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近日,FAO首次自主发布了关于全球农业、林业和其他土地利用温室气体排放估计数,该数据显示,农业、林业和渔业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在过去50年里几乎翻了一番,农业、林业和其他土地用途活动排放的温室气体超过100亿t,如果不加大减排力度,到2050年或将再增长30%。来自种植业和畜牧业的温室气体排放从2001年的47亿t二氧化碳当量增加到2011年的53多亿t,增幅达到14%,主要出现在农业总产出增加的发展中国家。此外,  相似文献   

2.
沈红 《现代农业》2012,(8):64-65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已成为世界各国密切关注的问题。农业生产在全球气体循环(包括CO2,CH4,N2O)中具有重要地位,它既是碳汇又是温室气体的排放源。有关数据显示,全球农业温室气体排放量占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13.5%,而我国农业温室气体占排放总量的15%~18%。由于盘锦市森  相似文献   

3.
农业是重要的温室气体排放源之一,准确分析农业温室气体的排放特征可为制定和更新低碳化政策及措施提供重要依据。根据浙江省嘉兴市相关统计资料,参照《浙江省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2017年版)》温室气体核算方法,分析了嘉兴市2010—2016年农业温室气体的排放特征。结果显示:嘉兴市农业温室气体减排工作成效显著,年均减排幅度达8.4%,2014年较2013年减排20.2%;种植业是嘉兴市农业温室气体的主要来源,排放占比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源依次为化肥氮、稻田甲烷和与羊养殖相关的排放源,2016年,三者分别占嘉兴市农业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40.2%、36.0%和10.5%;种植业发展规模较大的桐乡市和平湖市农业温室气体排放量位居嘉兴市前2位;种植业和畜牧业体量都不大的嘉善县,农业温室气体排放量总体相应较小。稻田甲烷减排、合理施用化肥将是未来嘉兴市低碳农业发展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研究采用国际公认的《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及基于IPCC的《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推荐的温室气体核算方法,对陕北黄土高原地区能源活动、工业生产过程、农业活动、林业及其他土地利用、废弃物处理五个部门进行CO2、CH4、N2O三种主要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并对其温室气体排放等级进行评估。1995-2011年,陕北黄土高原地区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呈增长趋势,年均增高11.15%,其中工业生产过程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年均增长速度最快为14.83%,从温室气体构成看,能源活动所占比例最大为94.23%,林业碳汇所占比例较小仅为2.32%(负值),可见能源消费的增加是导致本地区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林业固碳能力有待提高。温室气体排放指数逐年上升,年均增长率为10.05%,温室气体排放等级由1995年的较低等级(Ⅰc)上升到2011年的很高等级(Ⅲb),温室气体排放快速增高的趋势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山西省温室气体排放的动态规律和排放水平,该文采用《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和基于IPCC的《省级温室气体编制指南》推荐的方法对山西省的温室气体排放进行了动态分析和排放等级评估。结果表明,丛1995年到2012年,山西省温室气体排放呈快速上升态势,17 a间温室气体排放量从32952.74×104t上升为130 640.61×104t,年均增高8.44%。增幅最高的部门是特殊工业(年均增高11.06%)、能源(8.50%)、废弃物(2.68%),农业年均降低3.43%,林业固碳年均增加0.59%。从温室气体构成看,能源占92.29%~96.31%,特殊工业占2.52%~5.47%,其余占0.24%~2.35%。可见能源消费的增加是导致山西省温室气体排放增加的主要原因,林业固碳能力有待提高。万元GDP温室气体排放有所降低,说明山西省碳减排方面的科技在不断进步。人均、地均温室气体排放量和温室气体排放指数增速很快,年均增幅分别达7.42%、8.42%和7.67%。山西省温室气体排放等级持续增高,17年间从中等(Ⅱb)升高至极高等级(Ⅲc),目前距应对气候变暖目标(Ⅰb)已高出了7个亚级,温室气体排放增高的趋势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6.
农业生产过程产生的温室气体在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中占有较大比例,黑龙江省作为中国重要的农业大省,其农业温室气体排放的估算分析,对实现农业低碳减排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5-2015年黑龙江农业生产数据,估算了农业生产过程中主要排放源CH_4和N_2O排放量,并提出了低碳农业发展的规划建议。结果表明:2015年,黑龙江省农业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已上升至117.845万t,其中养殖业温室气体排放总量达51.967万t,主要来自反刍畜禽肠胃道内发酵CH_4排放,以及畜禽粪便管理过程CH_4和N_2O的排放,分别达到了48.527万、2.058万和1.382万t;种植业温室气体排放量达65.878万t,主要来自水稻种植CH_4排放,以及农业种植土壤本底和施肥N_2O的排放,分别达到了61.949万、2.764万和1.165万t。  相似文献   

