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1 桑椹饮料研制和开发研究通过技术鉴定广东省农科院蚕业研究所承担的“桑椹饮料研制和开发”研究项目通过了技术成果鉴定。该项目取得了如下进展:(1)以鲜桑椹榨汁,加工成桑果汁饮料,为蚕桑资源综合利用开辟了新途径。(2)桑椹原汁加工工艺先进,解决了有核桑椹的籽汁两用、原汁护色、贮藏等技术,在-18℃下可贮藏6个月以上。(3)优化桑椹果汁配方,调制成有独特风味、具有保健作用的纯天然食品,产品保质期达12个月。(4)经省食品检测中心和省、市卫生防疫站检验,产品符合食品卫生要求及标准。该项研究工艺先进、产品质量稳定,深受消费者的欢迎,…  相似文献   

2.
桑椹属浆果类水果,营养丰富,功能独特,是一种宝贵的天然资源,开发利用前景广阔。阐述了桑椹的营养成分,介绍了桑椹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并对桑椹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超高压(ultra high pressure,UHP)技术是一种将食品置于100 MPa以上的高压力下处理的新技术,可以改善食品品质和杀灭食品中的微生物.本文总结了国内外UHP乳制品加工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介绍了UHP对原料乳、加工乳品品质的影响,重点阐述了UHP在促进干酪成熟和低脂、低盐干酪生产等方面的优势,探讨了...  相似文献   

4.
桑椹汁原料的糖酸度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桑椹有很高的食疔价值,以桑椹为原料开发的食品集营养和保健为一体,深受消费者喜爱.糖酸度是桑椹原汁加工的主要检测和调控指标,因而对桑椹汁原料的糖酸度研究,对桑椹食品的加工生产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但未见有关桑椹汁原料糖酸度的研究报道.本文主要对桑椹汁原料糖酸度进行调查分析,并探讨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5.
<正>1引言在世界范围内,发酵技术应用于食品的加工和保存已历时久远。目前,该技术在调整饲料营养价值和畜产品产量方面的应用获得了更多的关注。固态发酵饲料(SFF)是由人工控制的,利用微生物发酵剂对饲料底物进行发酵,改变其营养特性、消化率、安全性和适口性而获得的产物。SFF可作为一种原料成分或商品饲料,它的大分子物质和抗营养因子通过微生物的发酵,转变更易吸收且无毒的营养物质。  相似文献   

6.
王晓芬  陈义安 《四川蚕业》2009,37(3):59-60,38
营养价值和保健功效比较高的桑椹是很有发展前途的。由于原料产量不稳定性以及加工技术的欠缺,规模发展果桑产业需要非常慎重。本文就规模发展桑椹的产品定位、产品出路、品种选择与搭配、技术措施和农药施用等问题作探讨。  相似文献   

7.
以桑椹干为原料,添加谷氨酰胺转氨酶、氨基酸和蔗糖3种物质加工制作桑椹凉果,通过正交试验结合直观分析和方差分析,考察3种物质添加量对桑椹凉果的质构和总糖含量的影响,优化3种物质的用量以提高加工制作桑椹凉果产品的品质。结果表明:谷氨酰胺转氨酶、氨基酸添加量均对桑椹凉果的弹性有极显著影响且呈正相关,对总糖含量有极显著影响且呈负相关;氨基酸添加量对桑椹凉果的硬度和咀嚼性有极显著影响且呈正相关;蔗糖添加量对桑椹凉果的粘性和总糖含量有极显著影响且呈正相关。当以谷氨酰胺转氨酶2 g/L、氨基酸3 g/L、蔗糖500 g/L作为最佳添加量,辅助渗糖的效果较好,桑椹凉果总糖质量分数达到16.42%,弹性好,软硬适中。  相似文献   

