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枯草芽孢杆菌PB6菌株是由建明工业(Kemin Industries)生产,在美国FDA注册的从健康鸡肠道中分离出来的益生菌。PB6活性菌株能通过分泌细菌素,直接杀灭魏氏梭菌(产气荚膜梭菌),并抑制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需氧菌的生长,促进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等有益厌氧菌的增殖,从而防止由梭菌引起的坏死性肠炎的爆发。同时,PB6活性菌株还能抵御高温的破坏,与生产应用上常用的酸、抗生素兼容。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鼠李糖乳杆菌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产气荚膜梭菌的抑菌作用,试验采用牛津杯法检测了鼠李糖乳杆菌与三种细菌共培养的细菌数、抑菌圈直径,并测定了细菌生长曲线。结果表明:共培养后三种细菌的数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鼠李糖乳杆菌发酵上清液和全菌裂解液与三种细菌共培养后,细菌对数生长期明显滞后或未出现对数生长期;鼠李糖乳杆菌发酵上清液和全菌裂解液对三种细菌的抑菌圈直径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全菌裂解液对大肠杆菌和产气荚膜梭菌的抑菌圈直径显著大于上清液(P0.05)。说明鼠李糖乳杆菌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产气荚膜梭菌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对产气荚膜梭菌的抑制效果最强,全菌裂解液的抑菌效果优于上清液。  相似文献   

3.
PB6活性菌株是从健康鸡肠道中分离出来的一种枯草芽孢杆菌菌株,它能通过分泌多种细菌素来抑制产气荚膜梭菌的生长,从而避免鸡坏死性肠炎的爆发。本文通过试验证明,PB6活性菌株能分泌多种细菌素,可以直接杀灭产气荚膜梭菌、弧形杆菌和肺炎链球菌。此外,PB6活性菌株经蒸汽处理180 s后仍能存活,一些常用的酸、抗菌素、抗球虫药物对PB6活性菌株无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克洛生誖中所富含的PB6活性菌株是一种从健康鸡肠道中分离出来的枯草芽孢杆菌,它能通过分泌多种细菌素来抑制产气荚膜梭菌的生长,其抑菌能力与市面上常见的其它6种枯草芽孢杆菌微生态制剂及恩拉霉素相比,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即克洛生对产气荚膜梭菌抑菌圈的直径均显著大于其它微生态制剂及恩拉霉素。  相似文献   

5.
为了确定不同纤毛抗原的猪大肠杆菌和C型产气荚膜梭菌引起试验动物发病的最小菌(毒)含量,用不同菌数的E.coliC83549(K88)、C83644(K99)和C83710(987P)菌株培养物对出生18~24h的仔猪进行攻毒,用不同毒素含量的C型产气荚膜梭菌毒素分别对出生18~24h的仔猪和家兔进行攻毒。结果表明,引起仔猪发病的大肠杆菌三种菌株的最低含量均为150×108CFU,C型产气荚膜梭菌引起1日龄仔猪和家兔发病的最低毒素含量分别75和80小鼠MLD。  相似文献   

6.
对56匹临床健康马和23匹病马粪便中的产气荚膜梭菌、霉菌、大肠杆菌、α-和β-溶血性链球菌、芽胞杆菌属的细菌以及沙门氏杆菌属的某些种进行了细菌学计数。在健康马中,85.7%有产气荚膜梭菌,其数值小于10~1菌落形成单位/克粪便。健康马中以赛马的菌数最少。在病马中,有大量产气荚膜梭菌(10~4—10~7菌落形成单位/克)并呈现急性腹泻的两匹马,诊断为马肠道梭状芽胞杆菌病。7株产气荚膜梭菌分离物经鉴定为血清型甲。从任何一匹马中都没有检查到沙门氏杆菌属的微生物。本研究表明用计数粪便中产气荚膜梭菌的方法,诊断马肠道梭状芽胞杆菌病是适宜的。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评估了枯草芽孢杆菌PB6替代恩拉霉素对肉鸡产气荚膜梭菌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与肉鸡日粮中添加恩拉霉素相比,枯草芽孢杆菌PB6对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不显著,但可提高成活率;枯草芽孢杆菌PB6可显著减轻肉鸡产气荚膜梭菌的感染程度。由此可见,枯草芽孢杆菌PB6可完全替代肉鸡日粮中的抗生素。  相似文献   

8.
克洛生誖所富含的PB6活性菌株是从健康鸡肠道中分离出来的一种枯草芽孢杆菌,它能通过分泌多种细菌素来抑制产气荚膜梭菌的生长,其抑菌能力与市面上常见的其他6种枯草芽孢杆菌制剂及恩拉霉素相比,克洛生誖组对各型产气荚膜梭菌抑菌圈的直径均显著大于各益生菌组。与恩拉霉素(4%)相比,克洛生誖100 g/t添加量与250 g/t恩拉霉素(4%)抑制效果相当,而克洛生誖200 g/t添加量对A型产气荚膜梭菌的抑制效果甚至优于与500 g/t恩拉霉素(4%)。  相似文献   

