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探究不同发酵时间对黄花棘豆(Oxytropis ochrocephala)青贮品质及苦马豆素含量的影响,进而为黄花棘豆作为优质牧草资源开发利用提供新途径。选择含水量为75%的新鲜黄花棘豆,填充于青贮瓶中压实密封后置避光处室温保存,分别于青贮0、10、20、30……100 d取样,感观检查青贮效果,利用内标气相色谱法测定青贮前后苦马豆素含量,确定黄花棘豆最佳青贮发酵时间。结果表明,黄花棘豆青贮后基本保持黄绿色,质地变软易分离,手抓松散不粘手,并随着青贮发酵时间的延长,散发出酸香味越来越浓,青贮效果较好;苦马豆素质量浓度为0.375 mg/mL~6 mg/mL,苦马豆素质量浓度和me-Gal峰面积呈直线线性关系(R~2=0.999 98),加标回收率84.36%,RSD=0.77%,表明该方法准确度和精密度较好,可用于样品中苦马豆素含量测定;经测定不同青贮发酵时间黄花棘豆中苦马豆素含量,青贮100 d时苦马豆素含量比青贮前下降51.90%。结论,黄花棘豆青贮发酵100 d以上可作为高蛋白饲料利用。  相似文献   

2.
《畜牧与兽医》2017,(6):39-42
试验对青海湟中黄花棘豆和甘肃天祝黄花棘豆盛花期常规营养成分、主要矿物质元素含量进行测定;用气相色谱法测定苦马豆素含量,并进行显著性差异比较。结果表明:甘肃天祝黄花棘豆中水分为3.0%,粗蛋白为17.30%,粗脂肪为2.47%,粗纤维为239g/kg,灰分为10.4%,钙0.527%,磷0.23%,中性洗涤纤维为39.8%,酸性洗涤纤维为26.5%;青海湟中黄花棘豆中水分为3.3%,粗蛋白为14.30%,粗脂肪为1.60%,粗纤维为245g/kg,灰分为9.8%,钙0.552%,磷0.14%,中性洗涤纤维为40.3%,酸性洗涤纤维为28.1%。青海湟中黄花棘豆苦马豆素含量极显著高于甘肃天祝黄花棘豆(P0.01)。甘肃天祝黄花棘豆粗蛋白含量极显著高于青海湟中黄花棘豆(P0.01)、粗脂肪、总磷含量显著高于青海湟中黄花棘豆(P0.05),甘肃天祝黄花棘豆粗蛋白含量超过上等青干苜蓿,青海湟中黄花棘豆粗蛋白含量接近中等青干苜蓿,是潜在的高蛋白质牧草资源。  相似文献   

