季的著名景观。黄栌(Cotinus coggygria var.cinerea)是构成香山红叶的主体树种,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但自从1980年以来,由于受到黄栌枯萎病(Verticillium dahliae Kleb)的危害,每年造成大量黄栌发病死亡,不仅破坏红叶景观,而且严重威胁黄栌生长。本文借鉴前人防治轮枝孢枯萎病的经验,在香山公园内黄栌枯萎病发生严重区域选择样地,开展化防、生防、栽培管理等防治研究,提出以生物防治、栽培管理技术为核心的黄栌枯萎病防治技术,为黄栌枯萎病综合防治提供试验数据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198 4~ 1998年对严重影响园林观花植物观赏价值的白粉病进行了寄主调查、病原菌种类鉴定、发生规律观察及综合防治试验。查清寄主 2 6种 ,病原菌 7属 2 2种。病原菌生长的最适温度 18~ 2 5℃ ,5~ 6月和 9~ 10月为发病盛期。应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11.
麻疯树白粉病病原菌分生孢子萌发初始温度为15℃,最适温度25℃,35℃时萌发停止;萌发最适相对湿度90%左右,初始相对湿度35%;初始pH4,最适pH6,pH10时萌发停止。麻疯树白粉病病原菌寄生性很强,有伤和无伤接种均能发病,其潜育期10 d左右。人工接种试验结果表明,在温度25℃,相对湿度90%,pH6时麻疯树白粉病发生最严重。  相似文献   

12.
为了给园林绿化植物的选择以及病害防治提供依据,本研究对呼和浩特市区内园林植物锈病和白粉病进行了调查,确定了呼和浩特市区7种园林植物上有锈病发生,5种植物上有白粉病发生,并对不同园林植物上锈病和白粉病的症状和病原菌形态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相似文献   

13.
悬铃木作为一种优良的绿化树种,在各地广泛栽种。悬铃木白粉病近年来在烟台市大量发生,通过对病原菌的形态特征观察,鉴定为子囊菌亚门叉丝壳属真菌Erysiphe platani (Howe)。两年来通过田间调查明确了其侵染与发生规律,并根据悬铃木白粉病病原及其发生特点,有针对性提出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4.
本文叙述了黄栌化学成分及其应用的研究概况。首先介绍了黄栌在医学上和其它方面的应用,叙述了黄栌在各个生长期及黄栌叶、茎等部分的单宁含量,重点论述了从黄栌中提取分离出的棓子单宁、多酚及黄酮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15.
通过调查天然黄栌林中黄栌枯立木的年轮结构,研究树木的年龄组成及生长特征,借此分析香山公园天然黄栌林中黄栌的树龄分布、寿命趋势、生长态势等特性,为进一步合理地保护与经营香山公园的黄栌天然林组成的红叶景观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通过研究北京地区地黄栌丽木虱[Calophya rhois(Loew,1879)]黄板诱杀防治试验。结果显示:黏性黄板在黄栌(Cotinus coggygria Scop.)林间可诱到黄栌丽木虱、潜叶蛾、巢蛾、黄栌胫跳甲等害虫其中对黄栌丽木虱成虫具有良好的诱杀效果。黄板的悬挂高度以黄板底边低于黄栌植株顶部20cm和与黄栌植株顶部顶部持平,对黄栌丽木虱成虫诱杀效果最佳,黄板的悬挂方式以黄板悬挂在植株外缘效果最好,而每日各时段诱集虫量基本一致,无明显差异。黄板诱杀可以作为黄栌林区日常养护中防治黄栌丽木虱1种比较有效的无公害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7.
一种鼠李白粉病菌的分子鉴定与亲缘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鼠李上的白粉病进行显微观察,采用试剂盒法提取病原菌总基因组DNA,用PCR扩增其r DNA内转录间隔区(ITS)的保守序列,并通过Clustal等相关的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其进行序列的比对和亲缘关系分析,在分子水平鉴定该菌种并比较与其它白粉菌菌种的亲缘关系。结果表明,本试验地发生的鼠李白粉病病原菌为费氏白粉菌,其与Gene Bank中Erysiphe friesii var.dahurica(登录号为AB000939)的序列相似度达99%。  相似文献   

18.
土壤干旱胁迫对黄栌叶片光合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土壤干旱胁迫和光照强度对黄栌光合作用性能的影响规律,应用CIRAS-2型便携式光合作用系统,测定4种土壤水分(对照、轻度、中度和重度胁迫)处理下,3年生黄栌(Cotinuscoggygria var.cinerea)苗木叶片光合作用的光响应过程。结果表明:1)土壤干旱胁迫对黄栌叶片的光合性能参数具有明显影响,随着土壤水分胁迫的加剧,黄栌叶片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光量子效率明显降低,光补偿点增高,叶片水分利用效率在轻度水分胁迫(土壤相对含水量60-65%)下的水平最高;2)黄栌叶片光合作用对强光胁迫的适应性较强,在较大幅度的强光(有效辐射强度1000-1800μmol·m^-1·s^-1)范围内,均能获得较高的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3)黄栌光舍作用对弱光的光能吸收、转换和利用效率(光合量子效率)较低,并随土壤水分胁迫加剧而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9.
以香山公园为代表,采用生态学方法,对园内黄栌林区的群落结构进行调查,按照不同的群落指标类型,选择了45个样地,对样地内各项生态因子进行分析,并以各样地的群落特征指标聚类分析将公园黄栌林区的的群落划分为4个群丛组,18个群丛,分别对黄栌纯林、栌松柏混交林、黄栌杂木林、黄栌疏林4个群丛组做出数据分析.同时从优势种、植物种类组成、群落质量等方面对4种植物群落类型进行分析比较并得出群丛优势组,讨论了海拔、坡度、种群类型、配置方式等与黄栌生长有关系,为公园生态环境恢复,旅游发展和科研生产提供数据资料.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承德市在荒山绿化美化中采用黄栌造林,不仅加速了荒山绿化步伐,而且由于黄栌秋季叶色红艳,起到了美化效果。按照传统的造林方法,黄栌采用春季和夏季截干造林。但由于承德市范围内春季雨水较少,天气干旱影响造林成活率。而夏季造林必须采用2年生苗,造林后生长量小,成活率低,同时育苗时间长,加大了育苗和造林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