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魔芋软腐病致病机理及其生物防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报道国内外学者关于魔芋软腐病生物防治的研究成果。[方法]通过近几年国内外文献调研,综述国内外学者在致病机理和生物防治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就今后魔芋软腐病防治提出几点设想。[结果]在对软腐欧文氏菌病原菌致病机理的深入研究中,明确了软腐欧文氏菌的群体调节系统,即细菌可根据特定信号分子浓度监测周围环境中自身或其他细菌的数量变化,能启动菌体中相关基因的表达来适应环境中的变化;明确欧文氏菌有一系列分泌系统,系统Ⅰ将蛋白酶从细胞质分泌到胞外空间一步完成,系统Ⅱ可分2步分泌果胶酶和纤维素酶,在致病中起重要作用;果胶酶是致病过程中最重要的酶。近年来生物防治魔芋软腐病初见成效,主要是利用生防细菌、生防真菌和植物活性物质以及利用植物基因工程防治魔芋软腐病。[结论]该研究为软腐病的有效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手段。  相似文献   

2.
从富源县的45个自然村采样、病原菌分离及致病性测定后,对富源县魔芋软腐病病原进行生物学特性鉴定,两种大田症状(种球软腐型和茎基部腐烂型)的病原生物学特性与胡萝卜软腐欧文氏菌黑胫亚种(Ec.arotovorasubsp.atroseptica)和胡萝卜软腐欧文氏菌胡萝卜致病变种(Ec.arotovorasubspc.arotovora)相似。  相似文献   

3.
对郁金香软腐病病原细菌进行了形态观察,致病性测定,染色反应,2性状观察和生理生化反应。结果表明,该菌与大白菜软腐细菌的性状,特征完全相同,并能侵染大白菜,辣椒,马铃薯,洋葱等寄主。因此,引起郁金香软腐病的病原细菌是胡萝卜软腐欧文氏胡萝卜软腐致病型。  相似文献   

4.
荆州魔芋软腐病及其病原菌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荆州魔芋软腐病发生始期在6月上旬,随后发病速度加快,7月中下旬至8月中下旬为盛发期,9月上旬终止,病株死亡率达68.82%。经鉴定病原菌为胡萝卜软腐欧文氏菌胡萝卜致病变种(Erwinia carotowra pv.carotovara),该菌10~40℃内均能生长,适温范围20~35℃。  相似文献   

5.
郁金香软腐病病原细菌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郁金香软腐病病原细菌进行了形态观察、致病性测定、染色反应、培养性状观察和生理生化反应。结果表明,该菌与大白菜软腐细菌的性状、特征完全相同,并能侵染大白菜、辣椒、马铃薯、洋葱等寄主。因此,引起郁金香软腐病的病原细菌是胡萝卜软腐欧文氏胡萝卜软腐致病型(Erwiniacarotovoravar.carotovoraDye.)。  相似文献   

6.
从湖北孝感地区红椒软腐病样中筛选分离获得1株软腐病原菌HBEU-9,在实验室条件下能快速侵染健康红椒组织,并能引起蔬菜田种植的红椒软腐病症发生。进一步对比分析该株病原菌对青椒、莴苣、土豆、萝卜、瓠瓜、白菜的致病性,发现HBEU-9是一株对常见蔬菜具有广谱致病性及致病能力强的软腐病原菌。对该菌株进行生理生化和分子鉴定,依据病原菌的形态特征,并结合其16SrDNA序列分析,将病原菌鉴定为菊欧文氏菌(Erwinia chrysanthemi,Ech)。采用抗生素对该病原菌进行拮抗作用分析,结果表明,相较其他抗生素,庆大霉素即使在较低浓度60μg·mL~(-1)时抗菌效果可达最佳。  相似文献   

