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家蚕荧光茧色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4  
以纯黄荧光茧色品种龙限A和纯紫荧光茧色品种龙限B为材料,将蚕茧荧光色量化,分析了蚕茧荧光色在不同世代的表现,发现家蚕茧荧光色的遗传表现为数量性状部分性连锁,受多对常染色体和一对性染色体基因控制。性染色体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雄茧多偏向黄荧光侧,雌茧多偏向紫荧光侧。蚕茧荧光色判性品种的雌雄结构属于ZFxZFx、ZFxW型。  相似文献   

2.
荧光茧色判性蚕品种雌雄幼虫荧光色素差异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家蚕茧在一定波长的紫外线照射下,可呈现多种荧光茧色,且因品种而异。采用紫外线下荧光选茧,定向培育等育种手段,已育成依据蚕茧的荧光色可判断性别的家蚕品种[1]。但目前尚不清楚该类品种荧光色素的代谢机理。本试验通过对该类品种5龄雌雄幼虫逐日血液荧光色检查、绢丝腺移植以及三眠化早熟处理等,研究荧光茧色判性家蚕品种雌雄幼虫荧光色素的差异。1 材料与方法11 供试材料供试蚕品种为山东省蚕业研究所育成的具有荧光茧色判性特点的家蚕品种荧光。其蚕茧在一定波长紫外线照射下,雄茧呈黄荧光色,雌茧呈淡兰荧光色。紫外分析仪为浙江产P…  相似文献   

3.
用紫外光谱分析和纸上色层分析法,对荧光茧色性连锁家蚕品种“荧光”的荧光色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茧层的荧光色素来源于中部丝腺,中部丝腺的荧光色素来源于血液,丝腺对荧光色素没有选择吸收功能;5龄4 d后雌雄蚕血液荧光色出现差异,丝腺则在5 d后产生差异;雌雄茧的荧光色主要由4种荧光色素构成,色素种类无差异,造成雌雄荧光茧色差异的原因是各种色素的含量不同;5龄4 d后,随日龄的增加,雄蚕血液的黄色荧光随之加深,而雌蚕中肠的黄色荧光不断加深。雌性中肠对黄荧光色素的透过性低下,可能是造成雌雄荧光色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从家蚕荧光茧色品种选育、荧光茧色遗传学研究、荧光色素研究和荧光茧色与蚕茧解舒、蚕茧质量关系研究等方面,总结了家蚕荧光茧色及荧光色素的研究现状,探讨了进一步研究家蚕荧光茧色及荧光色素的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5.
用3650A紫外线进行荧光选茧,定向交配,运用原种自系分离及杂交育种等方法育成荧光茧色判性蚕品种荧光、春玉,其蚕茧在紫外线下,雌茧和雄茧分别呈现白色和黄色荧光,准确率达100%和95%;对荧光茧色判性蚕品种荧光×春玉,进行了5省联合鉴定,主要经济性状优良,达到实用化蚕品种的水平。  相似文献   

6.
家蚕茧在自然光线下,因品种有白色茧、黄色茧、肉色茧、绿色茧等多种茧色。即使在自然光线下呈白色的家蚕茧,在一定波长的紫外线下,因品种、饲养方法、上蔟及蔟中管理条件等因素的不同,而呈现出黄、白、兰、紫及其中间色等多种可见荧光色。关于家蚕荧光茧色及荧光色素的研究,日  相似文献   

7.
荧光茧色判性蚕品种和后代杂交遗传表现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刘敬全  崔玉梅 《蚕业科学》1990,16(3):180-182
<正>用PK-4型紫外分析灯,3650(?)紫外光,照射苏17蚕茧,观察其荧光茧色,看出:苏17的荧光茧色分黄、白两种,其中黄色茧占60.72%,白色茧占39.28%,在黄色茧中雄性占57.55%,白色茧雌性占55.49%;从中选取黄、白两色荧光茧,相互交配继代,F_1在白(?)×黄(?)的形式中,发现了以荧光茧色可判别雌雄性别(判性)系统,称为‘荧光”,其表现是:白荧光茧为雌(?),黄荧光茧为雄(?),判性率99.7%,(?):(?)≈1:1.经同胞交配饲养,能遗传继代;  相似文献   

8.
荧光茧色判性蚕品种雌雄蚕茧内在质量的差异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荧光茧色判性蚕品种“荧苏×荧晓”F1代中秋蚕茧,其茧丝纤度在19D以下,雄茧茧层率比雌茧高出2.74个百分点,干壳量比雌茧高出1.897g,干茧出丝率比雌茧高出6.55个百分点,雄蚕茧丝的伸长率比雌茧丝高出1个百分点,茧丝纤度比雌蚕茧丝细0.167D,茧丝相对强力比雌蚕茧丝高出0.3个gf/D,雄蚕茧比雌蚕茧更符合缫制高品位生丝的条件。  相似文献   

