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中华蜜蜂种群特征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蜜蜂的种群特征是蜜蜂生态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中华蜜蜂的种群结构、种群数量变动及分布和种群竞争三方面综述了中华蜜蜂种群特征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陕西榆林东方蜜蜂微卫星DNA种群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西省榆林市是东方蜜蜂分布的北部边缘。为了研究分布在边缘区域的东方蜜蜂,在黄土高原生境下种群遗传分化和遗传多样性规律,我们利用38个东方蜜蜂微卫星位点,对榆林市7个样点共390群东方蜜蜂,开展全面的种群遗传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分布在榆林市的东方蜜蜂发生了种群遗传分化,形成了靖边种群、绥德-清涧种群、佳县-吴堡-榆阳-神木种群。遗传多样性分析表明,榆林市东方蜜蜂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榆林市南部样点多样性水平相对于北部样点丰富。生境破碎和小种群可能是造成榆林市东方蜜蜂遗传分化与遗传多样性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长白山中华蜜蜂是长白山地区珍贵的地方蜂种,具有优异的生物学特性和生产性能,已处于濒危状态,亟需开展种质资源的保护工作。阐述了长白山中华蜜蜂种群的生存现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保护长白山中华蜜蜂种群资源的几点建议,并将微卫星亲子鉴定技术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技术应用于长白山中华蜜蜂种质资源的保护方面做了研究展望,可为其他蜜蜂珍稀品种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提供理论借鉴和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南宁的许多中华蜜蜂(以下简称中蜂)养殖场经常出现麻色蜜蜂和黄色蜜蜂混同一起的种群(简称双色群),引起中蜂养殖者的高度关注。笔者在南宁市吴圩镇(广西国有七坡林场)定地养殖中蜂十余年,每年都有少量双色蜂种群出现,为此对双色中华蜜蜂进行了详细观察、记录、验证,认为双色蜂不是一个独立品种,是外来黄色蜂种与本地麻色蜂种杂交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中国蜂业》2017,(6):34-35
中蜂是我国大陆和海南、台湾以及近大陆岛屿生存的本土蜜蜂,学名中华蜜蜂,长期与环境相互适应,与植物共同进化,形成不同地域生态型。近百年来,中蜂生存环境的改变和认为因素的影响,使其分布区域和生存空间缩小。对中华蜜蜂生态分布与生存环境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中蜂的保护与持续利用有效措施,恢复生态环境,科学饲养中蜂,以利于中蜂的有效保护和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6.
正中华蜜蜂是我国土生土长的独有宝贵蜂种,在江西省主要分布在武夷山地区和罗霄山脉的井冈山等地区,井冈山地区约有4 500群。据了解,全国凡有中华蜜蜂繁育区的地方,都纷纷采取措施,加强对中华蜜蜂生存区进行保护,先后均设立了中华蜜蜂保护区。中国养蜂专家认为,江西是"全国罕见的原始中蜂资源保存库",是"中华蜜蜂优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基地",而井冈山市作为江西中华蜜蜂原产地和输出种群基地之一,更应加强对中华蜜蜂的  相似文献   

7.
"中华蜜蜂种质资源调查保护及增产技术研究"是浙江省金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申报的省公益性项目。通过该项目的实施,目前,已对金华地区中蜂进行了实地考察及取样,掌握了当前中蜂资源的种群数量、生存状态、分布情况、生产水平以及饲养管理方式等技术资料,对进一步加大中华蜜蜂种质资源的利用与保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保障贵州中华蜜蜂养殖业健康可持续发展,通过对遵义市、安顺市、黔东南州等地区蜂场实地调研发现,多地存在盲目引种,导致贵州中华蜜蜂严重种间杂交、蜂群群势下降、采集能力降低、攻击力增强。提出贵州中华蜜蜂种质保护和利用措施,通过加强蜂农养蜂技术培训,杜绝外地引种,同时建立地方品种繁育基地,最终建立净化的贵州中华蜜蜂种群。  相似文献   

9.
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是本土生态系统的关键种,其种群呈下降趋势且已成为目前生态学上关注的焦点问题,研究城市中华蜜蜂的食物资源种类与拜访对其具有重要的挽救意义。在秋冬季对四川南部地区城市园林里的中华蜜蜂进行了调查,记录其食物资源种类及其拜访时间和频次。城市园林中在秋冬季节开花的植物种类较多,花期持续时间相对较长,是中华蜜蜂在城区可利用的食物资源;中华蜜蜂在城区的活动范围广泛且在秋冬季仍能正常进行访花活动,采集利用的食物资源随之较多;能够人为跟踪调查的其食物资源种类明确,其拜访频次也能清晰记录。在秋冬季的城市园林中能够被中华蜜蜂利用到的食物资源种类较多,可通过分析其在秋冬季的食物资源种类及其拜访频次对秋冬季城市园林建设提出相应建议,为其在秋冬季的适宜生存环境提供部分保障,更好地发挥城市园林生态与中华蜜蜂二者的协调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中华蜜蜂分布于全国,是我国宝贵的自然资源。随着养蜂事业的日益发展愈来愈要求对原有种群的品质进行改良。就现阶段来说中华蜜蜂原有种群的改良必须弄清下述几个问题:应该着手于本地品种群的选育还是进行地理上远缘品种即地理亚种之间的杂交。对于地理亚种之间杂交的  相似文献   