7.
【目的】确定导致陕西岚皋县魔芋(Amorphophallus)软腐病的主要病原菌类型。【方法】从陕西省岚皋县魔芋患病组织中分离、纯化致病菌,通过培养细菌的形态特征、致病性及分子生物学分析,确定病原菌的类型。【结果】从魔芋软腐病病植体中共分离得到27株菌,其中9株菌(M1~M9)可使健康植株致病,菌株M8致病性最强。通过生物学特性观察,确定M8果胶杆菌是魔芋致病的主要病原菌。其16SrDNA基因序列与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胡萝卜软腐亚种(Pectobacterium carotovorum PC1)菌株关系最近,相似性为98.64%。【结论】导致岚皋县魔芋软腐病的病原菌是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胡萝卜软腐亚种。  相似文献   

8.
食用仙人掌软腐病病原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鉴定表明:荆州食用仙人掌软腐病的病原是胡萝卜软腐欧文氏菌胡萝卜软腐亚种(Erwinia carotovora subsp.carotouora)。该菌株与对照菌株大白菜软腐病菌相比,其形态和生理生化性状完全相同,仅培养性状和致病性略有差异,可使多种蔬菜发生软腐。  相似文献   

9.
浙江省蝴蝶兰细菌性软腐病病原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浙江杭州地区近年来新发生的蝴蝶兰Phaluenopsis软腐病病原细菌进行了分离、致病性测定、Biolog测定和脂肪酸甲基酯(FAME)脂肪酸测定,16S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菌与菊欧文氏菌Erwinia chrysanthemi性状、特征完全相同,在序列分析中能以较高的自举置信值与菊欧文氏菌标准菌株聚在一起。因此,可以确定,引起杭州地区蝴蝶兰细菌性软腐病的病原菌是菊欧文氏菌。  相似文献   

10.
岚皋魔芋软腐病病原细菌生物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岚皋魔芋软腐病病原细菌生物多样性。【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纯化魔芋软腐病球茎及叶柄中的致病菌,通过魔芋球茎、胡萝卜及马铃薯块的侵染试验初步确定其致病性,再利用魔芋球茎侵染致病及盆栽致病性试验确认其致病性;经菌落与细胞形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rRNA序列测定确定病原菌的类型。【结果】从魔芋软腐病球茎及叶柄中共分离获得16株细菌,侵染试验表明,其中CDS1-B1、CDS1-B2、CDS2-B1、CDS2-B2、CZS-B4和CZS-B6共6株细菌可使魔芋球茎表现软腐症状,并导致盆栽魔芋发病;6株细菌的菌落与细胞形态均存在差异;在魔芋、胡萝卜及马铃薯块上的侵染能力不同;16SrRNA序列分析表明,菌株CDS1-B1、CDS1-B2、CDS2-B1及CDS2-B2均与菊欧氏杆菌(Erwinia chrysanthemi)亲缘关系最近,菌株CZS-B4与菊欧文氏菌(Dickeya dadantii)亲缘关系最近,相似度为98.8%,菌株CZS-B6与菊果胶杆菌(Pectobacterium chrysanthemi)的相似度达99.9%。【结论】导致岚皋县魔芋软腐病的致病细菌存在生物多样性,其致病性也存在差异,其中新发现的魔芋软腐病原菌菊果胶杆菌(Pecto-bacterium chrysanthemi)致病性最强,菊欧氏杆菌(Erwinia chrysanthemi)和菊欧文氏菌(Dickeya dadantii)致病性较弱。  相似文献   

