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采用选择性培养基分离酸乳中的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并利用生理生化和糖发酵实验结合16S rDNA同源性分析对分离所得菌株进行鉴定,获得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分离菌株。利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 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分别对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分离株进行基因分型。结果表明:所检测的酸乳样品中均含有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仅有2 种酸乳的嗜热链球菌为同一菌株,其余酸乳中的保加利亚乳杆菌及嗜热链球菌均为不同菌株。PFGE可以对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一种发酵乳中嗜酸乳杆菌的计数法.M17培养基能计数嗜热链球菌,MRS培养基能计数所有的乳杆菌,在MRS培养基中加入克林霉素,嗜酸乳杆菌能够生长,保加利亚乳杆菌不能生长,用这种方法可以专一地测出嗜酸乳杆菌数.  相似文献   

3.
嗜酸乳杆菌在肠道中的生理功能已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在生产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具有特殊益生功能的乳酸菌被添加到乳品中,因此乳品中检测嗜酸乳杆菌含量显得尤为重要。在采用4菌种联合发酵的过程中,各菌在酸奶体系中的生长情况比较复杂。寻找如何准确、快捷的检测方法是我们研究的课题,通过实验,认为在MRS培养基中添加一定量的克林霉素和环丙沙星,使嗜酸乳杆菌能够生长,保加利亚乳杆菌、双岐杆菌和嗜热链球菌都不能生长,使检测更准确而有效,为今后生产、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嗜酸乳杆菌发酵乳饮料的研究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和开发了一种嗜酸乳杆菌发酵乳饮料.对嗜酸乳杆菌单菌发酵和与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的混菌发酵工艺进行了研究,确定了最佳混合菌种组合比为2∶1∶1.同时对工艺条件及稳定性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得出活菌型最佳发酵终点为90-95°T灭菌型最佳发酵终点为75-80°T;通过正交试验确定稳定剂的最佳组合配方.对活菌型产品进行了4℃下,18 d的储藏试验,产品中的嗜酸乳杆菌的活菌数大于1×106 cfu/mL.  相似文献   

5.
嗜酸乳杆菌是一种具有重要商业价值的益生菌,嗜酸乳杆菌的高密度发酵技术对于该菌的工业化生产有重要应用价值。本文对嗜酸乳杆菌的营养需求、冷冻环境适应策略以及高密度发酵探索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旨在为嗜酸乳杆菌的生产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本文旨在探究α-乳白蛋白酶解物-钙络合物(α-LAH-Ca)对酸乳发酵特性的影响。研究不同添加量的α-LAH-Ca对酸乳发酵过程中的滴定酸度、p H值、保加利亚乳杆菌数和嗜热链球菌数的影响。结果表明,α-LAH-Ca的添加可以增加酸乳发酵过程中的滴定酸度值,降低p H值;促进发酵过程中嗜热链球菌的生长,对保加利亚乳杆菌的生长无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系统揭示青海部分地区自然发酵牦牛乳中的微生物乳酸菌种群结构,丰富牦牛乳微生物菌种资源库数据,本试验通过纯培养方法对采集于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黄南藏族自治州泽库县及同仁市3个不同地区当地居民自然发酵的牦牛酸奶分离得到10株乳酸菌,并利用生化鉴定试剂盒对该10株乳酸菌进行了菌种的鉴定,结果表明4株杆菌分离株和6株球菌分离株。其中6株归为嗜热链球菌,2株归为嗜酸乳杆菌,1株归为罗伊氏乳杆菌,1株归为干酪乳杆菌干酪亚种。其中,海晏县样品菌种为干酪乳杆菌干酪亚种和嗜热链球菌,同仁县样品中的菌种为嗜酸乳杆菌、嗜热链球菌和罗伊氏乳杆菌,泽库县样品中的菌种为嗜热链球菌。研究结果为青海地区牦牛乳酸菌资源数据库的丰富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以苹果鲜渣为原料,利用嗜酸乳杆菌发酵其浸提液,以活菌数为主要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分析(RSM)对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确定嗜酸乳杆菌发酵苹果渣浸液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水比为1:8~1:10,100℃浸提50~60 min,过滤,添加1.56%酵母粉,1.54%乳清粉,发酵28.14 h,活菌数可达到5.24×109 cfu/ml。  相似文献   

