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冬水田综合利用研究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素称"天府之国"的四川,现有冬水田约2500万亩,占稻田面积的52%,为耕地面积的26%.近年来,其冬水田的综合利用发展特快.1983年以前,全省90%以上的冬水田均为年种一季中稻的利用形式,其它耕作制,如"稻田养鱼","稻  相似文献   

2.
水城特区南部的顺场乡,是一个边远、偏僻、冷凉、贫困的苗族乡。境内山峦起伏,地形气候极为复杂,海拔一般在1600米左右,年均温13.8℃,年降雨量为1332.6毫米,无霜期256天,全年日照1514.4小时。全乡有耕地4561亩,其中,稻田2743亩,占耕地面积的60.14%。稻田土壤肥力中等,灌溉方便,阳光充足,照理该乡应该是一个产高粮多的水稻主产  相似文献   

3.
平坝县有稻田14.8万亩,占耕地面积的51.5%,水稻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65~70呖,每年向国家提供商品大米一千多万斤,是贵州省商品粮生产基地县之一。 1984年,全县粮食总产量比1983年(历史最高年)增产3.7%。种植水稻14.7万亩,平均单产613斤。其中“遵籼3号”种植面积76449亩,平均单产715斤,“遵籼3号”种植面积占水稻面积的51.7%,而产量占水稻总产量的60.3%。在同等条件下,“遵籼3号”的单  相似文献   

4.
稻食根叶(虫甲)又叫食根金花虫,饭豆虫。多在泡冬田、阴山烂泥田,水案板多的田发生。幼虫附着在秧子根部,咬食稻根,稻根发黄,秧子生长不好,造成“坐蔸”,以致枯死。江口县一九七九年土壤普查,分布在全县各地的低产田47,840亩稻田面积中,约有  相似文献   

5.
湘、鄂、赣三省稻田三熟制轮作与连作试验研究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湘、鄂、赣三省五十年代初的稻田耕作制度是以一年一熟制为主,一季稻占稻田面积的85%以上,冬季多为冬炕或冬泡,只有部分种冬作物。六十年代中期始,推广一季稻改双季稻,复种指数不断提高,双季稻面积逐年扩大,与此配套的紫云英绿肥也很快发展起来。七十年代“绿肥—双季稻”已成为稻田复种制度的主体,到1977年,三省双季稻面积达到最高峰,占水田总面积的60%以上,“绿肥—双季稻”又占双季稻面积的70%以上。这种改革措施对三省粮食增产,尤其是水稻增产,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正>桂北高寒山区三江侗族自治县现有水田面积12.6万亩,由于山高水寒、温光等资源欠缺,大多数水田种植水稻一季有余、两季不足,全县单季稻年种植面积在10.6万亩,占全县水田面积的84.13%。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稻田复种指数,近年来,当地农技部门大力示范推广超级稻+再生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目前全县超级稻+再  相似文献   

7.
我县的冷、滥、锈田,约有五万五千七百多亩,占全县稻田面积的百分之十点八左右。这部份田,大都分布在坡脚、深山夹沟或平坝低洼处,有冷浸水或是长期泡冬,地下水位高、长期引煤矿水灌溉,或是因耕作栽培等原因,造成常年积水、浸泡、排水不良,地温低,土壤性状不好,养分释放缓慢,一般亩产稻谷只有三、四百斤。这部分田增产潜力很大,根据群众的经验,只要对症下药,稍加治理,就可大幅度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8.
一兴义市位于贵州省西南部,云贵高原向广西丘陵过渡的梯级台阶地带,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地形较复杂,以中低山丘陵为主。农耕地多集中在1000~1500米范围内,相对高差600米左右,全市耕地面积46万亩,其中早地31万亩,占耕地面积67.39%,分布在1200~1900米的范围内。本市气候温凉,年均温12.5~18℃,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雨量丰富,年降雨量1300~1500毫米,但分布不均,干湿季明显,冬春干旱严重,夏季暴雨成涝,土壤冲刷,水土流失严重,对夏收作物的生长和秋收作物的春播均受影响;本市日照充足,年日照1400小时,无霜期300天左右。  相似文献   

9.
平坝县是贵州省粮食生产基地之一,素有“稻米之乡”之称。全县有稻田14.7万亩,占耕地面积百分之五十一,水稻产量占的比重也比较大,要占粮食总产量的60—70%。每年向国家提供商品大米达一千万斤以上。  相似文献   

10.
一、新的课题岢岚县地处晋西北黄土高原,属高寒山区。年平均气温6.2℃,年降雨量498.3毫米,无霜期90至130天。全县总耕地面积45万亩,其中莜麦常年播种面积11万亩左右,约占粮田面积的1/3,在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长期以来,该县莜麦亩产一直在80斤上下徘徊,  相似文献   

11.
刘东辉 《作物杂志》1989,5(4):14-15
玉米是肇州县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作物,占耕地面积70%以上。由于科学技术水平制约,长期产量不高。1980~1982年平均亩产仅166公斤,属黑龙江省玉米中产区。1984年全县推行500公斤栽培技术以来,示范田面积逐年扩大,玉米生产大改观。1984年7个试点农户,150亩平均亩产600公斤;1985年5万亩,平均亩产519公斤;1986年15万亩,平均亩产594公斤;1987年全县102万亩玉米平均亩产416公斤;1988年全县95.3万亩  相似文献   