7.
以商洛市为例,采用IPCC中推荐的方法,对商洛市温室气体排放状况进行了动态分析和评估。研究表明:2004-2014年商洛市温室气体排放量从104.15×10~4t上升为180.34×10~4t,年均增长5.99%,呈缓慢上升态势。工业的增幅最高,年均增长20.87%,林业为18.32%,能源部门为11.82%、废弃物处理为0.43%,农业为-0.68%。从其构成看,能源消费占46.58%~78.34%,工业占0.07%~0.37%,农业占15.57%~45.13%,林业生产占2.19%~12.10%,废弃物处理占0.80%~1.42%。可见,商洛市温室气体排放主要以能源为主,11 a间,商洛市温室气体排放等级为Ⅰb,高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目标(Ⅰa)1个亚级。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吉林省农业生产温室气体排放系数,对2000—2014年吉林省温室气体排放量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12000—2014年吉林省温室气体排放量由1 927.94万t增长到2 445.25万t,经历了快速上升、快速下降和缓慢上升3个阶段,目前吉林省正处于农业温室气体排放上升阶段,减排压力较大;22000—2014年吉林省温室气体中CH_4的排放贡献率为41.41%,N_2O的排放贡献率为58.69%;32000—2014年农用地N_2O是吉林省温室气体第一排放源,年均所占比重为46.32%,其他温室气体排放量从大到小依次为动物肠道CH_4、动物粪便管理N_2O和稻田CH_4,所占比重分别为29.83%、14.11%、10.41%。最后,依据吉林省温室气体排放量和结构特征,从农业生产角度提出了减排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估算贵州省六盘水市温室气体排放量,分析其2005—2014年的动态变化情况。[方法]参照《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与《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推荐方法,对2005—2014年六盘水市温室气体排放量进行估算。[结果]2005—2014年六盘水市温室气体总排放量为89 495.78万t,其中,能源部门排放量为75 083.60万t,占总排放量83.90%,是六盘水市温室气体最大的排放贡献源;其次为森林碳汇(20 859.40万t),占总排放量的23.31%;农业生产排放量最小,仅占0.43%。2005—2014年六盘水市人均和单位面积温室气体排放呈持续增加,人均温室气体排放量年均增长18.1%,单位面积温室气体排放量年均增长17.1%,万元GDP温室气体排放量年均降低9.6%。[结论]2005—2014年六盘水市温室气体人均排放量较大,需采取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10.
利用多区域投入产出分析,分别对2007年和2017年中国(除香港、澳门、台湾、西藏外)的30个省级行政区的农业中间投入温室气体排放进行测算,以厘清关键来源产业与关键中介产业,并分别对其减排潜力进行量化。结果表明:2007—2017年,中国农业中间投入温室气体排放占农业隐含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73.9%~89.5%。2007年和2017年,针对农业中间投入温室气体排放,各识别出13个关键来源产业和13个关键中介产业,应将其作为推动农业中间投入温室气体减排的关键。2007—2017年上述产业的分布变化,表现出明显的分散化趋势。基于2017年数据判断,13个关键来源产业的减排潜力要高于13个关键中介产业。  相似文献   

