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国外发展低碳农业的做法及其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业作为重要的温室气体排放源,除了土地自身的碳释放外,化肥施用量对农业主要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最大,而畜牧业发展与水稻种植业也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农业源甲烷(CH_4)和氧化亚氮(N_2O)的排放量。本文介绍了国外农业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发展低碳经济的做法,分析建议通过改变农业生产方式,实施保护性耕作;推广施肥新技术,提高化肥利用率;发展生态农业和畜牧业等手段来实现中国农业的低碳发展。  相似文献   

2.
农业源温室气体排放主要包括反刍动物甲烷排放、水稻种植过程中的甲烷排放、施肥造成的氧化亚氮排放和动物废弃物管理过程中的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中国是农业源温室气体排放最多的国家,农业源温室气体排放占全国总的温室气体排放的17%,已经超过了我国交通的温室气体排放。通过模拟研究发现:农业源温室气体技术减排对宏观经济有促进作用,不同的农业部门所受到的影响不同,其中种植业由于化肥使用效率的提高得到了益处,养殖业可能会由于资本投入的提高会使得生产成本略有提高,但是其改善养殖环境的作用却是长期的。  相似文献   

3.
高雯  罗敏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7):17049-17050,17053
选取我国1989~2009年的数据,对农业总产值与化肥施用量、农用机械总动力、有效灌溉面积、成灾面积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化肥施用量与成灾面积对农业产值具有显著影响,是影响"两型"农业建设的重要障碍;农用机械总动力与有效灌溉面积对农业产值的影响不显著。基于此,提出了促进"两型"农业发展的建议:转变农业生产方式,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广化肥科技化施用,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促进农村沼气的发展,开展农村生物质资源的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分析惠城区种植大户与普通农户主要作物施肥情况和存在问题,为判断区域农 田施肥的合理性及调整肥料结构提供依据,探讨规模经营在化肥减量增效方面的积极作用。【方法】对惠城 区 91 户农户肥料使用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和分析。【结果】调查区化肥使用量在合理范围内、有机肥施用量偏 低。水稻平均产量不高,种植大户和普通农户水稻有机肥施用比例均较低,普通农户水稻化肥(N+P2O5+K2O) 施用量为 366.6 kg/hm2,N ∶ P2O5 ∶ K2O=1 ∶ 0.3 ∶ 0.7,趋于合理;种植大户化肥(N+P2O5+K2O)施用量 为 421.1 kg/hm2,种植大户水稻化肥 N ∶ P2O5 ∶ K2O=1 ∶ 0.5 ∶ 0.7,存在高氮高磷问题。甜玉米平均产量 较高,种植大户有机肥施用量高于普通农户,普通农户甜玉米化肥(N+P2O5+K2O)施用量为 627.6 kg/hm2, N:P2O5 ∶ K2O=1 ∶ 0.6 ∶ 0.8, 存 在 高 磷 问 题; 种 植 大 户 化 肥(N+P2O5+K2O) 施 用 量 为 508.1 kg/hm2, N∶P2O5 ∶ K2O=1 ∶ 0.5 ∶ 0.5,存在高磷低钾问题。蔬菜有机肥施用量种植大户高于普通农户,但仍低于推荐 施用量,普通农户蔬菜化肥(N+P2O5+K2O)施用量为 685.4 kg/hm2,N ∶ P2O5 ∶ K2O=1 ∶ 0.7 ∶ 0.7,存在高磷问题; 种植大户化肥(N+P2O5+K2O)施用量为 285.9 kg/hm2,N ∶ P2O5 ∶ K2O=1 ∶ 0.3 ∶ 0.5,存在低钾问题。种植大 户在甜玉米和蔬菜两种作物上化肥施用量分别比普通农户低 19.0% 和 58.3%。【结论】种植大户等新型经营主 体在增施有机肥、化肥减量等方面具有较大潜力,建议可以有针对性地提出化肥减量增效调控对策。  相似文献   

5.
果树种植土壤N2O排放研究:认识与挑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果树种植土壤因其较高的施氮量,很可能是温室气体氧化亚氮(N2O)的重要排放源。本文重点阐述了果园系统土壤N2O排放监测的复杂性,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如何形成有效的监测系统,揭示了利用现有技术测定N2O的排放规律和减排技术效果,并对今后的研究工作提出了展望。今后应重点开展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制定不同种类果树种植下土壤N2O排放监测标准;研发果树种植系统不同施肥模式、不同灌溉模式、不同土壤管理制度下土壤N2O减排技术;加强与N2O排放相关联的土壤氮素转化过程及其关联微生物机制的研究;构建果树种植系统土壤氮素平衡和N2O排放模型。  相似文献   

