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钟丽美  徐青青 《花卉》2020,(10):290-291
建设美丽乡村已成为当代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发展方向,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股"美丽乡村建设"热潮。这期间浙江省龙泉市政府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在推动"三农"发展、城乡融合过程中始终高度关注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在相关政策、人才队伍、经费保障等各方面为全力保障建设工作顺利开展营造有利条件,力求早日实现"干净、整齐、特色、乡愁、和谐"的美丽乡村。当然美丽乡村建设离不开绿美的结合,而最能作为呈现二者结合的载体则非花卉莫属,通过丰富绚烂的色彩为乡村加以修饰,这对于美化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如此,考虑到乡村实际情况,则选取食用花卉作为美丽乡村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满足了美还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可谓一举两得。本文将重点分析食用花卉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应用,旨在为实际操作过程提供些许帮助。  相似文献   

2.
21世纪以来,发展与生态平衡成为了人类共同要面对的重要问题。我国在解决城乡发展和生态平衡问题中相继提出园林城市、美丽乡村、田园综合体之后,提出了生态旅游型森林小镇的概念。深圳市盐田区梅沙街道2017年获选首批"广东省森林小镇",以及"全国最美森林小镇100例"。通过探讨森林小镇的内涵、梅沙街道森林小镇的规划布局、发展策略和建设内容,总结出自然保护、资源整合、共建共享、四生一化、产业创新的规划建设方法,重点开发"森林+"产业链,生态文明建设与发展有机结合,以期为今后森林小镇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以海林农场为例,分析黑龙江垦区在城镇化建设中建设休闲旅游型美丽乡村的理念,主要包括规划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寒地多功能民宅开发、农业资源生态循环利用、文化内涵的挖掘以及旅游资源的优势整合。这一理念为北方休闲地区美丽乡村建设、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促使旅游形态的多样化,特色小镇是以特色产业为主导、资源凝聚为原则、产城融合为理念的多元化发展模式,对促进区域农业现代化和城乡融合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水果主题特色小镇规划建设是果业转型升级、果旅产业融合背景下的重要实践,是以果树为载体将农业与旅游业、新农村与人居环境、乡村与城市在要素配置、产业发展、生态保护等方面进行有机联系,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广阔思路,为乡村振兴提供不竭动力。结合乡村振兴的时代要求,对水果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内涵、路径、形象设计进行系统论述,并从"三生融合"、人居环境建设等视角探讨水果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方向,对丰富特色小镇内涵、打造新时代的宜居乡村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田园综合体政策是2017年一项新的乡村政策,落脚点在"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拓展农业产业链价值链",意在丰富乡村产业内容,解决乡村发展中的产业问题。本文以无锡田园东方为例,阐述在"田园综合体"政策指导下的乡村运营模式。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总结南京市江宁地区的美丽乡村——杨柳村、大塘金村、世凹桃源,黄龙岘的实际项目规划情况,提出基于文创产业发展美丽乡村的观点,并结合产业融合理论,以旅游业为中间产业提出“乡村——旅游——文创”三产融合发展的模型,为美丽乡村的传统文化复兴、产业振兴以及未来发展提出一些思路和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7.
我国美丽乡村生态建设起步较晚,但发展快,势头猛。全国各地展开美丽乡村建设多年,各省市地区已建成一批美丽乡村建设、生态旅游产业好典型范例。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依然存在不少问题。该研究从前期规划设计、水土保持及水源保护、田园土壤肥力管控和美丽乡村产业发展4个方面介绍了美丽乡村建设生态工程技术实践途径,以期为我国美丽乡村建设生态工程提供可借鉴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8.
黄竹 《花卉》2018,(18)
田园综合体建设是新时代下国家对农业农村发展的重大政策创新,是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发展的具体实践。本文以荆门市漳河新区"草萌乐园"田园综合体发展规划为例,提出特色庄园经济的发展模式,引进"新村民"入住,以"观赏草业"为产业核心,观赏草观光、观赏草休闲娱乐及观赏草生产交易为载体,探索一条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可持续发展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以农旅观光产业为主的美丽乡村景观建设,往往需要不断大胆尝试与探索不脱离产业发展的特色景观设计。以江西省吉水县落虎岭农旅精品村为例,在乡村景观设计和建设过程中,以规划思维,探索与产业的联动发展、融入结合,因地制宜地创造出特色区域精品乡村景观。  相似文献   

