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甘肃加工型番茄叶果真菌病原鉴定及主要病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田间采集、分离培养、致病性测定,鉴定出13种加工型番茄真菌病原及病害。其中早疫病(Alternaria solani)、灰霉病(Botrytis cinerea)、叶霉病(Fulvia fulva)、斑枯病(Septoria lycopersici)、白霉病(Ramularia lycopersici)为甘肃省加工型番茄主要流行性病害,是制约甘肃省加工型番茄发展的主要病害。内丝白粉病(Leveillula brassicae)、柱隔孢菌(Ramularia lycopersici)侵染加工型番茄在国内外未见报道,属新病害。黑斑病(Alternaria brassicae)、果腐病(Fusarium moniliforme)、枯萎病(Fusarium oxysporium)、斑枯病(Septoria lycopersici)、煤污病(Cercospora fuligena)侵染加工型番茄在甘肃省属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2.
番茄是茄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在我国南北均有栽培.加工型番茄具有营养丰富、耐贮存和运输的特点,产品远销欧美市场,是张掖市主要的蔬菜加工原料之一.为加大出口力度,生产无公害加工型番茄将是提高我国在国内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关键.现从生产基地环境、品种选择、种子处理、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加工型番茄的无公害栽培技术规程.  相似文献   

3.
不同播期对加工型番茄上市期与产量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掖市地处河西走廊中部,位于北纬37°28′~39°57′,东经97°20′。区内交通方便,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土质肥沃,有良好的灌溉条件,非常适宜加工型番茄的生长发育。区内有三大番茄酱厂———临泽天森番茄酱厂、甘州区屯河番茄酱厂、河北中化高台番茄酱厂,为加工型番茄的销售提  相似文献   

4.
以加工型番茄品种“屯河9号”为试材,采用固体基质盆栽的方式,在500、300μmol·m-2·s-1和100μmol·m-2·s-1光照强度下,研究不同基质含水量(基质最大持水量的80%、70%和60%)对加工型番茄幼苗生长形态、光合参数等碳代谢相关指标的影响,以期达到培育壮苗的目的。结果表明:当光照强度为500μmol·m-2·s-1时,GG处理的加工型番茄幼苗的生长势最好,株高、叶面积、全株干质量均显著高于GZ和GD处理,GD处理的株高、叶面积、全株干质量、茎粗最低,根冠比最高,随着基质含水量降低,加工型番茄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呈显著降低趋势,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呈显著升高趋势,各处理间蔗糖磷酸合成酶、蔗糖合成酶均存在显著差异,且GG>GZ>GD,GG处理的总糖、蔗糖、果糖和淀粉含量均显著高于GZ和GD处理。随着光照强度的降低,加工型番茄幼苗的生长受到抑制,光合作用减弱,碳代谢关键酶活性及产物降低。当光照强度为300μmol·m-2·s-1和100μmol·m-2·s-1时,相同光照强度下基质含水量分别控制在基质最大持水量的70%和60%,有助于加工型番茄幼苗的生长和碳代谢活动的进行。综上可知,光照强度为500μmol·m-2·s-1,基质含水量为基质最大持水量的80%时,最适合加工型番茄幼苗的生长,当光照强度降低时,适当控制基质含水量可以增强植物的耐弱光能力。  相似文献   

5.
以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当地加工型番茄为试材,采用起垄覆膜、膜下滴灌、搭架等栽培方法,研究了不同栽培方式对加工型番茄病害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起垄、滴灌、搭架均显著降低病害的发病率,番茄产量由不覆膜不起垄栽培的6 600.0kg/667m2增加到覆膜起垄栽培的7 333.3kg/667m2;膜下滴灌比黄河自流灌溉增产15.8%;搭架栽培比不搭架增产19.1%。说明起垄覆膜、膜下滴灌、搭架能够减轻病害发生程度,具有增产的功效。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河套地区加工番茄栽培技术水平,提升加工番茄产品质量,形成标准化生产体系,制定了1套适合河套地区的加工型番茄栽培技术规程,内容涉及种植前准备、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田园清理等环节的技术要求,通过穴盘育苗、膜下滴灌等技术措施,在提高加工番茄单位面积产量的同时,缩减了种植成本,提升了加工番茄产业化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7.
闫刚  张春梅 《长江蔬菜》2012,(10):27-29
以加工型番茄新番35号为试材,研究了喷施外源ALA对其幼苗光合作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新番35号番茄幼苗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胞间CO2浓度(Ci)显著提高,水分利用率也有小幅度提高,说明喷施ALA能提高番茄植株的光合能力。  相似文献   

