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稻鸭共作技术及生态农牧业考察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日本全国稻鸭协会、日本鹿儿岛大学的邀请,镇江市稻鸭共作赴日考察团一行6人于2002年7月11日至7月19日,到日本稻鸭共作的发源地和研究中心--日本九洲地区的鹿儿岛大学、福冈、冈山等地进行了考察学习,圆满完成了考察任务,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2005年8月27日至29日,日本稻鸭协会会长、日本稻鸭共作创始人古野隆雄先生和夫人古野久美子,在镇江市进行了稻鸭共作的考察和交流。这已是古野先生和夫人第四次来镇江考察交流了。  相似文献   

3.
最近,随镇江市农业科技代表团再度赴日本考察农业科技。稻鸭共作技术虽然不是这次赴日考察的重点,但日本全国稻鸭协会的会长万田正治先生是这次我们赴日考察的邀请人之一。日本全国稻鸭协会的另一位会长古野隆雄先生和夫人古野久美子也从福岗赶来鹿儿岛与我们相见。这已是我们和万田先生,古野先生的第四次相会了,稻鸭共作的共同事业,使我们成了好朋友。从万田先生,古野先生处了解到日本稻鸭共作的一些新进展、新情况,现介绍如下。作为日本对稻鸭共作研究得最多的鹿儿岛大学,近年来在鹿儿岛县网挂川流域的沟边町竹子地区开展了多学科多部门的…  相似文献   

4.
稻鸭共作起源于中国、完善在日本、推广在亚洲。中国有比日本更好的稻鸭共作的推广基础与条件,理所当然地得到了更快的发展。中日农业科技持续合作交流,是镇江稻鸭共作能够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2013年7月12—18日,应国家稻鸭共作基地的邀请。日本全国稻鸭共作协会会长岸田芳朗来江苏镇江交流。8月12~16日,应河南省濮阳市外国专家局的邀请,日本全国稻鸭协会会长、日本商科大学岸田芳朗教授、日本农文协张安明博士、国家稻鸭共作引智力示范推广基地首席专家沈晓昆一行三人,来到产粮大省河南范县、原阳县进行讲课、考察与交流。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大面积稻鸭共生地区养鸭所带来的恶臭和水系污染问题,并探讨稻鸭共生和紫云英轮作对周围环境和水稻生长等的影响,试验设四个处理组,分别为:稻鸭共生组(T1)、稻鸭共生+紫云英轮作组(T2)、稻田种紫云英不养鸭组(T3)、稻田不养鸭不种紫云英的传统种稻对照组(CK).结果表明:稻鸭共生和紫云英轮作能使水稻生长更良好,得到更高的水稻产量;稻鸭共生和紫云英轮作对稻鸭农业的农业用水水质污染改善有效果;稻鸭共生和紫云英轮作能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相比对照组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达0.54 g/kg,并能提高土壤中速效养份的含量;稻鸭共生和紫云英轮作,能较好地起到杂草和虫害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6.
稻鸭共生模式对绍兴鸭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旨在探讨稻鸭共生模式与地面常规平养模式及稻鸭共生模式下不同饲养水平对绍兴鸭生长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稻鸭组鸭与对照组鸭相比,在体重、日增重、饲料转化比等指  相似文献   

7.
稻鸭共生绿色农业生产技术即日本的“合鸭农法”,是一项低投入、高产出的环保型农业技术,对我国发展环保型农业、生产健康无污染的绿色食品、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2000年我国从日本引进“稻鸭共生绿色农业生产技术”后,许多地方如安徽、江苏、浙江、湖南、云南等省已经开始规范地实施该技术,在示范推广过程中,取得了较明显的经济与社会效益。据介绍,稻鸭共生绿色农业生产技术就是在秧栽插活棵7~10天后,将当地中小型脱温雏鸭(7~10天)全天24小时都放入稻田,直至水稻抽穗灌浆后收回鸭子,稻鸭共生时间约70天左右。在…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枞阳媒鸭稻鸭共生养殖效果,选择同批次孵化、相同条件下饲养的28日龄体重差异不显著的枞阳媒鸭2 400只,随机分为稻鸭共生组和圈养组(对照组),研究稻鸭共生对枞阳媒鸭生产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期56 d。结果显示:稻鸭共生组枞阳媒鸭第8、10和12周龄体重均显著高于圈养组(P0.05)。试验期间稻鸭共生组每只枞阳媒鸭平均日耗料(75.70 g)显著低于圈养组(147.88 g)(P0.05)。稻鸭共生组枞阳媒鸭的体斜长、骨盆宽、胫围、宰前体重、胸肌率和瘦肉率均显著高于圈养组(P0.05)。稻鸭共生组枞阳媒鸭血清总胆固醇、碱性磷酸酶、尿素氮和三碘甲腺原氨素含量显著低于圈养组枞阳媒鸭(P0.05),甘油三酯和甲状腺素含量则显著高于圈养组枞阳媒鸭(P0.05)。研究表明,枞阳媒鸭适合稻鸭共生养殖模式,生产性能较好,饲料消耗量减少。  相似文献   

