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李敏  林炎丽  杨富裕 《草地学报》2017,(6):1239-1244
试验用黄孢原毛平革菌(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乳白耙菌(Irpex lacteus)、虫拟蜡菌(Ceriporiopsis subvermispora)3种白腐真菌及其混合菌对柳枝稷进行预处理,研究白腐真菌种类、时间、温度、水分、菌液量对柳枝稷降解的影响,为柳枝稷的生物预处理及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黄孢原毛平革菌、乳白耙菌和虫拟蜡菌两两之间均无拮抗反应,可以相互混合生长;当温度为28°C,加水5mL,菌液量为1mL时,混合真菌对木质素的降解与单一白腐真菌相比并没有优势,在3种白腐真菌中,乳白耙菌效果最好,几乎不降解纤维素,并且在第20天时木质素降解率达到最高为36.63%;当改变条件时,发现温度为28°C,水分为5mL,菌液量为3mL是乳白耙菌对柳枝稷进行预处理20d效果最好的条件,此时木质素降解率最高为63.45%,半纤维素降解率为24.82%,而纤维素和空白组差异不显著。因此,在三种白腐真菌中,乳白耙菌对柳枝稷的预处理效果最好,木质素降解率最高,半纤维素略有降解,而且几乎不降解纤维素。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旨在探究菌酶复合制剂发酵玉米秸秆的最佳发酵条件及发酵效果。运用均匀设计试验,以中性洗涤纤维降解率、酸性洗涤纤维降解率为目的指标,对黄孢原毛平革菌(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接种量、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添加量及发酵天数4个因素进行筛选,并对发酵效果进行评价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菌酶复合制剂发酵玉米秸秆的干物质、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未发酵秸秆(P0.05),酸性洗涤木质素、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低于未发酵秸秆(P0.05)。本研究所获得的最佳发酵条件为:纤维素酶添加量0.2 g/kg,木聚糖酶添加量0.1 g/kg,黄孢原毛平革菌接种量20%,发酵天数19 d;在此条件下,玉米秸秆的中性洗涤纤维降解率和酸性洗涤纤维降解率分别达到了23.47%和20.13%。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以拟康宁木霉(Trichoderma koningiopsis)和黄孢原毛平革菌(Phanerochaetechrysosporium)为发酵菌种,研究混合发酵对玉米秸秆纤维素和木质素降解率的影响及最优发酵条件。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通过测定菌种比例(拟康宁木霉∶黄孢原毛平革菌)、接种量、营养液添加量及发酵天数对纤维素和木质素降解率的影响,筛选出混合真菌发酵的最优条件,并进一步采用响应面法评价各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玉米秸秆纤维素和木质素降解率的影响,最后采用Design Expert 8.0.6软件分别建立混合真菌发酵玉米秸秆降解纤维素和木质素条件的二次多项式数学模型。结果表明:混合真菌发酵玉米秸秆的最优发酵条件为菌种比例1.0∶4.1,接种量25.2%,营养液添加量72.2%,发酵天数11 d。在此条件下,玉米秸秆纤维素和木质素降解率分别达到36.80%和28.87%。  相似文献   

4.
不同加工方法对白酒糟营养价值和体外瘤胃发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旨在研究不同加工方法对白酒糟营养价值和体外瘤胃发酵特性的影响.以未处理白酒糟作为对照(CK组),按白酒糟的加工方式不同设4个试验组:黄孢原毛平革菌发酵白酒糟(发酵,F组)、黄孢原毛平革菌发酵粉碎白酒糟(粉碎+发酵,CF组)、黄孢原毛平革菌发酵氨化白酒糟(氨化+发酵,AF组)、黄孢原毛平革菌发酵粉碎、氨化白酒糟(粉碎...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发酵玉米秸秆的粗蛋白质含量,试验用拟康宁木霉(Trichoderma koningiopsis)和黄孢原毛平革菌(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发酵玉米秸秆,待发酵底物还原糖含量较高时接入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以酵母菌接入的时间点、接种量以及与拟康宁木霉和黄孢原毛平革菌共同发酵的时间作为单因素,研究其对发酵玉米秸秆中粗蛋白质含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进一步评价各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发酵玉米秸秆粗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拟康宁木霉和黄孢原毛平革菌共同发酵玉米秸秆第7天时二次接种酿酒酵母,酿酒酵母接种量为8.5%,与拟康宁木霉和黄孢原毛平革菌再共同发酵80 h为最优发酵参数,发酵玉米秸秆的粗蛋白质含量可达到最大值13.23%。综上,拟康宁木霉、黄孢原毛平革菌及酿酒酵母混合发酵玉米秸秆相对于玉米秸秆干物质增加了粗蛋白质含量。  相似文献   

