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通过石蜡切片法和光学显微镜观察,研究喀什霸王(Sarcozygium kaschgaricum Boriss)叶片的解剖结构。结果表明:喀什霸王叶片有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分化,但栅栏组织分布于叶片的上下表皮内方,为等面叶。从叶片横切面上看,表皮由一层排列紧密的形状不规则的表皮细胞组成,细胞外壁角质层较厚,上表皮角质层较下表皮的厚,气孔类型为无规则型,仅分布在下表皮上,微下陷;叶肉组织发达,栅栏组织由1~2层圆柱形细胞组成,其外层细胞转化为异细胞,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厚度之比约为1∶2,海绵组织位于叶片中央,细胞呈凌乱分布下表皮内具有1~2层由异细胞组成的下皮层;主脉发达。以上特征均反映出植物结构与环境的统一性。  相似文献   

2.
一球悬铃木叶结构的解剖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用石蜡切片法研究了一球悬铃木(美国梧桐)叶的解剖结构.结果表明:一球悬铃木叶由表皮、叶肉和叶脉三部分组成,叶片厚度150μm.一球悬铃木叶表皮及叶脉和叶柄上密被绒毛和星状毛,主脉上下的表皮细胞小且排列紧密;叶肉上、下均有栅栏组织,并且较为发达,海绵组织弱化;叶脉发达;气孔密度大,21.4个/单位面积,具有较强的抗旱性特征.  相似文献   

3.
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法和无色指甲油印痕法对北细辛及其近缘植物叶片解剖结构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北细辛及其近缘植物在叶片表皮细胞大小及排列方式、栅栏组织、叶肉细胞形态及排列方式和叶片表皮气孔密度等方面存在差异。北细辛叶片栅栏组织由1层柱状细胞组成;汉城细辛和华细辛叶片栅栏组织均由2层柱状细胞组成;尾花细辛和花叶尾花细辛叶片栅栏组织由1层柱状细胞组成,但其细胞较小且排列疏松;青城细辛、川滇细辛和长毛细辛栅栏组织分化不明显。北细辛、汉城细辛和华细辛叶肉细胞叶绿体小而密,青城细辛和长毛细辛叶肉细胞叶绿体较大,川滇细辛和尾花细辛叶肉细胞叶绿体较小,青城细辛、长毛细辛、川滇细辛和花叶尾花细辛叶肉细胞叶绿体数量较少且主要分布于叶肉组织上层细胞,叶肉细胞中叶绿体间的差异也可为细辛属植物分类鉴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通过石蜡切片技术,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了火棘[Pyracantha fortuneana (Maxim.) Li]叶片的解剖结构,结果显示,从横切面观察,火棘叶片解剖结构由表皮、叶肉与叶脉三大部分组成。上表皮和下表皮细胞都是单层,排列整齐有序,外切向壁加厚为角质层,无表皮毛,下表皮的气孔凸出叶表面,有孔下室。典型异面叶,叶肉分化明显,富含叶绿体,栅栏细胞长柱状,排列有序,整齐划一,2~3层,海绵细胞排列无序,细胞形状不一,大小不一。主脉维管束发达,充分体现了其运输功能,另在维管束上下两侧有少量的机械组织,侧脉维管束结构简化。以上特征与干旱等环境条件相适应。  相似文献   

5.
对大叶榕(Ficus virens var.sublanceolata(Miq.)Corner)和细叶榕(F.microcarpa Linn.F.)的叶片解剖结构以及电镜下气孔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和比较,并对大叶榕和细叶榕叶片对环境的适应性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大叶榕叶肉无明显的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分化,为等面叶,叶肉细胞排列紧密;上、下表皮由单层细胞构成,角质层极薄,下表皮上的角质膜呈网状凸起;气孔密度大,分布在下表皮并明显突起,在气孔周围没有角质层拱盖.细叶榕为异面叶,海绵组织细胞间隙大;上、下表皮由2层  相似文献   

