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我县桑蚕生产,从一九七四年开始种桑养蚕,十二年来,坚持抓好桑蚕生产的发展工作,已建成了桑蚕茧生产万担县,成为全省桑蚕重点县之一。到目前止,全县有桑蚕生产的有十五区,136个乡,有7047个养蚕户,桑地面积15840亩,到五月二十六日止,全县发出蚕种21705.5张,到五月中旬止,全县产茧4604.08担。十多年来,蚕桑生产将迅  相似文献   

2.
秦鉴源同志是一九六二年分配到蒙山县从事蚕业生产工作的。二十年来,他努力学习,勇于实践,积极推广种桑养蚕科学技术,为发展我县桑蚕生产作出了较大的贡献。为了在山区开发蚕业生产,一九七二年他亲自到文圩公社松木生产队蹲点,当年全县种桑面积仅有10亩,养蚕10张,收茧4.6担。在党和政府的直接领导下,靠党的方针、政策、积极推广科学种桑养蚕技术,推广点上的成功经验,使桑蚕生产连年增产。特别是一九八○年,我县县委和政府把桑蚕生产列为一大支柱来抓以后,秦鉴源同志干劲倍增,深入蚕区调查研究,针对本县蚕  相似文献   

3.
玉林市桑蚕产业发展的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了玉林市近25年来桑蚕业发展的情况,1983年至1985年玉林市(现所辖县市区)种桑面积1万多亩,占同期全广西种桑面积的14.5%,到上世纪90年代末玉林市有桑园2万亩,占同期全广西种桑面积的9%,2010年玉林市种桑面积为4万多亩,只占全广西种桑面积的1.8%,分析玉林市从广西种桑养蚕大市到现今排名近末位的发展过程,找出原因,并向政府及有关主管部门提出建议,加大政府投入、落实规划及改进工作方法,推动玉林市桑蚕业的稳步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4.
我县蚕桑生产在上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县各有关单位密切配合,经过全体蚕业工作者和广大蚕农的艰苦努力,取得了较快的发展.1990年全县蚕茧收购185吨,比1989年增长4.2倍.0.066公顷即亩桑平均产值1062元,全县种桑养蚕收入252.38万元,比1989年的76.12万元增加176.26万元.种桑养蚕收入二千元以上的有304户,其中收入超万元的就有13户.特别是今春以来,通过充实加强蚕业机构、狠抓抗旱保苗、技术指导及技术培训.尽管遇到了严重的旱灾,但桑树长势良好,出现了千家万户种桑养蚕的热潮.据统计,全县桑园面积已达463.3公顷,其中新种桑园面积360公顷,相当于原有桑园的3.6倍,是发展最好的一年.  相似文献   

5.
我县桑蚕生产是1976年开始的,种桑45亩,产茧1.5吨,1986年桑园已扩大到4800亩,有11个乡镇48个村共4475户农民种桑养蚕.前后经历十年时间,桑园面积增长100倍,1986年总产茧403.1吨,十年增长268.8倍,比1985年总产茧314吨增长28.6%.全县亩桑产茧由1976年33.35公斤,至1985年上升到87.2公斤,去年在自然灾害较多的情况下,亩桑产茧仍与1985年基本持平.  相似文献   

6.
(一) 我县种桑养蚕有较长的历史。解放前,合江、那务、林尘等地的农民就利用地界种桑,农民养蚕生产的蚕茧只是作加工丝被或织造士丝布。解放后,各级党委、政府加强了对蚕桑生产的领导,我县的蚕桑生产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到1985年,全县的种桑面积达2.8万亩,产茧4.15万担,这一年,全县农民养蚕收入茧款840多万元,地方财政从缫丝工业获税利100多万元。尔后两年,由于桑青枯病的严重危害和蚕茧价格波动等因素的影响,我县的蚕桑生产出现滑坡,到1987年我县桑园面积仅剩下0.87万亩,产茧1.45万担,只有1985年产茧量的34.93%。从1985年  相似文献   