9.
研究旨在对动物饲料中添加的蜡样芽孢杆菌和嗜酸乳杆菌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利用正交试验对两种杆菌的生长条件进行优化并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蜡样芽孢杆菌培养的最佳条件为葡萄糖1.5%、蔗糖1.5%、淀粉0.5%、牛肉粉0.5%、蛋白胨1.5%、酵母粉1%、硫酸铵0.5%、培养时间18~20 h,活菌数可达1.3×1012CFU/mL,较优化之前的8×1011CFU/mL提高了62.5%。嗜酸乳杆菌最佳生长条件为MRS液体培养基中添加1%大豆蛋白胨、2%葡萄糖、20%番茄汁、发酵时间22 h,最大活菌数达1.9×1011CFU/mL,较优化之前的1.3×1011CFU/mL提高了46.15%。使用优化的条件进行蜡样芽孢杆菌和嗜酸乳杆菌进行发酵,可以极大地提高发酵水平和活菌数,有效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0.
植酸酶和嗜酸乳杆菌是重要的饲料添加剂,为获得产植酸酶的嗜酸乳杆菌菌株,克隆了大肠杆菌植酸酶基因,构建表达载体并转化嗜酸乳杆菌,对重组嗜酸乳杆菌进行发酵产酶并测定所产酶液的酶学性质,进一步研究重组嗜酸乳杆菌的耐酸性及植酸酶液的抗蛋白酶活性。结果表明:重组嗜酸乳杆菌发酵24 h植酸酶活性为984 U/mL,植酸酶的最适催化pH为4.5,最适催化温度为60℃。重组嗜酸乳杆菌在pH 2.0~4.5有一定的耐酸性,在pH 2.0条件下2 h的存活率为76.4%。植酸酶液用胃蛋白酶处理160 min后植酸酶液剩余85%的相对酶活,用胰蛋白酶处理160 min后剩余29%的相对酶活。上述研究结果为重组嗜酸乳杆菌后续应用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1.
以玉米粉、豆粕、麦麸为基质,以保加利亚乳杆菌、嗜酸乳杆菌、嗜热链球菌为发酵菌种,采用固态发酵技术,以活菌数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和L9(34)正交试验确定了三种菌混合发酵的最佳条件,并对其发酵产物的常规营养成分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固态基质中玉米粉:豆粕:麦麸=1:1:1、培养基初始含水量80%p、H值6.3、接种量为10%、三种菌接种比例为1:1:1、发酵温度40℃时的发酵效果最好。在此条件下,保加利亚乳杆菌数为3.0×109 CFU/g,嗜酸乳杆菌数为4.6×109 CFU/g,嗜热链球菌数为5.8×109 CFU/g,发酵产物粗蛋白质、粗脂肪和氨基酸态氮含量分别是发酵前的1.16、1.12和6.94倍。为开发一种新型生物饲料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为考察加减四君子汤混菌发酵过程中的影响因素,通过单因子试验及正交试验,确定其最佳发酵工艺。以发酵产物中菌体含量为指标,采用枯草芽孢杆菌、产朊假丝酵母菌、嗜酸乳杆菌3种菌种混合对加减四君子汤进行固态发酵。结果表明,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发酵温度31℃、接种量4%、发酵时间72 h、初始pH值6.0在此条件下,菌体含量为2.23×10~8CFU/mL,发酵效果较好,为复方中药混菌发酵工艺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乳酸菌微胶囊化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乳酸菌对环境及大多数抗生素均较敏感,多年来人们对如何延长微生态制剂中乳酸菌的存活时间,进行了大量研究。袁杰利等利用明胶和阿拉伯胶对双歧杆菌进行了微胶囊包被,使双歧杆菌在干燥过程中的死亡率下降了20%-30%,本研究利用明胶和阿拉伯胶及固定剂制成了乳酸菌微胶囊制剂。现报告如下:l材料与方法1.1菌种:嗜酸乳杆菌、青春双歧杆菌。1.2微囊材料:明胶、阿拉伯胶。1.3微胶囊的制备1.3.l菌体的收集:经厌氧固体平板发酵、增殖嗜酸乳杆菌及青春双歧杆菌,洗下菌苔。混合后,得到菌体悬液。1.3.2原胶液的制备:将固体明胶或…  相似文献   

14.
为获取产酸能力强、发酵性能好、具有强抑菌能力的乳酸菌,本试验以35日龄断奶健康仔猪粪便为菌源,对其乳酸菌进行筛选、分离、鉴定,并对分离菌株进行发酵性能研究。从35日龄断奶健康仔猪粪便中分离得到6株目标菌株,经产酸测试及抑菌试验后,得到一株产酸能力强、抑菌效果良好的筛选菌株,命名为RSJ-5。通过对RSJ-5菌株的菌落与菌体形态观察、生理生化鉴定试验、糖醇发酵试验,确定其为嗜酸乳杆菌。利用50 L发酵罐接种RSJ-5菌株厌氧发酵36 h,发酵液活菌数达158 CFU/mL,乳酸钙含量为85 mg/mL,pH4.2,发酵液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有较强抑菌作用。结果表明RSJ-5嗜酸乳杆菌具备优良乳酸菌发酵剂的性能,探索了发酵工艺的可行性,为液体饲料(乳酸菌发酵液)大规模发酵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复合微生物固态发酵豆粕的工艺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采用液体发酵制备地衣芽孢杆菌、酿酒酵母和嗜酸乳杆菌的菌种,将3种微生物按一定比例接种于豆粕进行固态发酵,采用单因素法对固态发酵豆粕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地衣芽孢杆菌、酿酒酵母和嗜酸乳杆菌的配比为(2:1:1)×109,接种量为10%,含水量为45%,采用好氧48 h、厌氧24 h的固态发酵工艺,发酵产物中总菌数可达2.18×109 cfu/g,乳酸含量达2.51%,多肽含量达19.22%,其中88.94%的多肽分子量小于2300 Da。  相似文献   

