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株1S及其9份衍生温敏核不育系为材料,并以大面积应用的温敏核不育系Y58S(CK1)、广占63-4S(CK2)为对照,在育性转换敏感期分别设置17.0、18.0、18.5、20.0、21.5、23.0和23.5℃共7个日均温冷水处理8 d,研究不同温敏核不育系育性对低温的敏感性差异。结果表明,湘陵628S、隆科638S、晶4155S和隆臻36S的不育起点温度低于23.0℃,华玮338S、华悦468S、华炫302S、腾晖191S、振湘S和Y58S的不育起点温度在23.0~23.5℃之间,广占63-4S的不育起点温度高于23.5℃;12份温敏核不育系的最佳繁殖温度均为日均温21.5℃;隆科638S、晶4155S、隆臻36S、华玮338S、华悦468S、华炫302S和Y58S的生理不育温度接近17.0℃,株1S、湘陵628S和广占63-4S生理不育温度在17.0~18.0℃之间,腾晖191S和振湘S的生理不育温度高于18.0℃;隆科638S、晶4155S、隆臻36S、华玮338S、华悦468S、华炫302S和Y58S在育性转换敏感期耐低温能力强,可繁性好。本研究为温敏核不育系的繁殖及杂交稻安全制种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2.
陆两优538系用两系不育系陆18S与恢复系R538配组育成的杂交早稻新品种,具有株叶形态好、生长量大、高产、适应性广等特性,2017年通过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总结了陆两优538选育过程、产量表现、特征特性、栽培及制种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3.
温敏核不育系株1S、陆18S的主要特征特性观察   总被引:11,自引:8,他引:3  
株1S和陆18S是两个来自同一亲缘的籼型温敏核不育系,生育期短,属长江流域早籼中熟类型,株1S比陆18S短2-5d;育性转换的临界温度低,档1S的在23.0℃以下,陆18S的在23.5℃以下,在不育期不育性稳定,花粉败育彻底;柱头外露率较高,株1S为75.6%,陆18S为73.8%;株1S的柱头活力比陆18S的要高;开花习性好,花时相当早;植株偏高,不抗倒伏,对“九二○”反应均相当敏感。  相似文献   

4.
株1S温敏核不育基因的发现及超级杂交早稻育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水稻温敏核不育基因株1S的发现及两用核不育系株1S、陆1KS的选育过程,阐述了株1S、陆1KS的特征特性及利用株1S、陆18S选育超级杂交早稻取得的重要进展,提出选育细胞核具有部分粳稻血缘、细胞质保持完全籼型的广亲和温敏核不育系,是实现部分利用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选育南方广适性超级杂交早稻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5.
两系法高粱不育系“九疑糯粱S-1”选育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4年,在对"湘糯粱S-1"进行育性转换观察试验时发现,在高于其不育上限临界温度23.8℃的温度条件下存在个别不育变异株。以这些变异株为材料,经过7年10代的系统与定向选育,成功选育出了遗传性状稳定、育性转换温度为28℃的新的高温型高粱两用不育系"九疑糯粱S-1"。该不育系的育性转换温度比原不育系"湘糯粱S-1"提高了4.2℃,大大提高了制种的安全性,降低了制种成本。以"九疑糯粱S-1"为母本,湘10721为父本进行配组,表现极强的杂种优势,一般每公顷产量达6750kg以上,高产丘块达9808.5kg。  相似文献   

6.
甘蓝型油菜核不育系15NA选育及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荣选23的原始材料中发现的雄性不育株,用湘油15号连续回交并同步进行品质、抗性选择,回交7代后育成不育性状稳定的核不育系15NA。该不育系不育彻底,育性不受环境温度变化影响,利用该不育系已育成5个杂交组合通过品种审定。对15NA的特征特性和繁殖制种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新选育的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的农艺性状和异交特性,本试验以目前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的两用核不育系C815S为对照,对新育成的两用核不育系阳S和浩S的特征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阳S分蘖力强、株型紧凑、植株较矮、花时集中、不育起点温度低,综合性状优良;浩S每穗总粒数多、颖间距大、开颖历期长、柱头外露率高、柱头活力强,异交特性好,具备高产制种的潜力;但浩S不育起点温度偏高,有必要进一步筛选低不育起点温度的核心单株,确保生产上制种安全。  相似文献   

8.
用两系不育系SE21S作母本与龙恢158、新恢2号等恢复系测交,进行两系制种技术研究。通过调查SE21S的特征特性可知,SE21S属光被型核不育系,育性稳定、制种纯度高,是较为理想的两系优质不育系。  相似文献   

9.
影响两系杂交稻制种纯度的主要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两系法杂交水稻制种中,光温敏雄性不育系的育性转换起点温度偏高、遗传漂移和同形可育株的产生、制种基地和制种季节安排不妥以及栽培管理措施不当是影响种子纯度的主要因素。因此,选用实用型光温敏不育系、通过核心种子生产控制不育系育性转换起点温度的遗传漂移、根据不育系育性转换温光特性选择合适的制种基地并合理安排制种季节、加强不育系育性检测和除杂、采取定向培养母本整齐群体等,是提高两系杂交水稻制种纯度的重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0.
株1S与陆18S系列杂交早稻组合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简要叙述了株1S与陆18S的选育过程及主要特征特性,详细阐述了株1S与陆18S系列杂交早稻组合的特征特性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提出了选育偏籼型广亲和两用核不育系,适当扩大双亲遗传距离,是利用亚种间杂种优势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