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调亏灌溉对温室小型西瓜水分利用效率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郑健  蔡焕杰  陈新明  王健 《核农学报》2009,23(1):159-164
以小型西瓜为试材, 在日光温室内采用E601型蒸发器蒸发量值控制灌溉水量,在西瓜的不同生育阶段设置3个调亏水平。研究表明: 在整个生育阶段,土壤含水率呈下降趋势,在果实膨大期低水分处理对植株的生长发育构成了严重的水分胁迫;不同生育阶段调亏处理,光合日变化及单叶水分利用效率变化趋势相同,低水分处理使气孔阻力增大, CO2扩散受阻,光合速率最低,但单叶水分利用效率最高;苗期采用低水分处理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根系的生长,减少了植物的营养生长,有利于开花坐果期复水后植株的加速生长,而在果实膨大期和果实成熟期采用低水分处理不利于其产量和品质的形成。果实膨大期采用低水量的2个处理(0.5Ep)比对照处理(1.0Ep)可溶性总糖含量分别提高了19.68%和17.79%,但产量仅分别为对照的76.72%和72.43%。说明调亏灌溉能够调整作物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减少作物生长冗余,调节光合产物在根冠间的分配,同时有利于改善果实品质、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2.
调亏灌溉对温室梨枣树水分利用效率与枣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6,他引:17  
以日光温室生长条件下的6年生矮化密植成龄梨枣树为试材,试验设置试验期间充分供水处理,即对照(T1),开花—座果期轻度调亏处理(T2),果实膨大期中度调亏处理(T3)和果实成熟期重度调亏处理(T4),研究调亏灌溉对梨枣树水分利用效率与枣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室内外的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ET0)变化趋势相同,温室内的ET0值高于外部,二者呈极显著的线性关系,R2值达到0.9501;不同调亏处理均降低了相应调亏时期的土壤水分消耗速率,同时也降低了梨枣树的叶片蒸腾速率和光合速率,开花—座果期和果实成熟期调亏处理提高了叶片水分利用效率,而果实膨大期调亏处理降低了梨枣树的叶片水分利用效率;各调亏处理并未对枣品质的所有指标起到提高和改善作用,成熟期未灌水处理在对平均单果重、枣Vc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产生负面影响很小的情况下,提高了枣的有机酸含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总体上改善了枣的品质;综合考虑不同调亏处理对梨枣树各项指标的影响,果实成熟期重度调亏处理在减产不显著条件下,改善了枣的品质,明显提高了水分利用效率,是实施调亏灌溉的最佳阶段。  相似文献   

3.
小管出流亏缺灌溉对设施延后栽培葡萄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为揭示小管出流不同生育期亏缺灌溉对设施延后栽培葡萄耗水规律、产量与品质的影响,在张掖市灌溉试验站开展了设施延后栽培葡萄小管出流灌溉试验,分析了不同生育期亏水对延后栽培葡萄耗水规律、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外观和营养品质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果实膨大期延后栽培葡萄耗水模系数占到50%以上,该阶段亏水减产幅度达32.53%;着色成熟期亏水可提高葡萄总糖含量、减小可滴定酸含量,葡萄营养品质总体最优;而果实膨大期亏水则导致葡萄果粒质量减小、酸涩度加重、花青苷含量降低。表明设施延后栽培葡萄产量与品质对各生育期亏水的敏感性不同,深入研究其规律对实现葡萄节水调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为寻找到合理的葡萄灌溉制度,实现设施延后栽培葡萄的优质高产,以葡萄5个生育阶段萌芽、新梢生长、开花、浆果膨大及着色成熟,每个生育阶段设3个灌水水平(丰水、轻度胁迫、中度胁迫)条件下,对葡萄叶片保护系统及产量品质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水分胁迫会使葡萄叶片中的SOD和POD酶活性显著下降,萌芽期及新梢生长期调亏复水后SOD和POD酶活性补偿明显,到开花期末恢复至接近CK对照水平,开花期轻度调亏复水补偿明显,在膨大期中期恢复至接近CK对照水平,开花期中度调亏处理复水回补后依旧低于CK对照水平,浆果膨大期及着色成熟期各调亏处理SOD和POD酶活性补偿有限。水分胁迫会使葡萄叶片中MDA和ABA含量增加,各调亏处理复水后变化情况与SOD和POD酶补偿情况接近但有一定的延迟效应。萌芽期中度调亏处理产量及水分生产率最大,着色成熟期轻度调亏处理可溶性固形物及总糖含量显著高于CK对照,综合考虑,最佳设施延后栽培葡萄水分调亏处理为着色成熟期轻度调亏处理。  相似文献   

5.