10.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以苏州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规划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框架,结合苏州乡村规划建设的发展路径及实际问题,从特色产业培育、田园生态维育、田园人居整治、乡土文化传承、乡村多元共治等5个方面提出应对策略,以引导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发挥较强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空前未有的高度,为规避和解决美丽乡村建设中价值偏离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结合新疆特克斯县琼库什台村规划整治研究,以乡村景观的本土特色为依据,通过分析概括村落"产、村、景"发展现状,以此提出和探讨基于"产、村、景"发展的规划实践策略,旨在使美丽乡村越过"美丽"的表象,重返乡村生产生活之中,并得以健康、平衡发展,也为其他类似地区的乡村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美丽乡村建设的提出,为新农村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与活力。花卉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载体,以其鲜艳的色彩和沁人的芳香备受人们青睐。在相当一段时期内,乡村花卉景观具有存在和发展的需求和空间。在对台州市乡村旅游开发中花卉景观的调研与考察基础上,总结并分析了台州市乡村花卉景观特点,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李修清 《现代园艺》2021,(6):173-174
现如今,城乡一体化进程持续推进,现代化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人们提出了打造田园综合体的倡议。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进一步丰富和扩展了田园综合体的内涵。鉴于此,阐述了田园综合体的涵义及特征,分析了常见的几种乡村田园综合体共生发展模式,对乡村田园综合体共生发展提出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在乡村建设快速发展的今天,村庄逐渐失去了原有色彩,出现了"千篇一律"的现象。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为村庄建设带来新的机遇,考虑乡村产业与乡村景观间相互作用性,以此进行村庄规划。以海宁市许村镇永福村为例,分析其村域内资源、产业优势及问题现状,以产业为导向,提出乡村景观营造策略,为其他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田园综合体(rural complexes)是农业农村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最终目标[1,2]。2017年“田园综合体”作为乡村新型产业发展的亮点措施被写进中央一号文件。文件指出,“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3];2018年党的十九大再次将田园综合体建设推向高潮,战略强调,田园综合体是在城乡一体格局下,顺应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型产业发展,结合农村产权制度改革,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的乡村综合发展模式,是实现乡村现代化、新型城镇化、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一种可持续发展路径[4,5]。兴城市闻香谷果树田园综合体(筹)即是在这一背景下,统筹城乡发展的典型尝试。  相似文献   

16.
以水果元素为主题,结合田园综合体建设,构建以果业、旅游、社区为一体的特色水果生产产业链是实现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结合乡村振兴的时代要求,系统论述田园综合体的基本内涵、结构特征及以水果元素为主题的田园综合体的基本特征,以河南省为例从水果元素主题田园综合体中的规划路径总结出田园综合体的发展模式,包括特色产业带动模式、旅游开发带动模式以及新媒体视域下的田园综合体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7.
正近年来,湖北京山县依托优美的生态资源和区位优势,创新发展思路,大力推进乡村花卉苗木产业发展。该县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精心设计,在乡村丘陵地带重点发展花卉苗木产业。通过成立花卉、苗木产业协会,大力推广"合作社+基地+农户"、"企业+基地+农户"、"基地+农户"等模式,积极引导农民  相似文献   

18.
刘义铭 《中国果树》2022,(11):后插1-后插2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城市化进程也呈现出纲举目张、深入推进的生动面貌.在城市化发展的新常态时期,"城乡统筹""美丽乡村"等概念应运而生,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成为乡村建设的重要落脚点.乡村环境景观包括村落、建筑、农田、道路、水系、树林等要素,在历史轨迹中恒定发展演变而成,是乡村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生态共合体和文化复合体.乡村产业景观是在环境景观的基础上,从产业属性、产业功能、产业需求等角度出发对乡村景观进行的改造和设计,能够实现乡村景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复合和叠加.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落地实施,乡村环境景观与产业景观规划引起众多学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19.
按照省委确定的"湖光秀色、诗意乡村"的总定位,结合衡水"绿色崛起、一湖三城"的城乡发展战略,市委"两区两牌两业两化两改"的总思路,通过大量的实地调查研究及查阅学习资料,对衡水湖区建设美丽乡村的机遇、挑战、优势、劣势进行全方位的掌握,提炼衡水湖区美丽乡村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然后结合国内外研究成果提出符合衡水湖区美丽乡村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花卉》2017,(13):4-4
福建清流县政协近日组织委员开展助推花卉苗木产业转型发展专题调研.清流县政协委员们提出建议:借力闽台农业合作、美丽乡村建设,发挥春舞枝、闽晖等产业龙头作用,推进花卉品种结构调优,形成以玫瑰、兰花、樱花、桂花、茶花、非洲菊等为主打品种的花卉品牌,打造“花卉种植+花卉深加工+花卉电商+花卉旅游+花卉物流+花卉论坛”的新型花卉全产业链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