3.
在黄花棘豆中添加复合纤维素酶制剂进行青贮,并给4只试验羊每天按每千克体重10 g剂量投服添加酶制剂青贮后的黄花棘豆,探索添加酶制剂青贮后的黄花棘豆对试验羊的毒性作用.结果显示:黄花棘豆添加酶制剂青贮后效果较好;试验羊在连续投服添加酶制剂青贮后的黄花棘豆60d没有出现典型的黄花棘豆中毒症状;实验室检测结果表明,肝、肾功能指标在试验期间与试验前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P<0.01或P<0.05),表明添加复合纤维素酶制剂青贮后黄花棘豆对试验羊的肝脏和肾脏具有一定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采用15种不同方法处理黄花棘豆,检测了不同处理后各组苦马豆素的含量;用处理后的样品进行小鼠饲喂试验,对部分小鼠进行了血清中α-甘露糖苷酶的测定;发现有4种处理方法对苦马豆素具有明显的降解作用,与之对应的小鼠血清中的α-甘露糖苷酶与其它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5.
利用青贮技术将黄花棘豆青贮干燥后按10%比例添加到混合饲料中,制成青贮黄花棘豆颗粒饲料,测定其中常规营养成分,并进行饲喂试验,测定血清总蛋白。结果表明青贮黄花棘豆颗粒饲料中粗蛋白、粗纤维、钙含量高于正常颗粒饲料,粗脂肪、粗灰分、氯化钠含量低于正常颗粒饲料,两种饲料中总磷含量相同,两种颗粒饲料营养成分符合颗粒饲料标准要求;试验羊连续饲喂青贮黄花棘豆颗粒饲料90d后没有出现黄花棘豆中毒症状,且体重明显增加(P0.05或P0.01);试验羊血清总蛋白含量呈现增加趋势,在试验90d时明显比试验前增高(P0.01),但和对照组相比没有明显变化。说明颗粒饲料中添加青贮黄花棘豆后对试验羊体重和血清总蛋白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采用3种不同青贮方法对黄花棘豆进行青贮,并每天按10 g/kg体重剂量给试验羊投服,观察黄花棘豆不同方法青贮后对试验羊的病理组织学影响。结果表明,3种方法青贮黄花棘豆后取得较好效果;试验羊连续投服60 d没有出现中毒症状,仅在试验期间提耳应激时表现为轻度转圈运动;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表明,试验羊的肝脏、肾脏、肺脏、小脑、脾脏和心肌等实质性组织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特别是大脑损伤最为明显,其中黄花棘豆添加酶制剂和"棘防E号"青贮组对试验羊肝脏、肺脏和肾脏的损伤比直接青贮组严重。  相似文献   

7.
苦马豆素(SW)是棘豆属(Oxytropis)植物引起家畜中毒的主要原因,而苦马豆素的产生与棘豆属植物的内生真菌有关。目前,棘豆属植物中能够产生苦马豆素的内生真菌不断被发现,所以文章对产苦马豆素内生真菌的寄主植物、形态、培养条件及其与苦马豆素的关系、对寄主植物的影响等进行了综述,为棘豆属植物的有效利用及家畜中毒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SD大鼠苦马豆素亚急性中毒模型的复制时间及苦马豆素对大鼠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进一步揭示苦马豆素毒性作用机理及其中毒早期诊断和防治提供试验模型,64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对照组、试验Ⅰ组、试验Ⅱ组、试验Ⅲ组。将甘肃棘豆全草粉碎后,按Ⅰ组添加15%(含苦马豆素0.03‰)、Ⅱ组添加30%(含苦马豆素0.06‰)、Ⅲ组添加45%(含苦马豆素0.09‰)的比例制作混合饲料,饲喂至典型临床症状出现为止。攻毒后14,35,56,77d每次每组随机采集4只SD大鼠血液,用半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苦马豆素对BUN、CR、ALB、TP、GLU、TG、TC含量及AST、ALT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GLU、BUN、CR、ALB含量及AST活性呈持续性升高(P〈0.05或P〈0.01);TG、TP含量分别在攻毒后35,56d降低后又升高(P〈0.05或P〈0.01),TC含量和ALT活性无明显变化(P〉0.05)。结果表明,中毒剂量与国外报道基本一致,但中毒时间存在较大差异;不同浓度苦马豆素对SD大鼠血液生化指标有显著影响,且具有一定的时间效应和剂量效应关系,长期低剂量摄入苦马豆素可引起动物机体不同程度的肝、肾损伤。  相似文献   

9.
对宁夏黄花棘豆中产苦马豆素内生真菌进行分离和鉴定,为进一步研究疯草内生真菌合成苦马豆素的分子调控机理提供菌种和奠定基础。分离并纯化黄花棘豆植物组织中的真菌,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各菌株菌丝中的苦马豆素进行分析,筛选能产生苦马豆素的内生真菌;紫外线照射和黑暗交替培养诱导内生真菌产孢;提取真菌DNA,扩增和测定真菌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lyceraldehyde-3-phosphate dehydrogenase,GPD)、内部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ITS)和线粒体核糖体小亚基(mitochondrial small subunit,mt SSU)基因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和遗传进化分析,对其进行种属分类和命名。本研究从宁夏黄花棘豆中共分离到5株真菌,其中菌株NX-FEL001菌丝中含有苦马豆素,经诱导培养,该菌株能产生分生孢子及分生孢子梗等结构;序列同源性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该菌株与Undifilum真菌的亲缘关系最近,根据形态结构和分子进化分析结果将菌株NX-FEL001鉴定为Undifilum oxytropis。  相似文献   

