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苹果乔砧密植栽培,提高了苹果园早期产量,但随着树龄增大,进入盛果期后树冠交接、果园郁闭、通风透光条件恶化,导致苹果产量和品质下降。自2006年开始,林业局对红富士苹果乔砧密植郁闭园进行树体改造,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红富士苹果“三优”栽培技术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苹果栽培经历了乔砧稀植、大树精细修剪、乔砧密植早期丰产等栽培模式阶段。目前,我省现有苹果园大部分是以乔砧密植早期丰产修剪技术体系为基础的苹果园,很多面临着群体郁闭、树体衰弱老化和生产力下降的问题。也面临着新一代苹果栽培模式的选择问题。河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苹果研究室在总结近30年的前期研究工作基础上,借鉴国外先进生产模式,认为制约我国苹果进军国际市场的主要因素是现有的乔砧密植栽培模式不适应现代化苹果生产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乔砧密植栽培果园常出现未丰产先郁闭的现象,给果树生产造成很大的损失。为了探讨乔砧密植苹果早期丰产技术,我们于1999~2003年进行了连续5a(年)的栽培试验,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傅友 《北方果树》1993,(1):41-42
果树矮化密植是当今果树发展的总趋势。在我国,苹果矮化栽培进展迟缓。据全国矮化苹果开发协作组1988年统计,北方苹果产区利用矮化砧和短枝型品种的面积分别只占总面积的1.52%和3.57%。目前生产上大量栽培的仍是乔砧普通型苹果,但幼龄苹果园特别是新栽苹果园,多是用乔砧苗木进行密植栽培。目前乔砧密植苹果园普遍存在,栽植密度偏大,果园过早郁闭,年年长树不结果的现象,  相似文献   

5.
山东省招远市苹果矮砧密植集约化栽培状况及发展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鹏 《落叶果树》2012,(3):33-33
招远市苹果栽培状况招远市现有苹果栽培面积1.87万hm2,多为20世纪80年代种植发展,98%以上为乔砧苹果园,多数果园有不同程度的郁闭,影响果品产量及质量,机械化程度低,每666.7m2投入的工日200~250个,是矮砧密植集约化栽培管理园的8倍,生产成本高达4000多元。并且多数果园已进入结果后期和衰老期,面临品种更新的形势。矮砧密植集约化栽培的果园树体结构紧凑,机械化操作程度高,更适合现代果园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河北省玉田县是苹果最佳优生区之一,在上世纪大面积高密度栽植了乔砧苹果,但到了盛果期,大多数果园出现了单树郁闭或全园郁闭现象,导致产量减少,果品质量下降。本文就苹果乔砧密植果园郁闭的原因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7.
黄土高原地区苹果乔砧郁闭园改造技术规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总结陕西、甘肃、宁夏等地10年生乔砧郁闭苹果园改造经验基础上,提出了黄土高原地区苹果乔砧郁闭园改造技术规程,为科学改造苹果郁闭果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冀南太行山山区苹果发展迅猛,但生产上普遍存在产量低而不稳,果实外观品质差等弊端。矮砧密植栽培是世界苹果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是现代苹果产业发展的重要标志[1]。乔砧苹果树根系较深,适应性强,适合山区缺水的果园栽培。但是乔砧密植园结果晚,早期土地资源利用率低;树体高大,对修剪技术要求高;树冠交接,成龄果园易郁闭,通风透光条  相似文献   

9.
近30多年来,世界苹果栽培制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乔砧稀植一乔砧密植一矮砧密植。矮砧密植栽培因生长势一致、易管理、果品质量高,已成为世界现代苹果栽培发展趋势。欧美等苹果发达国家矮砧密植果园已达90%以上,然而至今我国矮砧密植果园仅占12%,山西省作为一个苹果大省,矮砧苹果面积仅占苹果总面积的5%,严重制约了广大农民增收增效。所以,大力发展矮砧密植果园已成为我国今后苹果产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0.
苹果矮砧集约高效栽培模式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苹果栽培制度在苹果生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三十多年来,世界苹果栽培制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目前矮砧密植是世界苹果栽培发展的方向。我国苹果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初大发展时期,主要推广了乔砧密植栽培方式,目前我国90%果园为乔砧密植。此种方式是在当时的社会、经济、技术水平下采用的,  相似文献   

11.
正苹果省力化是栽培技术创新的永恒目标,苹果矮砧密植代替苹果乔砧密植是历史的必然选择,我们总结了苹果矮化自根砧园规范化栽培管理技术,可用于苹果矮化自根砧果园建园及栽后全程管理。1苗木栽植1.1株行距及嫁接口建园株行距一般为1~1.2 m×3.5~4 m,每亩栽植138~190株。  相似文献   