12.
奉节位于川东,是个山区县,境内山高坡陡,土多田少,粮食作物以玉米为主。近年来,总结推广了采用营养坨育苗方法和提前盖膜育苗移栽的手段,是趋利避害的先进技术措施,受到了农民群众的欢迎。全县玉米营养坨提前盖膜育苗移栽的面积正在迅速扩大。1981年推广了1.2万亩,占的比例很小;1982年上升到13万多亩,比上年增长9.8倍,占全县玉米面积的34%,平均亩产上升到532斤;1983年达到22.36万亩,占全县玉米面积39万亩的57.3%。  相似文献   

13.
赤水县地处云贵高原向四川盆地递降的斜坡地带,东南高,西北低,境内以低中山丘陵为主。气候温和湿润,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年均温18.1℃,≥0℃的积温6679.3℃,≥10℃的积温5888.3℃;年降雨量1286.8毫米;年日照1297.7小时。夏秋两季≥0℃以上的积温5361.4℃,占年积温的80.26%;降雨量1198.3毫米,占年降雨量的92.5%;日照1048.3小时,占年日照的80.78%。上述情况说明,夏秋两季水热资源十分丰富,适宜发展稻田多熟,特别适宜发展再生稻,增加粮食产量。  相似文献   

14.
<正>一、楚雄市核桃产业发展概况楚雄市地处滇中腹地,彝州首府,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日照充足,热量丰富,年均日照时数2450小时,年均气温15.7℃,正常年均降水量830毫米。全市林业用地面积34.72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78.3%,有林面积31.40万公顷,活立木蓄积量2001.19万米~3,森林覆盖率76.92%;农民人均拥有林地17.5亩,是农民人均耕地面积的17倍,林业产业具有独特的发展优势和巨大  相似文献   

15.
一、问题的提出淄博市位于鲁中地区泰沂山脉北麓,总面积3471平方公里(1988年数,下同)耕地面积207.12万亩,人均0.72亩,粮食总产95.64吨,人均333.6公斤。地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日照2542.6~2882.6小时,太阳辐射总量121.8~128.0千卡/厘米~2之间。全年日均稳定通过10℃的积温4391.2~4439.0℃,降水量年均586.4~692.0毫米,有效灌溉面积160.95万亩,占耕地的77.8%,旱涝保收面积141.55万亩占耕地的68.4%。每亩耕地年均化肥用量28公斤(折纯),高于全国、美国、原苏联的  相似文献   

16.
早地多熟栽培制是在适宜的地域范围内,通过不同作物类型群落有效地利用光、热、水等环境资源的生产能力,促进旱粮作物多熟高产,提高产值的一项重要措施。德江位于黔东北部,为云贵高原向湘西丘陵四川盆地过渡的斜坡地带。全县总土面积2077平方公里,耕地量算面积576547亩,其中旱地占耕地面积的51%,具有发展旱地多熟制的条件。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棉花营养钵育苗移栽技术已迅速普及,但由于移栽后棉苗常出现吊气死苗、缓苗期普遍较长等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未曾解决,影响了棉花早发高产。为了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研究其配套增产技术,以充分发挥营养钵育苗移栽的增产优势,我们从1987~1989年连续3年进行了棉花营养钵肥泥浆穴施移栽的试验、示范与推广。1987年全县应用面积39.6亩,1988年全县示范面积3.05万亩,占棉花播种面积的21.8%,占育苗移栽面积的25.1%。1989年全县推广9.26万亩,占棉花播种面积的56.2%,占育苗移栽面积的59.3%。全县3年累计应用面积12.3万亩,增产皮棉54.48万公斤,增加产值314.42万元,增加纯收入257.77万元。……  相似文献   

18.
水稻生产是我县粮食作物的大头,稻田面积占全县耕地面积(土普量算面积)的58·8%,水稻产量却占粮食总产75—80%之间,平均亩产还不到600斤。经过土普查清,主要原因是低产田面积占总田面积的67·5%,由于该类田面积大,严重影响水稻大面积的平衡增产。为提高这类田的产量,在总结群众经验的基础上,采纳外地一些行之有效的改良方法,几年来,对低产田改良进行了一些试点,收到明显效果。1983  相似文献   

19.
我县是一个“立体”农业区,有稻田26万亩,分布在海拔350~1000米之间,水稻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占60%左右,年均气温16.3℃,水、热资源丰富,有着杂稻生产发展优势。 1984年全县种植杂稻41282亩,总产2257.9万公斤,平均单产达546公斤。比常规稻单产358.5公斤提高187.5公斤,增产52.3%,充分显示了杂稻的增产  相似文献   

20.
兴隆公社位于绥阳县城东郊。全社有稻田10408亩。该地系属洋川坝子的延伸,山岔多,稻田都在两山沟溪之间。近几年来水稻穗颈瘟发生严重。1981年全社发病面积1000余亩,损失稻谷30多万斤。1982年穗颈瘟流行,成灾面积4170亩,占稻田总面积的40%左右,损失稻谷150多万斤。特别是五星、关外两个大队的1745亩水稻,成灾面积928亩,损失稻谷59万斤。面对病害的严重威胁,我联合防治组于1983年深入到该公社,调查了病害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