6.
通过石蜡切片方法,观察了鸡屎藤根、茎、叶的解剖结构.结果表明,鸡屎藤主根和侧根均由周皮、皮层和维管柱组成,主根的周皮比侧根的厚约130μm,在主根和侧根的皮层薄壁细胞中都有棕色的含晶细胞,主根中的含晶细胞比侧根中的要多;茎由表皮、厚角组织、皮层、维管束和髓组成,13个维管束呈环状分布1周;叶片由表皮、叶肉和叶脉构成,上表皮比下表皮细胞厚约28μm,叶肉中栅栏组织仅有1层,平均厚度44μm,海绵组织的平均厚度71μm,主叶脉中的维管束呈扇形排列.  相似文献   

7.
采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印度橡皮榕(Ficus elastica Roxb.ex Hornem.)与其栽培变种紫叶橡皮榕(F.elastica cv.Decora Burgundy)的叶片解剖结构特征进行了对比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印度橡皮榕、紫叶橡皮榕均为异面叶,上、下表皮均由3~4层细胞组成复表皮,并具有较厚的角质层,上表皮由排列紧密、形状较规则的细胞组成;栅栏组织排列紧密,由2~3层长柱形细胞组成,海绵组织排列较疏松;气孔器仅分布于下表皮,且极度下陷.印度橡皮榕、紫叶橡皮榕在叶片厚度、表皮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气孔密度等方面均存在差异,上述指标对比结果表明紫叶橡皮榕抗旱性强于印度橡皮榕.  相似文献   

8.
以井冈山山顶矮林的优势种云锦杜鹃和猴头杜鹃为研究对象,采用石蜡切片法和光镜观察技术对其叶片解剖结构进行了研究,并探讨其与生境的适应关系,为山顶矮林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云锦杜鹃和猴头杜鹃叶片的上表皮由2层细胞组成,为复表皮,下表皮由1层细胞组成,下表皮细胞外周壁向外形成很多乳头状突起,上、下表皮外均具有角质膜,气孔位于下表皮;云锦杜鹃和猴头杜鹃叶肉组织分化为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为典型的异面叶,栅栏组织发达,海绵组织胞间隙发达,栅海比分别为0.995和0.637,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细胞中含有星状的簇晶;中脉维管组织和机械组织发达,维管束类型为周韧维管束。这些特征表明,井冈山山顶矮林优势种云锦杜鹃和猴头杜鹃叶为典型的旱生植物叶,其结构特征与其所处的井冈山高海拔山顶严酷环境相适应。  相似文献   

9.
中国石蒜叶分泌结构的发育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国石蒜带状叶片(地上叶)和鳞片(地下部分)分泌结构的发生和发育进程做了解剖学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石蒜叶片和鳞片内的分泌结构都为分泌道,但形态和分布位置不同,发生方式也存在差异。叶片内的分泌道,由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之间的薄壁细胞通过溶生的方式发育而成,分泌道在叶片内与叶脉交替平行排列,纵向分布,在叶片横切面上为长方形;鳞片内的分泌道,由靠近内表皮处的叶肉细胞发育形成,其发生方式为裂溶生,成熟的分泌腔为环状的腔室,沿着鳞片的内表皮环绕鳞片一周。  相似文献   

10.
运用冷冻切片技术,用光学显微镜对阴香〔Cinnamomum burmannii(C.G.&Th.Nees)Bl.〕叶的解剖结构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阴香叶为典型的异面叶;上下表皮均由一层排列紧密形状不规则细胞组成,上表皮细胞外角质膜较厚;气孔主要分布在下表皮上,气孔类型为无规则型;叶肉组织不甚发达,具分泌腔,栅栏组织由1~2层排列疏松的柱状细胞组成,海绵组织有发达的胞间隙,横切面上栅栏组织厚度与海绵组织厚度之比为1∶1.6;主脉发达,为外韧维管束,具有厚壁细胞组成的维管束鞘,侧脉有发达的由厚壁细胞组成的维管束鞘延伸区。这些特征反映出阴香叶片结构与其生长环境之间的适应性关系。  相似文献   

