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用5种方法 (传统CTAB法、改良CTAB法、高盐低p H法、改良SDS法、试剂盒法)对白草种子基因组DNA进行提取,分别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法、琼脂糖凝胶电泳法、PCR扩增检测提取的DNA的质量。结果表明,传统CTAB法提取的DNA浓度低,含有较多杂质,抑制PCR反应;改良SDS法和改良CTAB法提取的DNA纯度低,不符合检测要求;高盐低pH法和试剂盒法提取的DNA纯度高、完整性好,但试剂盒法成本高、DNA得率低。所以高盐低pH法为5种方法中最经济、效果最好的白草种子DNA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快速、简便地直接从病木中提取松材线虫 DNA 的方法。【方法】运用 Chelex-100结合异硫氰酸胍蛋白变性缓冲液建立新的高效快速提取微量木块中线虫 DNA 的方法,并通过普通 PCR 与环介导等温扩增( LAMP)对提取的 DNA进行检测验证。【结果】建立了提取线虫 DNA 的新方法 Chelex-100法,并对影响提取效率的Chelex-100浓度、冻融时间和煮沸时间进行了优化。Chelex-100法最适Chelex-100终浓度为1.5%( W/V),最适冻融时间为5 min,最适煮沸时间为8 min。与传统的 CTAB法和蛋白酶 K 法比较,Chelex-100法提取的 DNA得率高,相同条件下,该方法提取的 DNA浓度远远大于常规方法。3种方法的 OD260/280比值从大到小依次为CTAB法>蛋白酶K法≥Chelex-100法,Chelex-100法的OD260/280值显著低于CTAB法,而略低于或等同于蛋白酶K法,但这并不影响对提取的 DNA 进行 PCR 扩增。采用 Chelex-100法提取松木中松材线虫的 DNA,结合常规的PCR和 LAMP检测,检测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稳定性好;提取的松材线虫 DNA 的75倍稀释液再稀释32倍后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电泳依然有清晰的条带。用新方法提取病木中线虫的 DNA 后进行检测,所有带病松木样品的检测结果均呈阳性,而健康黑松、马尾松、油松木屑及盘多毛孢样品的检测结果均呈阴性。此外,该提取方法简便快速,20 min内即可完成整个 DNA的提取;经济方便,试剂保藏无特殊要求,单个样品提取耗费低于3.5元。【结论】Chelex-100法是一种快速有效的提取松木中松材线虫DNA的方法,此方法结合PCR和LAMP检测技术将进一步提高松材线虫的检测效率、灵敏度和准确性,可为松材线虫的野外检测提供可靠的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找到一种灵敏度较高的定量检测沙棘枝干以及土壤中病原菌的方法,为沙棘枝枯病的早期诊断和防控提供参考.[方法]以17份沙棘枝条样本、4份沙棘根际土壤样本为材料,提取拟枝孢镰刀菌DNA,基于翻译延伸因子(EF-1α)设计特异性扩增拟枝孢镰刀菌的引物,检测PCR引物的特异性,检测拟枝孢镰刀菌实时荧光定量PCR的灵敏性,...  相似文献   

4.
快速微量提取竹子叶片DNA的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一种快速微量提取角竹叶片DNA的方法。该方法简便易行,操作简单,所需材料少,提取的DNA纯度较高,OD260/OD280。一般在1.9左右,可满足一般的RAPD、SSR、转基因植株的PCR检测为基础的实验需要。  相似文献   

5.
采用3种DNA提取方法对8种槭属树种基因组DNA进行质量、浓度和纯度对比研究,结果表明,3种方法提取的基因组DNA差异较大,浓度由高到低依次为改良CTAB法TIANGEN试剂盒法改良SDS法;提取的基因组DNA纯度为TIANGEN试剂盒法CTAB法SDS法。3种方法中TIANGEN试剂盒法提取的槭属树种基因组DNA含有的杂质最少,但成本较高;改良CTAB法提取的基因组DNA质量、浓度和纯度均优于改良SDS方法,适用于槭属树种的后续研究。  相似文献   