6.
为了确定最佳发酵工艺条件,试验采用黄孢原毛平革菌、绿色木霉进行了混合固体发酵玉米秸秆工艺条件的中试研究。结果表明:固体发酵培养基的组成为玉米秸秆与麸皮为4∶1,加入5%的尿素、0.5%的KH2PO4、0.1%的MgSO4.7H2O;加水量为1∶1.3;发酵温度为32℃;接种比例为2∶1;接种时间为接入黄孢原毛平革菌发酵48 h后接入绿色木霉;发酵周期为120 h。混合固体发酵后含有纤维素酶420 U/g,木质素酶85 U/g,粗纤维的利用率为69%。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利用糙皮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615菌株固体发酵小麦秸秆,旨在研究糙皮侧耳615菌株对小麦秸秆木质纤维素的降解效果。液体培养糙皮侧耳615菌株并测定1~10 d产漆酶、锰过氧化物酶活力变化;随后利用糙皮侧耳615菌株种子液固体发酵经1.00%Ca O处理的小麦秸秆,25℃发酵30 d,测定小麦秸秆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以及粗蛋白质含量变化;最后对发酵后的小麦秸秆进行电镜扫描,观察其结构变化。结果表明:(1)漆酶活力从第1天至第4天不断上升,并在第4天达到最大值1428.00 U/L,从第5天开始下降,且在第10天下降到399.00 U/L;锰过氧化物酶活力从第1天至第5天不断上升,并在第5天达到最大值15.45 U/L,从第6天开始下降,且在第10天下降到4.74 U/L。(2)小麦秸秆经糙皮侧耳615菌株发酵后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降低(P0.05),且比对照组降低了4.23%,酸性洗涤纤维的含量显著升高(P0.05),且比对照组升高了4.19%;纤维素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比对照组高了37.17%,半纤维素、木质素的含量显著降低(P0.01),分别比对照组降低了19.87%、43.75%;同时,粗蛋白质的含量显著提高(P0.01),比对照组提高了4.14%。(3)扫描电镜结果显示,小麦秸秆经糙皮侧耳615菌株发酵后,其粗纤维可被有效降解。液体培养糙皮侧耳615菌株在第4天、第5天产漆酶、锰过氧化物酶能力较强;小麦秸秆经糙皮侧耳615菌株固体发酵30 d后,小麦秸秆中的木质素含量、半纤维素含量均显著降低,粗蛋白质含量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8.
白腐真菌可提高秸秆利用率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微生物处理秸秆是人们最早应用秸秆作为饲料的方法之一,它与物理、化学等方法处理相比,具有投资少,操作简单,不污染环境等优点。在微生物处理中,只有少数真菌能同时分解所有的植物聚合物,主要是白腐真菌。而其它如酵母菌等对底物有选择性,并需对木质素、纤维素进行化学的或物理的预处理。检测表明白腐真菌能把秸秆体外降解率从40%提高到69%。1白腐真菌的生物学分类及分解木质素、纤维素的机理白腐真菌属真菌门担子菌纲,包括桦多孔菌、云芝深褐色刺革菌、漏斗状侧耳、糙皮侧耳、晚生侧耳、弓状多孔菌、甜菜苷侧耳辐射卧孔菌、粉状…  相似文献   

