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对建德市古树名木资源进行调查,在调查的基础上就古树名木树种与数量、生长状况、分布情况和树龄与保护级别等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建德市现存名木古树5884株,涉及31科53种。种类以红豆杉科榧树最多,4504株,占总量的76.55%;分布以建德市三都镇最多,4496株,占全市总量的76.41%;海拔拔分布以400-600米最多,为2581株,占总量的43.86%。通过调查表明,建德市名木古树大部分生长情况良好,其中正常株5768株,占总数的98.03%。  相似文献   

2.
对建德市古树名木资源进行调查,并在此基础上就古树名木树种与数量、生长状况、分布情况和树龄与保护级别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建德市现存名木古树5 884株,涉及31科53种。种类以红豆杉科榧树最多,为4 504株,占总量的76.55%。位置分布以建德市三都镇最多,为4 482株,占全市总量的76.17%。海拔拔分布以400~600 m最多,为2 581株,占总量的43.86%。调查同时表明,建德市名木古树大部分生长情况良好,其中正常株5 768株,占总数的98.03%。  相似文献   

3.
基于山东省古树名木资源普查结果,从区域分布、树种组成、保护等级、生长地点、生长状况等方面对山东省古树群资源现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山东省共有古树群695处228 411株,16市均有分布,且内陆地区多于沿海地区,济宁市古树群数量最多,有138处,德州市古树群古树数量最多,共71 641株。经济树种古树群居多,共214处152 346株,非经济树种古树群共481处76 065株。古树群树种隶属于33科54属69种,以鼠李科(Rhamnaceae)、柏科(Cupressaceae Bartling)、蔷薇科(Rosaceae)、桑科(Moraceae)等优势科以及枣(Ziziphus jujuba Mill.)、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L.)Franco)、桑(Morus alba L.)、柿(Diospyros kaki Thunb.)等优势树种为主,其中乡土树种占主要部分。山东省二、三级古树群古树数量占大部分,其中一级古树群135处49 498株,二级古树群95处39 891株,三级古树群465处139 022株。古树群主要分布在乡村,古树数量占总株树的66.54%,城区分布较少。山东省绝大多数古树群古树长势正常,立地条件差的古树群古树有12 096株,管护不到位的古树群古树共56 377株。根据古树群现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4.
张强  郑洪  艾训儒  卢婵  王生位  郭秋菊 《安徽农业科学》2022,50(11):116-121+125
[目的]探究湖北巴东古树名木资源现状及空间布局。[方法]调查巴东县古树名木资源现状,并对分布格局进行分析。[结果]巴东现有古树名木2 193株,隶属于44科88属124种。从树种结构分析,分布最广泛的树种为胡桃树(Juglans regia),共有501株,占全县古树名木总数的22.84%。从树龄结构分析,古树名木树龄主要集中在100~299 a树龄段,1、2、3级古树的数量和占比分别为92株(4.20%)、470株(21.43%)和1 631株(74.37%),总体呈“金字塔”型结构。从分布规律分析,古树名木在巴东县12个乡镇均有分布,野三关镇分布最为集中。垂直空间上,分布株数最多的海拔区间为1 099~<1 523 m,数量达到1 255株,占巴东古树名木资源总数的57.23%。[结论]该研究可为湖北巴东县的古树名木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了摸清仁怀市古树名木资源现状,加强古树名木的保护管理,本文通过查询文献资料与现场调查的方法对贵州省仁怀市古树名木资源开展调查,并对仁怀市古树名木的资源组成、空间分布情况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仁怀市有古树名木672株,隶属于25科33属39种,以乡土树种为主,主要集中在柏科(189株)、桑科(155株)、漆树科(46株)、银杏科(46株)、红豆杉科(44株)、木犀科(35株)、樟科(32株)等科,累计占古树总株数的81.4%;30株以上的树种有6种,从多到少依次为柏木(189株)、黄葛树(154株)、银杏(46株)、红豆杉(44株)、黄连木(37株)、木犀(35株),累计占古树总株数的75.15%,柏木和黄葛树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超过了古树总株数的50%。仁怀市古树年龄主要集中在100~299a,一级古树(≥500a)、二级古树(300~499a)、三级古树(100~299a)的数量分别为34株、75株、563株,总体呈金字塔型结构。从区域分布来看,仁怀市喜头镇古树数量最多,共143株,占全市古树总量的21.28%,盐津街道办事处古树数量最少,仅有5株,占全市古树总量的0.74%。绝大...  相似文献   