6.
柳树DNA提取改良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质量的DNA是进行林木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基础与关键。该研究利用改良的CTAB法提取垂柳基因组DNA,并与常规CTAB法、CTAB-硅珠裂解法、SDS法和试剂盒法进行了比较。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显示,改良CTAB法提取的DNA浓度和纯度较高,质量优于其他4种提取方法。同时利用改良CTAB法提取了柳树16个自然种及杂交种基因组DNA,并经SSR-PCR扩增反应验证,表明改良CTAB法可作为一种柳树基因组DNA提取的通用方法。  相似文献   

7.
喙尾琵甲DNA提取方法比较与AFLP反应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CTAB法、改进SDS-蛋白酶K法、SDS-饱和氯化钠法和提取试剂盒对喙尾琵甲的肌肉、虫卵和幼虫进行DNA提取,比较了DNA的提取和保存质量,并对AFLP试验的酶切时间、预扩增产物稀释倍数和选择性扩增引物量等关键因子进行试验和优化。结果表明:4种方法对肌肉组织提取的DNA质量都较好;3种传统方法提取的DNA的保存时间长于试剂盒提取的DNA;使用EcoR Ⅰ/Mse Ⅰ内切酶组合,10 U EcoR Ⅰ和2 U Mse Ⅰ分两步各酶切2 h,T4连接酶3 h连接后,以20倍稀释的预扩增产物和5 ng/35 ng的E+3/M+3引物量进行选择性扩增,建立了喙尾琵甲AFLP分子标记体系。  相似文献   

8.
以福建山樱花嫩叶为试验材料,采用Trizol法、CTAB法、CTAB-Li Cl法、百泰克试剂盒法和天根试剂盒法5种方法提取福建山樱花叶片RNA,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总RNA的完整性,以微量紫外分光系统检测总RNA的纯度和浓度。结果表明:Trizol法和天根试剂盒法不适于福建山樱花叶片RNA的提取;CTAB法和百泰克试剂盒法提取的RNA完整性好,纯度及浓度高,但百泰克试剂盒法提取的RNA有DNA污染;CTAB-Li Cl法提取的RNA浓度低,且含杂质。RT-PCR试验结果进一步表明CTAB法提取的RNA能够用于后续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是福建山樱花叶片RNA提取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9.
杜鹃是广泛分布于北亚热带地区的常绿或者落叶灌木。本研究以杜鹃成熟叶片为材料,比较了4种方法提取基因组DNA的效率,并分别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和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所提取DNA的浓度和纯度,用ISSR和SSR两类分子标记进一步检测了DNA的质量。结果表明改良的3×CTAB法提取的基因组DNA效果最好,提取的DNA浓度为487.9μg/mL,得率为81.31μg/g,该种方法提取的DNA可直接用于分子标记扩增分析。因此,3×CTAB法是一种高效、可靠且非常适合杜鹃等灌木植物分子生物学研究的DNA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10.
芒果属植物叶绿体DNA提取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不同提取方法对芒果属植物叶绿体DNA提取质量的影响,以芒果和扁桃的成熟叶片为材料,比较植物叶绿体DNAout试剂盒法和高盐-低p H法分离叶绿体及提取叶绿体DNA效果。结果表明:叶绿体DNAout试剂盒法能够较好地去除蛋白质、酚类、多糖等代谢物质,OD260/OD230大于2.000,OD260/OD280在1.800~1.900之间。高盐-低p H法提取叶绿体DNA产率高达75.8 ng/μL,远大于叶绿体DNAout试剂盒法提取叶绿体DNA最高产率42.8 ng/μL,2种方法所得模板电泳图和SSR标记图谱谱带完整性皆好。显微镜下观察叶绿体,2种方法都可以得到杂质少、背景清晰的叶绿体显微成像效果,但高盐-低p H法提取的叶绿体细胞器密度更高。2种方法获得的叶绿体DNA均可满足后续研究工作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为了筛选最适的菠萝蜜总RNA提取方法,采用Trizol提取法、Tris-硼酸提取法和试剂盒提取法提取菠萝蜜叶片和种子总RNA,通过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琼脂糖凝胶电泳、RT-PCR检测以及Agilent2100检测,对提取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采用这3种方法均能从菠萝蜜叶片和种子中提取到总RNA,Tris-硼酸提取法较其他2种方法所提取的总RNA产率高,但杂质较多;采用Tris-硼酸提取法能提取完整性较好的总RNA,28S、18S和5S清晰可见,但提取质量较试剂盒提取法差;试剂盒提取法省时省力,有明显的28S和18S条带,A260/A280分布在1.92~1.98,A260/A230分布在2.04~2.09,叶片总RNA产率42.3ng/μL,种子总RNA产率15.6ng/μL。RT-PCR检测结果表明在约200bp处存在清晰整洁的电泳条带,Agilent2100检测结果显示杂峰极少,28S峰积分面积约是18S峰积分面积的2倍。经综合评定认为,试剂盒提取法是适合菠萝蜜叶片和种子总RNA提取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提高黄姜中薯蓣皂甙元的提取率和检测准确率,在传统测定方法和微量浸提法的基础上,采用超声波提取的方法进一步优化黄姜中的薯蓣皂甙元检测方法并提高提取效率。结果表明,与重量法、分光光度法和微量浸提法相比,采用超声波法提取黄姜中的薯蓣皂甙元,检测结果更接近其实际含量。  相似文献   