7.
今年以来,平果县引导和扶持蚕农构建优势桑蚕产业,使之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新引擎。截止10月底,全县现有桑园面积7.58万多亩,养蚕9.82万张,总产鲜茧7.365万担,产鲜茧3235.6吨,按鲜茧价格平均每公斤40元计算,蚕农收入达1.29亿多元,同比增长35.6%。 "种桑养蚕是条致富好门路,给农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很大变化。"平果县坡造镇贤强村龙怀屯屯长唐建克高兴地说。唐建克年种桑十余亩,仅养蚕一项每年有近10万元收入。  相似文献   

8.
我县从一九七六年开始种桑养蚕.八年来,桑蚕生产由无到有,由少到多,由低产到高产的向前发展.至一九八三年桑园面积一千二百七十多亩,产茧二千二百七十多担,单张产量产值和总产都是逐年有所提高,许多农户收到养蚕生产经济效益.今年又扩种新桑四百亩,(其中良种桑五十亩),预计总产茧将达到三千担.通过扎扎实实地普及科学种桑养蚕技术.群众积极性正在逐步提高,一个新的发展蚕业生产热潮即将到来.  相似文献   

9.
一、概况我县地处雷州半岛北部,气候温暖,雨量充沛,适宜种桑养蚕。全县有耕地面积九十二万亩,其中水田七十万亩。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引下,我县调整了农业结构,合理布局,在抓好粮食生产的同时,积极发动群众种桑养蚕,使蚕桑生产有了较大的发展。从一九七九年至八二年间,全县桑地面积从650亩发展到6500亩,增加九倍。  相似文献   

10.
随着种桑养蚕生产责任制的不断改进和完善,我县由原来集体种桑养蚕的80多个单位,已有90%以上改变为养蚕户桑蚕一条龙承包,推动了蚕桑生产迅速的发展。全县今春共养蚕813张,产茧72759.3斤,比去年同期55341斤,增长31.49%,同时出现了不少高产典型户和蚕桑专业组。  相似文献   

11.
我县业务部门遵照县党委和政府关于因地制宜、发展种桑养蚕的指示,坚持搞点,以点带面的工作方法。蚕桑生产获得进一步发展,桑园面积和产量由一九七六年五百一十由,养蚕一千五百九十三张,产茧五百六十担,增加到一九八一年二千三百九十五亩;养蚕六千零六十五张,产茧二千一百四十担,一九八一年与一九七六年相比,种桑面积和养蚕产茧量分别增长三点七九倍和一点二倍;八二年在中共中央一号文件和十二大精神鼓舞下,桑蚕生产又有新的发展,桑园面积发展到二千七百九十九亩(其中良种桑九百九十八亩),养蚕达一  相似文献   

12.
梁在鸿 《广西蚕业》2002,39(4):52-53
了解广西横县蚕业的人们都会知道 ,横县是目前广西东部地区最大的桑蚕茧生产基地县 ,慕名而来的客人们来到横县 ,又少不了要到该县最大的桑蚕专业村旺庄村参观。70年代 ,旺庄村是云表镇有名的水田偏少的贫困村 ,而今是云表镇最富裕的桑蚕专业村。2 0 0 1年全村种桑面积 380 0亩 ,比 2 0 0 0年 32 0 0亩增加 6 0 0亩 ,桑园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 59.6 7% ;全村 90 1户农户中 ,除了五保户之类的孤寡老人外 ,家家户户种桑养蚕 ,养蚕总户数达86 9户 ,占全村总户数的 94.45% ;人均有桑面积接近 1亩。 2 0 0 1年全村一共养蚕 2 780 0张 ,产鲜茧 1 0 3…  相似文献   

13.
一、蚕桑生产的概况近几年来,我县的蚕桑生产发展较快。一九七九年全县种桑六百五十亩,产茧七百八十担,到一九八四年,全县有十七个区一百五十五个乡一万一千八百六十六户种桑养蚕,共种桑一万三千五百亩,饲养蚕种六万五千张,产茧二万八千二百四十九担,比一九八三年桑地面积扩大三千六百七十九亩,蚕茧增加一万四千九百六十四担;而比一九七九年桑地面积扩大一万二千八百五十亩,蚕茧增加二万七千四百六十九担。一九八五  相似文献   