6.
农田氧化亚氮排放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氧化亚氮(N2O)的环境效应显著,研究N2O的排放机理及影响因素对减少N2O排放和改善全球环境具有重大意义.农田生态系统的生物和非生物途径均可产生N2O,是N2O的重要排放源.由于受人为干扰频繁,农田土壤中N2O的产生和排放过程受到环境和农田管理措施等多种因素影响.介绍了土壤中N2O的产生机理,重点论述了肥料施用和土壤水热状况等关键性因素影响土壤N2O产生和排放的作用机制,以期为N2O的减排策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粮食产量变化受多种原因共同影响,通过对1978-2011年甘肃粮食产量与各影响因子统计资料实证分析,运用协整及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进而构造脉冲响应函数.结果表明:有效灌溉面积、种植面积、受灾面积和化肥施用量是影响甘肃粮食产量的主要影响因子,其中种植面积对甘肃粮食产量的贡献呈现出边际递减趋势,有效灌溉面积与粮食产量互为因果关系,结果与甘肃省干旱缺水的实际情况吻合.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淳安县是一个农业大县,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带来的农业面源污染是当前千岛湖水质受污染的最大因素。采用皮尔逊相关分析,研究千岛湖水质指标与当地农作物种植面积、总产量的相关性。结果显示,果园的播种面积、总产量与水质指标的相关性最为明显。果园产量与化肥和农药的施用量有直接关系。建议可采取控制化肥农药施用量、加强河流下游和河口段生态拦截等措施来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对千岛湖水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在水分含量为80%WHC条件下,培养实验研究吉林省公主岭市国家黑土肥力与肥料效益长期定位监测基地土壤氧化亚氮(N2O)的排放特征.以考查不同施肥制度下黑土氧化亚氮排放差异.培养6 d的结果表明,土壤N2O排放量随有机肥施入量的增加而增加,MOCK(耕作但不施任何肥)、M1CK(耕作并施中量有机肥)和M2CK(耕作并施高量有机肥)处理N2O-N排放量分别为5.64、23.3和213 μg·kg-1.化肥配施降低N2O排放量,MON(耕作并施氮肥)、MONP(耕作并配施氮磷肥)和MONPK(耕作并配施氮磷钾肥)处理N2O-N排放量分别为85.0、9.71和7.29 μg·kg-1.氮肥与有机肥配施使N2O的排放量显著增加,M2N(耕作并配施高量有机肥和氮肥)的N2O-N排放量高达316 μg·k-1.氮磷肥和氮磷钾肥配施对土壤N2O的排放影响因有机肥施用量的不同而异.氮磷钾肥与高量有机肥配施显著减少N2O-N排放,其排放量仅为117μg·kg-1.培养结束后,土壤硝态氮含量明显减少,反硝化作用是土壤N2O产生的主要过程.  相似文献   

10.
氮肥施用方式对油菜生长季氧化亚氮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氮肥深施(条施、穴施)有利于提高肥料利用率和作物产量,但其对农田氧化亚氮排放的影响尚不明确.以不施氮肥为对照,研究了氮肥撒施、条施和穴施对水稻-油菜轮作系统油菜生长季氧化亚氮排放、氮肥利用率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的施用改变了油菜生长期间N2O排放通量的季节变化规律,不施氮对照除在油菜移栽后第10 d N2O排放通量较大外,其余时间排放均较为微弱.氮肥撒施、氮肥条施和氮肥穴施均在油菜移栽后第10d和第117d出现N2O排放小高峰,排放最大高峰出现在移栽后第100 d.氮肥深施显著提高油菜生长季N2O总排放量、氮肥利用率和产量.与氮肥撒施相比,氮肥条施和氮肥穴施分别增加N2O总排放量37.2%和19.3%,提高氮肥利用率72.3%和59.3%,增产28.8%和25.8%,而单位产量N2O排放量与氮肥撒施无显著差异;氮肥条施的单位产量N2O排放量显著低于氮肥穴施.研究表明,在获得相同产量的前提下氮肥撒施并无减排N2O的优势,水稻-油菜轮作系统油菜生长过程中在氮肥深施时采用条施有利于N2O减排.  相似文献   

11.
重庆市农业温室气体减排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是重要的温室气体排放源。通过对文献资料和大量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得出重庆市农业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减排空间巨大。通过推广稻田间歇灌溉可减少稻田甲烷排放15.07万t,约为当前排放量的30%;一个户用沼气每年最大可减少温室气体2.0~4.1t二氧化碳当量;推行缓释肥、长效肥料可减少单位面积农田氧化亚氮1 744.65 t,约为当前排放量的50%。  相似文献   

