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正>每次盆景展览上,山水盆景总是吸引了许多观众驻足观赏,原因何在?因为山水盆景画意全、意境深,观盆内风光,可颐养心性,感悟自然,三尺盆盎便可纵览泉壑之美,猿啼鸟鸣依稀在耳,湖光山色历历在目,岂不令人流连忘返?这也是世人之所以喜爱山水盆景之本意所在。总的说中国山水盆景以小见大,韵律自然,诗画意浓,扣人心弦,将祖国壮丽山河的旖旎景色缩景入盆,蕴含着诗画之情,有怡情养性之效。中国山水盆景源于自然山水,是祖国大好山河丘壑林泉的艺术再现。要  相似文献   

2.
正盆景艺术起源于中国,是最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艺术之一。它有着诗词之情,具画卷之意,林木山水一盆入载,自然造化满溢胸怀,在一室神游大千的感悟中,寄予着古往今来人们亲近自然、返璞归真的美好心愿。盆景是写实的艺术,它以树石为材料,通过精巧构思、点石布树而化为自然胜景,或是嘉木独秀,或是丛林沐风,或是群峰逶迤,或是山河壮美;盆景又是写意的艺术,它以意境为雅赏,通过创作者匠心独运的树石景致,激发出人们对于自然意象的遐思,看一树而知春秋更迭,观  相似文献   

3.
王芳 《中国食用菌》2020,(3):186-188
以灵芝盆景艺术为研究对象,讨论了灵芝盆景在室内空间设计、商业办公装饰和餐饮室内装饰中的应用。将灵芝盆景艺术应用到现代室内装饰的设计中,可以增添更多的美学设计元素,拓展室内装饰设计的思路,为人们营造更多的室内艺术氛围。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盆景艺术追求雅俗共赏、形神兼备的美学效果,既讲究含蓄和朦胧美,也讲究层次和景深美,以达到有限变无限、有界变无界的意境之趣。对松柏类长寿树种而言,传统文化的沉淀赋予了其独有的个性,中国盆景艺术大师范义成先生精研于侧柏盆景创作研究,多年来正是潜心于这个理念,形成了自己独树一帜的鲜明风  相似文献   

5.
正盆景艺术誉为"高等艺术",它是一门包括了盆景技艺、园林艺术、绘画艺术、文学及美学在内的综合艺术。说它是诗、是画,它却生机盎然,应时而变,犹如立体的画,寓意深刻,韵味无穷,犹如无声的诗。它给人以遐想,具有"三度"空间,年复一年,通过巧妙技艺造型并需要时间雕刻沉淀的艺术品。在欣赏一件成功的盆景佳作时,往往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如置身于诗情画意中,回味无穷。  相似文献   

6.
王启明 《花木盆景》2006,(10):14-18
养护与造型是盆景艺术的两个“翅膀”,两者同样重要,一强一弱就“飞”不起来。有人说:“养护是造型的基础,养得不好,造型根本无从谈起”;也有人说:“唯有通过造型才能提高盆景艺术的品质,养护得再好,没有艺术造型的盆景还是一棵野树。”两种说  相似文献   

7.
《花木盆景》2014,(9):26-29
贺淦荪大师是我国当代盆景史上有特殊贡献的杰出代表。他以深厚的美学基础和书法功底融合在盆景制作中,创造动势盆景、树石盆景并发表了完整的理论,亲自制作出许多精美盆景,开辟了盆景艺术的新领域,获得国内外盆景界一致的赞美。更可贵的是他长期以带病之身,孜孜不倦亲切认真地教学生、带徒弟,诲人不倦,令人敬仰。他高尚的艺德和辛勤劳作的工作精神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贺淦荪先生是我国杰出的盆景艺术大师。贺老长期在艺术院校从事教学工作,对艺术理论颇有研究,功底十分深厚。  相似文献   

8.
<正>提起一代宗师孔泰初先生,可能很多人会自然而然地联想到岭南盆景,只因他老人家是世所公认的岭南派创始人,大开一代之风气。然而,在如今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中国盆景界,或许很少有人意识到,孔泰初开创的师法自然的盆景创作理念,其实早已潜移默化地融入当今每一个中国盆景人的骨子里去了。大师对中国盆景艺术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正盆景艺术是我国传统艺术之一,它以植物、山石、盆器、配件等为材料,经过艺术创作与园艺栽培,在盆中典型而集中地塑造大自然的优美景色,达到缩地成寸、小中见大的艺术效果。它被誉为"立体的画,无声的诗",与诗画艺术相协,与园林艺术一脉相承。盆景创作与诗画一样,首先要有主题,也就是立意。盆景立意表现的是一种心志,以诗情画意之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盆景艺术的最大特点,不在于单一外表的妍丽,而在于它具有深远的意境,即"画尽意在"。盆景的立意造景,是表现心志,展露"诗情画意",是一种借景抒情的艺术。同样,人以修身来提高道德素质,道德的提升是盆景艺术精进之底蕴。人贵自然,自然处世,自然做事,做到表里如一,那么,人与人的和谐,人和自然的和谐,将会是水到渠成。中国是个美学思想源远流长、哲学根基宏博深厚的国度,意境是中华民族精神和文化背景所形成独特的范畴。早在先秦时期,文学已触及了心与物的关系,南北朝时刘勰提出"情在词外",说出意境的实质;至近代  相似文献   