不同生育期调亏灌溉对酿酒葡萄耗水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不同程度的土壤干旱对酿酒葡萄的果实品质、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具有显著影响。明晰不同生育阶段干旱胁迫效应对酿酒葡萄土壤水分精准化管理和节水灌溉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于2014年在河西走廊中东部武威市凉州区清源镇威龙葡萄园产区开展了酿酒葡萄不同生育期、不同干旱胁迫程度的试验研究。在保持其他生育期土壤水分为正常灌溉(土壤水分阈值70%~75%)的情况下,在葡萄的萌芽期、抽蔓期、开花期、浆果膨大期和着色成熟期分别进行中度(土壤水分阈值60%~65%)和重度(土壤水分阈值50%~55%)的干旱处理,同时增设浆果膨大期的充分灌溉(土壤水分阈值80%~85%)处理,以全生育期的正常灌溉(土壤水分阈值70%~75%)作为对照,进行葡萄耗水特征和产量品质的测定。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土壤含水量垂直变化趋势一致,随土壤深度增加土壤含水量呈持续递增趋势;随着土壤深度递增,调亏灌溉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越来越弱;40~60 cm土壤剖面,调亏处理含水量较对照减少幅度最大;浆果膨大期土壤剖面内含水量均低于其他生育期。不同处理酿酒葡萄耗水强度随时间变化趋势一致,萌芽期日耗水强度最小,为0.13~0.33 mm·d-1,而浆果膨大期耗水强度最大,为2.30~4.09 mm·d-1。萌芽期中度胁迫处理酿酒葡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最高,分别达到15 228 kg·hm-2和3.62 kg·m-3;浆果膨大期充分灌溉处理次之,而浆果膨大期重度胁迫处理最低,仅分别为7 128 kg·hm-2和2.26 kg·m-3。着色成熟期中度胁迫下,酿酒葡萄花青苷、还原糖、单宁、总酚含量比生育期正常供水处理高2.7%、6.56%、17.91%和23.23%,且有效抑制可滴定酸积累(P0.05),而其他处理与对照之间品质指标差异不显著。综合考虑产量、水分生产效率及果实品质等指标,最佳酿酒葡萄水分调控处理为着色成熟期中度胁迫,即着色成熟期土壤相对含水率为60%~65%、其余生育期土壤相对含水率为70%~75%。由此可见,在酿酒葡萄栽培时适时、适度的调亏灌溉既能显著提高水分生产效率,实现节水、高效用水的目的,又能提高果实品质,对河西走廊地区酿酒葡萄种植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调亏灌溉对滴灌成龄香梨果树生长及果实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调亏灌溉对果树节水、提高果实产量和品质具有一定效果。2009-2010年,在新疆库尔勒巴州农业科学研究所进行试验,研究滴灌调亏时间及土壤水分亏缺程度对树龄24a的成龄库尔勒香梨果树生长及产量的影响。果实细胞分裂期、果实缓慢膨大期、果实细胞分裂期至缓慢膨大期,分别进行中度土壤水分亏缺与重度土壤水分亏缺灌溉。中度土壤水分亏缺的灌水量为美国A级蒸发皿蒸发量(Ep)的60%,重度土壤水分亏缺的灌水量为Ep的40%。其它时段灌水量与对照相同,为Ep的80%;对照处理整个生育期灌水量均为Ep的80%。灌溉周期为7d。结果表明,前2个生长阶段的调亏灌溉均抑制了香梨树的营养生长,提高了香梨果实产量和灌溉水利用效率。各调亏处理的夏季修剪量比对照减小了8.4%~43.2%。2a内,细胞分裂期重度调亏处理,产量分别比对照增加了15.5%和19.2%,较对照节水9.7%和8.1%;果实缓慢膨大期中度调亏处理,产量分别比对照增加了14.0%和18.0%,较对照节水13.2%和11.3%;果实细胞分裂期及果实缓慢膨大期的重度调亏处理,产量分别比对照减少了15.4%和13.2%,较对照节水34.7%和28.4%。调亏灌溉对香梨果实品质无显著影响。结果对成龄库尔勒香梨灌溉管理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水肥耦合对芒果光合特性和产量及水肥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为探明干热区芒果高效生产的水肥耦合模式。