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线性离子阱串联复合质谱(LC-MS/MS-Qtrap)分析和鉴定海参中喹噁啉类及其代谢物的结构。采用C18色谱柱分离,以0.1%甲酸水溶液-甲醇为流动相,梯度洗脱,质谱采集使用预设定多反应监测(s MRM)-信息依赖性采集(IDA)-增强子离子扫描(EPI)模式。海参按10μg/m L质量浓度分别进行喹乙醇、乙酰甲喹和喹烯酮药浴,整只取样进行测定。采用Analyst 1.6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根据保留时间和各色谱峰质谱裂解规律,比较确定喹噁啉类的主要代谢产物,同时根据质谱二级裂解规律对代谢产物结构进行推测。结果显示,3-甲基喹噁啉-2-羧酸(MQCA)、N4-还原喹乙醇(Q5)和脱二氧喹乙醇(Q6)是喹乙醇在海参中的主要代谢产物,MQCA、N1-脱氧羰基还原乙酰甲喹(Q1)、脱二氧乙酰甲喹(Q2)和脱二氧羰基还原乙酰甲喹(Q3)是乙酰甲喹在海参中的主要代谢产物,MQCA、脱二氧喹烯酮(Q4)和N1-脱氧喹烯酮(Q7)是喹烯酮在海参中的主要代谢产物。本研究建立了喹噁啉类及其代谢物的标准EPI谱库,实现了对海参样品中喹噁啉类及其代谢物残留量高灵敏的准确定性分析。  相似文献   

2.
喹噁啉类药物是人工合成的一类抗菌剂,乙酰甲喹和喹烯酮作为新型喹噁啉类药物的代表,在保留了抗菌作用的同时,具有毒性低、排泄快、不蓄积、无残留和使用安全等优势。本文概述了乙酰甲喹和喹烯酮在刺参保苗过程中使用的有效性、安全性、原药及其代谢产物在刺参体内残留消除研究现状,为该类药物在水产养殖中的合理安全使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抗菌药除了上述抗生素外,还有许多人工合成的药物,在防治动物疾病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合成抗菌药物可分为五类:(1)磺胺类;(2)喹诺酮类;(3)喹噁啉类;(4)硝基呋喃类;(5)硝基咪唑。这五类药物中,目前应用最多的是磺胺类与喹诺酮类,喹噁啉类的卡巴氧、喹乙醇由于有潜在的致癌作用,欧、美许多国家已禁止食品动物使用。硝基呋喃类中很多药物由于也发现有致癌作用,世界大多数国家包括我国均已禁止作为促生长添加剂使用。  相似文献   

4.
《畜禽业》2021,(8)
目的建立动物源性食品(猪肉、猪肝、禽肉)中喹乙醇代谢物3-甲基喹噁啉-2-羧酸(MQCA)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方法样品通过偏磷酸水解提取MQCA,MAX固相萃取柱净化。采用0.1%甲酸溶液和甲醇溶液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质谱(ESI+)采用多离子检测模式(MRM)对MQCA的定量离子和定性离子进行监测。结果该方法10 min完成目标化合物的分析,MQCA在0.5~2μg/kg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MQCA在0.5μg/kg、1μg/kg和2μg/kg添加水平的回收率为75.4%~105%,相对标准偏差小于7.96%(n=6),方法检出低限为0.1μg/kg。结论该方法前处理耗时短、灵敏度高、回收率高,适用于动物源性食品(猪肉、猪肝、禽肉)中喹乙醇代谢物3-甲基喹噁啉-2-羧酸(MQCA)的残留测定。  相似文献   

5.
文章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检测鱼粉中5种喹噁啉类药物及其2种主要代谢物残留量的方法。样品经乙腈-乙酸乙酯(1∶1,V∶V)和1 mol·L^–1盐酸分步提取,盐酸提取液进一步用乙酸乙酯反萃取,有机相经浓缩后,均用乙腈复溶,用PRiME HLB通过性固相萃取柱净化处理。样品以乙腈和0.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经Phenomenex Kinetex C18柱梯度洗脱分离,质谱采取正离子多反应监测模式进行检测。代谢物采用内标法定量,原药采用基质匹配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7种化合物在对应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4),2种代谢产物检测限为2μg·kg–1,定量限为5μg·kg^–1;5种喹噁啉类药物检测限为1~10μg·kg^–1;定量限为2~20μg·kg^–1。在高、中、低3种添加浓度下7种化合物的平均回收率为64.4%~102.2%,相对标准偏差为3.2%~10.2%。方法灵敏度高、精密度好,能同时测定鱼粉中的喹噁啉类药物及其主要代谢物。  相似文献   

