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2 毫秒
1.
基于“GIS”的环塔里木盆地杏气候适应性区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新疆环塔里木盆地地区的地理信息数据及气象资料,结合气象要素细网格推算模型和精细化农业气候区划软件的空间分析功能,对影响该区杏树种植分布的主导气候因子和该区杏树种植分布与气候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影响该区杏树种植分布的主导气候因子有:3月下旬和4月极端低温、极端温度出现的频率、≥10℃年积温、年极端最低气温、12月一次年3月日均温7℃以下天数;2)将该地区潜在种植分布区划分成4个等级:气候最适宜区、适宜区、次适宜区和不适宜区,并给出了各个气候适宜区的气候因子特征.揭示了新疆环塔里木盆地地区杏树种植的潜在分布及其气候适宜性,从气候适宜度的角度观察,该区杏树生产布局还有待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2.
重庆市有适宜油桐生长发育的优越气候,属于全国油桐中心栽培区.但重庆境内地形复杂,山地立体气候明显,在海拔、气温、降水、日照等多种气象因子影响下,油桐生长分布有一定规律.本文选取1971-2000年气候数据,基于GIS进行空间化分析,同时结合实地调研等相关资料,对油桐生长进行气候区划,划分出光温匹配最适宜区、气候温热适宜区、气候温凉适宜区、气候炎热较适宜区、气候冷凉较适宜区、光照一般较适宜区和气候寒冷不适宜区等7个不同类型栽培区,为油桐种植提供客观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基于黄花红砂与五柱红砂的现有分布数据,利用地理信息系统(ArcGIS)技术与最大熵(MaxEnt)模型软件,对2种红砂属植物在3个时期的潜在适宜分布区进行模拟。结果表明:1)五柱红砂的潜在适宜分布区主要在青海地区、新疆南疆地区以及甘肃部分地区;黄花红砂的潜在适宜分布区主要集中在宁夏地区、内蒙古地区、甘肃地区以及新疆与青海部分地区。2种红砂属植物在3个时期的潜在适宜分布区有所增加。黄花红砂的潜在适宜区朝着东北方向移动,五柱红砂的潜在适宜区出现收缩现象。2种红砂属的低适宜区相比较高适宜区与较适宜区变化较大。2)黄花红砂与五柱红砂通过MaxEnt模型运算出的AUC值均>0.9,表明MaxEnt模型预测精度很高。可以用于2种红砂属植物的潜在适宜分布区的预测。3)控制黄花红砂潜在分布的关键环境变量为最湿月降水量、最暖季度降水量和最湿季度降水量,影响五柱红砂潜在分布的关键环境变量为海拔、等温性和温度季节性变化。上述研究结果对2种红砂属植物资源保护利用与未来分布趋势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川西高原是我国冬虫夏草的重要产区,但其生态气候适宜区一直不是十分明确.综合分析国内特别是川西高原冬虫夏草的调查研究成果,结合产区实际,初步确定以海拔高度、年平均气温、年平均降水量、植被类型、土壤类型、坡度等为区划指标,利用GIS空间分析方法进行生态气候适宜性区划.结果表明:冬虫夏草适宜区和次适宜区广泛分布于川西高原的北部高原和南部横断山区的山体山原中上部的草甸和草甸灌丛中,但分布区破碎分散,呈带状、片状或块状.北部高原区相对成片,南部横断山区多以河流和宽谷为界,孤立分散.以雅砻江——鲜水河北延至壤塘县东为界,西部多适宜区,东部以次适宜区为主.以州为界,适宜区主要分布在甘孜州、阿坝州以次适宜区为主.经对比验证,区划结果比较真实、准确,直观地反映了川西高原冬虫夏草的适宜性空间分布,可以为虫草资源调查研究、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和合理综合利用等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5.
新疆是农业特色产业发展适宜区,具备有利的自然、市场、人文条件优势。目前已成为新疆农业提质增效、助推精准扶贫的高效产业。本文主要介绍了"十二五"和"十三五"初期新疆特色农业发展规模和成效,分析了目前制约特色产业发展的瓶颈因素,提出了依托产业发展、促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主要措施和合理化建议,作为参考。  相似文献   

