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大豆根瘤菌剂在国内外广泛应用,具有明显增产效果。根瘤菌的有效性和大豆品种、地理区域、气候环境都有一定关系。新疆各地大豆播种面积逐年扩大,而大豆根瘤菌剂的应用几乎是空白。为此,我们在前几年的工作基础上,在新疆气候条件下对夏播大豆进行了大豆根瘤菌剂小区施肥效果试验。本篇报道了试验结果,这为新疆进一步大面积推广夏播大豆施用菌剂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新疆根瘤菌抗逆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根瘤菌-豆科植物共生体固氮是我国农业的传统经验,也是现代农业体系中维持土壤碳氮平衡的一个重要环节,培肥改土的有效途径。然而,根瘤菌-豆科植物共生体只是“固氮潜力”,并不能代表固氮能力。就根瘤菌来说,它的活动还要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所以开发逆性环境中的根瘤菌资源并研究其抗逆特性是提高根瘤菌-豆科植物共生体固氮能力的关键。新疆干旱区环境特殊,豆科植物在农牧业生产、药材生产、土壤改良、防风固沙中起着重要作用,我们从1983年开始,对新疆境内不同生态环境中的根瘤菌资源进行了比较全面的  相似文献   

3.
新疆气候变化下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格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新疆独特的气候-植被特征,利用遥感技术对植被光合作用解析,应用有关模型参数修正,构建适用干旱区的光能利用率模型NPP-GPEM;模拟估算新疆20年陆地生态系统1 km像元的年净第一性生产力,并进行其时空格局变化分析。结果表明:模拟结果检验较好地反映了新疆NPP空间分布和变化特征,明显体现出研究区生态系统碳吸收的空间异质性特征;表明干旱区植被生理特征的光能利用模型较合理,为干旱区生态系统研究和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4.
亚洲中部干旱区降水异常的大气环流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亚洲中部干旱区(中亚五国和新疆)是地中海气候与东亚季风气候的过渡带,区域天气气候与欧洲和东亚季风区迥异,具有世界独特的干旱区生态气候模式,即山地森林草原—盆地平原绿洲寓于荒漠,并与荒漠共存的生态气候地理格局。天气气候受高、中、低纬环流的共同影响,区域内部差异很大,形成多背景、多因子、多尺度影响下的极具代表性的气象灾害孕育和成灾环境。亚洲中部干旱区光热资源丰富、蒸发量大、气温变化剧烈,而降水稀少,且分布极不均匀,天山山脉的中西段是降水高值区,近百年来整体表现为增暖、增湿趋势。高、中、低纬系统和中亚低值系统的活跃,共同造就了中亚东部(新疆)降水年代际和年际异常增多。西亚西风急流是联系高、中、低纬环流系统相互作用的纽带。目前,该区域气象综合观测网建设不能满足应对气候变化的需求,同时对区域特有的环流系统、灾害性天气气候发生规律和形成机理、高分辨率区域数值模式、地—气相互作用对区域天气气候的影响、气候变化预估等方面的研究也较薄弱,开展上述研究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和战略价值。  相似文献   

5.
<正> 宁夏地处我国内陆,全年降水量130~380mm,属中温带干旱半干旱区。以气候干旱,多风沙,盐碱化普遍和植被稀疏为主要特征。因此,引种适合干旱半干旱区栽培的草坪植物,对宁夏城市裸地绿化及环境保护与整治有重要的意义。国内一些省市对草坪植物引种栽培的研究已取得了明显的进展,宁夏在这方面的研究才刚刚起步。目前,宁夏用于  相似文献   