9.
魏氏梭菌病是由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病,虽然发病率低,但是死亡率高。产气荚膜梭菌是一类革兰氏阳性杆菌,且可与巴氏杆菌和大肠杆菌等混合感染,使死亡率进一步提高。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春季等气候变化较大时该病的发病率较高,给畜牧生产造成极大损失。产气荚膜梭菌主要通过分泌外毒素、酶类对机体产生致病性。根据分泌的致死性毒素类型可将产气荚膜梭菌分为A、B、C、D、E 5种血清型,不同血清型的菌株可对机体产生不同的临床症状。笔者主要介绍了产气荚膜梭菌的血清型分型、危害及其防治措施,以期为魏氏梭菌病的防治工作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0.
丁酸梭菌对致病菌和有益菌的体外作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研究了丁酸梭菌在体外对致病菌的抑制作用和对有益菌的增殖作用。将丁酸梭菌分别与大肠杆菌、沙门氏菌、产气荚膜梭菌、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按不同的比例混合后进行培养,并与菌种单独培养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培养36~48 h,联合培养组大肠杆菌、沙门氏菌、产气荚膜梭菌菌数均显著低于单独培养组;菌数比例为(1~100)∶1至100∶1时,丁酸梭菌对沙门氏菌均有较强的抑菌作用;菌数比例为100∶1时,丁酸梭菌对大肠杆菌和产气荚膜梭菌抑菌作用较强;菌数比例为10∶1时,丁酸梭菌对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的增殖效果最好。联合培养8 h后,菌数比例为10∶1时,丁酸梭菌对双歧杆菌有显著的增殖效果。  相似文献   

11.
试验旨在对宁夏一绵羊场疑似大肠杆菌与A型产气荚膜梭菌混合感染的死亡病例进行确诊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方案。采用产气荚膜梭菌显色培养基及伊红美蓝固体培养基进行病原分离培养,对分离菌株进行16S rRNA基因序列PCR检测,依据16S rRNA序列构建分离株分子进化树;之后对大肠杆菌分离株毒素因子进行PCR检测,对产气荚膜梭菌分离株进行毒素分型鉴定。结果显示,分离株PCR检测获得了16S rRNA特异性条带;分子进化树结果显示,大肠杆菌分离菌株NXDC001与大肠杆菌在同一分支,产气荚膜梭菌分离菌株NXSJ001与产气荚膜梭菌在同一分支。大肠杆菌分离株检测出毒素因子HPI (irp2)及LEE (eae);产气荚膜梭菌分离株携带毒素因子cpa,证明分离株为A型产气荚膜梭菌。研究表明,试验成功分离鉴定大肠杆菌及A型产气荚膜梭菌各一株,证明病死羊为大肠杆菌及A型产气荚膜梭菌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12.
根据GenBank已公布的产气荚膜梭菌和腐败梭菌的α毒素基因序列,分别设计并合成针对2种α毒素基因的特异性引物,通过扩增条件的优化,建立快速鉴别产气荚膜梭菌和腐败梭菌的双重PCR方法。特异性试验显示,产气荚膜梭菌和腐败梭菌参考菌株均扩增出了相应的预期目的条带,而大肠埃希菌、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则均未能扩增出相应条带。灵敏度试验结果显示,产气荚膜梭菌和腐败梭菌基因组DNA最低检测量分别为17.95pg/μL和1.261pg/μL。应用该方法对样品进行检测,其中5份为产气荚膜梭菌阳性。成功建立了特异性强、敏感性高的双重PCR方法,可以有效进行产气荚膜梭菌和腐败梭菌的快速鉴别,对羊梭菌病病原快速鉴定及流行病学调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目的在于研究多种不同饲料添加剂类抗生素对产气荚膜梭菌的抑菌试验,筛选出对产气荚膜梭菌抑菌效果强的药物,为饲料、养殖业临床上控制产气荚膜梭菌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选用喹乙醇、4%恩拉霉素、盐霉素、硫酸黏霉素、15%杆菌肽锌、黄霉素、吉他霉素和盐酸金霉素八种饲料常用抗生素添加剂,采用试管稀释法对猪源产气荚膜梭菌野毒株进行抑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1)恩拉霉素抑菌作用最强,其MIC为1.6μg/m L;(2)喹乙醇和15%杆菌肽锌抑菌作用较强,它们的MIC分别为4μg/m L和6μg/m L;(3)黄霉素、硫酸黏霉素、吉他霉素抑菌作用较弱,它们的MIC分别为40μg/m L、200μg/m L、300μg/m L;(4)盐霉素及盐酸金霉素对该产气荚膜梭菌野毒株几乎没有抑菌作用。由以上八种抗生素对产气荚膜梭菌的抑菌试验结果得出,八种抗生素对该产气荚膜梭菌野毒株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而恩拉霉素对产气荚膜梭菌抑菌效果最强。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制仔猪大肠杆菌病、C型产气荚膜梭菌病二联灭活疫苗,将大肠埃希菌C83549(K88)、C83644(K99)、C83710(987P)菌株和C型产气荚膜梭菌C59-2菌株分别接种适宜培养基,提取大肠埃希菌纤毛和C型产气荚膜梭菌外毒素,灭活和脱毒后加入冻干保护剂,冷冻干燥制成冻干灭活疫苗。该疫苗性状为类白色海绵状疏松团块,无菌检验合格,疫苗对仔猪和怀孕母猪安全,怀孕母猪免疫该疫苗后所产仔猪对大肠埃希菌和C型产气荚膜梭菌的攻毒保护率均在80%以上。临床应用结果表明,该疫苗能明显提高免疫母猪的窝平仔猪成活数。  相似文献   