11.
本文详细描绘了天宝蕉(AAA)、粉蕉(AAB)和柴蕉(ABB)3个品种(类型)叶片结构上的差异和气孔的大小、密度、气孔指数、开张度的差异及气孔运动的日变化.食用蕉叶片的表皮组织、栅栏组织、海绵组织的厚度和叶片厚度因品种(类型)而异,一般为天宝蕉>柴蕉>粉蕉.叶片表皮细胞大小为柴蕉>粉蕉>天宝蕉,表皮细胞密度则相反.气孔纵径一般为天宝蕉>粉蕉>柴蕉,开张度则相反;气孔密度和上下表皮气孔密度比值为粉蕉>柴蕉>天宝蕉,由此推论粉蕉和柴蕉可能有较高的光合速率;粉蕉和柴蕉叶片气孔相对面积和气孔指数相近,远远大于天宝蕉.叶片的CTR值和PR值为柴蕉>粉蕉>天宝蕉,与抗寒性呈正相关;SR值相反,与抗寒性呈负相关,可作为品种的抗寒性指标.文中还讨论了上述研究结果在香蕉分类、逆境生理和抗性育种上应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橄榄种质资源叶片解剖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石蜡切片法,研究了14个橄榄种质的叶片解剖结构。结果表明,橄榄叶为典型的异面叶,上表皮由1~2层排列紧密的形状不规则细胞组成,上表皮厚度大于下表皮厚度,叶脉突起,栅栏组织由1~2层长柱形细胞组成,排列紧密;海绵组织细胞较短,排列较疏松,细胞间隙较大。不同种质在叶片厚度、表皮厚度、气孔密度、栅栏组织厚度等方面存在差异,但同一品种的叶脉突起度和细胞结构紧密度变化相对较小。据此探讨了橄榄叶片结构与其生态适应性及抗寒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弱光(LL)下叶片的比叶重、叶厚度、单位叶面积叶肉细胞数目和叶肉细胞表面积都明显低于“最佳叶片”和强光(HL)下叶片。与HL叶片相比,“最佳叶片”不仅比叶重和叶厚度略高于HL叶片,同时,单位叶面积叶肉细胞数目和叶肉细胞表面积也明显高于HL叶片。“最佳叶片”在靠近上表皮形成一层类似栅栏状细胞。随着光照的增加,人参叶片吉绿体和叶绿体基粒变小,基粒片层系统减少,淀粉粒和质体球却明显增多。“最佳叶片”叶绿  相似文献   

14.
高温增施CO2条件下温室黄瓜叶片显微结构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津春四号"黄瓜品种为试验材料,应用光学显微镜对高温条件下增施CO2的黄瓜叶片显微结构进行观察.结果表明:高温条件下增施CO2,黄瓜叶片表皮厚度、栅栏组织厚度和叶片厚度增加,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的比值增加;栅栏细胞和海绵细胞个数增加, 栅栏细胞变长,排列更加整齐紧密;下表皮细胞长度增加显著,宽度增加程度因不同处理而异.  相似文献   

15.
桃叶片组织结构与其抗旱性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6个栽培桃品种的叶片组织结构进行解剖观察,并测定了叶片结构参数.结果表明,各品种间叶片厚度、表皮毛密度、上表皮细胞大小、气孔密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叶片组织结构紧密度、疏松度、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厚度比等指标差异较大.表皮厚度、角质层厚度、气孔长度各品种间无明显差异.其中,气孔密度大、栅栏组织较厚、叶片组织紧密度大、疏松度小、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厚度比较高、上表皮细胞较小者抗旱性较强.  相似文献   