11.
全球变暖已经影响到人们的生活,其中畜禽温室气体在温室气体中占很大的比重。而山东省属于温室气体排放大省之一,因此,为达到减少排放量的目标,研究山东省温室气体排放量与畜禽养殖之间的关系意义重大。研究基于畜禽温室气体排放标准与核算途径,从山东省农业发展的实际出发,估测了山东省各行政区域近十年来的畜禽温室气体的年平均排放量。结果表明:山东省2003~2012年温室气体的年平均排放量为742.0485 Gg·a-1,其中甲烷年平均排放量为691.2924Gg·a-1,氧化亚氮的年均排放量接近50.7561 Gg·a-1。山东省中部地区与胶东所产生的温室气体则处于较低水平;而山东省西部产生量处于较高水平。近年来,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变化趋势大致为先减少后增多。此项研究为政府相关部门进行有关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主要农业源温室气体排放及减排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以及由此造成的全球气候变暖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减缓温室气体排放已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CO2、CH4和N2O是几种主要的温室气体,在全球变暖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农业生产活动是温室气体CH4和N2O最重要的排放源之一,本文从减少水稻田和反刍动物CH4气体排放、利用农业有机废弃物进行CO2气体施肥以减少秸秆燃烧和畜禽粪便随意堆置过程中CH4和N2O排放以及调整农田氮肥施用方法减少土壤N2O排放等几个方面总结了在中国农业生产过程中可以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一些措施,以期在这些方面为中国温室气体减排和缓解全球气候变暖作出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参考《省级温室气体指南》中推荐的方法,估算了2009—2019年新疆农业源温室气体排放量,探究了新疆农业源温室气体排放的时序特征和空间差异,运用Tapio模型和LMDI分解法,分析了新疆农业源温室气体脱钩特征和影响因素,最后通过构建不同情景预测新疆农业源温室气体2030年和2050年的排放情况。结果表明,2009—2014年新疆农业源温室气体排放总体呈上升趋势,以2013—2014年为界,分为波动上升、平稳上升2个阶段;新疆农业源温室气体区域排放差异明显,属于双高地区的有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和阿勒泰地区;新疆农业源温室气体脱钩状态不理想,主要以弱脱钩为主;抑制新疆农业源温室气体排放的最主要因素是农业生产效率,其次是农业结构,推动农业源温室气体排放的最主要因素是农业经济水平,其次是农业人口规模;预测结果表明,2030年和2050年新疆农业源温室气体排放量没有达峰值,仍有持续上升的趋势。面对新疆严峻的减排形势,应当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调整优化产业结构,量化减排指标,落实减排任务。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中国粮食生产对于全球粮食安全以及气候变化都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近二十年来,大量研究表明粮食作物田间生产过程是温室气体甲烷(CH4)和氧化亚氮(N2O)的重要排放源。伴随着生命周期评价法(碳足迹)在农业领域的运用,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除了田间生产过程以外,农业生产资料生产过程排放的温室气体同样不可忽视。本文综述了我国在粮食作物生命周期生产过程中温室气体排放的研究,提出了针对性的温室气体减排措施,并对我国未来农作物生产过程的碳足迹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江苏省畜禽养殖温室气体排放估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畜禽养殖的活动数据和温室气体排放因子,采用IPCC指南(2006)推荐的排放系数法,估算江苏省2000~2009年畜禽温室气体排放量。结果显示:江苏省畜禽养殖甲烷年平均排放总量为174.63 Gg,氧化亚氮年平均排放总量为20.80 Gg。其中,畜禽肠道发酵是重要甲烷排放源,年平均排放量为106.63 Gg,占畜禽甲烷排放总量的61.06%;粪便管理甲烷排放是畜禽温室气体的另一重要来源,年平均排放量为68 Gg,占甲烷排放总量的38.94%;2000~2009年期间江苏省畜禽温室气体排放量总体呈下降的趋势,肠道发酵羊的甲烷排放量最大,粪便管理中温室气体排放生猪排放贡献最大,前者主要是由排放系数决定,后者取决于饲养量。  相似文献   

