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已发现尾叶桉有多种病害,其中已初步定名的有8种,即猝倒病、灰霉病、褐斑病、紫斑病、青枯病、溃疡病、丛枝病及无根藤寄生等。猝倒病、青枯病等是目前尾叶按的常见重要病害。并就病害的发生、病原、分布及主要病害的防治方法等作初步报道。  相似文献   

2.
3.
亮果桉等桉树的引种试验首先在保山进行,后又在昆明金殿森林自然中心进行中试,以直干桉作对照。经对幼林阶段的生长量、生物量、抗性等进行综合分析评定,结果表明:亮果桉、巨桉、多枝桉、双肋桉各项指标接近或优于对照。亮果桉高生长比对照大24%,巨桉大4%,多枝桉大16%,双肋桉与对照相似;亮果桉胸径生长比对照大22—46%,巨桉大11%,多枝桉、双肋桉与对照相似。因此,上述树种可以在相应的地区发展。  相似文献   

4.
几种优良桉树引种试验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澳大利亚的大花序桉、托里桉、柳桉、巨桉进行引种及早期测试。结果表明,二年生大花序桉平均高232.5cm,平均胸径1.975cm;巨桉平均高660cm,平均胸径5.65cm;柳桉平均高670cm,平均胸径6.45cm;托里桉平均高507.5cm,平均胸径4.95cm.。从树高、胸径差数及T值差异性看,柳桉、巨桉生长量明显优于对照,托里桉与对照生长量则无明显差异,大花序桉明显低于对照生长量。  相似文献   

5.
史密斯桉引种及种源试验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5年,从澳大利亚引进史密斯桉主要分布区的7个种源,以云南省大部分地区生长表现较好的蓝桉、直干桉作对照,在和的东部、东南部、南部、中部和西部共设5个试验点进行多点引种和种源适应性的试验。经过5个试验点苗期及2.5年生试验林适应性和生长表现的观测、分析、史密斯桉在试验点所示的内比较适生,尤其在滇东的陆良、滇中的禄丰、滇西的保山表现较好;引种的7个种15064、18284和18688号初期生长较好  相似文献   

6.
巨尾桉等6种桉树早期生长比较和耐寒性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进 《广西林业科学》2003,32(4):197-199
在日本三重县通过巨尾桉 (E grandis×E urophylla)等 6种桉树早期生长差异和耐寒性试验 ,结果表明 :赤桉、巨尾桉、蓝桉、邓恩桉和细叶桉的幼树表现出一定的早期速生特性 ;在 - 1~ - 4℃的低温下 ,亮果桉和邓恩桉与其它桉树相比 ,表现出较强的耐寒风和低温伤害能力。  相似文献   

7.
蓝桉,直干桉,亮果桉的优树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蓝桉、直干桉、亮果桉的优树选择,经回归和相关分析,选择性状的筛选,初步认为采用优势木法较好。蓝桉,直干桉以测定胸径为主,亮果桉以测定树高为主,选择标准为优树胸径或树高大于优势木平均植15%以上。  相似文献   

8.
9.
直干桉,蓝桉无性系多点测定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经方分析后发现,3个试验点的直干桉,蓝桉无性测定林在1994年7月以前造的,其处理间的生长差异显著或极显著,干干桉的生长差异比蓝桉更大。将造林时的苗高作协方差分析,用回归系数调整树高后,大部分无性系的树高都超过对照。对无性系与环境的交互作?初步结果的分析表明,多数地点、地点无性系的差异显著。以实测值(并非调整值)选材积超过对照25%的直干桉无性系7个。蓝桉无性系6个,最好无性系的材积分别为对照的2  相似文献   

10.
尾叶桉材积蓄积计算公式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雷州林业局几个点收集2~11年生的尾叶桉生长资料和49株解析木材料,用数学回归方程推导出二元材积公式和蓄积公式,经验证,其精确度可靠  相似文献   

11.
本文探讨了立地环境因素与蓝桉、十干桉人工林地下害虫种类、分布及危害程度的关系。用数量化(I)方法的数学模型将各种立地性因素转化为定量因素,进行了立地环境因素对桉树地下害虫发生危害程度影响的分析,判断出影响新造林地桉树地下害虫的主要因素是海拔高度、土壤类型与桉树树种也有一定的关系,而林分结构和坡向对地下害虫的发生危害影响作用较小。采用产预测模型来估测不同生态环境条件下的桉树新造林地下害虫的发生危害程  相似文献   

