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陕南春夏秋季工夫红茶加工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陕南紫阳群体种为试材,研究了春、夏、秋季红茶萎凋—揉捻—发酵—干燥各环节的最佳参数指标.结果表明:室内自然萎凋,温度20~25℃,湿度75%~85%,春季18 h,夏季13 h,秋季15 h,鲜叶萎凋适度;揉捻采用6CR-25型揉捻机,揉捻依照轻重轻原则,轻揉5min,重揉30 min,轻揉5min,揉捻达到标准;春季揉捻叶发酵温度控制28℃,湿度85%,3.5h;夏季揉捻叶发酵温度28℃,湿度85%,时间3.0h;秋季揉捻叶发酵温度28℃,湿度95%,时间3.0h.干燥烘干毛火温度100℃,足火70℃,烘至茶叶手捻成粉末即可,毛火与足火间摊凉40 min;经感官评审和内质分析,陕南春夏秋工夫红茶产品品质均能达到红茶品质要求,其外形紧结卷曲、色泽乌润,汤色红艳明亮、甜香持久、滋味鲜爽甜醇,叶底红匀明亮.春夏秋季红茶主要理化成分含量分别为:水浸出物含量36.92%、41.93%、35.80%;茶红素含量为3.720%、5.373%、3.486%;茶黄素含量0.313%、0.362%、0.310%;氨基酸含量为3.11%、2.99%、2.92%,产品值得在陕南地区开发.  相似文献   

2.
资源县是广西产茶县之一,研究和开发红茶,旨在填补资源县红茶生产历史的空白,带动资源县茶叶发展.试验以红条荼传统加工工艺为基础,将乌龙茶加工工艺中的晒青工序应用到资源县野生茶红条茶加工上,增加复揉工序,对不同晒青时间、揉捻时间、揉捻次数、发酵时间、烘焙温度等进行对比,感官审评样品茶的品质差异情况.结果表明,资源县野生茶红条茶加工工艺的最佳工序及其技术参数是:鲜叶晒青0.5 h→萎凋20 ~ 24 h→揉捻1 h→发酵3.5~5h→复揉0.5~0.7h→120℃初烘0.5h→85~90℃足烘0.7h.  相似文献   

3.
该品种具有半萎凋病和萎凋病(J_1)的复合抗性。侧枝的开张度居中,熟期略迟,单果重125克;果实坚、裂果发生率低,收获间隔长、劣果少,适于贮藏,果实糖度,酸度,色泽和“龙目77”相同、作  相似文献   

4.
根据青岛市的自然环境条件和茶树品种的适制性,对青岛红茶加工过程的萎凋、揉捻、发酵、烘干等关键工序的适宜温度、空气相对湿度及操作方法、控制程度等进行试验研究,为进一步开发制作青岛红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华江瑶族乡位于兴安县西北部,其茶树生长在华南最高峰--猫儿山东侧的深山野岭,长年浸润在云山雾海中,在清朝时定为贡茶,具有重要的利用和研究价值。采用室内自然萎凋加工华江古树茶白茶,经过萎凋、拼筛、拼堆、干燥品质形成的关键工序,即可制成品质优良的白茶。  相似文献   

6.
综述红茶萎凋过程中内含物质变化、影响因素、判定标准和萎凋方式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分析红茶萎凋技术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7.
以青石榴叶为试材,参考现代化绿茶生产加工技术,对炒青石榴叶茶加工过程中干燥工艺主要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干燥工艺对炒青石榴叶茶品质影响的主次顺序为烘二青温度烘二青时间炒干温度炒三青时间炒三青温度炒干时间;炒青石榴叶茶产品最佳干燥工艺为烘二青温度85℃,烘二青时间15min,炒三青温度60℃,炒三青时间30min,炒干温度50℃,炒干时间2.5h。  相似文献   

8.
辣椒在不同温度条件下萌发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5种温度(15℃、20℃、25℃、30℃、35℃)处理(以25℃处理为对照),研究各温度下“湘辣妹”尖椒品种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及发芽指数的变化规律,为生产应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湘辣妹”尖椒品种种子的发芽适宜温度范围为25-30℃,最佳发芽温度为25℃。  相似文献   

9.
以罗望子和茶叶为主要原料,研究罗望子茶复合饮料的加工工艺.结果表明,罗望子原汁适宜浸提条件为温度50℃、时间60 min,茶的适宜浸提条件为温度25℃、时间30 min;罗望子茶复合饮料营养丰富、芳香浓郁、口感怡人,罗望子绿茶复合饮料的色泽、气味和口感均优于罗望子红茶复合饮料.  相似文献   

10.
仙客来在栽培过程中易受炭疽病、病毒病、灰霉病、萎凋病等危害。主要危害叶、球茎、根等部位,其发生及防治措施有种子消毒、播种土及盆土等材料消毒,加强栽培管理如注意调节温度和湿度、及时清除病残体、化学防治等。  相似文献   

11.
番茄溃疡病是一种细菌性病害,由此引起幼苗或座果期植株萎蔫或死亡。起初下部叶片萎凋下垂、叶片卷缩,似缺水状,当细菌侵染达到顶稍后,有时一侧或部分小叶萎凋,其余叶序正常,后期茎秆上现出狭长条斑,且向上下扩展,髓部变褐、变空,长达一节或几节,病部增粗,茎秆上常产生大量气生根,病原细菌  相似文献   