9.
本文旨在研究添加可溶性淀粉对降解后的白酒糟体外发酵特性的影响,并确定影响发酵的最佳结构性碳水化合物(SC)与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的比例.采用黄孢原毛平革菌发酵白酒糟20 d,以降解其木质素含量.在体外发酵各组中添加可溶性淀粉使SC/NSC比分别为1.66、2.06、2.46、2.86、3.26和3.66.每组设5个重复.结果表明,通过黄孢原毛平革菌发酵,白酒糟中酸性洗涤木质素的含量降低了16.4%(P<0.01),而粗蛋白质含量提高了6.04%(P<0.01).在体外发酵试验中,随着可溶性淀粉添加量的增加,累计产气量显著增加(P<0.01).增加可溶性淀粉添加量改变SC/NSC比可显著影响微生物蛋白(MCP)、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和氨氮(NH3-N)浓度(P<0.01).通过SC/NSC比(x)与MCP(y)的回归分析(y=-0.826x2+3.947x+1.189)得出,体外发酵最佳SC/NSC比为2.39.添加可溶性淀粉提高了丙酸在TVFA中的比例(P<0.05),而降低了乙酸与丙酸比例(P<0.05).由结果可知,添加可溶性淀粉可提高降解后白酒糟的消化率,并得出体外发酵最佳SC/NSC比为2.39.  相似文献   

10.
木质素是农作物秸秆饲用化利用的主要限制因素,现仅有少数微生物产生木质素降解酶,且产量少、酶活低,不适合工业化生产,酶蛋白的高效异源表达是提高木质素降解酶产量的有效途径。工程菌ZHMX4和ZHQX1是分别从黄孢原毛平革菌和云芝栓孔菌中扩增出木质素过氧化物酶基因(lip)和漆酶基因(lac),利用同源整合重组技术构建所得的工程菌。对前期构建的表达木质素降解酶工程菌ZHMX4和ZHQX1进行了部分生物学特性研究,包括木质素降解酶适宜反应条件、木质素降解酶基因拷贝数和工程菌降解天然木质素能力的测定及工程菌营养需要分析,了解2株工程菌特性的同时为后续研究工作奠定基础。结果显示:工程菌ZHMX4和ZHQX1产木质素降解酶最适反应温度和pH分别为30℃、3.0和30℃、4.5;2株工程菌各2 m L(添加量为109cfu/g)混合对100 g玉米秸秆进行发酵时,木质素的降解率达到50.12%;根据Biolog YT微孔板试验结果,可优化2株工程菌的培养基,在培养基中添加一些营养物质,可促进工程菌的生长。  相似文献   

11.
糙皮侧耳对几种粗饲料营养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以玉米秸秆,小麦秸秆,干苜蓿为主要研究对象,用糙皮侧耳进行菌化并发酵培养,分析对比菌化前后三种粗饲料在感官指标和营养成分方面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三种粗饲料被糙皮侧耳菌化后颜色变鲜艳,质地变软,有淡淡的香味;玉米秸秆粗蛋白提高11.70%,粗脂肪提高6.18%,粗纤维降低17.25%,木质素降低6.62%;小麦秸秆粗蛋白提高9.21%,粗脂肪提高5.42%,粗纤维降低17.47%,木质素降低8.07%;干苜蓿粗蛋白提高9.32%,粗脂肪提高5.54%,粗纤维降低14.18%。糙皮侧耳对秸秆的饲料化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以玉米秸秆为原料,利用绿色木霉、黄孢原毛平革菌和重组毕赤酵母混和发酵秸秆纤维素,提高秸秆饲料的利用率。将3株菌按111的比例进行秸秆的发酵,以还原糖产量作为考察指标确定玉米秸秆饲料制备的最佳工艺为:玉米秸秆添加量10 g、p H值7、固液比19,在30℃培养9 d。  相似文献   

13.
为了优选白腐菌降解甘草渣中木质素及综纤维素的工艺条件并为制备功能饲料奠定基础,试验采用单因素和L_9(3~4)正交试验方法,以木质素和综纤维素降解率为衡量指标,优选温度、处理时间、初始pH值和含水量的最佳降解工艺条件组合。结果表明:在温度为30℃、处理时间为18 d、初始pH值为4.5、含水量为85%的试验条件下,甘草渣木质素、纤维素及半纤维素降解率可达到31.23%、39.57%、40.68%。说明白腐菌具有较高的木质素和综纤维素降解率,并可以有效提高甘草渣中黄酮、多糖和甘草酸的含量,具有转变为功能饲料的优势与潜能。  相似文献   