12.
稻田温室气体排放与减排研究综述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甲烷和氧化亚氮作为稻田两大温室气体,在全球温室效应中起着很大作用。文章综述了水分管理条件、施肥方式、品种选择差异、农作模式差异及土壤气候条件等因素对稻田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的主要因素,并从综合温室效应方面提出品种和栽培措施、合理施肥和用药、改进农作制度、发展农村沼气能等技术措施,为发展稻田低碳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广州地区晚造稻田氧化亚氮排放量与施肥灌溉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晚造水稻生长期内田间的N2O排放量与施肥类型和灌溉直接相关,设计4种肥料类型,其N2O的排放通量是化肥:(化肥+猪粪):(化肥+蘑菇肥):猪粪=10:2:1:0,单施化肥小区在整个晚稻生长期内N2O持续排放;稻田淹水时,N2O排放量很低,干水时出现N2O的排放高峰,施肥后稻田淹水能迅速降低N2O的排放量。  相似文献   

14.
曾泽彬  刘学锋  王一  李冬兵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8):13777-13780
[目的]研究不同施肥制度对川中丘陵区紫色土小麦-玉米轮作系统氧化亚氮(N2O)排放的影响及排放特征。[方法]设6个处理,即有机肥(OM)、氮磷钾肥(NPK)、氮肥(N)、氮磷钾肥配施秸秆(RSDNPK)、氮磷钾肥配施有机肥(OMNPK)和不施肥(CK)。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不同施肥制度下小麦-玉米轮作系统N2O排放进行定位观测,分析该系统N2O排放特征、6种施肥制度对N2O排放的影响及环境因子与N2O排放之间的关系。[结果]川中丘陵区紫色土小麦-玉米轮作系统N2O排放总量为0.73~4.51 kg/hm2,大小顺序为OM处理OMNPK处理N处理NPK处理RSDNPK处理CK,与不施肥相比,N2O排放量分别增加了517.8%、369.9%、275.3%、238.4%和212.3%,各处理间差异在0.05水平显著。在同等施肥条件下,氮磷钾肥配施秸秆可有效地控制N2O的排放。[结论]小麦季、休闲期和玉米季对整个轮作周期N2O排放总量的贡献分别为30%、10%和60%;肥料施用是川中丘陵区紫色土小麦-玉米轮作系统N2O排放量增加的主要驱动因子;土壤温度和水分是影响小麦季和休闲期土壤N2O排放的主要因素;降雨是影响玉米季土壤N2O排放的重要影响因素;土壤含水量偏低是川中丘陵区紫色土小麦季和休闲期出现N2O吸收现象的主要原因;若控制川中丘陵区紫色土WFPS50%或80%,则可抑制土壤N2O排放。  相似文献   

15.
水旱轮作系统中土壤CH4和N2O排放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农田是温室气体的重要排放源之一,而水旱轮作是显著影响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分析了水旱轮作对甲烷(CH4)和氧化亚氮(N2O)两种主要温室气体产排的影响,从水肥管理和不同轮作方式等方面论述其对水旱轮作系统中土壤CH4和N2O排放的影响,并根据温室效应等因素,综合性地提出了推行稻季节水灌溉、规范作物施肥管理和优化轮作模式3种减排措施,以期为水旱轮作稻田温室气体减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The application of nitrogen(N) fertilizer to increase crop yields has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soil methane(CH_4) and nitrous oxide(N_2O) emission/uptake.A meta-analysis was carried out on the effect of N application on(i) CH_4 emissions in rice paddies,(ii) CH_4 uptake in upland fields and(iii) N_2O emissions.The responses of CH_4 emissions to N application in rice paddies were highly variable and overall no effects were found.CH_4 emissions were stimulated at low N application rates(100 kg N ha~(-1)) but inhibited at high N rates(200 kg N ha~(-1)) as compared to no N fertilizer(control).The response of CH_4 uptake to N application in upland fields was 15%lower than control,with a mean CH_4 uptake factor of-0.001 kg CH_4-C kg~(-1) N.The mean N_2O emission factors were 1.00 and 0.94%for maize(Zea mays) and wheat(Triticum aestivum),respectively,but significantly lower for the rice(Oryza sativa)(0.51%).Compared with controls,N addition overall increased global warming potential of CH_4 and N_2O emissions by 78%.Our result revealed that response of CH_4 emission to N input might depend on the CH_4concentration in rice paddy.The critical factors that affected CH_4 uptake and N_2O emission were N fertilizer application rate and the controls of CH_4 uptake and N_2O emission.The influences of application times,cropping systems and measurement frequency should all be considered when assessing CH_4 and N_2O emissions/uptake induced by N fertilizer.  相似文献   

