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利用3口池塘开展黄颡鱼池塘健康养殖适宜放养密度试验,分别放养平均规格为18.1 g/尾的大规格黄颡鱼鱼种15.0万、13.5万、12.0万尾/hm2,同时搭配放养鲢、鳙鱼种分别为300、750尾/hm2进行对比试验。经过256 d的养殖,试验结果表明:3口试验池塘黄颡鱼产量分别为3 627、3 759、3 665 kg;个体平均规格分别为139、153、166 g;平均成活率分别为87%、91%、92%;平均产量分别为18 135、18 795、18 330 kg/hm2;3口试验池塘盈利分别为19 892、23 774、22 225元,合计盈利65 891元,平均盈利109 815元/hm2。  相似文献   

2.
利用3口池塘开展黄颡鱼池塘健康养殖适宜放养密度试验,分别放养平均规格为18.1 g/尾的大规格黄颡鱼鱼种15.0万、13.5万、12.0万尾/hm2,同时搭配放养鲢、鳙鱼种分别为300、750尾/hm2进行对比试验。经过256 d的养殖,试验结果表明:3口试验池塘黄颡鱼产量分别为3 627、3 759、3 665 kg;个体平均规格分别为139、153、166 g;平均成活率分别为87%、91%、92%;平均产量分别为18 135、18 795、18 330 kg/hm2;3口试验池塘盈利分别为19 892、23 774、22 225元,合计盈利65 891元,平均盈利109 815元/hm2。  相似文献   

3.
2011年,利用3口池塘,面积分别为1 667、2 600、2 000 m2,主养黄颡鱼,放养的鱼种规格为17.5 g/尾,平均密度为12.72万尾/hm2,投喂黄颡鱼浮性专用饲料,采用微孔增氧和泼洒微生物制剂等技术措施,试验自3月开始至11月干塘出鱼,结果表明:6#、7#和8#池塘产量分别为17 958.6、18 098.8、18 369.0 kg/hm2,商品规格均超过150 g/尾,养殖成活率达到90%以上,养殖总产量为11 373.2 kg,产值272 956.8元,扣除总成本194 069元,利润为78 887.8元,平均盈利125 878.1元/hm2。  相似文献   

4.
池塘高效健康主养黄颡鱼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216d的池塘高效健康主养黄颡鱼试验,结果表明:池塘主养黄颡鱼在科学管理的前提下,合理放养和安全健康生产,可提高产量和效益。放养规格为18.5g/尾的黄颡鱼种9万~15万尾/hm2,搭养规格为80g/尾鲢鱼种3000尾/hm2、100g/尾鳙鱼种900尾/hm2、6g/尾泥鳅鱼种4500尾/hm2,试验获得较好的效益。通过主养鱼不同放养密度以及搭养鱼类相同的比例,均达到总体养殖产量高、经济效益好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池塘主养黄颡鱼高产示范试验结果表明,放养规格为17.5 g/尾的黄颡鱼鱼种,平均密度为12.72万尾/hm2,投喂黄颡鱼浮性专用饲料,采用微孔增氧和泼洒微生物制剂等技术措施,黄颡鱼产量为17 954.41~18 375.00 kg/hm2,成活率90%~92%,平均盈利125 947元/hm2,利润率可达40.2%~41.3%。  相似文献   

6.
利用3口池塘开展了主养黄颡鱼(Pseudobagrus fulvidraco)搭配中华鳖(Trionyx Sinensis)的高效健康养殖试验,池塘面积均为0.6hm2,分别放养平均规格为1.0g/尾的黄颡鱼夏花15.0、22.5、30.0万尾/hm2,同时搭配放养规格为0.5kg/尾的白鲢(Hypophthalmichthysmolitrix)鱼种6000尾/hm2,规格为0.25~0.50kg/尾的中华鳖2250只/hm2。采用一次放足、分批上市方式,经过319d的养殖试验,结果表明:3口试验塘黄颡鱼产量分别为9000、12800、14700kg,盈利分别为72300、92900、9630元,利润率分别为35.81%、36.11%、33.00%。  相似文献   

7.
池塘主养黄颡鱼高产示范试验结果表明,放养规格为17.5 g/尾的黄颡鱼鱼种,平均密度为12.72万尾/hm2,投喂黄颡鱼浮性专用饲料,采用微孔增氧和泼洒微生物制剂等技术措施,黄颡鱼产量为17 954.4118 375.00 kg/hm2,成活率90%18 375.00 kg/hm2,成活率90%92%,平均盈利125 947元/hm2,利润率可达40.2%92%,平均盈利125 947元/hm2,利润率可达40.2%41.3%。  相似文献   