以4a生芒果树(贵妃芒)为研究对象,采用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设计,共9个处理。试验4因素为3个生育期施肥量(花芽分化期:F_Ⅰ、开花期:F_Ⅱ、果实膨大期:F_Ⅳ)和灌水水平。3个施肥水平分别为高肥(F_(75))、中肥(F_(50))和低肥(F_(25)),3个灌溉水平分别为充分灌溉(F_Ⅰ)、轻度亏水灌溉(DI_M)和重度亏水灌溉(DI_S)。分析芒果冠层结构、光合特性、产量及水肥利用效率对水肥调控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与充分灌溉相比,重度亏水显著减少叶面积指数、净光合速率(15:00除外)、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羧化效率(P0.05)。在果实膨大期施肥之后,T8处理(F_ⅠF_(Ⅰ50)F_(Ⅱ25)F_(Ⅳ75))叶面积指数和蒸腾速率最大;T6处理(DI_MF_(Ⅰ75)F_(Ⅱ25)F_(Ⅳ50))11:00的净光合速率和羧化效率均高于其余处理;此外,大多轻度亏水灌溉下11:00的叶片瞬时水分利用效率显著大于充分灌溉(P0.05)。在全生育期定量施肥条件下,增加芒果花芽分化期和果实膨大期肥料占比,充分灌溉能提高产量和肥料利用效率,而轻度亏水灌溉能提高灌溉水分利用效率。T8处理的产量(14 480.46 kg/hm~2)和肥料偏生产力(96.54 kg/kg)最大,T6处理的灌溉水分利用效率(6.67kg/m~3)最高。由极差分析可知综合影响产量和水肥利用的各因素依次为:灌溉水平、开花期施肥、果实膨大期施肥和花芽分化期施肥。综合评分法表明,水肥耦合的最优模式为轻度亏水灌溉、花芽分化期高肥、开花期低肥和果实膨大期中肥组合(DI_MF_(Ⅰ75)F_(Ⅱ25)F_(Ⅳ50))。该研究结果可为干热区芒果水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不同生育期水分胁迫对延后栽培葡萄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寻求最佳的葡萄果实产量及品质的水分调控阈值,将延后栽培葡萄划分为萌芽、抽蔓、开花、果实膨大、着色成熟5个生育阶段,各生育期设3个供水水平(即土壤相对含水率为75%~100%、65%~90%、55%~80%),开展了上述3种供水水平下葡萄果实生长、产量、品质及水分生产效率的研究。结果表明,延后栽培葡萄有2个明显的高、低峰膨大周期,第1个高峰期出现在膨大期前16 d,平均横向和纵向膨大速率分别达到0.747和0.959 mm/d;葡萄横径2次膨大高峰出现在膨大期第44~52 d,纵径比横径推迟1 w,平均膨大速率只有0.134 mm/d,比横向小0.063 mm/d。抽蔓期中度水分胁迫处理和开花期中度胁迫处理的膨大速率在果实膨大初期表现出了明显的复水补偿效应,中后期则出现了复水补偿结束后的再减小过程。萌芽期中度胁迫处理对提高葡萄产量、水分生产效率和灌溉水利用效率有利,其值分别达到36333、7.69、10.27 kg/m3,着色成熟期轻度胁迫处理次之。着色成熟期轻度胁迫下,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葡萄糖、总糖等营养成分均显著高于生育期充分供水处理(P0.05)。综合考虑产量、水分生产效率、灌溉水利用效率及果实品质等指标,最佳延后栽培葡萄水分调控处理为着色成熟期轻度胁迫,即着色成熟期土壤相对含水率为65%~90%、其余生育期土壤相对含水率为75%~100%。该研究可为设施延后栽培葡萄土壤水分精准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减量施肥、调亏灌溉对西南干热区芒果产量、水肥利用效率及品质的影响,揭示芒果产量和品质对不同水肥耦合措施的响应规律,为西南干热区芒果灌溉施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7年生贵妃芒果树为试验材料,在云南干热区进行了大田芒果试验.以全生育期充分灌溉(IF)为对照,设开花期、果实膨大期、果实成熟期亏缺灌溉(DIFS、...  相似文献   

10.