10.
利用青贮技术将黄花棘豆进行青贮,并给4只试验羊每天按每千克体重10 g剂量投服青贮后的黄花棘豆,探索青贮后的黄花棘豆对试验羊的毒性作用.结果表明:青贮后的黄花棘豆保持原有的绿色色泽,有清香味道,青贮效果较好;试验羊在60d连续投服青贮后的黄花棘豆,没有出现典型的黄花棘豆中毒症状;实验室检测结果表明血清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乳酸脱氢酶等活性和血清尿素氮、肌酐等含量在试验期间与实验前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P<0.01或P<0.05),表明青贮后黄花棘豆对试验羊的肝脏、肾脏和肌肉具有一定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11.
根据疯草内生真菌苦马豆素合成基因簇中swn K 基因KS 区域设计引物,构建SYGR Green I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初步分析黄花棘豆植物样品中内生真菌生物量与苦马豆素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基于swnK基因KS区域构建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法特异性较好,灵敏性较高,当真菌起始DNA浓度在0.009?90ng/μ...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索青贮黄花棘豆颗粒饲料对试验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在混合饲料中添加10%的青贮黄花棘豆,制成青贮黄花棘豆颗粒饲料,试验组羊饲喂青贮黄花棘豆颗粒饲料,对照组饲喂正常颗粒饲料,同时试验前及试验期间间隔30 d空腹采血,分离血清测定血清生化指标。结果表明,试验组羊连续饲喂青贮黄花棘豆颗粒饲料90 d后没有出现黄花棘豆中毒症状,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和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活性在试验的30 d开始显著升高(P0.01),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活性没有明显变化(P0.05),尿素氮(urea nitrogen,BUN)含量在试验的30 d明显降低(P0.01),说明青贮黄花棘豆颗粒饲料对试验羊肝脏具有一定的损害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对黄花棘豆进行青贮并测定其青贮前及青贮每间隔10 d黄花棘豆中的营养成分。试验结果表明,黄花棘豆经青贮后基本保持黄绿色,质地变软,易分离,形态松散,抓握时不粘手。随着青贮时间的延长,黄花棘豆散发出的酸香味越来越浓,说明青贮效果较好;随着青贮时间的延长,黄花棘豆中的灰分、钙、粗脂肪、粗纤维、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有升高趋势,水分、总磷含量有下降趋势,粗蛋白在青贮期间基本没有变化,说明黄花棘豆经青贮100 d后粗蛋白没有损失,可以通过青贮方法将其开发为优质牧草。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生物发酵降解对疯草营养成分与苦马豆素含量的影响,采用混合青贮技术对疯草类有毒植物变异黄芪有毒成分苦马豆素进行生物降解处理,测定降解处理前后变异黄芪营养成分及苦马豆素含量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变异黄芪经生物降解处理后其营养成分变化较小,而苦马豆素含量平均下降了78.09%。该处理方法简单经济、毒素降解高效,适宜在我国疯草威胁区域推广。  相似文献   