6.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了复方噁喹酸粉药饵投喂在凡纳滨对虾体内药动学和组织中消除规律,同时检测了噁喹酸对对虾源弧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建立了药动/药效(PK/PD)关系,提出了用药方案和休药期建议。结果显示,复方噁喹酸粉拌饵投喂给药,噁喹酸给药剂量为30 mg/kg(体质量),凡纳滨对虾血浆噁喹酸浓度—时间关系曲线均符合一级吸收二室开放动力学模型。血淋巴中噁喹酸达峰浓度(Cmax)、达峰时间(Tmax)、曲线下面积(AUC0-24)和消除半衰期(t1/2z)分别为14.70 mg/L、2 h、244.6 mg/(L·h)和18.56 h;肌肉、肝胰腺和鳃的峰浓度(Cmax)分别为4.11、17.20和7.01 mg/kg,消除半衰期(t1/2z)分别为10.71、12.31和16.75 h。噁喹酸对132株弧菌的MIC主要分布在0.15~1.25μg/m L,MIC50和MIC90分别为0.62和1.25μg/m L。PK/PD相互关系参数Cmax/MIC90和AUC0-24/MIC90分别为11.76和195.7。研究表明,噁喹酸以30 mg/(kg体质量)剂量药饵给药,凡纳滨对虾能很好地吸收噁喹酸,可以有效地防治弧菌引起的细菌性疾病。  相似文献   

7.
汤水粉 《福建水产》2013,35(1):40-46
在水产品中八种磺胺类药物测定的高效液相色谱-柱后衍生法方法标准的基础上,对检测条件进行优化和改进,实现了水产品中八种磺胺类(磺胺嘧啶、磺胺噻唑、磺胺甲基嘧啶、磺胺二甲基嘧啶、磺胺甲噁唑、磺胺多辛、磺胺异噁唑、磺胺喹噁啉)药物残留的高灵敏检测.磺胺嘧啶、磺胺噻唑、磺胺甲基嘧啶和磺胺二甲基嘧啶线性范围:0.025 ~0.5 μg/mL;磺胺甲噁唑、磺胺多辛、磺胺异噁唑线性范围:0.05 ~ 1.0 μg/mL;磺胺喹噁啉线性范围:0.1~ 2.0 μg/mL.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0.对鲈鱼空白样品进行八种磺胺类药物的加标实验,加标量为5 μg/kg ~ 100 μg/kg时,回收率在84.2% ~109%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为1.64%~10.6%.  相似文献   

8.
喹乙醇 (Olaquindox)又名倍育诺 (Bay On Ox)、喹酰胺醇、快育灵 ,属喹口恶啉类化合物 ,具有广谱抗菌、促进动物生长、提高饲料转化率的作用 ;同时又具有用量较少、价格便宜、不易产生耐药性等优点 ,故在畜禽养殖中得到广泛应用。主要用作饲料添加剂 ,一般推荐用量 :家畜 5 0~1 0 0 mg/g,家禽 2 5~ 3 5 mg/g、鱼类 5 0~ 80 mg/g[1 - 3] 。近年来 ,喹乙醇被作为抗菌促生长药物推广应用到水产动物养殖业 ,但喹乙醇的有效剂量与中毒剂量相差很小 ,尤其是在用户不了解喹乙醇有效成分含量的情况下 ,一旦操作失误 ,极易引发中毒事件。一、事…  相似文献   

9.
建立了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LC-MS/MS)同步检测鱼虾中的喹乙醇(OLA)及其代谢标示物3-甲基喹噁啉-2-羧酸(MQCA)的方法。样品用0.1 mol/L的盐酸37℃水解16 h,水解液乙腈萃取,正己烷去脂,HLB固相萃取柱净化,LC-MS/MS分析,内标法定量。结果表明,OLA和MQCA在1.00~200μg/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相关系数均在0.999以上,方法检出限为0.50μg/kg,定量限为1.00μg/kg。在1.00、2.00、10.0μg/kg加标水平下,OLA平均回收率为84.5%~107.0%,MQCA平均回收率为74.0%~106.0%,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10%。该方法灵敏度高,操作简单,可适用于鱼虾肌中喹乙醇及其代谢标示物的同步检测。  相似文献   

10.
喹烯酮在建鲤和斑点叉尾鮰体内的残留消除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饲养条件下喹烯酮及其代谢物脱二氧喹烯酮在建鲤(Cyprinus carpio var.jia) 和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 体内的残留消除规律。以含喹烯酮75 mg/kg的饲料,在池塘中饲喂60 d,于停饲后1、2、3、5、7、9、12、15 d分别将建鲤 (Cyprinus carpio var.jia) 和斑点叉尾鮰 (Ictalurus punctatus) 处死后取肌肉组织。组织样品用乙腈提取,正己烷脱脂等前处理过程。在320 nm 波长处检测,流动相为乙腈:甲醇:水(5:2:3,v/v/v),流速为1.0 mL/min。结果表明,喹烯酮平均回收率为75.4 %~80.5 % ;脱二氧喹烯酮平均回收率为74.5 %~79.1 %,喹烯酮和脱二氧喹烯酮的检测限分别为7.35 µg/kg,16.23 µg/kg。在饲喂结束后1~15 d采集的建鲤和斑点叉尾鮰肌肉样品中均未检测到喹烯酮及其代谢物脱二氧喹烯酮。因停药1 d后鱼体肌肉中喹烯酮及其代谢物浓度均低于计算所得的安全浓度,故喹烯酮用在水产养殖上是非常安全的。本试验为喹烯酮在水产养殖中的安全应用提供了理论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