17.
稻鸭、稻鱼共作生态系统CH4和N2O温室效应及经济效益评估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稻鸭、稻鱼共作生态系统是中国南方稻作区两种主要复合种养模式。研究稻鸭、稻鱼共作生态系统中CH4和N2O排放产生的温室效应并对其经济价值进行评价,旨在为进一步开发利用稻田综合利用模式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方法】采用静态箱技术,研究稻鸭、稻鱼共作生态系统CH4和N2O排放规律,并运用增温潜势对稻鸭、稻鱼共作生态系统CH4和N2O排放的温室效应及经济效益进行估算。【结果】在水稻生长期间,稻鸭、稻鱼共作系统中CH4排放峰值均出现在分蘖盛期和抽穗期,其平均排放通量均显著(P<0.05)低于常规淹水稻田;N2O 的排放通量在稻田淹水期间保持较低值,而在稻田落干后迅速升高。养鸭显著(P<0.05)提高了稻田N2O的排放,养鱼降低了稻田N2O的排放。2006和2007年稻鸭、稻鱼处理CH4和N2O排放产生总温室效应分别为4 728.3、4 611.0 kg CO2?hm-2和4 545.0、4 754.3 kg CO2?hm-2,其温室效应成本分别为970.89、946.81 yuan/hm2和933.25和976.23 yuan/hm2,明显低于CK的5 997.6和5 391.5 yuan/hm2。除去CH4和N2O排放产生温室效应的环境成本,采用稻鸭、稻鱼生态种养技术的经济效益分别比常规稻田增加2 210.64、4 881.92 yuan/hm2和3 798.37、5 310.64 yuan/hm2。【结论】稻鸭、稻鱼共作能有效的抑制稻田温室气体排放并显著降低其温室效应。因此,稻鸭、稻鱼共作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有效措施之一,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通过测度长江上游4省(市)797份样本户水稻灌溉用水效率和化肥面源污染量,基于分位数回归方法,深入分析灌溉用水效率、生产方式和农户要素禀赋对化肥面源污染的影响。研究表明,总体上灌溉总效率均值为0.14,纯技术效率均值为0.27,规模效率均值为0.55,水稻灌溉用水效率改进空间较大,规模化程度高的平原地区用水效率更高;灌溉用水效率与化肥施用量间存在显著替代效应,两者呈振幅增强的波动式发展;节水灌溉能够降低化肥面源污染,同时具有保肥效果;水旱轮作模式、耕作方式、秸秆还田方式对化肥面源污染存在影响,但未全部通过显著性检验;耕地细碎化、农业补贴和商品化率会增加化肥面源污染;年龄、受教育程度减轻化肥面源污染的临界点较高,政治参与程度对化肥面源污染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中国稻田CH_4和N_2O排放及减排整合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对中国有关稻田CH4和N2O排放试验结果进行整合分析,估算不同管理措施的减排潜力,为稻田CH4和N2O减排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建立中国稻田CH4和N2O排放的数据库,研究稻田CH4和N2O的排放特征,分析作用显著的影响因素,比较不同措施的减排效果。【结果】中国稻田CH4排放存在明显的地域性分布规律,主要表现为西南地区稻田CH4排放远高于其它地区。水稻生长季节水分管理方式、非水稻生长季水分状态、化肥氮投入量和有机物料对稻田CH4排放具有重要影响(P0.05)。与淹水灌溉(CF)相比,前期淹水-中期晒田-淹水(F-D-F)、前期淹水-中期晒田-淹水-湿润灌溉(F-D-F-M)和间歇灌溉或完全湿润(M)降低稻田CH4排放的幅度分别为45%、59%和83%。与休闲期淹水(F)相比,采取冬闲期排干(SD)、稻旱轮作(LD)或旱-旱-稻轮作模式(TD),能降低稻田CH4排放42%—56%。不同有机添加物产生CH4的能力的顺序为:作物秸秆+厩肥(S+FM)绿肥(GM)厩肥(FM)作物秸秆(S)堆肥或沼渣(CM)。化学氮肥的种类对CH4排放有一定的影响,但特征不明显,而随着氮肥用量(N)的增加,CH4排放逐渐降低。当0N≤150kgN·hm-2,150N250kgN·hm-2和≥250kgN·hm-2时,CH4排放较不施任何肥料降低12%、29%和65%。中国稻田N2O排放的地域性分布特征不明显。水稻生长季节水分管理方式、非水稻生长季水分状态和总氮投入量是影响N2O排放的最重要的因素(P0.05)。与CF相比,F-D-F、F-D-F-M和M能够提高稻田N2O排放12%、140%和478%,而且在F-D-F、F-D-F-M模式下的氮肥N2O排放因子分别为0.43%和0.68%。不同非水稻生长季水分状态模式下N2O排放平均值表明,SD、LD和TD比F增加40%—110%的排放。【结论】稻田CH4和N2O排放的消长关系表现在水分管理、非水稻生长季节的水分状态和氮素的投入量等方面。合理的减排措施应基于二者的综合考虑。通过优化稻田水肥管理措施可降低稻田CH4和N2O排放的温室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