6.
漳州果树种植适宜性区划的GIS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地理信息数据及已建立的模式,推算漳州市网格精度为50 m×50 m分辨率的年极端最低气温平均值,进而直观地表述漳州市年极端最低气温的空间分布.根据其空间分布图,可把漳州市区划为果树种植适宜区、次适宜区、可能区和不适宜区.  相似文献   

7.
塔里木马鹿车尔臣河种群栖息地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分析方法对车尔臣河下游马鹿塔里木亚种(Cervus elaphus Yarkandensis)栖息地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车尔臣河下游马鹿塔里木亚种栖息地面积为1 758.485 km2,包括湿生芦苇、旱生芦苇、水体、盐碱地、柽柳密灌丛等5种类型.根据马鹿对栖息地的利用频率,把栖息地分为适宜区、次适宜区和不适宜区等三种类型,其中不适宜区面积占总面积的50.69;,次适宜区为36.64;.同时发现该地区影响马鹿栖息地的主要因素是人类活动,特别是近年来的芦苇开发利用严重破坏其生存空间导致栖息地的破碎化,从而使马鹿种群数量不断下降.  相似文献   

8.
针对干旱区恶劣的自然环境条件,建立一套基于"目标-准则-指标"3个层次的绿地适宜性评价体系。以新疆北屯市为例,采用层次分析法评价研究区绿地适宜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绿地生态设施功能分区与规划对策,为干旱区城市绿地规划和建设提供依据和参考。结果表明,林地(42.39%)和农田(30.32%)是研究区主要景观,有较好的生态基底;绿地极适宜区(23.6%)是绿地丰富、人类休憩和旅游较频繁的区域,高适宜区(32.1%)分布在极适宜区周围的地带,中适宜区(21.6%)现有植被生态功能较低、受间接人为活动影响较强、生态系统结构较差,低适宜区(14.5%)植被稀疏、生态环境差,不适宜区(8.2%)主要是人类活动的硬质表面;结合北屯市土地利用现状和城市发展需求,软质表面被划分为绿地生态恢复区、绿地生态保育区、中低影响发展区和绿地适宜发展区,对各区制订对策为北屯绿地建设提供理论指导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锁阳在新疆产地生长适宜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果平  石明辉  李晓瑾  贾新岳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1):5608-5609,5625
[目的]分析锁阳在新疆的适宜生长区域,为锁阳规范化种植、科学选址及合理规划生产布局提供依据。[方法]以实地调查采样点、标本查阅和文献研究为基础,利用《中药材产地适宜性分析地理信息系统Ⅰ-》进行综合分析。[结果]系统产地适宜性分析结果表明,适宜区≥90%有70个县市,占新疆全部县市的70.7%,适宜种植面积198276km2,占新疆总面积的12.4%。[结论]锁阳在新疆适宜种植分布广泛,几乎全疆均可种植。  相似文献   

10.
利用新疆沙湾县及周边15个气象站点1961—2018年气候资料和地理信息数据,通过ArcGIS软件、回归分析和模糊数学等方法对7月平均气温、≥15℃积温、4—5月最低气温≤0℃天数、6—8月最高气温≥35℃天数等指标因子构建模糊隶属度函数,综合考虑气候条件和地理因素,将气候资源分布图与灾害风险等级图进行重分类,分为1、2、3、4共4个等级,进行模糊叠加,将沙湾县辣椒种植区域分为最适宜区、适宜区、次适宜区和不适宜区。结果表明,沙湾县辣椒最适宜种植区主要分布在沙湾县铁路和乌奎高速公路两侧;适宜区在乌奎高速公路以南少部分区域和中部偏北大部分地区;次适宜种植区主要分布在北部地区和南部狭长区域;不适宜种植区主要分布在北部沙漠地区、南部低山和中高山区域,该区不适宜大面积发展辣椒生产,应选取耐寒品种,以提高种植效率。  相似文献   