6.
绿洲是干旱区、半干旱区特有的景观形态,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征,人口、资源与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生态环境非常脆弱。本文选取新疆较有代表性的新和绿洲为例,在分析、评价其生态环境的基础上,依据以水定地、以林护田、草田轮作与以草定畜、满足社会需求与经济效益最大等原则,采用线性规划方法,对新和县绿洲农业生态系统进行了优化分析,形成了三套方案,试图寻求干旱区绿洲农业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最后,通过综合比较,选择提出了方案Ι作为最优方案,并对新和绿洲农业发展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7.
欧洲荚蒾观赏性评价及其生理生态学指标的分析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祝燕  冯大千  李阳  郑路 《干旱区研究》2005,22(2):214-218
对新疆野生植物欧洲荚蒾引种后的观赏价值进行了定性评价,其综合观赏价值较高:花期较长、花色淡雅、花序大、整体形状有特点、果似樱桃、叶浓密可变色、树冠自然成形。使用Li-6200光合仪对其生理生态指标进行测定,并与新疆城市绿地常用的6种花灌木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欧洲荚蒾综合观赏价值高,具有较强耐荫性和较高的园林生态服务功能,在干旱区城市绿地系统中作为耐荫灌木层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在中亚干旱区,发育着大量的山地-绿洲-荒漠系统,其中中国新疆北部以及哈萨克斯坦东部是中亚干旱区山地-绿洲-荒漠系统的典型区,山地系统是干旱区水资源的形成区,也是重要的矿质营养库和生物种质资源库,绿洲系统是生产力相对较高的区域和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中心,而荒漠系统则是干旱区面积广阔和环境相对恶劣的区域。地貌类型与气候特征决定耦合类型的基础和框架,水文特征决定耦合类型的空间格局,植被类型反应耦合类型的外貌,本文对新疆北部和东哈萨克斯坦山地、绿洲、荒漠三个子系统结构与功能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典型区近40年气候变化的特点和规律,来探讨中亚干旱区山地-绿洲-荒漠系统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苜蓿是一种营养丰富,含蛋白质高的优良牧草,适应性强,抗旱,抗寒能力强,而且耐盐碱,产量高,不仅是各类家畜的优质饲料,也是很好的绿肥作物。为了提高它的产量,选育出适于新疆自然条件下侵染力强,固氮活性高,适应性广的优良菌株,我们在1988年做了苜蓿根瘤菌优良菌株的选育。  相似文献   

10.
通过野外调查和查阅大量标本及文献资料,对中国滨藜亚科(Atriplicioides)植物地理分布和区系特点进行了分析。中国滨藜亚科植物有28种,隶属7个属,主要分布于我国新疆、甘肃、内蒙古等20个省、自治区的干旱草原、荒漠、盐碱地带,尤以新疆最为丰富,分布有23个种,占全国的82.14%。在垂直分布上,从低于海平面80 m的吐鲁番盆地至海拔4 000 m以上的帕米尔高山地带都有其分布。中国滨藜亚科植物区系的特点:①特有现象明显;②具有典型的温带干旱荒漠分布性质;③与中亚成分关系密切;④区系成分古老与年轻并存。对滨藜亚科植物的特点,以及地理分布的研究,可为干旱区植被重建、植物的引种以及饲用植物的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干旱区研究》2015,(1):115
《干旱区研究》是由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和中国土壤学会共同主办的,以干旱区水、土、生物、气候四种可再生资源的研究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其内容包括干旱区生态及其生态系统与环境;干旱区自然资源的动态变化及相互作用;干旱区与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和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作用;干旱区生态与建设;全球变化与干旱区;干旱区减灾、防灾;先进技术在干旱区开发与研究中的应用。依靠广大的科学工作者,开展广泛而深入的基础理论研究,为我  相似文献   

12.
冀高寒半干旱区的资源特点及高效利用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高寒半干旱区冀西北高原的气候特点及资源类型,按照生态学原理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分析了现有资源的优劣势,提出了依靠现代科学技术,进一步调整农业结构,充分利用并发展该区特有的优势资源,为该区沙漠化的防治和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干旱区研究》2012,(6):1058
《干旱区研究》是由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和中国土壤学会共同主办的,以干旱区水、土、生物、气候四种可再生资源的研究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其内容包括干旱区生态及其生态系统与环境;干旱区自然资源的动态变化及相互作用;干旱区与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和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作用;干旱区生态与建设;全球变化与干旱区;干旱区减灾、防灾;先进技术在干旱区开发与研究中的应用。依靠广大的科学工作者,开展广泛而深入的基础理论研究,为我国培养和造就大批的干旱区资源与环境的科技人才。  相似文献   

14.
新疆野生维管束植物物种丰富度分布格局的水热解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疆地处中国干旱区,地形气候复杂,生境类型丰富多样,为研究极端条件下物种丰富度的分布格局及其成因提供了理想场所.利用新疆维管束植物丰富度数据和对应的气候数据,分析水热因子对新疆维管束植物物种丰富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物种丰富度随年降水量和年实际蒸散量的增加单调递增,随年平均气温和年最大可能蒸散量的增加呈单峰型变化.在盆地...  相似文献   