6.
为摸清天水市麦积区古树资源分布状况,2020—2021年采用“古树名木信息管理系统”和古树名木App管理软件对天水市麦积区区内现存古树资源(古树及古树群)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分布于麦积区的古树有333株,隶属23科28属34种(含种下等级),其中一级古树110株,二级古树61株,三级古树162株。现存古树群7个。古树区域分布以甘泉镇最多,有74株;马跑泉镇和麦积镇较多,分别有66、52株。约70%的古树生长势处于濒危衰弱状态。古树科层面的分布区类型有5种,分布区变型有1种;古树属层面的分布区类型有7种,分布区变型有3种。古树区系主要特征为北温带区系成分占优势,表现植物区系由亚热带向温带过渡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何红榕 《现代农业科技》2012,(8):226-228,232
2010年,福州市园林局对福州市内的古树名木进行逐树核查,首次全面进行GPS定位。至2011年底完成了第1批933株城市古树名木的核查、定位和挂牌工作,其中一级古树91株,二级古树842株;主要树种有榕树(Ficus microcarpa)512株,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130株,雅榕(Ficus concinna)89株,荔枝(Litchi chinensis)55株,合计数量占总数的84.24%。仓山区现有古树名木数量最多,有309株;其次是晋安区,有285株。而树种则主要分布于仓山区和鼓楼区,分别有30种和27种,合计43种,占总数的78.18%。在对福州市古树名木的数量、生长状况与保护现状的核查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相应保护措施,旨在为今后的保护和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广西大芦村古树资源及其文化特色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发掘广西三大古村落之一的大芦村古树资源和古树文化,采用实地调查法对大芦村古树种类数量、资源结构、分布特点和文化内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芦村古树共有24株,包括二级古树15株,三级古树9株,隶属3科3属4种,其中荔枝古树最多,体现了广西传统村落果树绿化的实用性特点。现存古树相对集中于镬耳楼、三达堂和榕树塘周边,突出了村落建筑以树作山、左右护墙、背山面水和七星伴月的乡土风水格局。大芦村古树文化内涵丰富,其中樟具有健康吉祥的宗教文化,荔枝象征"红顶当头"、大叶榕和樟寓意"笔墨文章",表达了劳氏祖先希望后人读书为仕的美好期望。最后从宣传管护、景观营造和旅游开发角度提出古树保护与利用建议,为该村古树资源的永续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古树资源保护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古树资源保护与民族文化结合进行研究,可以为古树资源保护和林业资源保护利用提供一些新的启示,研究采用资料法、实地调查法、访谈法对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古树资源与民族文化的关系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沿河县共有古树2 411株,其中,国家一级古树40株,占古树总量的1.66%;国家二级古树123株,占古树总量的5.1%;国家三级古树2 248株,占古树总量的93.2%。其中国家Ⅰ、Ⅱ级保护植物分别为1种和17种;柏科中的古树最多,有928株,其次是山茶科477株、胡桃科254株、壳斗科183株、金缕梅科160株,这5科的古树占全县古树的83%,多数以风水树或风水林的形式存在于土家族村寨中。该县如此多的古树资源能够保存至今,一定程度上与该县土家族的民族风俗和民族文化有关。  相似文献   

