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栽培新技术对苹果园病虫害发生的影响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苹果套袋、果园生草及覆草作为苹果园新型栽培技术,能有效地改善果园的生态环境,提高苹果外观品质,减少农药污染,产生较好的效益,是当前生产无公害果品的主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
果园生草对于改善果园生态环境、促进果品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是欧美及日本等果业生产先进国家普遍采用的土壤管理制度。中国果园生草于20世纪60年代起步,80年代在全国掀起一轮生草热,但由于缺乏系统化、规范化研究,果园生草并没有被作为一项可操作技术进行推广应用,土壤管理仍以清耕为主。为此,笔者搜集国内外研究资料,从果园生草对土壤肥力、土壤理化性状、温湿度等果园环境效应改良方面进行了综述,以期为果园的可持续发展、推广果园生草栽培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20世纪50年代,欧洲、美国、日本、意大利、波兰、苏联等国家,开始实行果园生草栽培.日本青森苹果试验场从1931年开始进行果园生草栽培试验,并自1952年起在生产中推广.现在苹果园生草率接近100%;波兰果园几乎全部采用生草法,有行间、全园两种;朝鲜也大力发展生草法;美国果园普遍采用行间生草,株间和树盘施用除草剂的管理办法.果园生草技术已成为发达国家开发成功的一项现代化、标准化的果园土壤管理技术,它符合果业可持续发展及生态农业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针对泾川县人力不足对苹果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进行了苹果园起垄覆膜、覆草、生草抗旱保墒试验示范。通过调查分析表明:苹果园起垄覆膜、覆草、生草抗旱保墒技术,可以减少人工投入、降低果园成本。  相似文献   

5.
以改良果园土壤结构、增强果园肥力及增加农民收入为出发点,进行了苹果园起垄覆草与生草试验。结果表明,果园生草与覆草对果园蓄水保墒、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理化性质、调节果园微环境、强壮树体、提高果实产量与品质等方面有促进作用,建议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研究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苹果现代宽行高干省力高效栽培模式及果园生草培肥地力技术是未来苹果无袋化栽培的基础和前提。解析了苹果园生草不能在我国有效推广的原因,从生草与争肥、土壤综合肥力、我国三化土壤改良、果园病虫害防控、果园小气候和果实品质等6个方面介绍我国果园生草的研究进展。针对我国苹果主产区果园生草必须关注的"培肥""节水"及"省力"3个问题,提出了单一性与多样性有机结合的"春季长柔毛野豌豆+秋季自然生草"果园生草模式。  相似文献   

7.
果园生草是现代苹果生产中普遍提倡的技术措施之一,也是目前最有争议的技术。为了掌握生草果园土壤水分的变化规律,我们通过不同时间对生草果园土壤不同土层水分含量进行测试,发现生草果园地表湿润是以消耗深层土壤水分为代价的。苹果树为深根性作物,深层土壤水分的减少势必影响树体正常生长结果。在降水量少、没有浇水条件的果园不适宜进行生草栽培,应以清耕栽培为主,以集中水分供给,保证树体健壮生长,促进产量提高,提升苹果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8.
<正>2019年,笔者作为陕西省洛川县"2018年有机肥替代化肥‘果园生草+种植绿肥’"项目验收组组长,对全县19个项目实施主体9 000亩果园人工生草任务进行了验收。根据对洛川果区的实地调查,笔者认为改清耕制为生草制确是果园土壤管理的重大变革。果园生草好处很多(这里不再赘述),凡年降水量能够达到550 mm的地区应积极推广人工生草技术。根据多年的人工生草试验和生产实践,陕北洛川苹果产区果园人工生草技术路线如下:1)适宜草种。陕北苹果园人工生草可选择  相似文献   

9.
果园生草栽培技术是现代果园首选的土壤管理制度,它能控制不良杂草对果树和果园土壤的有害影响,克服传统果园管理模式导致的土壤有机质大量消耗及水土流失的弊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团粒结构,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从而提高果实品质。本文系统地介绍了山地果园生草技术试验,阐述了果园生草技术对果园环境效应改良方面的影响,以期为果园的可持续发展、推广果园生草栽培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苹果园长期清耕会导致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结构受到较大破坏,土壤有机质和各种矿质营养元素含量不断下降,不利于果树根系生长,会导致果品产量和品质不断下降。为了加快庆阳市果园土壤耕作制度变革,提高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庆阳市主栽果树苹果园进行了生草技术试验。试验证明,苹果园实行生草制土壤管理模式,可以明显增加果园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和理化性质,减少果园水土流失,调节果园小气候,提高苹果产量与品质,增强苹果树抗性,减少农药施用量,节约生产成本,建议在生产中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果园生草及其管理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果园生草是指在果树行间或间隙地任其自然生草或人工种草的土壤管理制度。生草栽培主要盛行于欧美和日本等国,其实施生草的果园面积占果园总面积的55%以上,有的国家达到95%左右。在我国,生草栽培始于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现在山东、山西、辽宁、河南等地已有部分应用。现将生草的优点及果园生草方法介绍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正>针对陇南山地苹果园长期清耕造成的有机质含量低、土壤板结问题,设置了春油菜、豆科作物(长柔毛野豌豆、箭筈豌豆、毛苕子)等不同草种行间生草模式,分析不同生草处理对果园土壤和果园环境的影响,探明不同草种对苹果树生长和结果的影响,为筛选出适宜当地的果园生草模式提供科学依据。1材料与方法试验在甘肃省天水市玉泉镇东山坪进行。参试苹果园栽植的是10年生密植元帅系首红品种,株行距2 m×4 m。设8个处理,  相似文献   

