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农地信托改革的地方试点实践,运用“三权分置”理论和信托原理分析农地信托改革的现实困境与制度保障。结果显示:“三权分置”赋予农地经营权明确的法律地位,坚持集体所有权长期不变、稳定土地承包经营权、盘活土地经营权,成为促进农村土地高效有序合理流转的优势制度选择。农地信托改革应以建立权责明确的农地信托主体制度为前提,以完善农地信托登记制度为基础,以农地信托监管制度为保障,以完善信托激励机制为动力,实现农村土地规模经营和保障农民权益的政策目标。  相似文献   

2.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以下简称农地流转)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的发生、发展有着深刻的社会、经济背景。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党的十五大之前的一个时期内.尽管对农地流转在政策和法律上没有明确的规定,但为了经营方便,农户间便自觉不自觉地私下进行着以互换为主的农地流转活动。其实,农地流转早在1984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就已提到了。  相似文献   

3.
家庭承包经营制在中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解决了农民的温饱问题,但是这种经营体制不具有规模化的特征,分散的农地经营制度使得当前中国的农业生产依然落后。农地流转是提高农业生产率,实现大规模集中生产经营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经之路。农地流转制度在中国实行较晚,仍然有很多地方需要完善。本文借鉴日本、韩国、越南和菲律宾等亚洲国家农地流转制度的经验,结合中国国情,以期为完善中国农地流转制度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日本脱离农地零碎化实践及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从农地零碎化经营向规模化经营的转变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推动了农业规模化发展。同样,作为过去以小农经营为主的传统农业国家,日本正处于从传统分散经营的小农经济向集约化、规模化的现代农业转变的进程中,并取得了一定效果,其脱离农地零碎化经营的经验可为中国农业规模化发展提供有益借鉴。中国在农业规模化发展过程中可充分借鉴日本的成功经验,通过放宽农地流转限制,建立农地流转服务机构,颁布农地规模化经营相关扶持政策,重点扶持有发展潜力的农地经营主体,明确农业规模化经营阶段目标来促进农地流转,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进而实现农业的规模化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5.
鄱阳湖区农地流转过程中的效益流向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土地流转在我国已经发展到关键时期,如何结合新形势、新变化有效提升农地流转效率,推进农村土地流转的科学、合理、规范、高效进行,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户生活水平有着重要的影响。对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的效益构成、流向及其产生的经济尧社会和生态效益进行了分析,结合鄱阳湖区农村土地流转调研情况和具体案例,对农户生产与规模化生产以及规模化生产中不同种植方式的效益进行了比较分析,明确土地流转中限制流转效益发生的因素,结合创新农地流转机制促进农地流转尧保障流转主体权益提高农民积极性、完善农村发展配套政策促进劳动力转移等,提出了优化、提高农地流转效益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新疆农地流转不畅的原因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昌兵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5):6540-6541
目前新疆农地流转的规模相对较小,并同时存在着速度慢、地区间差异比较大、规范性差、隐性流转较盛行、流转稳定性差和流转形式多样等特点。分析了影响新疆农地流转不畅的原因,结果表明,经济发展及社会保障体系落后、农户经营土地的净收益影响农地流转的规模,雇工数量有限限制农地流转的需求规模。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限制新疆农地流转不畅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周陶  高明 《贵州农业科学》2013,41(3):182-185
为促进农地流转,采用问卷法、访谈法和Logistic方法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实证分析了农地流转农户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主事者性别、年龄、职业、家庭劳动力人数、非农收入比、家中有无干部、社保参保率以及流转交易时间成本与农户农地流转意愿具有显著相关关系。要促进农地流转,首先应弱化土地对农民的保障功能,同时要完善政府职责,建立流转平台。  相似文献   

8.