16.
利用光学显微镜对鳞毛蕨科6种鳞毛蕨属植物和2种耳蕨属植物叶表皮特征进行比较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8种蕨类植物的叶片表面无附属物;气孔器类型具多型现象,鳞毛蕨属植物气孔器类型主要为不等细胞型和极细胞型,耳蕨属植物气孔器类型多为无规则四细胞型;气孔均为下生型,不下陷,多沿叶脉方向排列,且叶脉间分布较密集;鳞毛蕨属植物气孔器较耳蕨属狭长,表皮细胞为不规则型,垂周壁呈波状或不规则凹凸状,而耳蕨属植物表皮细胞狭长,垂周壁为浅波状;6种鳞毛蕨气孔器指数总体上较耳蕨属大,而气孔器密度差异不大.由此得出结论,表皮的整体特征可以作为划分鳞毛蕨科植物的特征;可据细胞大小、气孔器大小与气孔器指数来区别鳞毛蕨属和耳蕨属植物,为鳞毛蕨属植物的分类鉴定提供了新的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红花檵木是一种在园林绿化上广泛应用的彩叶植物,叶色夏季会出现"返青"现象,导致观赏价值降低。对红花檵木的红叶、转绿后的绿叶和回复突变的绿叶以及原变种檵木的叶片的叶表皮特征进行了研究发现:①檵木及其变种红花檵木的不同叶片中表皮毛均为单细胞型,有单根型的,也有2~多根表皮毛1束型的,以1~4根1束的表皮毛类型为主,表皮毛的分布下表皮均多于上表皮;②表皮毛的分布规律檵木与红叶相似,转绿与复绿相似,红花檵木转绿后表皮毛的数量下降60%以上;③红花檵木叶片转绿后上表皮细胞显著缩小,下表皮和气孔器略微增大,气孔指数无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18.
以不同叶龄鹊肾树叶为研究对象,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技术、光学显微观察,测定其叶片厚度、表皮角质层厚度、表皮细胞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并对栅海比(P/S)、叶片组织结构紧密度(CTR)、疏松度(SR)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干旱胁迫和复水对不同叶龄鹊肾树叶解剖结构的影响,以探讨其叶片的形态解剖特征对干旱胁迫的适应性响应机制,也为鹊肾树科学引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面对干旱胁迫,鹊肾树各部位叶片形成了与水分环境相适应的一些解剖结构特征。叶栅栏组织细胞出现短缩现象,由1~2层增至2~3层;海绵细胞长柱状排列整齐、致密,上下表皮角质层均加厚,上下表皮出现更多的表皮毛以抵抗逆境胁迫。复水后,叶片疏松度增加,表皮毛相应减少。2对基部、中部、顶部叶片的10个解剖性状指标值进行主成分分析表明:可用上表皮角质层厚度、叶片厚度、栅海比这3个指标来描述干旱胁迫和复水对不同叶龄鹊肾树叶解剖结构的影响。3随着干旱胁迫的进行,鹊肾树叶上表皮角质层厚度和叶片厚度增大,复水后恢复正常,中部叶和顶部叶对干旱胁迫的响应灵敏度优于基部叶。  相似文献   

19.
白三叶营养体的形态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普通石蜡切片 ,显微镜观察 ,照相 ,观察白三叶营养体结构形态 ,扫描电镜观察叶结构。结果表明 ,一株成熟的白三叶植物 ,是由一系列不同年龄、不同发育阶段的匍匐茎组成的。一年生、二年生和三年生的匍匐茎在木质部导管的行数上明显不同。叶子为完全叶 ,属于小型叶 ,表面不具有 V型标志。叶是一个典型的异面叶 ,具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成熟的叶两面都有气孔 ,其数量叶下表面明显高于上表面 ,上表面小且凹隐。在下表面气孔完全暴露 ,多数是开放的 ,而上表面的气孔多数是关闭的。上表面蜡质成网状 ,而下表面形成蜡板或蜡片。叶柄含有 5个维管束 ,其中中间 3个较大 ,边缘两个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