10.
采用实地调查与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天水市秦州区古树种类数量、资源分布、古树等级、生长势、生长环境等进行了全面的普查和分析。结果表明:天水市秦州区共有古树479株,分属24科31属42种,其中,一级古树186株,占比38.83%;二级古树90棵,占比18.79%;三级古树203棵,占比42.38%;优势种为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Linn.)Franco]和国槐(Sophora japonica Linn.);生长正常的古树有51株,占比11%;生长衰弱的古树有336株,占比70%;濒危的古树有92株,占比19%;无死亡古树;古树生长环境:良好187株,占比39.04%;中等163株,占比34.03%;差的有129株,占比26.93%。树高、冠幅、胸围/胸径分别集中在1~27m、1.0~22.5m、41.5~440.0cm。  相似文献   

11.
依托海口市第2次古树名木资源普查,采用传统分析与GIS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海口市古树名木资源的种类组成、植物区系、结构特征、生长势和空间分布格局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海口市共有古树名木1 684株(其中名木94株),隶属于28科45属51种。古树名木数量多且种类丰富;主要以桑科(Moraceae)、使君子科(Combretaceae)、棕榈科(Palmae)、无患子科(Sapindaceae)和含羞草科(Mimosaceae)等为优势科;以榕树(Ficus microcarpa)、高山榕(Ficus altissima)、见血封喉(Antiaris toxicaria)、榄仁树(Terminalia catappa)和椰子(Cocos nucifera)等乡土树种为主;海口市古树名木资源的科、属分布类型具有明显的热带性质和由热带向亚热带、温带过渡的特点。(2)海口市古树树龄结构呈三角形分布,即随树龄增大古树数量逐渐减少,表明海口市古树后续资源丰富。大部分古树名木的生长状态以正常为主,占总株数的64.72%,表明整体长势良好。(3)从空间分布格局看,海口市古树名木资源分布范围较为广泛,分布密度为0.736株·km?2。海口市古树名木分布的聚集程度很高,主要分布在海口府城、博爱等老城区,以及遵谭镇、新坡镇、三门坡镇、大坡镇、旧州镇和三江镇等城镇,反映出古树名木分布的历史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2.
铜壁关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植物海拔梯度分布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铜壁关自然保护区有各类珍稀濒危植物387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30种,中国珍稀濒危植物44种,云南省级保护植物53种,CITES公约保护植物269种。在保护区整个海拔梯度上均有珍稀植物分布,但很不均匀。海拔210~3 400 m,珍稀保护植物丰富度随海拔梯度的变化呈典型的单峰曲线,国家级和省级保护植物在800~1 100 m达到峰值,分别为18种和37种,各占30种的60.0%和53种的69.8%;而CITES物种在1 200~1 900 m达到峰值,占269种的49.4%。  相似文献   