11.
葡萄、葡萄酒的起源及传入新疆的时代与路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葡萄、葡萄酒的最初起源于“多个中心”,包括地中海东岸以及小亚细亚、南高加索等地区,涵盖叙利亚、土耳其、格鲁吉亚、亚关尼亚、伊朗等国家;而葡萄、葡萄酒的“后起源中心”大致在欧洲和北美,北美又主要包括美国、墨西哥等国家。葡萄、葡萄酒自“起源中心”伊朗,公元前2000年前后可能经伊朗高原-中亚细亚传入克什米尔地区,公元前2000-前1000年前可能经伊朗高原-中亚两河流域(阿姆河和锡尔河)传入了中国新疆北疆区及部分东疆区。不晚于公元前600年,欧洲葡萄则自葡萄、葡萄酒“后起源中心”欧洲希腊等地经小亚细亚→南高加索地区→伊朗高原→中亚细亚传到中国新疆。秦汉时期葡萄的种植、葡萄酒的酿造,可能是经由北疆传入东疆的吐鲁番地区,同时可能是由中亚经帕米尔传入了南疆塔里木盆地绿洲各城廓小国。至此,新疆种植葡萄、酿造葡萄酒已经很普遍了。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新疆4大酿酒葡萄产区土壤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为构建新疆酿酒葡萄主产区的微生物菌库奠定基础。【方法】分别从新疆酿酒葡萄主产区采集土壤样品,提取总DNA,通过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得到新疆酿酒葡萄主产区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结果】在12份土壤样品中,伊犁河谷土壤中细菌的群落多样性最高,天山北麓土壤中细菌群落多样性最低;吐哈盆地中真菌群落多样性最低,焉耆盆地中真菌的群落多样性最高。节杆菌属细菌和耐冷酵母属真菌是吐哈盆地和天山北麓葡萄园土壤中的优势菌属;芽单胞菌属细菌和刚毛四枝孢属真菌是伊犁河谷葡萄园土壤中的优势菌属;节杆菌属细菌和赤霉菌属真菌是焉耆盆地葡萄园土壤中的优势菌属。土壤pH值对细菌群落组成的影响最显著,Mn元素含量对真菌群落组成的影响最显著。【结论】揭示了新疆酿酒葡萄主产区土壤中细菌和真菌群落组成,新疆酿酒葡萄产区的微生物多样性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3.
为了确定抗寒酿酒葡萄品种在石河子地区引种的适应性,从而为新疆产区筛选冬季免埋土酿酒葡萄品种,以北玫和北红两个抗寒酿酒葡萄品种为试材,研究在冬季不埋土越冬后的萌芽率、果枝率、果实生长状况以及一年生休眠枝条的电解质渗出率和伤害率。结果表明:北玫和北红在石河子地区依靠降雪覆盖可实现不埋土越冬,北红抗寒性优于北玫。  相似文献   

14.
不同采收期对新疆焉耆盆地酿酒葡萄及葡萄酒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不同采收期对新疆焉耆盆地酿酒葡萄及葡萄酒的影响,为确定酿酒葡萄最佳采收期提供依据。【方法】以葡萄转色期后、不同采收时段的5种红色酿酒葡萄果实和葡萄酒为研究对象,测定果实品质和葡萄酒理化指标,分析不同指标和葡萄最佳采收期之间的关系。【结果】果实品质:梅鹿辄和赤霞珠果实的纵径、横径以及单果重随着采收日期的推移总体均呈现先逐渐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而黑比诺、北玫和北红果实的纵径、横径以及单果重随着采收日期的推移逐渐增大。葡萄果实pH、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固酸比和糖酸比都呈逐渐增大趋势。可溶性固形物从高到低为梅鹿辄>北红>北玫>赤霞珠>黑比诺。酿造品质:各品种的pH和酒精度随着采收日期的推移,呈现缓慢上升的趋势;酿制的酒样中,黑比诺的总糖含量最高为5.48 g/L,赤霞珠的总糖含量最低为3.71 g/L,均符合GB/T15037-2006葡萄酒分类标准。【结论】在新疆焉耆盆地地区梅鹿辄和赤霞珠的最佳采收期在8月25日,黑比诺、北玫和北红的最佳采收期在8月28日。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分析10个酿酒葡萄品种(系)果实成熟期可溶性糖组分和含量,研究新疆酿酒葡萄糖类物质积累特性,为资源特性评价及糖品质调控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赤霞珠、赤霞珠5、赤霞珠6、赤霞珠9、梅鹿辄、梅鹿辄4、品丽珠、霞多丽、威代尔和雷司令等10个品种(系)为研究对象,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测定其果实成熟期可溶性糖组分及含量,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和总酸含量,分析各糖类物质组分所占可溶性总糖的比例及各品种(系)的可溶性糖含量特性。【结果】10个品种(系)成熟时以葡萄糖和果糖积累为主,蔗糖积累为辅,且果糖略高于葡萄糖,其中果糖占总糖的比例最高为51.23%,葡萄糖占总糖的比例最高为49.02%,蔗糖占总糖的比例最高仅2.91%。10个酿酒葡萄品种(系)果实中可溶性糖含量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其中以赤霞珠5的可溶性总糖含量最高,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其它品种,较含量最低的威代尔高了29.21%。赤霞珠5的可溶性固形物较威代尔高了30.59%。聚类分析将10个酿酒葡萄品种划分为 3 个类群。第1类群葡萄品种有赤霞珠9、梅鹿辄4、赤霞珠、梅鹿辄,各糖类物质含量均适中;第2类群葡萄品种为霞多丽、威代尔、雷司令,各糖类物质含量均偏低;第3类群葡萄品种有赤霞珠6、品丽珠、赤霞珠5,各糖组分关系较近,糖类物质含量均较高。【结论】筛选出高糖型品种(系)为赤霞珠5,低糖型品种为威代尔。  相似文献   