15.
旨在探讨小花棘豆与玉米按不同比例混贮对微生物特性及乳酸菌多样性影响,挖掘具有脱除苦马豆素活性的乳酸菌,为小花棘豆青贮饲料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参考。以小花棘豆和全株玉米为原料,按不同比例10∶0(T1)、9∶1(T2)、8∶2(T3)7∶3(T4)、6∶4(T5)、5∶5(T6)、4∶6(T7)、0∶10(T8)混合青贮,室温发酵60d,检测青贮前、后微生物种类、数量变化,鉴定分离出的乳酸菌,并测定其对苦马豆素的脱除率。试验结果:1)原料中乳酸菌数量随着玉米混入量的增加逐渐升高,青贮饲料各处理间乳酸菌数量无显著差异;原料中的肠细菌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经过青贮发酵后肠细菌均未检测到;好氧细菌数量在原料和青贮饲料中均随着玉米比例的增加逐渐减少;酵母菌数量在各处理间均无显著差异;原料中的霉菌数量随着玉米混入比例增加逐渐增加,而青贮饲料中的霉菌数量均在检出线以下。2)从小花棘豆与玉米混贮的原料中共分离得到乳酸菌菌株4株,经鉴定属于Lactococcus lactis subsp.hordniae、Lactococcus lactis subsp.lactis和Lactococcus taiwanensis 3种;从青贮饲料中分离出乳酸菌菌株9株,经鉴定属于Lactobacillus plantarumsubsp.plantarum、Lactobacillus brevis、Lactobacillus pentosus和Lactobacillus amylovorus 4种,当玉米混入比例升高时,原料中乳酸菌多样性有所增加,而青贮饲料中乳酸菌多样性有所下降。3)不同乳酸菌菌株对苦马豆素的脱除率均高于85%,其中菌株JD6E、JD4D、JD10D、JD2E和JD1F对苦马豆素的脱除率高达100%。经过热处理后,菌株JD10D和JD2E对苦马豆素的脱除率分别为100%和97.76%,而其他菌株对苦马豆素的脱除率下降31.76%~100%,其中菌株JD6D和JD1E经过热处理后对苦马豆素的脱除率分别下降到2.17%和0。结果表明,小花棘豆与玉米混贮可以增加青贮原料中乳酸菌的数量及多样性,降低青贮饲料和原料中好氧细菌的数量,有助于提高青贮成功率;乳酸菌对苦马豆素具有良好的脱除效果,菌株JD10D和JD2E对苦马豆素的吸附脱除作用最强,而菌株JD6D和JD1E对苦马豆素的降解作用最强,均可用作小花棘豆青贮脱除苦马豆素的发酵菌株。  相似文献   

16.
棘豆的毒性、危害及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棘豆Oxytropis主要有毒成分苦马豆素(Swainsonine)的来源、毒性原理、对家畜危害及防治办法的研究进展。棘豆中苦马豆素主要来源于内生菌(endophyte)的代谢产物,其含量与根瘤菌固氮作用有密切关系,而与遗传无关。苦马豆素通过血液转运到中毒牲畜各个组织器官中,累积到一定量后即可抑制甘露糖苷酶(mannosidase)活性,使细胞产生空泡而变性,进而影响到家畜的免疫健康、精神行为、消化吸收、生长繁殖和引种。目前的预防手段有:轮牧法、隔离法和厌食法;治疗手段主要为灌服药剂治疗。  相似文献   