14.
强化服务措施确保桑蚕生产发展山东省莒县丝绸公司高庆春,袁俊亮我县是一个新蚕区,近年来通过农业内部产业结构的调整,蚕桑生产发展较快,目前全县桑园面积已发展到26000多亩,分布在19个乡镇、372个村庄,有3万农户从事桑蚕生产,年产蚕茧近200万公斤,...  相似文献   

15.
我县过去没有种桑养蚕的习惯,这几年蚕业生产有一定的发展。种桑养蚕的生产队由一九七五年一个队发展到一九七九年的二十八个队;蚕园面积由一九七五年十二亩增加到一九七九年二百七十亩;养蚕数量由一九七五年二十四张增加到一九七九年四百五十张;蚕茧产量l由一九七五年十担增加到一九七九年二百五十担。  相似文献   

16.
宁阳县地处泰山南麓,汶水之畔,土地肥沃,气候宜人,适宜植桑养蚕。前几年,由于受传统生产方式的制约,一般一户一亩桑,桑蚕生产处于家庭副业的地位,引不起重视,因而投入不足,产出较少,效益不高,容易大起大落。自1997年以来,我们不断探索和改革创新,创造出“3 1“即3亩桑园建造一个高标准多功能养蚕大棚的种桑养蚕新模式,得到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和业内人士、专家、教授的认可,吸引了全国近十万人次前来观摩。到目前,全县桑园发展到3万多亩,建养蚕大棚7200个,桑蚕生产走出了低谷,2000年跨入全省前10名(比上年提高7个位次),新增蚕茧产量90万kg,新增总产值(含大棚副业收入)2140万元,增  相似文献   

17.
一、基本情况我县地处雷洲半岛北部,全县有21个区镇,100万人口,耕地92万亩,其中水旱田70万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县调整农业结构,把发展蚕桑事业作为一条致富的主要措施来抓,因此,各级领导重视,群众积极性高,大家都用好田好地种桑养蚕,使我县桑地面积迅速发展,蚕茧持续大幅度增产。至85年,全县有16个区,143个乡,11807户种桑养蚕,共种桑16500亩。蚕茧产量由79年的800担,至82年突破万担关,84  相似文献   

18.
海康县地处雷州半岛腹部,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年均降雨量1600—1700厘米,年平均气温22.9℃,全县版图面积3459平方公里,大部分属平缓台地,少部分为低丘陵。全县有耕地面积115.73万亩,其中水田49.34万亩,旱亩21.38万亩,坡地45万亩,农业人口85万。从自然资源来说,全县宜桑面积多,全年可养蚕时间长,劳力充裕,是一种桑养蚕的好地方。海康从一九八0年就开始种桑养蚕,但数量有限,不形成气候,经一九八五年的一场百年罕见的暴风雨,使海康的蚕业几乎绝迹,到一九八七年,有关部门通过搞高产试验获得了成功,使海康的蚕业又出现了新的生机。到一九八八年,海康成立了蚕桑生产收烘工作的专业机构——广东省丝绸公司海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翁源县蚕桑生产有了较大的发展,到目为止,全县桑地面积达七千二百七十三亩,春季播桑种五百二十五斤,育苗面积一百一十八亩。现有十五个公社和三个场镇种桑养蚕。我县蚕桑生产的特点是:蚕桑包产到户(人),新植桑多,新饲养员多,面积分布散,技术力量薄弱,普遍存在“种桑  相似文献   

20.
曾建国 《广西蚕业》2006,43(4):48-51
总结了南宁市桑蚕的可喜成效与业绩。至2005年底,南宁市桑园总面积近30万亩,产鲜茧4.17万吨,农民养蚕收入8.13亿元;全市共有年产值超1000万元以上缫丝加工企业9家。2005年仅桑蚕一项就创造了工农业产值11.4l亿元,蚕业生产在全区14个市排位中种桑面积第二位,产茧量第一位。其主要经验在于大力推进蚕业产业化的建设,领导重视,抓科技示范,扶持龙头企业和桑蚕协会,加大投入。本文还分析了自身存在问题,提出今后发展汁划,为面上生产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经验和做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