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秦川牛、南阳牛、晋南牛、鲁西牛、延边牛是我国的五大地方良种牛。改革开放30多年来,五大牛种一直在致力于转变发展方式。从役用转型为肉用,从农户散养转型为专业化规模养殖,从农耕工具转型为独立的现代肉用牛产业。从目前的情况看,转型取得了很大成绩,有的  相似文献   

2.
秦川牛、南阳牛、晋南牛、鲁西牛、延边牛是我国的五大地方良种牛。改革开放30多年来,五大牛种一直在致力于转变发展方式。从役用转型为肉用,从农户散养转型为专业化规模养殖,从农耕工具转型为独立的现代肉用牛产业。从目前的情况看,转型取得了很大成绩,有的已经接近于转型成功,当然发展也不平衡,有的还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3.
畜牧业的发展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养殖业发达的今天,牛的养殖越来越多,但在养殖过程中牛病也越来越突出。常见的牛皮肤病是养殖过程中比较容易发生的一种疾病,我们从常见的牛皮肤病不难看出很多时候都具有传染性。本文就从常见的牛疥螨病、牛皮肤真菌病、牛虱病三种常见皮肤病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做详细的分析概述。  相似文献   

4.
我国牛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过去二十多年的牛育种工作取得了长足进展,同时也面临良师益友上飞速发展的生物技术的严重挑战。本文将从常规育种方法的评价、数量遗传学在牛育种中的应用、计算机技术与牛的育种、遗传标记及其在牛育种中的应用、生物技术与牛的育种五个方面详细综述牛的育种进、遗传主其在牛育种中的应用、生物技术与牛的育种五个方面详细综述牛的育种进展,为我国养牛产业化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前言西门塔尔牛早在20世纪初就开始引入我国,而后在50年代,特别是70年代以来,从前苏联、德国、奥地利和瑞士等国陆续引入了乳肉兼用、肉乳兼用西门塔尔牛,1987年又从法国引入蒙贝利亚牛,引入的西门塔尔牛除在一些国营农牧场纯繁外,主要用于改良我国黄牛,其杂交改良后代大约占我国各类杂交改良牛的50%。我国西门塔尔牛育种群规模3万头,各代杂交牛  相似文献   

6.
牛支原体病是由牛支原体引起的牛的重要疾病,以牛肺炎、关节炎、结膜炎、中耳炎等多种临床疾病较为常见,该病在牛场中普遍存在。目前对牛支原体的致病机理尚未研究清楚,本文从牛支原体病的病原学、流行特征、诊断方法、防控措施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期为做好牛支原体病防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我国养牛历史悠久,牛文化积淀丰厚。本文从牛的名称、牛的驯化和利用、相牛术、牛的饲养、牛政和牛事法令、牛崇拜及有关牛的雕塑绘画、字词诗歌等八个方面入手,系统阐述了牛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8.
秦川牛、南阳牛、晋南牛、鲁西牛、延边牛是我国的五大地方良种牛.改革开放30多年来,五大牛种一直致力于转变发展方式,从役用转型为肉用,从农户散养转型为专业化规模养殖,从农耕工具转型为独立的现代肉用牛产业.  相似文献   

9.
养牛业在我市张家川、清水等高寒阴湿、土地面积比较大的地区畜牧业生产中占有较大份额 ,牛也是农民家中的主要财产和生产资料。从解放以来 ,各级政府和业务部门十分重视牛改工作 ,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从良种引进、冻配 ,到现在开展的胚胎移植 ,从不同的层次开展黄牛改良 ,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1 999年 ,全市牛的良种化率达45 % ,一批专业户、场在近年也得到较快发展 ,牛产业逐步形成 ,成为我市畜牧业生产中最具发展前途的饲养业。1 牛改及牛产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1 .1 引种工作  我市牛品种改良工作始于引种。从1 937年以来 ,…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分析甘肃省肉牛产业现状的基础上,从西门塔尔牛的外貌特征、生产性能、培育以及在甘肃省的适应性等方面讨论了西门塔尔牛的中国化,并从产肉性能、产乳性能、繁殖性能、役用性能等方面分析了西门塔尔牛在甘肃省的利用,最后讨论了西门塔尔牛在甘肃省的进一步发展与应用方向,旨在促进甘肃省肉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正> 早在本世纪初期,俄国人就将一些纯种及杂种西门塔尔牛引入我国东北。据报道,内蒙三河牛、黑龙江滨洲牛中约有19%的是西门塔尔血统;北方黑白花奶牛的部分牛群中也有少量西门塔尔血统。 从五十年代末起,我国曾有计划地从苏联引入西门塔尔牛,养在内蒙、黑龙江、新疆等地,进行纯种繁殖和杂交改良本地黄牛,效果较好。七十年代又从奥地利、西德、瑞土等国引入大批纯种西门塔尔牛,分在全国23个种畜  相似文献   