8.
拓展蚕桑资源在食品、医药、饲料和材料等领域的应用价值,已经成为现代蚕桑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而蚕桑资源的多元化开发利用有赖于现代加工技术的支撑。国内研究者将低温加工技术、微胶囊技术、微生物转化技术等应用于蚕桑资源的多元化开发利用中,例如蚕桑资源中的蛋白质、油脂等营养成分与花青素、多酚、生物碱、多糖等功能活性成分的分离提纯,桑椹、桑叶和蚕蛹食品的加工、保鲜等,并建立了部分蚕桑资源产品的加工技术体系。本文总结近10年蚕桑资源多元化利用加工新技术研究与产品开发方面取得的重要进展和成果,并探讨蚕桑资源多元化开发利用亟待解决与突破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9.
为保证桑椹的食用营养保健品质,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分析桑椹成熟过程中生物碱和花青素2类活性物质的含量变化规律,以供确定桑椹的采收适期参考。结果表明:2个供试果桑品种的桑椹在成熟期间,1-脱氧野尻霉素(DNJ)和荞麦碱(fagomine)2种生物碱的含量都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而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C3G)和矢车菊素-3-O-芸香糖苷(C3R)2种花青素的含量却呈现增加的趋势,其中在桑椹成熟前增加缓慢,至成熟后急剧上升;在不同品种同一成熟度的桑椹中,荞麦碱含量和C3R含量均是果桑品种"大10"高于"69",而DNJ含量和C3G含量均是"大10"低于"69","大10"桑椹中的荞麦碱含量和C3R含量均分别高于DNJ含量和C3G含量,而"69"桑椹中的荞麦碱含量和C3R含量均分别低于DNJ含量和C3G含量。上述结果提示:桑椹成熟过程中生物碱的含量逐渐减少,花青素的含量逐渐增多,且2类活性成分含量在品种间存在差异,生产上需根据加工桑椹食品的保健功效采收不同品种及不同成熟期的桑椹作原料。  相似文献   

10.
采用果品干燥技术,将不易保存的新鲜桑椹加工成营养品质优良的桑椹干,为有效拓展桑椹消费市场提供技术支持。采用真空干燥、热风干燥、热泵干燥3种方式结合4种温度(45、50、55和60℃)处理新鲜桑椹,分析不同干燥方式及温度条件加工桑椹干的感官色度和活性成分含量与抗氧化活性。与新鲜桑椹相比,3种干燥方式制备的桑椹干样品的色度均有较大变化(ΔE*9),同一干燥方式处理温度越高,色度变化越明显(P0.05);不同干燥方式制备桑椹干样品中的游离态酚、结合态酚、总酚及总黄酮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并且干燥温度对游离态酚和总黄酮的含量影响较大;桑椹干样品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ORAC抗氧化能力与其提取液中的多酚含量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综合考虑各项营养品质指标检测结果,建议在实际加工生产中采取45℃低温热风干燥处理新鲜桑椹,有利于保护桑椹色泽,并减少桑椹中酚类活性物质的损失。  相似文献   

11.
葛丽丽 《中国饲料》2019,(14):25-28
人类食品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生物混合物,食品加工和安全是非常重要且必不可少的环节。蛋白组学技术使用了不同的高性能分离技术,如一维、二维凝胶电泳和多维色谱法,结合高分辨率质谱可以监控食品的蛋白质组成及其在生产过程中改变。本文介绍了蛋白质组学在食品技术中的应用,特别是在原料成分分析、工艺开发、批量检测和成品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应用。同时进一步从生物和微生物安全以及转基因食品的使用方面阐述了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栅栏技术延长牦牛肉干货架期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牦牛肉干加工过程中的原料、辅料、各加工工序及用具中微生物消长情况的观测,在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HACCP)的基础上,应用栅栏技术(HT)控制微生物,提高成品率,以延长产品的货架期。  相似文献   

13.
桑椹花青素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前景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随着人们崇尚自然、对安全食品消费的观念不断加强,天然色素在"绿色运动"呼声越来越高的今天以其安全且有一定的营养和药理保健作用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花青素(Anthocyanidin)是植物的主要水溶性色素之一,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除作为一种天然色素外,还具有抗氧化、捕获氧自由基的能力,能防治某些疾病的发生,是一类具有保健功能的天然活性物质,被誉为继水、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之后的第七大必需营养素,因而成为天然色素中最有发展前途的一类色素.目前可利用的原料有蓝莓、桑椹、葡萄皮、黑加仑、紫玉米、紫甘蓝等.本文就花青素的结构、化学性质、提取工艺、保健功能及其在桑椹中的应用前景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14.
高嵩  谭树华 《猪业科学》2016,(10):36-38
正饲料是养殖生产的核心环节之一,饲料技术的发展在规模化和高品质肉类生产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饲料中的添加物亦以各种目的在饲料中广泛添加,以对饲料品质进行改进。液体饲料即是一种针对性很强的有效改良产品,以粮食加工、乳品加工、食品发酵以及其他农副产品加工中的副产品为主要原料,再配以其他常规饲料原料,利用悬浮技术加工制备成一种分散  相似文献   