9.
家蚕茧荧光色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21,自引:5,他引:16  
虞晓华  谢立群 《蚕业科学》1997,23(3):147-151
以纯黄荧光茧色品种龙限A和纯紫荧光茧色品种龙限B为材料,将蚕茧荧光色量化.分析了蚕茧荧光色在不同世代的表现,发现F1代蚕茧的荧光分值介于两亲本之间,偏向荧光分值低的亲本,回交后代表现取决于回交亲本,估算出控制茧荧光色的基因在3对以上。家蚕茧荧光色主要受加性效应、显性效应、加性×加性效应及显性×显性效应控制,确定了茧荧光色的位点互作属于重叠型。发现家蚕茧荧光色的遗传是一种部分性连锁遗传。讨论了家蚕茧荧光色判性的可能机制。此外,还估算了家蚕茧荧光色的平均显性度和广义遗传力分别为0.5005、74.94。  相似文献   

10.
外层黄茧C基因是家蚕对体内类胡萝卜素选择性吸收的关键基因之一。以13个黄红茧系品种(包括1个限性黄茧品种)、7个绿茧系品种、1个白色茧品种为材料,采用RT-PCR方法,检测和分析C基因的2个候选基因Cameo1和Cameo2在4龄和5龄幼虫不同组织的表达差异。结果表明,丝腺对黄茧色素类胡萝卜素的吸收不依赖于Cameo1基因的表达,Cameo1基因表达没有茧色和性别特异性,其蛋白产物可能没有直接参与黄茧色素吸收,而是作为B族清道夫受体家族(SCRB)成员在家蚕免疫系统中发挥作用;虽然Cameo2基因的蛋白产物介导了中肠中的黄色茧主要色素成分叶黄素的主动运输方式,但Came-o2基因不只是在家蚕黄色茧品种中肠的特异表达基因,Cameo2基因在家蚕中肠以外的组织表达特异性与这些组织的黄茧色素积累密切关联,生殖腺可能是比中肠和丝腺更加重要的Cameo2基因表达和作用的组织。  相似文献   

11.
一堆在日光下显示出白色的蚕茧,在荧光灯下竟显示出黄色和紫色!原来,这是苏州大学蚕桑研究所虞晓华副教授培育出的荧光茧色判性蚕品种结出的蚕茧。据介绍,在荧光灯下发出黄光的是雄蚕  相似文献   

12.
研究荧光茧色判性家蚕新品系,将有助于实现省力化、轻简化良繁和缫制高品位雄蚕丝。本文根据前人的研究经验和育成温带型荧光茧色判性家蚕品种的特点,提出亚热带型荧光茧色判性家蚕新品系和新品种选育研究的思路,结合广西蚕种业生产模式和蚕业发展趋势,探讨亚热带型荧光茧色判性家蚕新品种的应用价值和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13.
利用亚热带家蚕品种系统选育和杂交育种的方法 ,采用"蓝紫色荧光(♀)×黄色荧光(♂)"交配方式定向优选,选育形成的亚热带荧光茧色判性家蚕新品系"09荧"、"909荧",经过4~6世代定向筛选后,荧光茧色判性准确率稳定趋于100%;平均结茧率为92.76%~100%、虫蛹率为88.41%~99.58%、茧层率为18.11%~21.92%,强健性与同期广西现行亚热带家蚕品种932相仿,综合性状没有产生不良影响。利用这两个新品系组配的"中×中"杂交组合,荧光茧色判性准确率仍然稳定趋于100%,良繁时,若根据茧色判性实行雌雄茧分离,让蚕蛾自然羽化,可减免人工削茧、鉴别雌雄等繁重工作,实现省力、轻简化良繁模式。  相似文献   

14.
肖芬 《广西蚕业》2007,44(A02):38-38
一堆在目光下显示出白色的蚕茧,在荧光灯下竟显示出黄色和紫色!原来,这是苏州大学蚕桑研究所虞晓华副教授培育出的荧光茧色判性蚕品种结出的蚕茧。  相似文献   

15.
家蚕天然茧色有白、黄、红等多种颜色,其色素成分主要分为类胡萝卜、素系色素和类黄酮系色素。本文从茧色来源、控制类胡萝卜素系色素在蚕茧中着色的相关基因和类黄酮系色素及控制其在蚕茧中着色的相关基囚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为有效利用家蚕天然茧色形成机制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家蚕荧光茧色判性品种“苏·雄×荧晓”的选育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根据家蚕茧荧光色的遗传机制,将现行普通家蚕品种转育成荧光茧色判性蚕品种苏.雄×荧晓。该品种孵化齐一、发育快、好养,荧光判性准确率达到100%,茧丝纤度细(2.539 dtex),生丝匀度好,茧丝长1 300 m,解舒率在71%以上,适宜在华东蚕区推广饲养。  相似文献   