14.
疫木伐桩是松材线虫病除治中的难点,利用木腐菌处理松材线虫病疫木伐桩是一项环保、有效的伐桩处理技术。本试验研究了13种木腐菌对松材线虫的抑制作用以及对马尾松木块和松材线虫病疫木伐桩的分解能力,通过对木腐菌的筛选、优良菌株的扩繁,将优良木腐菌应用于松材线虫病疫木伐桩野外试验,结果表明,供试菌株除裂褶菌和杂色云芝外,其他菌都能抑制松材线虫的生长与繁殖,其中虎掌菌、松生拟层孔菌、粗皮侧耳、硫磺菌、茯苓和灵芝等6个菌能完全抑制松材线虫的数量。对马尾松木块及疫木伐桩的分解试验结果表明,接菌处理70d后,虎掌菌、松生拟层孔菌、粗皮侧耳、硫磺菌和茯苓5个木腐菌都分别对疫木伐桩起到了一定的分解作用,特别是硫磺菌对疫木伐桩具有较强的分解力和定殖力以及对线虫的抑杀作用,可作为今后利用木腐菌处理松材线虫病病死树伐桩的潜力菌。  相似文献   

15.
研究旨在通过紫外诱变育种技术提高侧耳菌纤维降解能力,来提高其处理秸秆饲料的效率。试验以侧耳菌为出发菌株,进行紫外诱变,采用PDA培养基筛选生长速度较快的菌株,再经过含有87%秸秆的培养基进行复筛,选育高效纤维降解菌株。结果表明:以紫外线照射30 s为最佳诱变剂量,获得菌株P89,其木质素过氧化酶(Li P)和漆酶(Lac)活性分别为出发菌株的2.03倍和1.89倍,菌丝生长速度提高18.21%,木质素含量降低19.89%(P0.05),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分别降低5.28%(P0.01)和5.16%(P0.01)。菌株P89为本研究诱变筛选获得的开发秸秆资源优秀菌株。  相似文献   

16.
以柚皮渣为原料,以柚皮渣中的主要苦味物质-柚皮苷的降解率为考察指标,筛选柚皮渣脱苦的发酵菌种,考察含水率、接菌量及发酵时间等因素对柚皮苷降解率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优化发酵工艺条件.结果表明,以诱导的黑曲霉为发酵菌种,以15 %的麸皮作辅料,在培养基含水率为60 %,接菌量0.4 mL/g,发酵时间4 d的条件下,柚皮苷降解率达92.2 %,可溶性蛋白含量从0.164 增加到0.389 mg/g,增长率为137.2 %.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旨在研究布氏乳杆菌(LAB)、黑曲霉(AN)、热带假丝酵母(CT)、枯草芽孢杆菌(BS)与植物乳杆菌(LAP) 3菌组合对木薯渣发酵品质的影响。以木薯渣为发酵原料,取LAB、AN、CT、BS与LAP中3种菌液以1∶1∶1体积比组合,共设5个不同组合:组合1:LAB+AN+LAP;组合2:LAB+CT+LAP;组合3:LAB+BS+LAP;组合4:AN+CT+LAP;组合5:CT+BS+LAP;空白组不添加任何添加剂,对照组Ⅰ添加1%尿素;对照组Ⅱ添加1%尿素+0.6%红糖,试验组Ⅰ为对照组Ⅰ+不同菌种组合(1~5),试验组Ⅱ为对照组Ⅱ+不同菌种组合(1~5)。各组均用生理盐水调制含水量为65%左右,于聚乙烯薄膜袋中真空发酵10 d。结果显示:①各试验组的pH均显著低于空白组和对照组(P < 0.05),试验Ⅱ1组(即LAB+AN+LAP+尿素+红糖)能提高木薯渣的乙酸含量,降解木薯渣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效果最好,其NDF和ADF含量均为最低,显著低于空白组和对照组(P < 0.05);②试验Ⅱ5组(即CT+BS+LAP+尿素+红糖)提高木薯渣粗蛋白质(CP)含量效果最好,其CP含量最高,显著高于空白组和对照组(P < 0.05);③添加相应的菌种+尿素+红糖发酵木薯渣有利于产生丙酸;④在木薯渣发酵过程中添加尿素+红糖比只添加尿素对木薯渣营养成分改善效果好;⑤在发酵培养基中添加尿素,能显著提高木薯渣CP含量;以乙酸和丁酸含量评价木薯渣品质,发现各组发酵木薯渣品质均达到1级水平。综上所述,LAB+AN+LAP+尿素+红糖或CT+BS+LAP+尿素+红糖固态发酵木薯渣后,均可有效改善木薯渣品质。  相似文献   