13.
果园生草是实现果品绿色化的主要栽培技术,国外早在20世纪60年代已经全面推广应用。我省推行果品优质栽培技术也把果园生草作为优果工程八大技术之一。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果园生草面积发展迟缓,截止目前全省生草果园不足5%。为此,再把有关果园生草意义和相关技术作简单介绍,促进生草果园的发展。一、果园生草能明显增加土壤有机质据国外报道,在不补充有机肥的情况下,连续10年清耕的果园,土壤有机质含量由原来的2%左右降低到0.5%左右;自然生草果园有机质含量可维持在0.5%~1%左右;人工生草果园的有机质含量可达到2%~2.5%;如果果园…  相似文献   

14.
苹果园生草的生态环境效应及综合技术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媛 《现代园艺》2014,(8):159-159
苹果园生草制度作为世界先进果品生产国集约化栽培的重要措施,不但能够改善土壤生态环境,减少化肥使用和农药污染,还能大大增加果园土壤的有机含量,最终达到提高果品品质的目的。但是苹果园生草制度也存在着弊端,本文针对苹果园生草的优点和弊端,做出了较为客观公正的评价,同时,也将根据苹果园生草的生态环境效应浅析如何运用更加科学合理的策略,构建苹果园生草的综合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5.
北京郊区苹果园生草栽培适宜草种的筛选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北京市郊区苹果园生草栽培间作12个草种的出苗率、密度及越冬返青等指标,筛选出该区域苹果园生草栽培适宜的草种;对适宜草种间作苹果园土壤容重、土壤pH值、土壤温湿度、土壤速效氮等指标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苹果园间作高羊茅和紫花苜蓿可降低土壤容重、土壤温度和土壤pH值,提高土壤速效氮含量。综合分析认为,高羊茅可作为北京市郊区苹果园生草栽培的草种。  相似文献   

16.
柑桔是四川重要的水果,占全省水果产量的52.6%。近几年,四川柑桔在原有的栽培种植区域上扩大规模,种植面积不断提升,在柑桔栽培方式上,生草栽培成为热点。本文重点介绍了柑桔果园生草栽培的优点、草种的选择、栽培的技术,并提出柑桔果园生草栽培应注意的问题,为果农生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前很多果园的杂草很多,影响树木的生长。采取土壤清耕和使用除草剂的方法,杂草能够清除得比较干净,但是却对果树生长不利,对果园的可持续发展不利。现在生草栽培技术正在被广大果农认可,被应用于果园管理中。生草栽培不仅可以保持水土、改善果园环境,促进果树健壮生长,而且果实产量明显增加,果品品质也有所提升,经济效益更加明显。从草种选择、生草管理等方面详细阐述了现代果园生草栽培的作用,指出生草栽培中应该注意的事项,供广大果农在生产实践中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8.
正果园生草技术就是在果园株行间选留原生杂草,或种植非原生草类、绿肥作物等,并加以管理,使草类与果树协调共生的一种生产技术。我们于2009—2015年在全县建立果园生草示范园80 hm~2,通过生草提升了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了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能,增强了土壤蓄水保墒能力,改善了果园小气候,进而提高果品产量和品质。1技术要点1.1适宜区域在年降水量少于500 mm、无灌溉条件的果园,不宜生草。果树矮化、适度密  相似文献   

19.
果园生草栽培与利用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果园生草栽培作为一种先进的果园可持续发展土壤管理模式,能有效协调果树与环境的关系,在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和改善果园微域环境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该研究分析了果园生草的作用,介绍了果园生草栽培技术和生草综合利用技术,指出了生草栽培中应注意的问题,以期为生产实践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0.
马磊 《山西果树》2012,(5):52-53
庄浪县苹果园,大多立地条件差,土壤瘠薄,有机质含量低,水土流失较重,不利于苹果生产。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果园有机肥不足、地面蒸发量大、养分留失多、土壤管理费工等实际问题,近年来,我县对大多苹果园的土壤地面管理改传统的清耕制为非清耕制,其主要模式有以下几种。一是生草。除树盘外,在果树行间播种禾本科、豆科等草种,这种土壤管理方法叫生草法,在土壤水分条件较好的果园采用。生草后,土壤不进行耕翻,可覆盖土壤,减少土壤冲刷,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理化性状,使土壤保持良好的团粒结构。果园采用生草法管理,一年内可割草4~6次,每次667m2施氮肥5~,并酌情灌水,可解决与果树争水、争肥的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