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4 毫秒
1.
濒危珍稀植物见血封喉的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见血封喉的分布及生物学特性 见血封喉[Antiaris toxicaria(Pers.)lesch.,又名箭毒木]为桑科见血封喉属植物,生长在亚洲和非洲的热带地区。该属共有4个种,都含有剧毒的乳汁。其中见血封喉为4个种中唯一在中国有分布的种,主要分布于云南的西双版纳、广西南部、广东西部和海南省等地。其生于海拔1000m以上山地或石灰岩谷地,喜热量丰富、常夏无冬,寒潮影响微弱、平均温度21~24℃、极端低温0~5℃以上、年降雨量1200-2000mm、空气湿度大的地方,印度、斯里兰卡、缅甸、越南、柬埔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均有分布。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见血封喉的植物学性状与特性、用途和作用、种子的萌发特性及繁殖栽培要点。  相似文献   

3.
用11种萃取剂进行见血封喉强心甙的提取实验。结果表明,用95%乙醇为萃取剂的提取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作为民间止血要药的兰科植物见血青,野生资源正面临枯竭并变得名贵。本文通过对见血青的生态特性观察、物候期及生长情况的记录,以期为实现人工引种栽培见血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采用热水提取法提取见血青[Liparis nervosa (Thunb.ex Murray) Lindl.]多糖,以滤纸片法测定多糖的体外抑菌活性;以邻苯三酚自氧化法、Fenton体系测定多糖清除自由基的能力.结果表明,见血青多糖对供试菌种生长未表现出抑制性,但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性.0.1~2.0 mg/mL见血青多糖对超氧阴离子的清除率为4.4%~18.6%,0.5~8.0 mg/mL见血青多糖对羟自由基的清除率为4.3%~59.8%,8.0 mg/mL见血青多糖对羟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相当于同等浓度维生素C(VC)的60.6%.  相似文献   

6.
为优化见血青[Liparis nervosa(Thunb. ex A. Murray) Lindl.]的酚类成分提取工艺,以酚类成分得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超声功率、乙醇浓度、料液比和提取时间4个因素对见血青酚类成分得率的影响;并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进行响应面分析,确定提取见血青酚类成分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显示,超声辅助提取见血青酚类成分的最佳提取工艺为以料液比1∶72 (g∶mL)加入浓度72%的乙醇,用350 W超声辅助提取54 min,见血青酚类成分得率可达(14.31±1.26) mg·g-1。与加热回流和浸渍这2种传统提取工艺相比,超声辅助提取具有耗能少、耗时短和酚类成分得率高等优点,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采用针刺法治疗羊拉稀,不必使用专用工具和消毒,可就地取材,如普通缝衣针甚至竹木的刺等一切尖锐之物均可,具有易操作、疗效显著等诸多优点。具体方法如下:用针刺治病羊时,首先用双腿将羊夹住,先用双手掰开羊嘴,然后用左手拽出羊的舌头,右手捏针快速浅刺羊舌头底部较粗的血管并使其出血。然后刺双耳尖,见血即可。接着在肛门上侧约1.5厘米处轻刺一针,不必见血。  相似文献   

8.
正家庭医生养心草,学名费菜,又名救心草、回生草、景天三七、见血散、活血丹及土三七等,是珍贵的景天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据研究测定,每100克鲜食部位含蛋白质2.1克、碳水化合物8克、脂肪0.7克、粗纤维1.5克、胡萝卜素2.8毫克、  相似文献   

9.
依托海口市第2次古树名木资源普查,采用传统分析与GIS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海口市古树名木资源的种类组成、植物区系、结构特征、生长势和空间分布格局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海口市共有古树名木1 684株(其中名木94株),隶属于28科45属51种。古树名木数量多且种类丰富;主要以桑科(Moraceae)、使君子科(Combretaceae)、棕榈科(Palmae)、无患子科(Sapindaceae)和含羞草科(Mimosaceae)等为优势科;以榕树(Ficus microcarpa)、高山榕(Ficus altissima)、见血封喉(Antiaris toxicaria)、榄仁树(Terminalia catappa)和椰子(Cocos nucifera)等乡土树种为主;海口市古树名木资源的科、属分布类型具有明显的热带性质和由热带向亚热带、温带过渡的特点。(2)海口市古树树龄结构呈三角形分布,即随树龄增大古树数量逐渐减少,表明海口市古树后续资源丰富。大部分古树名木的生长状态以正常为主,占总株数的64.72%,表明整体长势良好。(3)从空间分布格局看,海口市古树名木资源分布范围较为广泛,分布密度为0.736株·km?2。海口市古树名木分布的聚集程度很高,主要分布在海口府城、博爱等老城区,以及遵谭镇、新坡镇、三门坡镇、大坡镇、旧州镇和三江镇等城镇,反映出古树名木分布的历史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0.
救心菜无公害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救心菜学名费菜,又名土人参、养心草、养心菜、回生菜、土三七、见血散等,集观赏、药用、食用于一体,可广泛应用美化、保健食品、饮品、医药用品等。  相似文献   

11.
草莓立体栽培概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立体栽培也称垂直栽培,是在尽量不影响地面栽培的前提下,通过竖立起来的栽培柱或其他形式作为植物生长的载体,充分利用温室空间和太阳光照的1种无土栽培方式。对目前生产中几种常用的草莓立体栽培形式架式栽培、柱状立体栽培、墙体栽培、高架栽培床等进行了总结,并对其技术特点进行了归纳。立体栽培具有可提高空间利用率和单位面积产量、解决重茬问题、减少土传病虫害等优点,经济价值和观赏性均较高。草莓立体无土栽培已成为设施园艺的1个亮点。  相似文献   