13.
以山楂品种"甜水"为试材,分别采用单因素试验法和正交试验法,研究山楂叶总黄酮3种提取方法的最佳提取工艺。结果表明:在3种提取方法中,以浸渍法提取率最高,回流提取法最低,超声波法居中;3种方法所得提取物中总黄酮含量,以回流提取法最高,超声波法与浸渍法相差不大;从总黄酮得率来看,以浸渍法所得黄酮总量最高,超声波法次之,而热回流提取法所得黄酮总量最低。但超声波法所用溶剂量最少,提取时间最短,且产率较高,是提取山楂叶总黄酮的一种非常便捷高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研究西加云杉木材中植物单宁的提取工艺、分布和组分构成,为木材单宁变色的防治提供参考。采用有机溶剂萃取法,通过单因素试验并结合L9(34)正交试验,优化西加云杉木材中植物单宁的提取工艺;采用香草醛-紫外法测定西加云杉木材内植物单宁在径向(由髓心至树皮方向)和轴向的含量分布;通过定性鉴定试验确定单宁类型,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西加云杉木材中单宁的成分构成及其相对含量。结果表明:西加云杉木材中单宁最佳提取条件为70%(体积分数)乙醇作为提取溶剂,提取温度70℃,提取时间2 h,料液比1∶18(g∶m L),提取次数2次;单宁含量在径向上分布情况为内部心材单宁含量5.440 mg/g,近心边材转换区的心材部分单宁含量最高,平均达10.015 mg/g,心边材转换区部位单宁含量介于心材和边材之间,平均为6.363 mg/g,靠近转换区的边材部位单宁含量最低,平均为4.821 mg/g,近树皮边材含量为6.997 mg/g。西加云杉木材内5种原花青素成分含量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儿茶素含量最高,占5种原花青素总量的83.21%,原花青素B2次之。由此可知,有机溶剂法适用于西加云杉木材中单宁的提取;木材中单宁含量径向分布自髓心至树皮整体呈现出先增后减再增、心材大于边材的规律,轴向分布规律表现为下部含量略高于上部,但差异不显著;西加云杉木材内植物单宁类型为缩合单宁,儿茶素为西加云杉木材单宁的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15.
在室内利用不同浓度的球孢白僵菌Z28菌悬液对小蠹的幼虫和成虫进行了感染,随浓度增加幼虫和成虫死亡率均随之增加.在相同条件下,白僵菌侵染幼虫能力高于成虫,侵染致死时间幼虫也短于成虫.在室外使用涂刷和注菌2种方式对小蠹虫进行了防治.浓度为0.1亿孢子/mL和1亿孢子/mL利用注菌方式防治小蠹效果明显高于涂刷;但当浓度达到10亿孢子/mL时,2种接菌方式之间无显著差异.经过连续3年监测发现,未防治区有虫株树和虫口密度相对比较稳定,虫口密度居高不下.化防区有虫株数和虫口密度波动性大,与化防区相比白僵菌防治区表现出持续有效控制的优势,但2年后控效基本消失.  相似文献   