亏缺灌溉对温室番茄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7  
为了探讨西北旱区日光温室番茄节水高效灌溉模式,2008年进行了不同生育阶段水分亏缺对膜下沟灌番茄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番茄果实成熟与采收期亏水虽然可使果实早熟,增加收获期和市场高价位时期的重合度,但由于产量降低幅度较大,总体经济效益低,为不合理灌溉方案。相反,在对照处理灌水定额21 mm的基础上,苗期减少2/3灌水量、开花和果实膨大期减少1/3灌水量、果实成熟与采收期正常灌溉,是西北旱区日光温室番茄较适用的灌溉模式。即在番茄全生育期内灌水11~12次,灌溉定额为200~210 mm时,可实现市场产量170~180 t/hm2,毛效益31~34万元/hm2,水分利用效率和单方耗水毛效益分别为64~69 kg/m3和120~125元/m3,同时节约灌水量40~50 mm。  相似文献   

11.
滴灌调控土壤水分对马铃薯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3,自引:6,他引:3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滴灌灌溉频率和土壤水势对马铃薯生长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滴灌灌溉频率和土壤水势对土壤水分的分布有很大影响,灌水频率越低,灌水前的表层土壤干燥的范围越大,灌水后的土壤湿润范围越大;控制滴头下面20 cm处土壤水势明显影响到50 cm深度以上的土壤水势,20 cm深度处土壤水势越高,50 cm深度范围内的平均土壤水势越高;土壤表面土壤水势越低,以滴头为中心形成的干燥范围越大。当土壤基质势低于-45 kPa时,马铃薯的块茎膨大率会迅速下降,总产量、商品薯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高低顺序为:-25 kPa>-35 kPa>-15 kPa>-45 kPa>-55 kPa。不同灌溉频率下马铃薯的总产量、商品薯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高低顺序为:1天1次>2天1次>3天1次>4天1次>6天1次>8天1次。就华北地区而言,采用滴灌对马铃薯进行灌溉,土壤基质势以-25 kPa左右为好,灌水频率以每天1次最优。  相似文献   

12.