12.
如果当地种植甜叶菊,糖尿病患者可自己制作甜叶菊茶。甜叶菊茶分甜菊绿茶和甜菊红茶。其加工方法如下:(1)甜菊绿茶的加工方法甜菊绿茶的加工方法与一般绿茶的加工方法一样。首先找一个直径为60cm的铁锅,清洗干净,然后加热,当锅烧热后,用手放在离锅约6cm高的地方,测试锅的温度,当感到烫手时,便将摘来的新鲜甜菊叶250g倒入锅中,用手不断翻动进行杀青,在锅内杀青约4分钟,待叶片  相似文献   

13.
对梅州红茶加工过程的萎凋、揉捻、发酵、烘干等关键工序进行试验研究,为梅州红茶的制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适宜制作真空冷冻干燥脆片哈密瓜品种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哈密瓜为试材,研究了真空冷冻干燥对不同品种哈密瓜片的影响,比较不同品种哈密瓜真空冷冻干燥方式所得脆片产品的形状、失重率、总糖及维生素C含量,筛选真空冷冻干燥哈密瓜脆片的适宜品种。结果表明:真空冷冻干燥初步研究的主要工艺参数为:冷阱温度为-34.8℃,真空度130Pa,加热温度为30~50℃。比较不同的哈密瓜品种,结合哈密瓜的加工特性,质地软的果,其脆片产品的颜色、形状等感官性质均不理想。真空冷冻干燥较适于质地硬的哈密瓜脆片的加工。  相似文献   

15.
本文简要介绍了平和白芽奇兰制作功夫红茶制作的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工艺流程,成品滋味浓强鲜,汤色叶底红亮。  相似文献   

16.
甜瓜适宜套种,经济效益高,是粮棉地区的重要经济作物。但是随着甜瓜栽培面积的扩大,其病害也加剧,尤其是急性萎凋症危害严重。一般在果实膨大期,中午出现甜瓜叶子萎凋,傍晚恢复正常,第二天叶子萎凋后再也不能恢复正常而枯死。现将其发生原因与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一、发生原因 (一)瓜地是砂质壤土,容易干操,加之连年施用苦土石灰,土壤硝化,引起钙和镁的吸收性变差,植株生长瘦弱,钙盐集聚在土壤中,对植物生长发育更为不利。 (二)坐果过多。植株结一个果的大部分并不枯死,因为此时植株的同化养分大部分流向第一个果实,而结了第二个果的由于得不到足够的养分,生长就会停止。 (三)整枝不彻底。留有1-2个弱小侧枝的植株不会枯死.整枝过重而没有侧枝的植株则枯死。 (四)设施栽培时,温度高且灌水少,较易发生。 (五)塑料钵育苗,幼苗根数少而且容易老化,定植后根系发育不好,也容易发生此症。 (六)嫁接质量差。砧木和接穗不亲和,或接活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究‘丹霞2号’红茶在鲜叶采摘、萎凋、揉捻、发酵和干燥等5个加工阶段次生代谢产物动态变化特征及其对茶品质形成的影响,利用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线性离子阱质谱系统(LC-Q-LIT-OT-MS)对不同阶段茶叶进行了代谢组学分析。在‘丹霞2号’茶叶中共鉴定到124种代谢物,包括22种儿茶素类、19种儿茶素聚合物类和32种黄酮及黄酮糖苷等。多维统计数据分析显示,在由鲜叶采摘到萎凋、萎凋到揉捻、揉捻到发酵、发酵到干燥的转变中分别涉及162、412、308、126种代谢物的显著变化。其中红茶滋味品质特征成分种类和含量在揉捻和发酵两个阶段变化最为显著。儿茶素类物质的含量随着加工过程整体呈现下降趋势;儿茶素聚合物在揉捻期含量显著升高,随后在发酵和干燥过程中逐渐降低。黄酮类及黄酮糖苷类物质的含量整体呈现增加趋势,在揉捻或发酵阶段升高最为明显。儿茶素类、儿茶素聚合物、黄酮及其糖苷类的含量与天冬氨酸、谷氨酰胺、苯丙氨酸及可溶性糖的含量呈现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以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品种黑15为试验材料,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不同液体培养基、pH和温度对黑木耳菌丝生长的影响,筛选出最佳黑木耳液体菌种培养基和最适培养条件。结果表明,黑木耳液体培养的最佳培养基为配方1,最适宜pH为7.0,最佳培养温度为25℃。  相似文献   

19.
平阳橄榄是我县传统名果之一,据考证已有二百多年栽培历史,全县有大橄、小橄、丁香榄、长橄、圆橄、苦橄、油榄、尖橄8个类型15个品种,其中尤以塘川的老黄香和丁香榄为最佳鲜食品种,青皮长榄、鸡蛋榄为最佳加工品种。全县现有橄榄种植面积166hm2,其中成林15.6hm2,年产量150t,总产值90万元。现将平阳橄榄栽培技术总结如下。l橄揽对环境条件的要求1.1温度橄榄原产于我国南部,性喜温暖的气候,在生长期中,需要有适当的温度才能生长茂盛,结果良好。年平均气温在20℃左右最适于橄榄生长,较怕严霜冻害,低…  相似文献   

20.
黄仁 《花卉》2009,(12):10-11
蝴蝶兰花朵对乙稀很敏感,很容易因乙稀之作用,使花朵寿命缩短以及花苞萎凋。1-MCP(甲基环丙稀1-methylcyclopropene)是抑制乙稀作用很有效之药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