15.
《干旱区研究》2012,(6):1058-1058
《干旱区研究》是由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和中国土壤学会共同主办的,以干旱区水、土、生物、气候四种可再生资源的研究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其内容包括干旱区生态及其生态系统与环境;干旱区自然资源的动态变化及相互作用;干旱区与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和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作用;干旱区生态与建设;全球变化与干旱区;干旱区减灾、防灾;先进技术在干旱区开发与研究中的应用。依靠广大的科学工作者,开展广泛而深入的基础理论研究,为我国培养和造就大批的干旱区资源与环境的科技人才。  相似文献   

16.
《干旱区研究》2015,(3):482
《干旱区研究》是由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和中国土壤学会共同主办的,以干旱区水、土、生物、气候四种可再生资源的研究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其内容包括干旱区生态及其生态系统与环境;干旱区自然资源的动态变化及相互作用;干旱区与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和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作用;干旱区生态与建设;全球变化与干旱区;干旱区减灾、防灾;先进技术在干旱区开发与研究中的应用。依靠广大的科学工作者,开展广泛而深入的基础理论研究,为我国培养和造就大批的干旱区资源与环境的科技人才。本刊适合从事干旱区研究的专家、学者、科技  相似文献   

17.
塔里木盆地周边灾害性洪水类型及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区位于新疆南部。这里气候干燥、降水稀少、各项自然要素和自然综合体无不带有干旱环境的影响和特点。灾害性洪水便是一例,其类型之多,成因之特殊为我国其它地区少见,具有干旱区水文现象的独特性和代表性。洪水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灾变。据统计,世界上每年由于洪泛造成的损失平均达4000亿美元,新疆仅1987年洪水损失也高达3亿多元(人民币)。研究区约占新疆国土面积的二分  相似文献   

18.
西北半干旱区主要农作物对气候暖干化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西北半干旱区33个气象站1951-2004年温度、降水等气象观测资料、气象灾害统计资料和不同海拔高度代表点主要作物生长发育观测资料,分析西北半干旱区主要气候要素变化规律,主要农作物对气候暖干化的响应。结果表明:西北半干旱区降水量近55a来年际变化趋势除个别地方外,绝大多数地区呈下降趋势,气温距平呈上升趋势。由于气候变暖,冬小麦越冬死亡率有所下降,冬小麦越冬天数有所减少,整个生育期缩短。生态气候环境变化比较有利于冬小麦生长。同时由于冬季气温升高也带来了冬小麦小穗发育不良,不孕小穗增多等不良影响。冬季气温升高对冬小麦生长发育产生了较大影响。气候暖干化使玉米各发育期日期提前,全生育期生长天数缩短。春秋季气温增高有利于马铃薯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  相似文献   

19.
新疆湖泊沉积记录的气候水文变化及其环境效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综合分析湖泊沉积记录的西北干旱区全新世气候特征及演变规律基础上,对新疆不同时间尺度上湖泊的水文变化进行了研究.新疆不同地区全新世气候环境存在差异,北疆全新世主要经历了早期温干、中期暖湿以及后期温十的气候演化过程,但不同湖泊记录的气候转型时间有所差别.南疆全新世以来湖泊记录研究较少,对气候演变规律有不同的认识,但中全新世暖湿气候特征具有一致性.根据近千年来的湖泊沉积记录研究,近百年来新疆处于暖干化阶段.总体来看,全新世以来湖泊水位出现了明显的波动.并呈现总体下降的趋势.然而,近50年来,随着流域人口增加、社会经济发展等强烈的人类活动影响,造成流域水资源的匮乏,导致湖面的快速萎缩,引起严重的区域环境问题.地质历史时期的湖面升降,敏感地体现了气候的波动过程,由气候因子波动及人类活动趋势分析,新疆湖泊水面将继续萎缩.  相似文献   

20.
新疆特殊生境下微生物资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概述了新疆大型真菌、新疆豆科植物根瘤菌、新疆陆生固氮蓝藻、新疆地衣、新疆极端环境微生物等5类微生物资源的研究进展和研究意义,同时指出了新疆微生物资源研究目前存在的两个重要盲区,即新疆非豆科植物共生固氮菌和新疆菌根真菌资源的研究,提出了这两个盲区研究的价值、意义、必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