8.
河西走廊东起乌鞘岭,西与新疆接壤,南部为祁连山,北部与内蒙交界,年降雨量80~160 mm,年蒸发量2 000~3 000 mm,无霜期140~170天,区内光热资源充足,发展蔬菜制种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蔬菜制种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繁荣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近年来,由于栽培管理技术措施不当,导致加工型番茄制种产量下降,经济效益降低.笔者在长期的制种实践中,总结出加工型番茄杂交高产制种技术,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绿茎加工型番茄新试材的选育及应用徐和金,周永健(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北京100081)番茄杂种优势在生产上已广泛应用,但杂交种早期快速准确的纯度鉴别方法和技术尚未解决,因此大多数仍需通过成株的性状观察来判别其真伪,这给一代杂种的推广带来很多麻烦...  相似文献   

10.
以8个加工番茄机采品种为试材,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比较了8个品种的生育期、品种特性和产量,以期筛选出适合新疆五家渠地区栽培的加工型番茄机械采收品种。结果表明:"Q031"为较优机采品种,具有产量最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较高的特点,可以在新疆五家渠地区作为机采品种种植并推广。  相似文献   

11.
加工型番茄施用植物动力2003混合肥试验何连顺陆新德姜涛李艳庞胜群(新疆石河子蔬菜研究所)植物动力2003是德国最新研制成功的植物微量元素营养混合液体肥料,被欧洲化肥工会评审委员会评定为世界化肥综合性能第一名。据介绍,植物吸收动力2003以后,使植物...  相似文献   

12.
疫病是甜(辣)椒生产上的一种毁灭性病害,在我国南方和北方都有分布.其病原为辣椒疫霉属(Phytophthora capsici Leonian),属于鞭毛菌亚门疫霉属[1].该病病原还可侵染西瓜、南瓜、白兰瓜,番茄,茄子、黄瓜、豇豆等[1].通过调查分析总结了张掖市加工型甜椒疫病发病率降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对加工型辣椒果实的营养品质、风味品质和商品品质3个方面进行了概述,在参考大量新优品种的基础上初步提出加工型辣椒品质评价标准,以期为加工型辣椒品种的选择和品质评价体系的建立提供参考。此外,还分析了加工型辣椒品质的影响因素,提出今后加工型辣椒果实品质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张掖市中部地区加工番茄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7个加工型番茄进行品比试验。结果表明:品种Q020、康番37、石番31、康番48、石红201、198较对照里格尔87-5晚熟5~7d;石番31株高、单株结果数、单果重较对照里格尔87-5依次增加1.9cm、1.7个、6.4g,产量较对照里格尔87-5增产10.0%,果形为椭圆形;石番31可以在张掖地区引种。  相似文献   

15.
重庆加工型辣椒主要病害的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加工型辣椒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重庆地区加工型辣椒病害越来越严重。对重庆地区加工型辣椒生育期主要病害的发生及防治技术进行了概述,为加工型辣椒病害的防治提供了切合实际的指导方案。  相似文献   

16.
利用传统育苗移栽技术种植加工型番茄,因移栽时根部不带土,造成定植成活率低,缓苗期长,不利于大面积机械化移栽作业。而秧盘育苗以草炭、蛭石、珍珠岩、有机肥等轻质材料做育苗基质,采用精量播种,由于基质营养丰富,秧苗根系发达,根坨不易散,不伤根系,利于人工或机械化移栽,比传统育苗方式缓苗期缩短15天左右,  相似文献   

17.
綦江区10 a前开始引种加工型辣椒、筛选加工型辣椒品种;2008年正式在全区扩大种植;2012年,以艳椒425、朝天148、博辣丰收3号为主要品种进行种植,在全区发展加工型辣椒6667 hm2,受益农户3万户以上。綦江区推广加工型辣椒每投入1元可为社会创造2.57元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烟台号称是“葡萄、葡萄酒城”,是中国酿酒葡萄发祥地。从自然条件、栽培历史、种植技术看,也是国内少有适宜种植葡萄的地区之一。发展葡萄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烟台市现有加工型葡萄栽培面积0.67万hm^2,随着葡萄酒加工企业的兴起,加工型葡萄供不应求的现象也越来越突出,发展加工型葡萄的市场前景十分广阔。为此,深入研究加工型葡萄早产优质栽培技术,对促进加工型葡萄产业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重庆加工型辣椒安全高效生产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庆是辣椒的主要生产区域,具有栽培种植和进行辣椒加工的传统基础,也是加工型辣椒的集中消费区之一。辣椒作为重庆的主要蔬菜作物,随着消费人口增多,辣椒酱、泡辣椒等加工产品种类不断呈上升趋势,加工型辣椒进入规模化扩张和产业化发展时期,加工型辣椒产业已成为山区农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自2000年开展干制辣椒选育及栽培技术研究以来,重庆加工型辣  相似文献   

20.
对河西绿洲地区加工型胡萝卜栽培密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对加工型胡萝卜产量、商品性影响很大,对产量构成因子根重、根径影响较为显著,对根长影响不大.综合评判,试验区加工型胡萝卜栽培最佳密度为保苗37.05万株/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