日中两国农业经营体制各有特色,可互相学习借鉴。在农地制度方面,日本在私有制基础上实行自耕农土地所有制,农地所有权与经营耕作权由统一逐渐转向分离。中国实行农地集体所有,农户家庭承包经营的两权分离制度;在农业生产经营形式上,日中两国都是以小规模的农户家庭经营为主体,但中国在农地等主要生产资料公有基础上实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有利于群体与个体两个积极性的发挥;在农业合作组织方面,日本的农协作为具有广泛基础的农业合作社团体,为农户提供多方面服务,在日本农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农业合作组织建设与发展走过了曲折的道路,目前亟待发展、重建与完善  相似文献   

9.
推进农用地流转有助于土地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利用,是解决当前家庭承包土地制度带来的农地产权分散的重要手段。但由于目前我国农村土地尚存在着承包产权制度不完善、土地流转市场、流转保障措施不健全等问题,导致流转各方主体利益难以协调,土地流转处于低级自发阶段。本文通对不同利益主体(农户、政府、经济组织)的流转诉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农户最关心的是流转的土地收益、经济补偿和自身的社会保障度,流转的方式倾向于保留承包权出租使用权;经济组织认为农地流转有利于农业规模化经营,增加收入,但需要面临较大的风险;政府部门认为农地流转可以提高农地利用率,但政府在推进农地流转政策过程中会遇到农户对政策不了解和对自身利益担忧的实施阻力。最后从三个利益主体在农地流转过程中的制衡关系出发,从完善农地产权政策、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土地市场培育等方面提出了推进农地流转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阐述了台资农业企业发展现状,认为台商和农户间的土地合理流转有利于优化配置农地资源、实现农业企业规模化经营以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同时,在对当前台商和农户间土地流转存在的所有权主体不明晰、流转不规范、土地价格偏低以及缺乏统一管理等障碍因素做出分析后,提出了明确界定土地的所有权主体、规范台资农业企业土地流转、科学制定农地流转价格以及建立农地流转统一管理机制等规范台资农业企业参与土地流转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11.
农地流转对耕地保护的影响——以生态农业为视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末期农地流转开始在全国各地自行发起,截至2011年上半年,全国土地流转面积达1380万hm2。伴随着农地流转工作的开展,出现了较大范围的土地流转违背了农地用途管制不利于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的问题。文章通过文献查阅,利用正反对比法,主要结合生态农业视角分析农地流转对耕地保护积极作用和农地流转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农地流转有利于为农户提供与生产发展相适应的耕地条件,尤其相对生态农业经营者来说流转经营既保护了耕地数量也保护了耕地质量,但是也存在流转不规范,市场不健全等问题。因此提出以下建议,完善流转机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鼓励支持新型经营主体让农地流转在三权分置的背景下与土地的合理利用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2.
《山西农业科学》2016,(9):1421-1427
深入研究我国农户农地流转意愿,对于科学合理、因地制宜调动农户土地流转积极性,解决分散经营与农业机械化的矛盾,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汇总近年来学者们的研究成果,归纳总结我国农户农地流转的倾向与目的、流转的方式与偏好以及影响农户农地流转的因素,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鼓励农民从事非农就业,促使农民积极参与到农地流转市场中,对于提高农民收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利用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库,运用分位数回归法和倾向得分匹配(PSM)模型,分析劳动力流动和农地流转的动态关系,探讨劳动力流动与农地流转动态关系对农户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样本农户中,相较于74.15%未进行农地流转的农户,25.85%进行农地流转农户的家庭可支配收入提高0.46万元;农地转出户的劳动力流动时间高出农地未流转户1.3倍,使其家庭可支配收入比农地未流转户提高0.70万元。另外,增加劳动力流动时间更有利于提升低收入农户的家庭可支配收入;进行农地流转也有利于提高农户家庭可支配收入,并且农地转出户比农地转入户的提高幅度更大。劳动力流动与农地流转动态关系程度越高,相较于西部地区更有利于提升东部和中部地区农户的家庭可支配收入。因此,建议不断加强对农民的投资和培训,完善农地流转市场的运行机制,实行有区域差别的农业政策,以保证有针对性地提高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新疆粮食主产区塔城市农户土地规模经营现状,探讨现阶段农户土地规模经营的影响因素,以形成科学合理的农地流转机制,从而推进新疆粮食主产区土地规模经营、保障粮食安全。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塔城市的341户农户进行调研,分析塔城市的336户种粮农户的农地经营现状。塔城市农户耕地面积不断增加,但农地细碎化问题依然存在,阻碍了农村土地规模经营。据此,提出了通过激励流转行为、规范土地流转市场、完善流转机制等政策来激励农户规模经营,促进科学合理的农地流转价格机制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基于农户满意度的农地流转经营模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户满意度是评价农地流转经营模式的新视角。基于农地流转与规模经营两个环节构建多层级指标体系,对农户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农户满意度总体处于"良好"水平,其中,单项满意度排序为:规模经营农地流转、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企业。在国家宏观政策环境下,农地流转经营正朝有利的方向发展,为了进一步提高农户的满意度,地方政府应加强对流转政策的宣传及流转纠纷的解决,并针对流转后农户受益程度及社会福利保障、农地质量的改善提出具体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6.