针对膜下滴灌棉田土壤根际低氧胁迫抑制棉花水分利用问题,探讨不同生长阶段加气灌溉对棉花生长发育及水分利用的影响。研究设置了苗期、蕾期、花铃期、蕾期+花铃期、苗期+蕾期+花铃期5个加气阶段,以生育期不加气为对照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花铃期加气土壤呼吸和土壤温度峰值较其他处理延后了9 d,使加气效果得到延长,更好地改善了土壤环境,在获得最大产量的同时,水分利用效率也最高。土壤氧气含量对棉花产量的影响程度最大,且花铃期土壤氧气含量对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正面影响均大于其他生育期。因此,在棉花花铃期进行加气灌溉是缓解覆膜造成的棉花根际低氧胁迫,提升棉花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的最佳时期。研究结果对揭示加气灌溉对棉花生长的影响机制及进一步提高水土资源利用率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灌水频率和施肥量对三七有效成分积累与发病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明灌水频率和施肥量对三七有效成分积累及发病率的影响。以2年生三七为试验对象,设置W1(3 d灌1次水)、W2(5 d灌1次水)、W3(7 d灌一次水)、W4(9 d灌1次水)4个灌水频率水平;F1(75 kg/hm2)、F2(150 kg/hm2)2个施肥水平;采用完全组合设计,共8个处理。结果表明,随着灌水频率的增加,三七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叶水势均呈先增加后减小趋势,在花期达到峰值,且W2处理均最大。不同处理的株高、茎粗、叶长及叶宽变化趋势大致相同且均在营养生长期大幅增加,在果期达到最大。W3F2处理下有效成分积累量最大(1084.93 mg/kg),特别是与W1F2相比,W3F2处理三七有效成分积累量极显著增加了61.10%。此外,随着灌水频率的增加,三七根腐病、黑斑病在高频率灌水W1处理条件下发病率最高(P<0.05),分别为15.79%、3.41%;干叶病发病率最低,仅为2.11%。综上所述,微喷灌施肥条件下低频灌水W3(7 d灌1次水)和高肥F2(150 kg/hm2)组合处理适宜三七叶片生长,且三七根中有效成分积累多,发病率低。本研究对优化三七水肥管理,实现三七绿色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理论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滴灌施肥对大棚西瓜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6,他引:17  
该文从优质高产、高效和节水节肥的三重目标出发,通过大田试验,研究在西北旱区对大棚膜下滴灌施肥条件下不同生育时期水肥组合对西瓜生长、产量、灌溉水分利用效率和果实品质的影响,从而确定西瓜适宜滴灌施肥的水肥用量。试验设置3个灌溉量水平:450 m3/hm2(W1)、900 m3/hm2(W2)、1350 m3/hm2(W3),3个施肥水平:N 81.53 kg/hm2+P2O5 33.43 kg/hm2+K2O 101.09 kg/hm2(F1),N 163.05 kg/hm2+P2O5 66.85 kg/hm2+K2O202.18 kg/hm2(F2),N 244.58 kg/hm2+P2O5 100.28 kg/hm2+K2O 303.27 kg/hm2(F3),共9个处理。结果表明:在相同肥料处理条件下,提高灌水量有利于西瓜株高生长,但茎粗减小,发生徒长。F2W2处理能使西瓜叶片叶绿素含量在各个生育期保持较高水平。在西瓜苗期,增加水肥用量的F3W3处理提高了西瓜叶片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但与F2W2处理差异不显著。坐果期后,F2W2处理的西瓜光合能力较强,获得了较高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较提高灌水量和施肥量的F3W3处理增产3.6%,灌溉水分利用效率(irrigation water use efficency,iWUE)提高35.73%。在果实品质方面,F2W2处理的西瓜中、边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蛋白质和番茄红素等质量分数表现最好,F2W1处理的西瓜可溶性总糖质量分数最高,F3W2处理的西瓜总维生素C质量分数最高,但与F2W2处理差异不显著,且F2W2处理西瓜产生最佳的糖酸比,口感极佳。综合分析表明,F2W2处理的西瓜生长健壮,光合作用强,优质高产,且水分利用效率较高,是利于西北旱作膜下滴灌条件下西瓜生产中适宜的水肥组合。  相似文献   

15.