16.
为了优化猪源嗜酸乳杆菌La-0231菌粉生产工艺。采用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优化发酵温度、培养基初始pH值、氢氧化钠流加浓度、发酵时间、离心时的流量设定值、预冻温度、冷冻干燥中物料仓的真空度,并对冻干菌粉进行了耐酸、耐胆盐性能测试。结果表明,优化的5吨生产罐发酵控制参数为:发酵温度37℃,培养基初始pH值为6.40,氢氧化钠的流加浓度为25%,发酵时间为16 h,发酵液最终pH值范围在4.20~4.80之间,OD600 nm值在6.00以上,发酵液的活菌数为6.80×109CFU/mL。离心时的流量设定值以216L/h为优。确定预冻温度为-45℃~-50℃最佳,冷冻干燥中物料仓的真空度设定以50 Pa较为适宜。优化后猪源嗜酸乳杆菌La-0231菌粉生产工艺,冻干菌粉活菌数含量为4.56×1011CFU/g,水分含量3.19%;经耐酸、耐胆盐性能测试,显示其具有良好的耐酸、耐胆盐特性。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处理豆粕及嗜酸乳杆菌培养物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肠道形态结构的影响。试验选用遗传背景、胎次和体重相近的21日龄断奶仔猪240头,随机分为5个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2头仔猪。对照组仔猪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发酵豆粕组饲粮中用10%发酵豆粕代替部分普通豆粕,膨化大豆组饲粮中用膨化大豆代替所有普通豆粕,嗜酸乳杆菌培养物组饲粮中分别添加3.0%和5.0%的嗜酸乳杆菌培养物。各组饲粮消化能和粗蛋白质等营养水平相近。试验期21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发酵豆粕组断奶仔猪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3%嗜酸乳杆菌培养物组断奶仔猪平均日采食量显著提高(P0.05)。3%嗜酸乳杆菌培养物组和5%嗜酸乳杆菌培养物组之间断奶仔猪平均日采食量差异不显著(P0.05)。2)3%、5%嗜酸乳杆菌培养物组断奶仔猪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的绒毛高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发酵豆粕组(P0.05)。3%、5%嗜酸乳杆菌培养物组断奶仔猪十二指肠、回肠、空肠的绒毛高度/隐窝深度(V/C)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发酵豆粕组(P0.05)。膨化大豆组断奶仔猪十二指肠的V/C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透射电镜下发现,对照组断奶仔猪空肠微绒毛疏密不等、长短不一,而3%、5%嗜酸乳杆菌培养物组断奶仔猪空肠微绒毛更为密集,整齐一致。由此可知,饲粮中添加发酵豆粕或嗜酸乳杆菌培养物可改善断奶仔猪生长,饲粮中添加嗜酸乳杆菌培养物还能改善肠道形态结构。综合生长性能和肠道形态结构,断奶仔猪饲粮中嗜酸乳杆菌培养物添加量以3%为宜。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讨牦牛肠道乳杆菌的菌群组成,试验用MRS培养基对牦牛肠道黏膜样品进行乳杆菌分离、纯化,并采用菌落形态观察、革兰染色、菌体形态观察和生化反应进行菌株鉴定。结果表明:牦牛肠道乳杆菌的菌群主要由嗜酸乳杆菌、植物乳杆菌、短乳杆菌、弯曲乳杆菌和干酪乳杆菌组成。  相似文献   

19.
酸浆中嗜酸乳杆菌发酵豆腐废水发酵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酸浆中分离得到一株嗜酸乳杆菌,并对其发酵豆腐废水条件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温度、初始pH值、发酵时间等都影响嗜酸乳杆菌发酵产酸。采用正交试验确定了其发酵豆腐废水的最佳条件为:温度37℃;初始pH值6.0;接种量6%;时间48h,在最佳条件下的产酸量可达到0.5514g/100ml。  相似文献   

20.
研究对动物来源的产朊假丝酵母菌和具有抑菌功能的乳酸菌进行固体发酵条件的筛选,制备活菌数高的功能性复合微生态制剂,通过在雏鸡日粮中添加不同微生态制剂,研究其对雏鸡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经重复检测,验证出产朊假丝酵母固态发酵菌制剂和嗜酸乳杆菌制剂活菌数最高的发酵底物配比及最优发酵条件,并按照11的添加比例进行饲养试验。饲养试验选用1日龄的AA肉用公鸡雏240只,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产朊假丝酵母菌组、嗜酸乳杆菌组和复合菌添加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鸡。试验期28 d,分别在第1、15、29 d称重并记录采食量。研究结果表明:在活菌数最高的发酵底物配比及最优发酵条件下产朊假丝酵母菌固体发酵的活菌数稳定在1.05×1010CFU/g,嗜酸乳杆菌固体发酵的活菌数稳定在3.7×1010CFU/g;添加复合微生态制剂的雏鸡日增重在各个时期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料肉比在3~4周和1~4周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复合微生态制剂,可以提高肉仔鸡的生长性能,增加肉鸡养殖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