16.
我国小麦生产主要能耗投入品相关温室气体排放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农业生产长期以来坚持粮食主要立足国内生产的政策,在全球关注气候变化、协商温室气体减排的情况下,为保障主要粮食生产的能耗和排放需求,必须着手研究粮食生产的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问题。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探索了基于农业生产投入费用成本进行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估算的方法。通过分析我国种植业主要能源投入品分类统计情况,将主要的能源消耗投入品(简称主要能耗投入品)锁定在化肥、农家肥、农药、农膜、租赁作业和燃料动力,依据我国有关公开数据信息进行了分析和估算。以小麦为例的研究结果表明,我国2010年小麦生产温室气体总排放估算值3.78亿tCO2当量,单位面积排放量18.23tCO2·hm-2,其中主要能耗投入品相关温室气体排放约为0.88亿tCO2当量,单位面积排放量为4.25 tCO2·hm-2,占23.30%,其他为麦田呼吸排放量。根据小麦生产的主产品和副产品含碳量的分析,2010年小麦生产汇集约3.07亿tCO2,占小麦生产过程排放量约81.25%,净排放量约为0.71亿t,比较小麦生产过程温室气体排放和汇集能力得出,2010年小麦生产过程温室气体排放和汇集的平衡产量约为6.83 t·hm-2,低于此单产值表现为净排放,高于此单产值则表现为净汇集。案例研究表明,运用此方法可以对我国种植业生产的分年度、分农产品的能源消耗排放和汇集能力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可以为我国参加国际气候农业领域谈判、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7.
全球气候变化,尤其是气候变暖已经引起当今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人类活动所产生的CO2、N2O、CH4等温室气体浓度增高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为了解我国在农业温室气体排放研究方面的情况,分析其历史过程、发展动向、研究热点,该文基于中国知网数据库,输入主题词"农业温室气体"/"低碳农业"/"农业节能减排"/"土壤固碳"/"稻田甲烷排放"/"氧化亚氮排放"/"畜牧业温室气体排放"/"反刍动物甲烷排放"模糊匹配,共搜索收集我国研究人员中文期刊文献4732篇(1987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其中包括期刊、教育期刊、特色期刊、博硕士论文和学术辑刊论文。通过运用Citespace软件,对文献年出版量、关键词、作者和机构分布进行计量学分析,可以看出相关文献年发表数量在逐渐增加;以可视化图谱展现了1987—2017年的研究热点、研究动态、主要研究人员和研究机构。  相似文献   

18.
夏季团头鲂养殖池塘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排放通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山西农业科学》2015,(10):1297-1300
温室气体引起的全球变暖和臭氧层破坏是目前两大全球环境问题,而我国的淡水水产养殖产量长期以来稳居世界第一,淡水养殖池塘面积大,温室气体排放通量大,但尚未见淡水养殖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排放的研究报告。为探讨夏季池塘养殖团头鲂系统温室气体的排放规律,采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对池塘养殖团头鲂生态系统温室气体(CO2,CH4,N2O)的排放进行原位测定。结果表明,夏季养殖团头鲂池塘均表现为CO2,CH4和N2O的源,其中,CO2夏季排放量达(160.65±21.56)g/m2,CH4排放量达(15.52±4.62)g/m2,N2O排放量达(1.45±0.16)g/m2。池塘养殖团头鲂生态系统温室气体减排空间巨大。  相似文献   

19.
秸秆还田对免耕稻田温室气体排放及土壤有机碳固定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18,他引:21  
秸秆还田影响免耕稻田土壤固碳潜力,相应地改变了温室气体的排放,从而影响秸秆还田后稻田土壤固碳减排对减缓全球变暖的贡献。通过研究不同油菜秸秆还田量(0、3000、4000kg·hm-2和6000kg·hm-2)对免耕稻田温室气体(CO2、CH4和N2O)排放和土壤碳固定的影响,评估秸秆还田后温室气体增排的综合增温潜势对稻田固碳减缓全球变暖的贡献的抵消作用。结果表明,秸秆还田显著提高CO2和N2O排放,降低CH4排放,显著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有效地提高土壤碳固定,从而有效地提高稻田土壤碳固定对温室气体增排的温室效应抵消作用。随着秸秆还田量的增加,稻田土壤固碳减缓全球变暖的贡献相应增加,因此必须考虑免耕稻田秸秆还田量的问题,以有效发挥免耕稻田秸秆还田的固碳潜力和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  相似文献   

20.
韦秀丽  高立洪  龙翰威  徐进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19377-19379
农业是温室气体的主要排放源,减少农业源温室气体排放对控制全球气候变化有重要作用。充分利用农村有机废弃物发展农村沼气,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对推动低碳农业有着重要意义。对重庆农村有机废弃物产沼气潜力进行定量估算,并分析了温室气体减排的效益,为重庆市发展低碳农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