9.
稻鸭共作是一项有利于生产有机稻米、无药残鸭产品的生态种养方式。上月,日本稻鸭协会会长、日本稻鸭共作创始人古野隆雄先生及夫人又一次来到中国,对我国新疆、广东、江苏镇江等地的稻鸭共作进行了考察和交流。  相似文献   

10.
超级杂交水稻田里,“金定鸭”、“四川麻鸭”自由自在地嬉戏着。这是发生在深圳龙岗的国家杂交水稻碧岭科研基地、袁隆平超级稻田里的情景。“稻鸭共生”模式原是日本生态农业示范推广项目,此次首次进入袁隆平超级稻田试用,目前效果良好,实现了稻、鸭的共生共长。  相似文献   

11.
安徽省望江县合成圩稻鸭共生技术试验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稻鸭共生技术是一项绿色农业生产技术,围绕大面积推广,从稻鸭品种的选择、田间工程建设、共生鸭田间管理、稻鸭共生技术效果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稻鸭共生技术具有显著的除虫、除草、施肥等效果,而且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显著,值得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正>稻鸭共生的绿色农业生产技术,据查,1991年流行于日本,1999年推广到日本全国各地。2000年引入我国,目前在安徽、江苏、浙江和云南等省陆续实施。广东省较少有报道,笔者根据外省的实施经验,从去年开始,在位于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水寨镇的示范农场进行稻田养鸭试验,对稻鸭共生绿色农业生产技术的模式进行探索,获得初步成功。现把其主要技术介绍如下,以供参考。稻鸭共作是以水田为基础,以水稻种植为中心,家鸭野养为特点  相似文献   

13.
稻鸭共生技术引进吸收与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总结了稻鸭共生技术在安徽实施进展情况,介绍了稻鸭共生技术在引进基础上的创新和取得的成果,并指出了稻鸭共生技术发展中的问题和注意要点。  相似文献   

14.
稻鸭共生绿色农业生产技术初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稻鸭共生绿色农业生产技术即日本的“合鸭农法”,这是一项低投入、高产出的环保型农业技术。该技术于1991年在日本开始流行,到目前为止,仅用了10年的时间,“稻鸭共生绿色农业生产技术”就从其发源地日本九州地区开始逐渐扩大,随后启蒙及全国各地,并于1999年秋天,被日本农林水产省确定为全日本12项受国家资助的环保型持续型农业技术之一。目前全日本采用该项技术的农户已超过一万户,并成立了日本全国合鸭水稻协会,现有会员1000多人。同时,亚洲的韩国、越南、缅甸等国也开始应用和推广这项技术,迄今已召开了10次日本全国合鸭研讨会,3次亚洲合…  相似文献   

15.
绿色食品共生鸭的生产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利用稻鸭共生技术生产绿色食品,从基地卫生防疫、投入品的监管、饲养管理过程、疫病防治等方面对稻鸭共生中鸭的生产关键技术进行探讨,使产品达到绿色食品标准,以进一步提高稻鸭共生技术的产品附加值和为加大推广应用该技术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6.
稻鸭共生鸭肉毒梭菌中毒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稻鸭共生模式中,鸭子作为稻鸭共生技术的活动主体,其疫病的防控显得尤为重要,通过生产过程的实践与示范试验,对稻鸭共生技术中鸭子在田间共生期间肉毒梭菌中毒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可在以后该项技术应用中使用。  相似文献   

17.
<正>稻鸭共生模式是一项优质、高效、环保的动植物共生生态农业,其中就鸭的饲养模式而言,它既不同于野生状态,又不同于舍饲条件,是一种半人工饲养半自然生长的饲养模式。在这种模式下,稻田能为鸭的生长提供健康生长的自然环境,通过少量补饲即可满足鸭生长发育的各种营养需要。试验以鸭的常规网上平养模式为对照,研究了稻鸭共生饲养模式对云南省优质麻鸭肉品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稻鸭共生技术对水体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该研究调查了大面积实施稻鸭共生技术地区的稻田表面水和周围流域河水以及水生生物相.结果表明,稻鸭共生田表面水的EC、COD、T-N等值与传统栽培田水质相比普遍增高,稻鸭共生期间稻田排水易导致水质污染,为了防止周边水质的污染,需要彻底做好水的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9.
2007年2月3日,第17届日本全国稻鸭共作研讨会在日本关东地区的茨城县筑波市国际会议中心召开,这次大会由茨城稻鸭协会与日本全国稻鸭协会共同举办,有260多位代表参加了这次会议。这是自  相似文献   

20.
在为期二天的研讨会期间,日本稻鸭共作创始人古野隆雄、日本岗山大学教授岸田芳朗和国内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以及全国主要稻作区的水稻专家。围绕“稻鸭共作”种养技术、稻米品质、土壤养分等多个方面,展开了广泛的研究探讨。此外,与会专家学者还参观考察了丹阳“稻鸭共作”基地核心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