《吉林农业科学》2017,(6):69-72
农地流转是实现农业规模化与集约化经营的前提,农地流转的最主要参与者是农民,土地流转能否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民的参与积极性。因此本文以吉林省中部地区6个市(县)为研究区域,以340户农户的走访调研为基础,构建logit模型,探究农户土地流出意愿的微观动因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吉林省农户土地流出意愿不强,农地交易费用、农地制度完善程度、外部就业条件和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水平等外部因素对农户土地流出意愿影响显著,并根据上述结果对农村土地经营权合理流转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为探寻提高农地利用可持续集约化水平的路径,基于湖北省5区1市的416份农户调研数据,采用DEA-BCC模型测算农户的农地利用可持续集约化水平,并构建农户生计脆弱性、农地价值认知、农地流转影响农地利用可持续集约化水平的概念模型,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对数据进行拟合。结果表明:研究区农户的农地利用可持续集约化水平较低,转入户、转出户以及未流转户的平均水平分别为0.417、0.351、0.310。农户生计脆弱性对农地利用可持续集约化水平不具有直接效应,农地价值认知对农地利用可持续集约化水平具有正向直接效应。相对于生计脆弱性低的农户而言,生计脆弱性高的农户由于对农地具有依赖性,反而表现出较高的农地价值认知,进而间接正向影响农地利用可持续集约化,但仅依靠这种基于个人需求角度产生的农地价值认知并不能真正实现农地利用的可持续集约化。农地流转在农地价值认知与农地利用可持续集约化水平之间具有正向调节效应,促进了认知到行为的转化。研究建议:通过鼓励转入农地、完善农业生产补贴政策,降低缺乏农业资源的农户的生计脆弱性;通过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强非农技能培训,降低生产能力较弱农户的生计脆弱性;完善农地流转价格评估体系,深化农地资产价值;加强农业技能培训,确保农地流转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世界小农制国家在推进农地流转中,注重完善法律制度和配套政策体系,积极发挥政府引导作用,采用多样的农地流转形式,鼓励规模经营,为中国农地流转提供了借鉴。建立健全中国农地流转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制度,有序推进农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9.
基于南京市浦口区桥林街道和星甸街道11个样本行政村共184位农户的农地流转意愿调查,从户主个人特征、农户家庭特征和外部影响因素三方面对农户农地流转意愿进行比较分析。根据分析结果,针对性地提出了提高农民知识水平与增加非农就业机会、加快落实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积极宣传农地流转相关政策、健全农地流转市场与建立完善的农地流转中介组织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日本土地流转信托模式的优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土地信托是一种新型的公有制实现形式,其有利于农民实现多渠道、多形式就业并实现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转移,有利于广纳社会资本(包括企业资本、金融资本、城市资本),有利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城镇化的建设。本文立足于解析走在土地制度改革前沿的日本为代表性国家,在土地流转的不同制度和实践中,探寻有利于中国土地流转信托模式创新的路径,为完善中国土地流转信托模式提供重要的借鉴。最终得出中国土地流转信托模式可以借鉴日本模式,如构建缜密的土地流转法律体系,成立统一协调的土地信托银行,推动银行和信托公司的双向融合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