11.
中华蜜蜂(简称中蜂)是我国宝贵的蜂种资源,是促进农业增产增收和维护我国生态平衡的重要授粉昆虫。中蜂的野性比西方蜜蜂强,目前人们仍采用圆桶蜂箱、意蜂活框蜂箱和其他各式蜂箱对其进行饲养。研发了一种中蜂新式蜂箱和配套管理技术,旨在为形成一套十分适应中蜂生物学习性的标准蜂箱与饲养管理技术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黄强  曾志将 《蜜蜂杂志》2009,29(10):6-7
蜜蜂是多雄性社会昆虫.在分蜂过程中它们主要通过信息素和蜂舞进行交流.不同种的蜜蜂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已经形成了属于自己的一套语言系统.以同群饲养的意大利蜜蜂和中华蜜蜂为试验材料,观察在自然分蜂中意大利蜜蜂是否能解读并参与中华蜜蜂的自然分蜂.结果表明,意大利蜜蜂会参与中华蜜蜂的分蜂.说明意大利蜜蜂具有解读中华蜜蜂自然分蜂语言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中华蜜蜂是我国饲养的重要蜂种之一。相较于西方蜜蜂较为统一的朗氏标准蜂箱,中蜂的蜂箱种类繁多。研发了1种中蜂多层小蜂箱,并对其生产性能进行了测定与比较。结果表明,中蜂多层小蜂箱蜂蜜夏季采集量略高于意蜂标准箱组,但差异不显著。多层小蜂箱蜂蜜波美度和含糖量高于意蜂标准箱组,含水量低于意蜂标准箱组,但差异也不显著。多层小蜂箱中蜂群势显著高于意蜂标准箱饲养组,表明多层小蜂箱比传统蜂箱更利于蜜蜂生产与繁殖。  相似文献   

14.
利用触角电生理技术测定了中华蜜蜂对荔枝园常用10种化学农药的触角电位反应(EAG)。结果表明,中华蜜蜂对不同化学农药品种的EAG反应值各不相同,其中高效顺反氯氰菊酯引发的EAG反应值最大,而生绿Bt粉剂引发的EAG反应值最小,两者间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这些农药品种引发中华蜜蜂EAG反应值的大小顺序为:高效顺反氯氰菊酯〉乐斯本乳油〉乐果乳油〉杀虫双水剂〉农地乐〉敌杀死乳油〉阿维菌素乳油〉灭百可乳油〉敌百虫乳油〉生绿Bt粉剂。这些研究结果可为我们从保护授粉蜜蜂的角度出发,在荔枝园中有选择性地施用对蜜蜂不敏感的农药品种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5.
对中蜂和意蜂为日光温室草莓授粉时的行为和活动方式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中蜂和意蜂都能较好地适应温室内环境,代替人工或激素为温室草莓完成有效的传粉任务.中蜂和意蜂为温室草莓授粉的传粉行为相似但具体活动方式不同,中蜂的日活动时间和采集高峰时间比意蜂的长,访花持续时间比意蜂的长,而访花间隔时间却比意蜂的短,表明中蜂在为温室草莓授粉时的有效工作时间更长,授粉效率更高.据此得出中蜂为日光温室草莓授粉的活动特性优越于意蜂,从而产生更高的授粉效益.  相似文献   

16.
本实验以中华蜜蜂和意大利蜜蜂为实验材料,通过特殊的方法对中华蜜蜂与意大利蜜蜂进行合群饲养,并对中意合群蜂中工蜂监督等行为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中华蜜蜂和意大利蜜蜂可以同群饲养,并且可以培育出中意合群蜂和意中合群蜂两种特殊的蜂群;中意合群蜂中工蜂在24h内会清除将近一半的外源意蜂受精卵,但保留了将近90%的中意合群蜂受精卵,差异显著;中意合群蜂中工蜂对外源中蜂受精卵辨认效果差异不显著,对外源意蜂雌性幼虫的辨认效果差异也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为全面调查和了解江西省中蜂蜂蜜品质情况,以“2019年全省中蜂蜂蜜品质评审”大赛为契机,采集全省中蜂蜜样品;参照蜂蜜团体标准(T/CBPA 0001-2015蜂蜜)进行初审评分,评选出50~60个中蜂蜜样品;依据GB 14963-2011,送检专业检测机构,进行中蜂蜜品质分析。结果显示,全省中蜂蜜样品整体品质良好,66.67%的中蜂蜜样品浓度在40~42波美度范围内;因中蜂蜜品种因素,其中90%以上的山乌桕蜜样品的淀粉酶值偏低,需要后续研究分析原因;其它指标均符合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8.
以中华蜜蜂为研究材料,用人工转卵的方法,系统研究了中华蜜蜂蜂群间工蜂对卵及幼虫的辨认与监督行为特性。结果表明,中华蜜蜂工蜂对群间的受精卵和雌性幼虫辨认与监督效果差异不显著。说明中华蜜蜂工蜂对群间的受精卵和雌性幼虫不存在辨认与工蜂监督。  相似文献   

19.
江西省不同地方中华蜜蜂外部形态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测定了江西省 8个县 (市 )中蜂工蜂的吻长、右前翅长与宽、背板长、肘脉指数和跗节指数等主要外部形态指标 ,结果表明 ,浮梁中蜂为最理想选育材料。同时 ,对江西省中蜂资源的开发利用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用华勃式微量呼吸检压仪连续测定了中华蜜蜂和意大利蜜蜂受精卵不同发育时间的耗氧量。结果显示:中、意蜂卵平均耗氧量的曲线趋势大致相同,都是随着卵的生长发育而增加,但中蜂平均蜂耗氧量明显高于意蜂;在26h和44h两个时间点,中、意蜂平均耗氧量出现突然下跌形成两个谷点。26h时的谷点可能是试验蜂卵"分化中心"作用结束的时间点,也就是在这时完成了胚胎的早期发育;而44h时谷点可能是胚芽已基本形成并准备进入成长的时间点。从而证明了中、意蜂卵期的呼吸代谢是受内在生理发育因素的调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