17.
荧光茧色限性蚕品种研究初报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正> 家蚕白色茧在紫外光照射下,显现多种颜色的可见荧光,当照射停止,这种荧光随之消失。这种现象,中外早有报道。我国华南农业大学唐维六等曾从东34品种成功地分离出了荧光黄茧限性系统。我们从1985年起,利用PK-4型紫外光分析灯,3650(?)紫外光,对50个原种,24对杂交种,58个杂交育种材料,进行了两年的荧光茧色观察。在1986年春蚕期,从本所杂交育种材料8417中,发现了一个荧光茧色限性系统。其表现是:在紫外光下,显现荧光黄色茧的为雄((?)),荧光白色茧的为雌(♀),经同胞交配,继代饲养,调查研究其荧光茧色限性率及主要经济性状,现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8.
菁松×皓月是生产上推广量最大的春用多丝量家蚕品种,根据家蚕茧荧光色的遗传机制,将该品种改育成具有蚕茧荧光显色判性性状的品种。对蚕茧有多种荧光显色的菁松通过系统分离方法,对蚕茧单一荧光显色的皓月通过杂交导入荧光伴性基因Fx及定向培育的方法,将2个品种均改育成雄蚕茧为黄荧光色、雌蚕茧为紫荧光色的品种,其荧光判性准确率达到100%。2个改育的品种暂命名为苏杰、豪胜。实验室饲养鉴定成绩表明改育品种杂交组合苏杰×豪胜的幼虫比菁松×皓月发育快,体质更强健,但全茧量略低;缫丝鉴定苏杰×豪胜的茧丝纤度2.686 dtex,洁净95.5分,茧丝长1 300 m以上,解舒率75%以上,并且生丝匀度好。改育品种杂交组合苏杰×豪胜的主要经济性状成绩与菁松×皓月相仿,在生产上推广应用可以达到雌雄蚕茧分别缫丝和提高蚕种制造鉴蛹工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家蚕茧在365 nm紫外光照射下显现不同颜色,不同荧光色蚕茧因茧层胶着情况不同而影响到水分的渗透。研究水分在黄色和紫色荧光茧茧层的渗润性,建立能有效提高不同荧光色茧茧层渗透均匀性的工艺技术。在恒湿恒温条件下测试2种荧光色蚕茧与25℃液滴水的瞬间接触角值及液滴随时间的形态变化,并改变水温为20℃、30℃、40℃、50℃、60℃、70℃、80℃,测试不同水温液滴的张力,记录不同水温的液滴与茧层的接触角值。结果表明:不经任何工艺处理的2种荧光色蚕茧均表现出抗湿润性,但黄色荧光茧茧层的抗润湿性显著小于紫色荧光茧的抗润湿性;当水温上升时,液滴水的张力逐渐减小,而液滴与茧层的接触角增大,液滴渗透效果显著变好。进一步结合实际渗透工艺,选用主要成分为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的助剂JFC为渗透剂,当在水中加入0.1%JFC时,液滴水能完全渗透到黄色荧光茧茧层之中,对紫色荧光茧茧层的渗透效果也有所提高,但仍不能被完全渗透。以上研究结果提示:在渗透前工艺中对干茧采用荧光分色,可通过测量液滴与茧层表面的接触角的方法,直观地表征水分对不同荧光色蚕茧的渗透效果,从而利于对不同荧光色蚕茧采用适合的煮茧工艺条件;升高水温和加入渗透剂均可提高液滴水对茧层的渗透效果。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究绿茧系家蚕品种的茧色性状遗传规律,以家蚕绿茧品种G1和白茧品种C108为亲本,配制正反交F1及其自交F2和回交代等多种群体材料,茧色分离调查结果显示:F1为浅绿色茧;自交F2呈现白色茧∶浅绿色茧∶绿色茧=1∶2∶1的分离比;回交后代(C108×G1)×G1、G1×(G1×C108)均呈现绿色茧∶浅绿色茧=1∶1的分离比,而C108×(G1×C108)呈现白色茧∶浅绿色茧=1∶1的分离比。此结果说明家蚕品种G1的绿茧性状对白茧性状为不完全显性遗传。家蚕绿茧系的显色物质为黄酮类化合物,分析不同茧色蚕体组织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含量是研究色素代谢与绿色茧呈色机制的重要途径之一。采用NaNO2-Al(NO3)3-NaOH比色法,测定亲本绿茧品种G1、白茧品种C108和(G1×C108)F1的幼虫中肠、血液、丝腺组织在整个5龄期的黄酮类化合物含量以及茧层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结果显示:3种茧色个体的中肠组织的黄酮类化合物含量无明显差异,推测其合成黄酮类化合物的能力相当;中肠组织与血液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含量与茧色没有明显关系;丝腺组织和茧层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以G1最高,(G1×C108)F1居中,C108最低。此结果说明绿茧色的深浅与丝腺和茧层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含量表现出良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