11.
软腐病是魔芋灾难性病害,其防治工作是生产中必不可少的技术环节。对魔芋软腐病防治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农业防治与植物基因工程技术的应用等方面,已取得了一些进展。本研究通过对魔芋软腐病与其各种防治方式进行综述,旨在为生产中进行综合防治、降低发病率提供方法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花魔芋抵御软腐病害的分子机制,分别以染病初期和健康的花魔芋球茎为材料进行转录组测序。结果表明,健康和染病初期花魔芋两组出现3 222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2 660个基因上调表达,562个基因下调表达,差异表达基因主要涉及细胞组分、生物学过程及分子功能等生理生化过程。表达量上调和下调最大的前10个基因包含编码MiAMP1抗菌蛋白、热激蛋白、胰蛋白酶与蛋白酶抑制剂、胰凝乳蛋白酶抑制剂等与抗病相关的基因。GO功能分类和KEGG通路分析表明,类黄酮和苯丙烷类物质在花魔芋抵御软腐病菌侵染初期发挥重要作用。值得关注的是,硒化合物代谢、维生素B6代谢、类黄酮生物合成、N-聚糖生物合成及链霉素生物合成通路等抗病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在花魔芋染病初期全部或大部分受诱导表达。利用高通量测序获得大量花魔芋转录组信息,有助于挖掘与花魔芋抗软腐病相关的关键基因,也为魔芋抗病分子育种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了明确湖北省十堰市魔芋腐烂病的发病类型及重要致病菌,调查了十堰市不同地点魔芋腐烂病的发病类型,研究了不同地区病原菌的分离频率、优势菌种类及致病性。结果表明,魔芋发病率和发病症状因地点而异,可分为茎基环状软腐型、黄化茎基黑烂型、黄化茎黑裂型、黄化茎干软型、黄化茎基外黑内红型、茎上部或整株黒烂型六大类症状。柳陂基地魔芋发病率最高,茎基环状软腐型和黄化茎基黑烂型发病率分别为13.0%和26.9%;郧西乡魔芋发病率最低,为4.8%。从28个样品中共分离到2种真菌和11种细菌,其中真菌为齐整小核菌和镰刀菌,优势细菌为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胡萝卜亚种(Pectobacterium carotovorum subsp. carotovorum)、嗜麦芽寡养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和产酸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oxytoca),分离频率分别为27.6%、17.6%和12.1%。致病性测定表明,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胡萝卜亚种为魔芋软腐病的致病菌。利用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特异性引物仅从被鉴定为该种的B12、B16、B17菌株中扩增出特异DNA条带。上述结果表明:魔芋腐烂病存在复合侵染,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为魔芋腐烂病的重要致病菌,为魔芋腐烂病的防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了对引种驯化的珠芽黄魔芋软腐病病害进行有效防控,采集陕西省镇巴县有软腐病发病症状的珠芽黄魔芋叶柄进行病原细菌分离纯化、致病性检测、分离菌株的菌落形态特征观察、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DNA序列比对分析。试验结果表明,从软腐病症状的珠芽黄魔芋叶柄中分离获得了不同形态的15株细菌,致病性试验发现其中的ZYH1菌株可使珠芽黄魔芋、花魔芋、胡萝卜和白菜离体组织表现出软腐症状,并导致珠芽黄魔芋和花魔芋植株发病。分离的ZYH1菌株单菌落圆形突起,乳黄色,边沿光滑整齐,杆状菌体,16S rDNA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菌株与已报道的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Pectobacterium carotovorum)亲缘关系最近,相似度为99.6%。这是陕南地区首次报道由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引起的珠芽黄魔芋软腐病害,该研究结果有助于为引种驯化的珠芽黄魔芋软腐病害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鹿芋软腐病由胡萝卜软腐欧氏杆菌胡萝卜致病变种(Erwinia carotovora pv.carotovora)引起,病菌通过伤口侵入寄主各个部位并导致组织腐烂解体,甚至整株死亡。经人工接种试验,本病菌能危害大约13科21种植物。染病种芋与带菌土壤是病害初侵染来源。据初步测定,50%代森铵600倍液。30%DT胶悬剂500倍液,1%波尔多液及200ppm的链霉素或氯霉素等在发病初期使用能有效地控制病情发展。此外,本文还对病菌侵染温度,不同魔芋种和品种对病菌的抗感反应等进行了试验。  相似文献   