16.
桉树对青枯病抗性与过氧化物酶及同工酶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对7个具有不同青枯病抗性的桉树品系的叶部和根部的过氧化物酶活性进行了测定,对同工酶进行了电泳分析。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桉树各品系叶部的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高于根部。对青枯病具有不同抗性的7个桉树品系,其叶部的过氧化物酶活性存在着显著差异。对青枯病抗性较弱的F11和E13品系体内的过氧化物酶显著比其它抗性品系体内的酶活性低。同工酶电泳分析表明,桉树对青枯病不同抗病性品系之间的同工酶谱带,在条带数和各条  相似文献   

17.
以NH4OH水溶液为溶剂,采用响应面法对超声波辅助提取板栗壳色素的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采用中心复合实验设计,进行了不同NH4OH浓度、液料比和浸提时间对色素粗提物得率和色价影响的响应面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所得二次回归模型对实验数据有较好的拟合效果;以色素粗提物得率为考察指标的优化提取条件为,NH4OH浓度为1.1 mol/L,液料比为16.5 mL/g,提取时间为120 min;以色价为考察指标优化提取条件为,NH4OH浓度为0.7 mol/L,液料比为14.6 mL/g,提取时间为112 min。板栗壳色素在生产中采用以色价为考察指标的优化提取工艺为宜。  相似文献   

18.
匀浆法提取喜树果和喜树叶中喜树碱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喜树果和喜树叶为原料,对匀浆法提取喜树碱的工艺进行了研究,并采用HPLC 法进行定量分析.确定了最佳的工艺条件:提取溶剂为体积分数 55 % 的乙醇,匀浆时间为 8 min,料液比为1 ∶ 15(g ∶ mL).在此工艺条件下,喜树果和喜树叶中喜树碱的得率分别为 0.080 1 % 和 0.067 9 %.将该法与超声波提取、回流提取、常温冷浸提取、水浴振荡提取等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匀浆提取具有得率高、时间省等优势,是一种高效提取喜树碱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多粘类芽孢杆菌对木麻黄青枯病的抑菌防病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室内测定了商品化生物农药多粘类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对木麻黄青枯病病原菌的毒力。采用打孔法结果表明,多粘类芽孢杆菌对木麻黄青枯病病原菌具有良好的拮抗作用,其抑菌圈的平均直径达到9.4 mm。采集4个品系的木麻黄小枝水培生根后进行温室盆栽,采用改进的伤根淋菌法进行接种,以只施多粘类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CK1)和只接种青枯菌(CK2)为对照,施用多粘类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后接种青枯菌为处理进行实验。结果表明,在两个时间点,湛江-3的防效达到了60.8%和51.6%;湛江-2的防效达到了41.5%和40.3%;广东A14的防效达到了28.8%和23.3%,差异均显著(α=0.05);广东701-3的防效为16.3%和26.8%,差异不显著,出现此原因是广东701-3抗性强于其他3个品系。综上所述,在盆栽试验中,多粘类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对木麻黄青枯病有显著的防治效果,品系本身越感病,防效越高。  相似文献   

20.
以虎杖果实为原料,采用微波程序控温控压辅助乙醇-硫酸铵双水相萃取白藜芦醇与大黄素,对比了该方法与微波辅助提取、微波辅助双水相萃取对提取得率和纯度的影响,并进一步通过红外光谱分析产物结构。结果表明:料液比1∶20(g∶m L)、相分离系数0.5的乙醇-(NH4)2SO4双水相体系,程序控温分为5级,依次为室温、40、50、60和70℃,对应控压为137.9、344.75、689.5、1 034.25、1 379 k Pa,每级微波辐射1.2 min后间歇5 min,进行微波功率自动连续调整,在此条件下虎杖果实中白藜芦醇与大黄素得率为0.694%与2.067%,纯度分别为82.68%与87.25%,提取效果明显优于微波辅助提取和微波辅助双水相萃取,且不会引起生物活性物质失活或变性。该方法能显著提高虎杖果实中白藜芦醇与大黄素提取得率,稳定性好、重复性好、精密度高、回收率高,同时又能简化其分离纯化工艺,降低生产成本,因此该方法适合用于虎杖果实中白藜芦醇与大黄素的提取分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