不同生育期调亏灌溉对温室梨枣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为探明调亏灌溉对温室梨枣品质的影响,2005-2007年以日光温室7年生矮化密植梨枣树为试材进行试验,试验期间设置充分供水处理(即对照T1),萌芽展叶期(Ⅰ期)轻度或中度亏水处理(T2),及开花座果期(Ⅱ期)、果实膨大期(Ⅲ期)和果实成熟期(Ⅳ期)中度亏水处理(即T3、T4和T5)。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期亏水处理对梨枣品质的影响差异明显;与对照相比,3 a间Ⅰ期、Ⅱ期亏水处理对梨枣单果质量、含水率影响较小(P>0.05),梨枣硬度提高13.7%~15.8%,有机酸、坏果率分别下降14.2%~18.8%和21.0%~25.0%,且均达显著水平(P<0.05),可溶性固形物、糖酸比分别提高22.1%~24.4%和47.8%~60.0%,达极显著水平(P<0.01),同时使成熟期提前10~12 d;Ⅲ期亏水处理使梨枣果实硬度、着色度、Vc、可溶性固形物及糖酸比依次提高22.3%、41.9%、27.0%、38.1%和53.5%,Ⅳ期亏水处理依次提高22.7%、42.3%、37.4%、27.1%和98.7%,两期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Ⅲ期、Ⅳ期亏水处理使有机酸显著降低(P<0.05),并大幅降低坏果率(P<0.01),成熟期提前15~20 d,但同时使单果质量、果实含水率降低,且Ⅲ期亏水处理差异显著(P<0.05);各生育期亏水处理对梨枣品质的改善程度依次为:Ⅳ期>Ⅲ期>Ⅱ期≈Ⅰ期。综合考虑亏水处理对梨枣品质各项指标影响,果实成熟期中度亏水处理对品质改善效果最佳,具有重要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干物质生产及分配模型在西北地区温室环境不同水分处理的使用性,以番茄为材料,于2013-2015年在陕西省杨凌区温室内进行亏水处理试验,设置全生育期充分灌水处理、仅苗期亏水50%处理、苗期开花期连续亏水50%和全部亏水50%共4种水分处理,通过2013-2014年温室试验分析不同水分处理条件下番茄茎、叶、果实和根系的动态变化,建立了基于番茄耗水量、地上部和根系分配指数、地上部各器官分配指数的番茄干物质生产及分配模型;利用2014-2015年试验数据对干物质生产及分配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利用累积辐热积与干物质总量进行拟合得到的关系式,可以利用累积辐热积较为准确地模拟不同水分处理下番茄干物质总量。番茄干物质总量受累积辐热积和水分影响较大,而干物质总量在地上部、根系及地上部各器官的分配指数只随辐热积变化,不随灌水量发生显著的变化。运用番茄耗水量、累积辐热积、经验公式和经验系数得到的干物质生产及分配模型,通过该模型估算不同水分处理番茄茎、叶、果实和根系干物质的预测值和实测值拟合度较高,其绝对误差为0.24~9.46 g/株,均方根误差为0.35~10.01 g/株和决定系数为0.78~0.89,可以用该模型预测肥料充分条件下各水分处理温室番茄各器官的干物质生产及分配,为温室番茄不同水分条件下番茄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调亏灌溉是作物通过主动调节自身营养达到节水和提高果实产量等目的。该文通过微灌枣树试验,研究了涌泉根灌下调亏灌溉对山地枣树生长与产量的影响。2013年分别在萌芽展叶期和开花坐果期进行轻度、中度和重度3个调亏水平调亏处理试验。结果表明:轻度和中度水分亏缺均对枣吊的生长起到抑制作用,能够有效减少新梢生长及夏季修剪量,而对枣树果实的生长起到了促进作用,达到增产的目的。轻度、中度和重度水分亏缺与充分灌溉相比,枣吊长度分别减少了7.2%、13.2%和19.7%(P0.05)。枣树坐果期,果实生长缓慢,轻度、中度、重度调亏以及充分灌溉果实生长量分别为果实最终体积的14.5%、14.1%、13.8%和13.5%。与充分灌溉相比,轻度调亏的枣树最终产量提高了22.1%(P0.05)。可见,调亏灌溉会较为显著的影响枣树的最终产量。适宜的水分亏缺对枣树果实生长与产量有促进作用,且提高了水分利用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