16.
通过比较和分析不同葡甘聚糖浓度下魔芋软腐病病菌的生长曲线变化,研究葡甘聚糖与魔芋软腐病病菌两者之间关系。结果表明,葡甘聚糖在魔芋软腐病病菌生长的稳定期,随着浓度的提高抑菌能力逐渐增强,但各浓度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猕猴桃软腐病的发生及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猕猴桃软腐病是猕猴桃采后腐烂的主要病害之一,近年来,该类病菌的侵入使猕猴桃果实变软腐烂而失去商品和食用价值,给猕猴桃产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基于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报道,对猕猴桃软腐病的发病状态、病原鉴定、致病力差异、病原菌侵染规律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探讨该病害未来的研究与防控方向。  相似文献   

18.
彩色马蹄莲种球培育和储藏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快速培育彩色马蹄莲(Zantedeschia spp.)种球的途径、方法和种球的储藏技术,以及彩色马蹄莲细菌性软腐病的生物学特性、危害现状及防治方法,重点综述了利用组织培养繁殖彩色马蹄莲种球的理想培养基配方及试管苗移栽的适宜时间。指出目前彩色马蹄莲细菌性软腐病根治困难,只能以综合防治措施为主。提出利用正向遗传学和反向遗传学以及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等途径进行彩色马蹄莲抗细菌性软腐病研究,以提高彩色马蹄莲对软腐病的抵抗能力。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十字花科作物白菜施用硫肥对合硫必需氨基酸蛋氨酸和脱氨酸含量、硝酸根含量以及抗病性方面的影响。合理施用硫肥可以提高白菜体内胱氨酸和蛋氨酸的含量,同时降低有害物质NO3在组织内的积累,从而提高白菜的营养品质。适量施用硫肥减少氮肥用量可以大大改善白菜对霜霉病的抗病效果;;在低氮水平时还可以对病毒病和软腐病有一定的防治作用,但在高供氮水平时施用硫肥的抗病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基于苗期根腐病植株地上部症状制订规范、简单易操作的玉米根腐病严重度分级标准,并明确不同病害严重度对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开沟点播的方式播种玉米,同时在两穴种子中间撒施禾谷镰孢(Fusarium graminearum)接种体进行根腐病接种。出苗后,持续观察根腐病的症状,根据5叶期植株地上部症状制订病害严重度分级标准;分别于11叶期和蜡熟期测量不同病情级别植株的株高、茎基部粗、茎粗、穗位高等农艺性状;同时,在蜡熟期调查根腐病植株的茎腐病发病率;收获后,测量穗粗、穗长、秃尖长、穗行数、行粒数、百粒重、穗粒重等产量相关性状,并分析根腐病严重度与产量性状的关系。【结果】 通过观察发现,1叶期症状表现为叶色发黄,叶片尖端萎蔫,种子根和胚轴上可见黄褐色病斑,部分中胚轴维管束组织褐变。3叶期,发病植株胚轴和根系上有不同程度的坏死斑,胚轴的坏死导致部分植株地上部枯死。5叶期症状主要分为以下3种类型,由下而上叶片出现不同程度黄化,甚至逐渐干枯;植株发育缓慢或者停滞,直观表现为植株矮小;植株枯死。根据5叶期植株地上部症状,将根腐病病情严重度划分为1、3、5、7和9级共5个级别。农艺性状调查结果显示,在11叶期和蜡熟期,随着根腐病病情级别升高,株高、茎基部粗、茎粗和穗位高呈逐级降低趋势,且大部分9级植株发育受到抑制或处于生长停滞状态,出现分蘖或畸形。茎腐病调查结果表明,部分玉米根腐病病株在生长后期发展为茎腐病,茎腐病的发病率随着根腐病病情级别升高呈降低趋势。产量性状的分析结果表明,根腐病病情级别与7项产量相关性状均呈负相关,当病情达到5级时即可造成50%以上的产量损失,9级时甚至造成绝产。【结论】 在系统观察、描述玉米根腐病症状的基础上,基于5叶期植株地上部症状制订了高效、简便易行的根腐病严重度分级标准;根腐病的发生会降低玉米的株高、茎粗、穗位高等,且易导致茎腐病;根腐病严重度与多项产量相关性状均呈负相关。研究结果对于玉米品种抗根腐病评价、根腐病防治以及产量损失评估等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