17.
陶雅  李峰  孙启忠  柳茜  高润  徐春城 《草业学报》2018,27(8):118-129
旨在探讨小花棘豆与玉米按不同比例混贮对微生物特性及乳酸菌多样性影响,挖掘具有脱除苦马豆素活性的乳酸菌,为小花棘豆青贮饲料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参考。以小花棘豆和全株玉米为原料,按不同比例10:0(T1)、9:1(T2)、8:2(T3)7:3(T4)、6:4(T5)、5:5(T6)、4:6(T7)、0:10(T8)混合青贮,室温发酵60 d,检测青贮前、后微生物种类、数量变化,鉴定分离出的乳酸菌,并测定其对苦马豆素的脱除率。试验结果:1)原料中乳酸菌数量随着玉米混入量的增加逐渐升高,青贮饲料各处理间乳酸菌数量无显著差异;原料中的肠细菌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经过青贮发酵后肠细菌均未检测到;好氧细菌数量在原料和青贮饲料中均随着玉米比例的增加逐渐减少;酵母菌数量在各处理间均无显著差异;原料中的霉菌数量随着玉米混入比例增加逐渐增加,而青贮饲料中的霉菌数量均在检出线以下。2)从小花棘豆与玉米混贮的原料中共分离得到乳酸菌菌株4株,经鉴定属于Lactococcus lactis subsp. hordniae、Lactococcus lactis subsp. lactis和Lactococcus taiwanensis 3种;从青贮饲料中分离出乳酸菌菌株9株,经鉴定属于Lactobacillus plantarum subsp. plantarum、Lactobacillus brevis、Lactobacillus pentosus和Lactobacillus amylovorus 4种,当玉米混入比例升高时,原料中乳酸菌多样性有所增加,而青贮饲料中乳酸菌多样性有所下降。3)不同乳酸菌菌株对苦马豆素的脱除率均高于85%,其中菌株JD6E、JD4D、JD10D、JD2E和JD1F对苦马豆素的脱除率高达100%。经过热处理后,菌株JD10D和JD2E对苦马豆素的脱除率分别为100%和97.76%,而其他菌株对苦马豆素的脱除率下降31.76%~100%,其中菌株JD6D和JD1E经过热处理后对苦马豆素的脱除率分别下降到2.17%和0。结果表明,小花棘豆与玉米混贮可以增加青贮原料中乳酸菌的数量及多样性,降低青贮饲料和原料中好氧细菌的数量,有助于提高青贮成功率;乳酸菌对苦马豆素具有良好的脱除效果,菌株JD10D和JD2E对苦马豆素的吸附脱除作用最强,而菌株JD6D和JD1E对苦马豆素的降解作用最强,均可用作小花棘豆青贮脱除苦马豆素的发酵菌株。  相似文献   

18.
通过气相色气谱—质谱联用仪,从甘肃棘豆中检出有毒成分苦马豆素和新的多羟基吲哚兹啶生物碱斑荚素。应用薄层色谱、气相色谱和高压液相色谱法,首次从中毒孕羊尿液、胎水和胎儿胎盘中检出苦马豆素。由此证明,苦马豆素能损害胎盘并通过胎盘屏障直接作用胎儿。本研究为甘肃棘豆引起山羊流产的机理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9.
苦马豆素生物合成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苦马豆素(SW)是苦马豆属、棘豆属、黄芪属、番薯属和黄花稔属等某些有毒植物的主要毒性成分,动物采食该类植物后,会发生以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为特征的中毒病。研究表明,豆类丝核菌、金龟子绿僵菌和疯草内生真菌均可以产生苦马豆素。植物和真菌中苦马豆素的生物合成研究可为人类从根本上解决含有SW有毒植物引起的动物中毒问题和促进SW的医学研究及应用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论文根据近年来的最新研究,重点围绕植物和真菌中苦马豆素的生物合成及其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该类研究的开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0.
探讨苦马豆素对家兔脑组织一氧化氮(NO)、环磷鸟苷(cGMP)和游离谷氨酸(Glu)的影响,进一步揭示苦马豆素的毒性作用机理。将24只家兔随机分为4组,即对照组和试验Ⅰ、Ⅱ、Ⅲ组。将小花棘豆全草粉碎后,按Ⅰ组添加15%(含苦马豆素30mg/kg)、Ⅱ组添加30%(含苦马豆素60mg/kg)、Ⅲ组添加45%(含苦马豆素90mg/kg)的比例制作混合饲料,饲喂至典型临床症状出现为止。攻毒后14、35、70d每次每组随机采集2只家兔的全脑,检测家兔不同脑区NO、cGMP和Glu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从35d起,试验Ⅰ组家兔大脑、小脑、丘脑及海马的NO、cGMP及Glu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Ⅱ、Ⅲ组家兔大脑、小脑、丘脑及海马的NO、cGMP及Glu含量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但3个试验组脑干中3种物质含量与对照差异均不显著(P0.05)。同一试验组中小脑3种物质的含量变化较海马、大脑和丘脑明显。结果表明,不同浓度苦马豆素对家兔脑组织NO、cGMP及Glu含量有显著影响,且具有一定的时间-剂量效应关系,小脑、海马、大脑和丘脑是苦马豆素作用的靶区,通过影响这几个脑区信号转导而产生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