12.
牛生殖器官疾病在畜牧业中能引起重大的经济损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和牛疱疹病毒—1〔传染性牛鼻气管炎病毒(IBRV)〕。是引起牛流产的重要病原。另一种牛疱疹病毒,牛疱疹病毒—4(BHV—4)最近已从流产,子宫炎,乳房炎、呼吸器官和肠道感染的多种临床病例的牛中分离到。从这些病例中得到的多种分离物已定  相似文献   

13.
在生产实践中,多种牛的病毒性和细菌性传染病都表现出消化道症状,如牛黏膜病、牛大肠杆菌病、牛沙门菌病等传染病,给临床诊断带来一定的困难。主要从临诊症状、病理变化以及实验室诊断等方面阐述了如何诊断表现消化道症状的牛传染病,以期为临床诊断牛传染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1970年瑞士从牛呼吸道疾病中首次分离出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其后,美国在1974年首次从牛中分离到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从那时以来,在许多国家,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就作为一个重要的和常见的牛呼吸道疾病的病原了。在美国明尼苏达州的研究工作者,曾报告过奶牛的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血清抗体检出率达67.4%,表明本病毒的存在是普遍的。本文的研究是在14次奶犊牛肺炎的流行中测定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是否介入,是单  相似文献   

15.
正牛球虫病是由艾美耳属的球虫引起的一种急性肠道疾病。牛球虫主要寄生在病牛肠道中,引发病牛出现血性肠炎。牛球虫病的病原体种类繁多,给诊断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此外,牛球虫病在我国牛养殖业也具有较大的流行空间,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经济损失。本文将从牛球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等方面介绍牛球虫病的危害及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6.
正在我国农业养殖过程中,牛的养殖占有很大的比例,因此许多养殖户十分重视牛的健康问题。从目前的情况上看,许多养殖户都受到了发热黄疸型牛病的威胁,这种疾病会对牛的生命造成威害,因此,需要重视该疾病的临床鉴别和治疗。发热黄疸牛病在临床上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进行鉴别,分别是临床症状、流行特点以及解剖特征。1 从临床症状上鉴别目前发热黄疸型牛病中比较常见的两种疾病为牛巴贝斯虫病和牛嗜血病支原体病。牛巴贝斯虫病临床症状:发病初期,牛体温达到42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就岭南牛的开发利用问题从品种简介,主要包括岭南牛的品种特性、外貌特征、生产性能及生物学意义等方面进行了叙述;岭南牛开发利用现状分别从外部市场环境、开发利用现状、岭南牛发展方向等方面做了论述;并对今后岭南牛产业发展问题进行了探讨,对当前岭南牛的开发利用具有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安格斯牛、西门塔尔牛对北沙牛的杂交效果。[方法]对北沙牛、北沙牛与安格斯杂交一代(北安F1)、北沙牛与西门塔尔牛杂交一代(北西F1)共45头母牛进行了体重及体尺指标测定。[结果]北安F1牛、北西F1牛初生重比北沙牛高,其中北西F1牛与北沙牛差异显著(P0.05)。在本地传统饲养管理条件下,北安F1牛、北西F1牛的6月龄、12月龄、18月龄、24月龄体重都高于同龄北沙牛。从初生到6月龄、6~12月龄、12~18月龄、18~24月龄各年龄段杂交母牛日增重都高于同年龄的北沙牛。从体尺变化看,北安F1牛和北西F1牛各阶段主要体尺相对增长较快,出生后随月龄的增大而增高。到12月龄后,北安F1牛体高与同龄北沙牛相差不大,北西F1牛体高高于北沙牛,但北安F1和北西F1与产肉性能有关的体长、胸围等项体尺均比北沙牛增长幅度大。[结论]用安格斯牛、西门塔尔牛与北沙牛杂交,其后代在体尺、体重、日增重等方面都得到了改善和提高,杂交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9.
在建造养牛场前一般应考虑牛周围的环境条件。如果牛饲养场所的地域、气候条件不同,则饲养管理形态也会有很大的差异。牛的生活环境,当从生产环境角度划分时,首先应分为自然环境因素和人为环境因素两大类,其次从各自的特点分为无生物环境因素和生物环境因素等两大类。从牛管理学的角度研究影响家畜生活的主要环境因素有气候、地势、物理、化学、生物及社会等诸多因素。  相似文献   

20.
在牛的饲养过程中,从牛的体温变化一般能判断出牛是否健康,所以经常测量牛的体温非常重要。牛经过剧烈运动、日晒和大量饮水后,应休息半小时后再测量体温。 1 牛的热型分析 牛的正常体温是37.5~39.5℃,健康牛正常体温一昼夜内略有变动,一般从半夜1时到第二天中午体温较低,中午以后体温略高,相差1℃左右。所以应在每天上午8-9时和下午4—5时两次测温。观察体温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