12.
巨桉,柳按种源试验及其生长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巨桉13个种源,柳桉14个种源的试验林为研究材料,对生长在海拔100m,贫瘠山地上的5年生幼林进行分析,并对树种间和种源间的生长差异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在树种水平上,柳桉的生长适应 ,生长速率臁通直度,径高比等方面均比巨桉好,只是在下高不及巨,但树种间差异,除抗寒性特别明显外,其余均洋显著。(2)树种内的不同地理种源之间,树高,胸长和材积生长差异、巨桉和柳桉在幼林3年生时均达显著或极显著异  相似文献   

13.
赤桉种源苗期生长及适应性观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赤桉(E·Camaldulensis)在原产地澳洲自然分布最广,能适应多种土壤和地形,既抗涝,又耐旱,且病虫害少,是湖南早期引入的桉属树种之一。但是,由于当时缺乏经验,未进行种源选择,简单地从两广引种栽培,加上地理及气候诸因子的关系,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冻害,只少数保留至今。目前,湖南正在部分地区进行赤桉引种推广,为了减少盲目性,除了从残留的赤桉中选优繁殖外,开展赤桉种源试验,筛选出较抗寒,速生、丰产的种源,对今后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直干桉,蓝桉无性系测定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直干桉、蓝桉近200个源株的扦插、筛选出生根率较高的40个无性系用于测定,表明优良源株培育出来的并不一定是优良无性系,必须通过田间试验才能选出优良无性系。  相似文献   

15.
连续两年,每月对选定的蓝桉和直干桉半同胞家系各10个进行含油率测定;1987年和1988年年底各取30个左右样品在GC/MS/DS上分析化学成分。统计分析表明,这两个树种的含油率在幼态叶时季节差异显著,成熟叶时不显著;树种、年度差异也不显著,家系间差异在两年中均极显著。两个树种桉油所含较多的4种化学成分含量差异也极显著,在座标图上明显地分为两类,可以此鉴别两树种的幼树。它们的杂交种具有父、母本的化学分类特征。  相似文献   

16.
对巨桉与柳桉、邓恩桉22个组合杂种子代测定林适应性和生长性状、耐寒性状及其遗传变异规律进行分析表明,杂种桉子代成活率、保存率和耐寒指数差异极显著,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差异显著。耐寒指数和树高受中等偏强遗传力控制,胸径、单株材积受中等偏弱遗传力控制;变异系数材积胸径树高。以7年生保存率、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和4年生耐寒指数为选择指标,初选3个优良组合及10个优良单株杂种桉,优良组合平均单株材积比对照巨桉增长9. 76%~20. 41%,耐寒指数比对照柳桉高0. 31;优良单株耐寒指数均为5,平均单株材积0. 34947 m3,比对照平均值增长110. 31%。  相似文献   

17.
经对样本进行相关和回归分析,用W=aDb方程对云南澄江蓝桉,直干桉种子园的地上部分鲜生物量进行估测。经回归变因方差分析:用此方程建立的蓝桉、直干桉胸径与鲜树干,枝叶重的函数关系代表性极强。对蓝桉、直干桉地上部分生物量进行分析后,认为营建薪炭林、纸浆林蓝桉优于直干桉;油料林,胸径大于15cm的用材林则直干桉比蓝桉好。  相似文献   

18.
谷瑞升  陈正华 《林业科学》1996,32(4):311-316,T001
  相似文献   

19.
史密斯桉,亮果桉种源选择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1986-1992年由澳大利亚提供史密斯桉种源12个,亮果桉种源17个,分别在保山、昆明、楚雄进行史密斯桉、亮果桉的种源选择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史密斯桉,亮果桉存在种源差异;从生长量、生长稳定性、抗逆性、桉油含量等进行综合评定认为,史密斯桉15544、15092、12131种源,亮果桉12401、3281、14449、16636、16750种源是表现较好的种源,4-6年生史密斯桉优优良种源,与直干  相似文献   

20.
1986~1992年由澳大利亚提供史密斯桉种源12个,亮果桉种源17个,分别在保山、昆明、楚雄进行史密斯桉、亮果桉的种源选择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史密斯桉、亮果桉存在种源差异;从生长量、生长稳定性、抗逆性、桉油含量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认为,史密斯桉15544、15092、12131种源,亮果桉12401、13281、14449、16636、16750种源是表现较好的种源,4~6年生史密斯桉优良种源,与直干桉对照相比,蓄积量的平均实际增益为58%;而3~4年生亮果桉蓄积量的平均实际增益为73%。史密斯桉含油量增益为57.4%。试验选择出以上述两树种种源可在适宜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