12.
<正>目前,我国及我省现有的苹果园80%以上是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发展的,主要是以乔砧密植早期丰产修剪技术体系为基础的苹果园,大部分面临着群体郁闭、树体衰弱老化和生产力下降的问题,也面临着新一代苹果栽培模式的选择问题,是继续沿用乔砧大树栽培模式,还是选用目前发达国家普遍推广的矮砧集约栽培模式,尚无明确统一的方向。1苹果矮砧树的优越性乔砧苹果树根系较深,适应性强,适合山区缺水的  相似文献   

13.
山东省海阳市在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大面积进行红富士矮化密植栽培,行株距为3m×2m,每667m2栽植111株,大部分果园苗木采用M26作中间砧,山定子作基砧.由于密植红富士园行株距过密,加上许多果农不懂如何进行密植红富士果园的管理,造成大部分密植红富士苹果园枝量过多,主枝过粗、过大,中央领导干与主枝粗度比过小,株间行间交接严重,果园郁闭严重,树冠内通风透光不良,果园效益随着树龄的增长逐渐下降.1998年,海阳市果业技术推广站开始探索密植苹果郁闭园改造技术,取得了不少成功的经验.2001年初我们提出了"密植红富士苹果郁闭园改造技术研究"这一课题,经过2年多的试验研究,效果显著,于2003年9月28日经过专家验收.  相似文献   

14.
<正>在2000年前后我国苹果生产发展中,诞生了乔砧矮化密植早期丰产栽培技术。这项技术促进了苹果生产水平的提高,但在十几年后的今天,大面积乔砧矮化密植园随着树体的不断长大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即个体郁闭(树体大枝过多、过密、过低,树体结构紊乱,树冠过厚,枝量过大)和群体郁闭(栽培密度过大,没有按计划密植的要求整形修剪和管理,砧木类型不对以及树形、砧木和密度搭配不合理)。其主要原因是果农们没有学会乔砧矮化密植园相配套的果  相似文献   

15.
采用矮化砧木进行密植栽培是世界苹果栽培的发展趋势和方向,是世界现代苹果产业发展的重要标志。世界苹果主要生产国新建果园基本都采用矮化砧木进行矮化栽培,在许多国家矮化果园已占苹果栽培面积的80%以上。目前中国苹果栽培仍处于实生乔砧模式阶段,普遍存在果园树冠交接严重、风光郁闭、管理不便、生产成本大、果品质量差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实现早期丰产且优质稳产,必须实行矮化栽培,而选用矮化砧木是关键。笔者对目前在中国适应性及表现较好的几种苹果矮化砧木进行介绍,供生产栽培参考。  相似文献   

16.
烟台地区一些20世纪70、80年代所植苹果园,大多为"乔砧密植",树形多采用小冠疏层形。由于栽植密度高,目前果园枝条交叉郁闭,通风透光不良,果实品质较差。为解决上述问题,我们结合生产实际,对乔砧密植郁闭果园进行了改造,将小冠疏层形树形的改为改良纺锤  相似文献   

17.
本刊讯矮砧密植集约高效栽培模式是苹果生产先进国家普遍采用的栽培技术,也是我国现代苹果产业发展的方向。与传统乔砧密植栽培相比,以矮砧宽行密植为基础的现代苹果栽培模式,具有便于实施果园生草制、机械化作业、肥水一体化、高光效、省工省力等诸多优点,能够实现早结果,早丰产,优质、高产、高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梁兴 《北方果树》2016,(4):29-30
正京、津、冀老苹果产区现有的苹果园80%以上是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发展的,主要是以乔砧密植早期丰产修剪为主的老果园,现在大多已进入结果后期和衰老期,面临着群体郁闭、树体衰弱和生产力下降的问题。乔砧果树结果晚,早期土地资源利用率低;修剪技术要求高;成龄果园易郁闭,通风透光条件差,容易发生病虫害;行间通行、生产操作极其不便,难以机械操作,果园用工量大,是发达国家8~10倍;随着  相似文献   

19.
随着苹果产业的迅速发展,乔砧苹果栽植密度逐渐加大,现在有相当一部分果园亩栽80~100株,而且多为红富土品种。但是,由于相应的整形修剪技术没有跟上,致使当前生产上普遍存在着密植就密蔽的实际问题。为此,笔者根据自己的实践体会,总结出乔砧苹果密植栽培整形修剪的10条基本原则,愿与广大果农和专家商榷。  相似文献   

20.
<正>苹果矮砧栽培包括矮化自根砧栽培与矮化中间砧栽培两种类型。矮砧栽培树体比单一乔砧栽培的矮小,可有效地控制树冠大小,成花容易,适宜密植,从而实现早结果、单位面积产量高的生产目标。为此,发达国家早在几十年前就开始利用矮砧,实行苹果密植栽培。目前,国外大都已经成功实行苹果矮砧密植栽培,中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