16.
葡萄霜霉病发病情况的调查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2001~2003年对北疆部分地区葡萄霜霉病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6月上中旬平均温度低,降雨量大,雨日数多,霜霉病就会流行.霜霉病的发病与间作作物种类关系不大,主要与湿度大小有关.鲜食葡萄中高墨最为抗病;酿酒葡萄中,梅露辄和佳美较抗病.在石河子地区葡萄霜霉病菌是以卵孢子越冬的.  相似文献   

17.
山东葡萄酿酒历史悠久,酿酒葡萄的品质严重影响葡萄酒质量,因此分析研究酿酒葡萄发展现状,提出解决对策,对增强我省葡萄酒的核心竞争力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8.
苏钰  程万  高霞飞  程刚 《安徽农业科学》2013,(20):8799-8801,8826
从葡萄酒和酿酒葡萄的理化指标入手,综合分析其对葡萄酒质量的影响。通过t检验、模糊聚类分析、相关性分析等多种方法,综合分析了评酒员对葡萄酒品尝评分的结果、葡萄和葡萄酒的理化指标以及葡萄和葡萄酒的芳香物质数据,建立了葡萄和葡萄酒的理化指标对葡萄以及葡萄酒质量的影响关系多元线性回归数学模型,运用SPSS、Matlab软件得出了酿酒葡萄和葡萄酒之间的理化关系。最终,建立起一个以葡萄和葡萄酒的理化指标来判断其质量等级的数学模型,为判断酿酒葡萄和葡萄酒质量提供一个相对完善的理化评判标准。  相似文献   

19.
土壤肥力对酿酒葡萄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赤霞珠(Vitis vinifera L.)为例,研究酿酒葡萄(Vitaceae)品质和土壤条件(主要是肥力条件)之间的关系。通过对北方5个酿酒葡萄主产区连续2年采集的酿酒葡萄和土壤样品进行分析化验,应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方法,研究酿酒葡萄总糖、总酸、单宁、pH值及糖酸比等化学品质因子和土壤条件(土壤有机质、pH、全盐、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主要是肥力条件)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采收期土壤全氮、全磷、、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5个肥力因子对葡萄总糖含量有明显影响,其中以氮元素(包括全氮和碱解氮)的影响程度最大,并且随着土壤肥力增高,葡萄总糖含量逐渐降低;(2)葡萄单宁含量和采收期土壤pH值、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有效磷7个因子的关系比较密切,其中以有机质、碱解氮对单宁含量的影响最显著;(3)酿酒葡萄的pH值及糖酸比和采收期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关系较为密切,葡萄pH值及糖酸比均随着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增加而逐渐降低;(4)葡萄总酸含量和土壤条件的关系不密切。为优化酿酒葡萄田间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也为优质酿酒葡萄区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前,葡萄酒掺杂、掺假问题严重,因检测技术的限制,给葡萄酒监管部门带来监管压力。尤其是葡萄酒中年份酒、原产地酒的质量鉴别,仍缺乏有效检测方法。该文综述同位素比质谱仪法(IRMS)和点特异性天然同位素分馏核磁共振技术(SNIF-NMR)2种化学方法的原理及其在葡萄酒质量鉴别中的应用,以为推动我国葡萄酒质量检测技术的进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