8.
黄颡鱼健康养殖放养密度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黄颡鱼池塘养殖进行不同放养密度效果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普通养鱼池塘,放养平均规格22.7g/尾的黄颡鱼冬片鱼种,放养密度以4.5万尾/hm2为宜,此时,黄颡鱼养殖成活率80%以上,平均出池规格150g/尾以上,池塘养殖平均产量4 500kg/hm2以上。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大规格团头鲂商品鱼池塘养技术与经济可行性,通过团头鲂浦江一号大规格商品鱼主养(80∶20模式)试验,分析比较其生长性能及经济可行性,结果表明:2月初放养75 g以上规格的鱼种,当年可以生产规格1 000 g/尾以上的大规格商品鱼;使用粗蛋白含量28%~30%、脂肪含量3%、粗纤维含量6%的饲料养殖效果很好,平均饲料系数为1.82;商品鱼体型好,肉质厚,鳞片黑中透亮,群体间个体生长差异小,主养品种——团头鲂平均单产21 528.0 kg/hm2,产值284 169.4元/hm2,利润54 765.0元/hm2;养殖病害少。  相似文献   

10.
郑陶生 《农技服务》2010,27(3):372-372
通过精养池塘小体积网箱养殖黄颡鱼试验,结果表明,经过几个月的饲养,9口网箱(规格为2m×2m×1.5m)共产黄颡鱼487.8kg,平均规格148.6g/尾,成活率91.2%,按32元/kg的市场价计算,产值为15609.6元,减去鱼种费、饲料费、鱼药费、设备折旧费及劳务费,共获纯利8495.1元,平均利润为12877.5元/hm2。  相似文献   

11.
以黄颡鱼为母本、瓦氏黄颡鱼为父本杂交获得的杂交黄颡鱼[Pelteobagrus fuividraco(♀)×P.ca-chelli(♂)],在池塘内循环流水(IPA)养殖条件下获得较好的表现。2条试验养殖槽分别放养不同规格的杂交黄颡鱼7.5万、10万尾,放养密度分别为341、455尾/m~3,产量分别为8 906.3、9 048.0 kg,折合产量分别为40.5、41.1 kg/m~3,净利润分别为3.79万、4.69万元,产出投入比分别为1.22、1.35,收益率分别为21.99%、34.51%。IPA养殖杂交黄颡鱼,每个养殖槽放养量7.5万~10.0万尾,在一个养殖周期内净增重量可超过7 800 kg。在市场接受黄颡鱼规格的范围内,选择投放较小规格的鱼种,可获得较快的生长速度、较高的增重倍数和较好的饲料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2.
<正>黄颡鱼为鲶形目、鲿科、黄颡鱼属,分布在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江河、湖泊、池塘中。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有一定的滋补和药用价值。由于环境污染和酷捕,造成野生资源枯竭,而市场对黄颡鱼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在其它水产品价格普遍下跌的情况下,唯黄颡鱼价格稳中有升。我站于2000-2001年度,在肥西县丙子水产养殖场进行了黄颡鱼人工繁殖及池塘主养技术的推广应用。2001年 6月 26 日至 12月 20 日选择面积为5亩的池塘,经过6个月精心饲养,获商品鱼 1288千克,亩产257.6千克,其中黄颡鱼1032千克,亩产 206.4千克,规格为100-150克,成活率86%,饵料系数20,亩均获纯利1191.4 元。现将有关池塘主养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1.养殖方式 采用池塘主  相似文献   

13.
对传统河蟹池塘主养模式和藕-蟹-鱼生态养殖模式的养殖结果及水体营养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河蟹主养模式河蟹平均规格为102 g/只,经济效益为33 750元/hm2,投入产出比为1∶2.12,藕-蟹-鱼套养模式河蟹平均规格为133g/只,经济效益为56 350元/hm2,投入产出比为1∶3.94,藕-蟹-鱼套养模式比河蟹主养模式经济效益增加22 600 元/hm2,经济效益提高66.96%;河蟹主养模式池塘6、7、8月份水体为中度富营养类型,藕-蟹-鱼生态养殖模式池塘水体6月份为中营养类型,7、8月份为轻度富营养类型,总体而言,藕-蟹-鱼生态养殖模式池塘水体营养状况均好于传统的河蟹主养池塘2~3个数号级.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利用水泥池高密度养殖两广地区特色淡水养殖品种黄颡鱼的养殖模式,为养殖户因地制宜开展黄顙鱼养殖提供技术指导。【方法】从广东地区引进规格为2.5g-3.5g/尾全雄黄颡鱼苗3万尾,分别在三口面积同为72m~2的内循环水泥池中养殖,对其养殖密度、饲料选择、投喂方式、水质调控、病害防控、生长性能等因素进行研究,从而总结出适合的养殖模式。【结果】内循环水泥池中高密度饲养黄颡鱼,养殖周期7个月,72m~2单池产量超过1100kg,与传统池塘养殖黄颡鱼的667m~2产量相近(1200kg/667m~2),个体平均规格超过150g,养殖成活率90%以上。【结论】内循环水泥池高密度饲养黄颡鱼,可以提高养殖效益和商品鱼质量。  相似文献   