13.
李强  刘思婷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4):12144-12145,12157
根据对哈尔滨市8个行政区的调查,从树种、空间、树龄和生境4个方面分析了哈尔滨市古树名木的分布特点,哈尔滨市共有古树名木1 024株,其中名木1株,古树名木隶属于11科15属16种,其中榆树数量最多,占81%;主要分布在南岗区、香坊区和阿城区;树龄主要集中在100~199年,200年以上的古树稀少,最大树龄约281年;其生境主要分布于城市公共绿地系统中。指出了哈尔滨市古树名木保护中存在日常养护不足、保护力度不够、城市市政规划设不合理、环境污染、有法不依等问题,提出了完善古树名木档案建设,加强规划管理,加大资金投入,建立建全专业保护队伍以及严格执法等保护古树名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城市古树拥有极高的文化、景观、科研价值,对其承担主要营养吸收及支撑功能的根系的养护是古树保护的重要方面也是技术难点。为研究古树根系的分布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本文利用美国TreeRadar公司开发的树木雷达系统(TRU)对古树名木根系采用非入侵式的探测,检测了3种古树的根系水平、纵向分布特点,并重点研究了树种、树龄、硬质空间对根系分布的影响,发现银杏(Ginkgo biloba L.)、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L.)J.Presl]、广玉兰(Magnolia grandiflora L.)三者的根系数目峰值分别在距茎干3、4~5、5m处,纵向上古树的整体根系分布深度依然是主要集中在深度120cm以上(占比65%)。银杏具有深根型的特征,而香樟和广玉兰根系水平延伸范围更大。发现硬质空间或地面可能导致根系深层延伸受阻、浅层根系密度变大,严重可致根系退化。最后结合上海特有的古树生长环境特征,从根系保护出发,本文给出了根系引导生长、生长空间特殊管控、人工助稳、根系监测等古树保护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广东省古树资源分布及文化要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广东省古树资源的组成与分布特征,研究影响其分布格局的文化要素。结果表明,古树组成种类集中,榕树、樟树、枫香、荔枝和龙眼5种古树占总株数的55.40%;总体树龄偏低,三级古树占93.07%。古树分布山区多,滨海少;村落古树数量远多于城市;历史名城古树数量普遍高于新城;风水林、公园景区、寺庙宗祠和学校等文化空间是古树的集中分布点。古树的组成与分布特征除了受到自然条件的约束,更受到农业种植文化、植物个体文化、风水林文化、宗教与宗祠文化、开发与迁移文化等要素影响。这些古树文化既是古树组成与分布的重要成因,也是古树保护与利用的价值所在。基于资源分布及文化要素出发的举措应该成为古树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6.
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古树名木资源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古树名木资源集中分布区之一.为了全面了解该区域的古树名木资源状况,掌握它们的动态发展趋势,2002~2003年作者对该保护区的古树名木进行了全面调查.结果表明:该保护区内古树名木共计5 511株,隶属43科73属100种;优势种群突出,特有珍稀资源丰富,垂直分布明显;具有重要的生态、科研和经济文化价值;但有些古树名木生长势衰弱,亟须采取保护措施.表2参16  相似文献   

17.
野外调查表明,浙江省温岭市共有野生观赏植物122科307属374种及变种,分别占该市维管束植物科属种总数的62.6%,35.2%和21.1%。按其园林用途划分为园景树、庭荫树、行道树、绿篱植物、垂直绿化植物、盆栽植物、花坛和花境植物、切花植物、水体绿化植物、草坪植物和地被植物共11个大类。温岭野生观赏植物具有资源丰富,类别齐全,特色资源突出,又具有一定珍稀资源的特点。表2参31  相似文献   

18.
调查表明, 浙江省诸暨市共有香榧古树40 754 株, 其中散生古树398 株, 古树群古树40 356 株。古树是指100 年生以上的树木。古树群是指10 株以上成片生长在一起的树林。调查发现并确认了最古老、最高和冠幅最大的香榧古树。参5  相似文献   

19.
长白山区药用植物资源及其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7年的调查研究表明,长白山区共有野生药用植物129科、481属、1 063种、130变种、33变型,分别占中国药用植物科、属、种数的47.60%、22.71%、9.00%.其中珍稀濒危药用植物61种,占本区药用植物总数的574%;多年生草本699种,占65.76%;东北道地药材25种,占2.35%;全草类、根类和根茎类药材,分别占47.60%,19.00%和11.01%;清热药类、祛风湿药类,分别占54.00%和11.01%.93.51%的种类分布在海拔450~1 000 m的红松针阔混交林中.优势科主要有菊科、毛茛科、百合科等.优势属主要有蓼属、乌头属、委陵菜属等.提出了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为探索商南县赵川镇药用植物资源的种类、数量、分布、生长等方面的本底资料,通过文献查阅、走访和样地调查,获取赵川镇8个样地内药用植物种类、数量、自然分布等指标。结果表明,赵川镇8个样地药用植物共有67科128种;其中乔木29种,灌木18种,草本81种;从数量上看乔木占7.06%,灌木占10.30%,草本占82.63%;从入药部位来看,以全草入药植物较多,占40.63%,其次是根及块根入药植物,占22.6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