11.
这次我们是专程来观摩、学习以探讨韩学年先生山松盆景艺术为主的岭南山松盆景研讨会。山松盆景的成功,让我们为之震撼、为之喜悦,韩先生不愧为岭南山松盆景开拓创新的带头人。  相似文献   

12.
盆景百态     
谢荣耀 《花卉》2005,(3):1-1
自然界足千姿百态的。盆景作为一种艺术,是人自然的浓缩和概括,也是千姿百态的。有人把树桩盆景肜态分为若干个型或若干个式,这都只是大致的分类。岭南盆景的创始人孔泰初先生创造了师法自然、雄浑苍劲、蓄枝截干的风格和技艺,并对岭南盆景的创型作过深入的研究,准备将之绘制成百态图,可惜未能实现。  相似文献   

13.
<正>创作地点:武汉屹苑武汉屹苑盆景文化艺术博物馆是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原常务副会长曹志振先生倾力打造的以弘扬盆景文化为主题的专业博物馆,面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武汉屹苑盆景文化艺术博物馆馆藏各类盆景逾千盆,以柏树盆景见长,其馆藏柏树盆景品质与数量都享誉业界。叶学梁是安徽新生代青年盆景作家,跟随资深盆景作家解正贵先生学习制作盆景多年,功底深厚,尤其对大型盆景桩材雕刻驾轻就熟,许多平凡桩材经其雕刻后有脱胎换骨之效。  相似文献   

14.
微型盆景     
1、微型盆景的艺术特色 微型盆景是盆景中最小的一种,盆钵口径一般在10cm以下。因可以放在掌中欣赏,故又有人称之为掌上盆景。  相似文献   

15.
正从盆景艺术的来源史考据的片段中,无论是"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的水石盆景,还是"选自然之神丽,尽高栖之得意"的山水盆景,均以士官文人为首发。随着文明的进步,盆景艺术从盆景硬件的组合分类及组合方式、造型风格上,出现了众多类别,但这并非说,盆景艺术就是"官样艺术",她最终应归类为民间造型艺术,为什么如此说呢?民间艺术是指"由那些没有受过正规艺术训练,但掌握了既定传统风格和技艺的普通老百姓所制作的艺术、手工艺和装饰性装饰物",而盆景艺术的创作者,有史以来,无论是士官,还是文人、平民百姓,都来自民间,都没有经过系统正规的盆景艺术技艺  相似文献   

16.
食用菌因为能够比较适应复杂的生活环境,因此以食用菌为本体的盆景相比较而言更受到偏好哲学理念的人士所关注,毕竟在这些食用菌盆景中能够将美学中的主旨理念——务实、质朴、包容,透过不同的层面体现出来。在这种已经的表达与表现过程中如何借助有型的分析与感悟全面提升其商业价值就成为食用菌盆景艺术的制造者比较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盆景是以文化修养为本、美学理论为指导、造型技巧为手段的视觉造型艺术。“崇尚自然、富含诗情画意”是中国盆景的民族风格。赵庆泉大师讲:“创新是盆景艺术发展的必由之路。过去的创新,在今天已成为传统,今天的创新又是未来的传统,所以创新是继承的发展,永无止  相似文献   

18.
《花木盆景》第六期中心插页,刊出了第五届中国盆景评比展览——树木类盆景一等奖作品选。细细观之品之,给人的第一印象便是中国盆景经过20多年的发展后,艺术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这种飞跃式的跨进,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中国的盆景艺术正在向“求新、求精“的方向发展。这里所说的“求新“是指盆景艺术紧跟时代步伐,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于一体,以崭新的形式与内容展现在人们面前。“求精“是指在继承和发展传  相似文献   

19.
《花木盆景》2007,(5):4-4
盆景起源于中国,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中国盆景是以树、石等为主要素材,经过艺术加工,合理布局和精细的养护管理,同时运用美学法则,借鉴画理,融以诗情,在小小的盆盎中再现大自然古树名木、秀山丽水的一种活的艺术品。  相似文献   

20.
正树石(水旱)盆景,是最能体现中国盆景特点的一种艺术门类,其用材广泛,可就地取材、信手捡来,而且来得易、见效快。但要把它做好、做出特色来又绝非易事——至少需要树木盆景和山水盆景两方面艺术造型及盆景美学基础,并力求达到"师法自然、因材制宜、见机取势、以形传神"、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的艺术境界。因此,这就需要长学苦练、勇于实践,发扬"工匠"及"钉子"精神,日增月累、厚积薄发,我认为这才是走向成功的唯一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