15.
引进黄颡鱼全雄1号卵黄苗30万尾,在芜湖天成生态渔业有限责任公司1口面积为4 m×667 m的塘口进行池塘苗种培育试验,结果共获黄颡鱼鱼种1 563 kg,折合产量5 858.32 kg/hm2,规格28~30尾/kg,产花白鲢鱼种420 kg,总产值49 410元,折合产值为185194.90元/hm2,总成本33 264元,折合成本124 677.66元/hm2,纯利润16 146元,折合利润60 517.24元/hm2。  相似文献   

16.
李宁 《新农村》2006,(11):17-17
1·生活习性黄颡鱼,俗称黄骨鱼。属淡水底层鱼类,白天喜欢栖息于水底层,不常活动,夜间游至水体的中、上层觅食。养殖黄颡鱼,要求水质清淡,溶氧较高,适宜温度为0~38℃。黄颡鱼为温和肉食性鱼类,喜食小鱼、小虾、螺蚌肉和人工配合饲料。2·苗种培育每亩(1亩=667平方米)放苗量为10~12万尾,肥水下塘,培养生物饵料,也可泼洒豆浆、花生饼或黄等。养至3~4厘米规格后分塘培育,每亩3~4尾,养至6~8厘米规格后进入放养阶段。3·成鱼养殖(1)池塘主养池塘面积以3~8亩为宜,水深1·2~1·5米,每亩水面放养黄颡鱼苗种5000~10000尾,当年可养成尾重75~100克的商…  相似文献   

17.
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是一种重要的特种淡水养殖品种。为探索黄颡鱼养殖新模式,在黄颡鱼主养池塘,混养一定比例鲌鱼,以取得健康高效的养殖效果。结果表明,在黄颡鱼放养8 000~10 000尾/667 m~2池塘中,混养鲌鱼500~600尾/667 m~2,不仅养殖水体水质良好、鱼病发生几率低,而且黄颡鱼品质好,上市售价高,投入产出比高,池塘整体经济效益比较显著。  相似文献   

18.
从2012年至2014年,每年利用两口池塘开展黄颡鱼夏花苗种培育技术试验,面积0.1~0.6 hm2,放养卵黄苗300~450万尾/hm2。试验结果表明:经25~30 d左右的培育,黄颡鱼成活率33%~52%,平均规格900~1 300尾/kg,饵料系数0.50~0.80,培育池面积小,黄颡鱼放养密度低,则成活率较高,出塘的规格较大,饵料系数较低。  相似文献   

19.
正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路口镇某养殖户有4公顷鱼池,近几年来养殖成鱼特别是养殖草鱼不赚钱,向我们咨询改养什么品种好,怎么样养?养鱼如何提高效益是个普遍性问题,我们建议他调整养殖结构,改变养殖常规鱼品种为养殖名特优品种。推荐了有市场、技术成熟的三个品种。1.黄颡鱼全雄1号技术概述:黄颡鱼在相同养殖条件下,雄性黄颡鱼比雌性黄颡鱼的生长快3倍。池塘主养模式是一种典型的高产、高效养殖模式。效益:池塘主养667平方米产量在750千克,产值18000元,效益  相似文献   

20.
池塘主养赣昌鲫垂钓养殖试验结果表明,主养250 g/尾的赣昌鲫10 500尾/hm2,混养250~500 g/尾的大规格草、鲢、鳙鱼种,一次放足,常规养殖,当年赣昌鲫、草鱼、鲢鱼、鳙鱼产量分别为10 400、1 040、14 00、3 650 kg/hm2,起水规格分别为0.45~2.00、1.00~3.00、1.20~2.00、1.60~2.50 kg/尾,垂钓与养殖结合,平均利润达45 780元/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