12.
金鑫  何翠  曾旭 《农学学报》2022,12(1):65-69
通过简述魔芋生长环境需求特性,总结魔芋庭院栽培、净作栽培、大田间套作栽培、林下栽培、轮作栽培及保护地栽培等栽培模式研究进展,分析各种栽培模式的优缺点.提出了今后应从广泛开展魔芋种质资源收集、鉴定、评价与利用,构建魔芋间套作、轮作栽培新模式,提高魔芋种植全程机械化、自动化水平,扩大魔芋种植范围,创建有机栽培模式等方面改进...  相似文献   

13.
采用棚架式和篱笆式2种栽培方式,以近自然栽培方式为对照,研究不同栽培方式对2年生星油藤果实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篱笆式栽培与棚架式栽培和近自然栽培相比,果实产量分别提高20.20%和88.16%,病虫果率分别降低60.00%和93.75%,果实饱满率分别提高6.04%和12.61%。棚架式和篱笆式2种栽培方式的果实品质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但这2种栽培方式与近自然栽培方式的果实品质相比,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不同栽培方式对韭菜生长和碳水化合物累积的影响,以韭菜品种雪晶208为试材,测定其在土壤栽培、营养液栽培和基质栽培下农艺性状和可溶性糖组分及其含量的动态变化,并通过灰色关联分析了不同栽培方式下韭菜产量相关性状的主次关系,筛选出不同商品性状需求下韭菜的适宜栽培方式。结果表明:(1)在3种栽培方式下,营养液栽培更容易促进韭菜的快速生长,其株高、最大叶长、叶片数、假茎长增长最快,基质栽培次之,土壤栽培下韭菜生长最慢,但土壤栽培却有利于叶宽和假茎粗的生长。(2)不同栽培方式对韭菜产量的影响差异显著,营养液栽培利于韭菜单株产量的快速增加。整个生长周期,营养液栽培的韭菜地上部鲜重和干重始终高于其他栽培方式。培养至35 d,营养液栽培的韭菜地上部鲜重较土壤栽培、基质栽培分别提高了50.16%和63.70%,地上部干重较土壤栽培、基质栽培分别提高了11.07%、16.04%。(3)3种栽培方式下韭菜不同器官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差异显著,营养液栽培易使韭菜假茎中可溶性总糖和果糖快速累积。培养7~35 d,营养液栽培下韭菜不同器官的总糖与其他糖组分含量始终高于土壤栽培和基质栽培;其中,培养35 d假茎总糖的增幅显著高于叶的总糖增幅,且收获期假茎中蔗糖、葡萄糖、果糖含量较叶分别提高13.83%、12.31%、29.14%。(4)灰色关联分析发现,3种栽培方式下与韭菜单株产量关联紧密的指标均为可溶性糖组分与含量,影响营养液栽培、基质栽培和土壤栽培的首要因素分别为假茎蔗糖、叶蔗糖和叶葡萄糖。综上,在3种栽培方式中,营养液栽培是最利于韭菜快速生长与可溶性糖累积的栽培方式,其中假茎蔗糖含量是营养液栽培韭菜产量形成的关键因子,说明蔗糖的累积在韭菜营养液高产栽培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中国特色水稻栽培学发展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水稻是我国最重要口粮作物,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我国水稻生产正面临由传统小规模生产向机械化、智能化、标准化和集约化的现代规模化生产方式转变,在此重要历史节点,回顾总结70年中国特色水稻栽培学发展历程与科技成就,对探索未来水稻栽培科技发展方向具有重要意义。70年来,我国水稻栽培科技界抓住水稻不同主产区大面积生产问题与关键技术瓶颈,深入开展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栽培措施等方面关系的研究,探索水稻生育调控、栽培优化决策和栽培管理等新途径与新方法,取得了一大批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的重要栽培技术和理论,形成了一批重大栽培科技成果。笔者着重从叶龄模式栽培理论及技术、群体质量及其调控、精确定量栽培、轻简化栽培、机械化栽培、超高产栽培、优质栽培、绿色栽培、逆境栽培和区域化栽培等十个方面阐述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水稻栽培取得的主要科技成就,并指出了未来中国水稻栽培创新发展的重要方向:一是加强水稻绿色优质丰产协调规律与广适性栽培技术研究;二是加强多元专用稻优质栽培研究;三是加强水稻超高产提质协同规律及实用栽培研究;四是加强直播稻、再生稻稳定丰产优质机械化栽培研究;五是加强水稻智能化、无人化栽培研究。  相似文献   

16.
立足浙江省长兴县发展实际,提出能够开展并大力推广的栽培模式,并总结可供借鉴的栽培模式,提升蔬菜栽培的栽培质量与栽培效率。  相似文献   

17.
了解不同灵芝菌株的差异,探究其最佳的栽培模式,可为灵芝精深加工源头提高优良的栽培品种和栽培模式。通过不同栽培模式对4个灵芝菌株其子实体农艺性状和活性成分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段木栽培中黄灵芝子实体农艺性状表现最好,代料栽培中野生灵芝子实体农艺性状表现最佳;段木栽培中平芝多糖和三萜含量最高;代料栽培中野生灵芝多糖含量最高,而平芝三萜含量最高。灵白、平芝和黄灵芝其多糖和三萜含量段木栽培皆高于代料栽培,野生灵芝其多糖和三萜含量代料栽培明显高于段木栽培。由此可见,不同灵芝菌株适宜于不同的栽培条件和栽培模式,这为选择获得活性成分高的专有灵芝菌株及相应的栽培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明新高产栽培模式的增产效果和对农艺性状的影响,对9个水稻材料在两种栽培模式下的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新栽培模式增产效果显著,单位面积有效穗数极显著增加,结实率显著下降,分蘖初期、分蘖盛期提前,生育期有缩短的趋势,但不同水稻材料的以上变化情况各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