15.
用双层平板法从土壤中分离到4株具有广谱抑菌活性的菌株,利用琼脂扩散法测定其对鼠伤寒沙门菌、大肠杆菌、福氏志贺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黑曲霉菌的抑菌能力,筛选其中抑菌能力最强的菌株命名为JZ4。菌液上清分别经过盐析、透析或与蛋白酶作用后测定其抑菌能力,发现该抑菌物质中含有肽类物质。经16S r DNA序列比对,初步鉴定其为侧孢短芽孢杆菌。  相似文献   

16.
本文旨在采用平板法和试管法测定蛋氨酸羟基类似物(HMTBA)体外抑菌效果,并与常见有机酸,如乳酸(LA)、甲酸(FA)以及二甲酸钾(KDF)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HMTBA对鼠伤寒沙门氏菌、肠炎沙门氏菌、产气荚膜梭菌和空肠弯曲菌的抑菌效果与等摩尔甲酸、二甲酸钾相当,优于等摩尔乳酸.  相似文献   

17.
产气荚膜梭菌又称魏氏梭菌、产气荚膜杆菌,在自然界分布极广,可见于土壤、污水、饲料、食物、粪便以及人畜的肠道等中。该菌为条件性致病菌,在一定条件下,可引起多种严重疾病。鸡的坏死性肠炎以及仔猪红痢都是由产气荚膜梭菌感染所引起的严重的肠道疾病。  相似文献   

18.
关静 《养殖技术顾问》2014,(11):148-149
1病因 细菌引起产肠毒素性埃希氏大肠杆菌、弯曲杆菌、沙门氏杆菌、产气荚膜梭状芽孢杆菌等均可引起犊牛腹泻。产肠毒素性埃希氏大肠杆菌是引起1周龄内犊牛腹泻的主要细菌,其侵入犊牛体内后释放1-2种肠毒素而导致犊牛腹泻。产气荚膜梭状菌是犊牛患肠毒血症的病原菌。病毒引起轮状病毒、冠状病毒、星形病毒、盏形病毒、微病毒等都可引起犊牛腹泻,而轮状病毒和冠状病毒起着重要的病原学作用。  相似文献   

19.
旨在探究甘肃省牛和羊产气荚膜梭菌的流行情况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对采集自甘肃省不同地区的229份牛、羊源肛拭子进行了产气荚膜梭菌的分离鉴定,并对分离到的产气荚膜梭菌菌株进行毒素基因检测、最小抑菌浓度(MIC)测定及四环素耐药菌株的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在229份样品中分离到53株A型产气荚膜梭菌,分离率达23.1%...  相似文献   

20.
为了筛选具有优良生物活性的猪肠源型枯草芽孢杆菌,差异化开发出功能性微生态制剂,试验以高温孵育的健康猪肠道内容物为分离基质,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指示菌,通过胆盐耐受性分离、指示菌的对峙培养和产酶试验进行菌株筛选,并综合菌株形态特征及16S rDNA基因序列进行鉴定。另外,采用琼脂扩散法对菌株发酵上清液进行抑菌谱及温度、胆盐、pH值、人工胃液和肠液的耐受性及溶血性的考察。结果表明:肠道内容物中有多株可以抑制指示菌和产酶的细菌,其中有2株不仅具有较好的抑菌性能,而且同时具有蛋白酶、淀粉酶、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的活性,其中N65菌株的抑菌性能和产酶活性最好。N65菌株与枯草芽孢杆菌的亲缘关系最近,综合其形态特征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N65菌株发酵上清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产气荚膜梭菌、无乳链球菌、大肠杆菌、鼠伤寒沙门氏菌均有较好的抑制效果,抑菌谱广,而且具有良好的温度、胆盐、pH值及人工胃液和肠液的耐受性,并且溶血率低,无溶血风险。说明猪肠源型枯草芽孢杆菌N65具有较好的抗逆、抑菌、产酶等益生特性,具有开发为饲用抗生素替代类功能性微生态制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