18.
以玉米秸秆为基质,考察糙皮侧耳菌在30 d培养期内对其木质素含量的变化,同时采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固态核磁共振谱(13C-NMR)对该过程中玉米秸秆的结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酸溶性木质素含量变化差异不显著(P0.05),酸不溶性木质素是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到30 d时仅为7.64%(P0.01)。SEM显示秸秆表面逐渐遭到破坏,空洞增多且增大,形成近似网状结构,结构变化明显。结晶度也由34.99降低到30 d的15.22。FTIR光谱和13C固态核磁共振谱木质素、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各自对应区间的吸收峰和信号强度也是逐渐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旨在研究布氏乳杆菌(LAB)、黑曲霉(AN)、热带假丝酵母(CT)、枯草芽孢杆菌(BS)与植物乳杆菌(LAP)组合对木薯渣品质的影响,筛选出发酵效果最优的混合菌组合。试验以木薯渣为发酵原料,对LAB、AN、CT、BS与LAP进行不同菌种的菌液以1∶1体积比组合,共设5个不同组合,组合1:LAB+AN+CT+LAP;组合2:LAB+AN+BS+LAP;组合3:LAB+CT+BS+LAP;组合4:AN+CT+BS+LAP;组合5:LAB+AN+CT+BS+LAP;各组合分别添加1%尿素或者1%尿素+0.6%红糖,空白组不添加任何添加剂,对照组Ⅰ添加1%尿素;对照组Ⅱ添加1%尿素+0.6%红糖,各组均用生理盐水调制含水量为65%左右,于聚乙烯薄膜袋中真空发酵10 d。结果表明:1)不同微生物添加剂组合发酵木薯渣对木薯渣营养成分改善效果5菌组合优于4菌组合。其中,LAB+AN+CT+BS+LAP+尿素+红糖组合发酵木薯渣效果最好,与空白组相比显著降低了发酵木薯渣p H(P0.05),提高了乙酸和丙酸含量;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均为最低,显著低于空白组和对照组(P0.05);粗蛋白质(CP)含量最高,显著高于空白组和对照组(P0.05)。2)添加相应的菌种+尿素+红糖发酵木薯渣有利于产生丙酸。3)在发酵培养基中添加尿素能显著提高木薯渣CP含量(P0.05)。4)在木薯渣发酵过程中添加尿素+红糖比只添加尿素对木薯渣营养成分改善效果好。综上所述,LAB、AN、CT、BS与LAP组合添加尿素和红糖固态发酵木薯渣,可以有效改善木薯渣品质。  相似文献   

20.
油菜秸秆具有较高的营养成分,但较高的木质纤维素含量极大限制了其的饲料化应用。本研究提供了一种好氧预处理黄贮油菜秸秆饲料方法,期望在好氧条件下利用秸秆腐熟剂打破油菜秸秆中木质素、半纤维素和纤维素三者之间紧密连接的结构,促进后期的厌氧黄贮过程。研究结果显示:好氧预处理黄贮油菜秸秆饲料的干物质(DM)含量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分别为32.62%和53.40%,均显著低于常规黄贮油菜秸秆饲料(35.14%和55.1%)(P < 0.05),好氧预处理黄贮油菜秸秆饲料的可溶性碳水化合物(WSC)含量为0.54%,显著高于常规黄贮油菜秸秆饲料(0.35%)(P < 0.05),好氧预处理有助于提高油菜秸秆黄贮饲料品质。对油菜秸秆结构进行表征,扫描电子显微镜显示,好氧预处理后的油菜秸秆相比原样表面出现塌陷,并且细胞壁有褶皱和破损,出现孔洞,比表面积增加|红外光谱图显示,好氧预处理明显降低了油菜秸秆羟基峰强度,但并未改变芳香族骨架振动吸收峰|X-射线衍射显示,好氧预处理明显降低了油菜秸秆在15 ~ 20°和22.5°处的纤维素结晶衍射峰。油菜秸秆结构表征说明,好氧预处理并未降解木质纤维素,但通过破坏油菜秸秆纤维的内部结构促进了后续厌氧发酵,进而提高油菜秸秆黄贮品质。结果表明,本研究提供的好氧预处理黄贮技术在不增加总体处理时间的前提下,能够有效提高油菜秸秆黄贮品质。 [关键词] 好氧预处理|油菜秸秆|黄贮|饲料品质|结构表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