15.
不同风味羊奶皮配方及加工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研究一种新型营养更全面的适合大众口味的奶皮子。在传统奶皮子加工的基础上,选用可可粉、草莓、桑椹、山羊奶和白砂糖为原料,采用对比试验和正交试验等方法研究了不同风味羊奶皮的加工工艺和配方。其工艺流程为:山羊奶过滤→加热灭菌→加白砂糖、可可粉或果汁→搅拌翻扬→保温→冷却→取出奶皮→晾晒→成型;其产品配方为:(1)可可味奶皮最佳配方:20g可可粉,80 g糖/5 kg奶;(2)草莓奶皮最佳配方:400 mL草莓汁,50 g糖/5kg奶;(3)桑椹奶皮最佳配方:400 mL桑椹汁,60 g糖/5 kg奶。研制的奶皮子的营养更加丰富,口感更加纯香,衍生产品更加多样,能满足更多消费者的需求。  相似文献   

16.
食品安全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食用蚕桑产品种类繁多,桑叶、桑椹以及家蚕的幼虫、蛹蛾等都可直接食用或加工为食品食用.但除蚕蛹油外的家蚕加工食品,目前尚未列入国家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类别中.根据国家相继出台的强制性食品通用标准GB 2760-2011《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2-2012《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2763-2014《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14880-2012《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和GB 29921-2013《食品中致病菌限量》等,参照该系列标准中相关食品的要求,我们对食用桑叶、桑叶茶、桑叶粉、鲜桑椹、桑椹干、桑果酱、桑果汁、桑椹醋、桑椹酒、桑枝食用菌、蚕蛹油等食品的添加剂使用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和食品中致病菌限量等进行了对接解读,为食用蚕桑产品的生产、消费、管理者提供技术指导与帮助,共同促进蚕桑产业发展和维护产品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17.
正2.3.2桑椹酒以桑椹为原料制备或生产桑椹酒的方式很多,但主要可以分为配制酒和酿制酒两大类。配制酒(也称调制酒)以发酵酒、蒸馏酒或食用酒精为酒基,加入可食用的花、果、动植物或中草药,或以食品添加剂为呈色、呈香及呈味物质,采用浸泡、煮沸、复蒸等不同工艺加工而成的改变了其原酒基风格的酒。桑椹配制酒通常是以蒸馏酒为  相似文献   

18.
农业转基因产品(包括转基因食品),是指利用转基因技术把动植物的基因加以改变,用于农业生产或者农产品加工的动植物、微生物及其产品。这些基因食品在形状、营养品质、消费品质等诸方面都有所改变。目前在中国,转基因农作物和林木已有20多种,有的已大规模商品化生产,转基因动物也已问世。对于转基因食品与生物安全性问题以及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笔者2003年以项目交换专家的身份考察了俄罗斯及东欧国家一些高校、科研院所及访问了普通老百姓。  相似文献   

19.
1技术概述桑果的主产业是采摘桑椹鲜食和生产加工成桑椹酒(如桑干红、桑果啤等)、桑果汁、桑椹红色素、桑果酱、桑果冻、桑椹醋等,桑果开发相关的产品丰富,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生物制药、印染、造纸、饲料、蚕业等。近年来,随着果桑特色产业的发展和相关新产品的精深开发,对果桑原料桑果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传统的果桑栽培技术由于占地面积较宽、投产年限较长、亩桑产果量不高,其主要原因是桑果树在进入结果期,桑树的结果枝条由于其自身重力作用,相当一部分在树干的方向(即竖直方向)层叠分布,既影响了桑枝的日照,同时造成其内空气流通不足,造成桑果果量少,果实小、质量差,制约着果桑产业的发展。因此,探索一种速生、高产、丰产、节地的果桑栽培技术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0.
桑椹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功能性物质及桑椹红色素。桑椹在食品和医药方面得到了重视和合理开发。本文通过对桑椹的化学组成、功能特点等方面的分析,研究在目前饲料原料紧缺和提倡发展绿色畜牧业的时期,桑椹在动物饲料中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