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4~2017年连续4年对引进栽培无核鲜食葡萄品种‘无核翠宝’、‘爱神玫瑰’、‘丽红宝’开展区域试验观察。结果表明:3个无核鲜食葡萄品种在福建古田综合性状表现优异:早结丰产、无核香味、抗病耐贮、适应性强,初步认定适宜在福建葡萄种植区域内发展。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葡萄生产的不断发展,其贮藏工作日益显得重要,目前鲜食品种上较耐贮的有巨峰、藤稔、红提、红宝石等中晚熟品种。根据不同品种立地条件,葡萄贮藏最适宜的温度在0~2℃之间,波动温差在1℃内,相对湿度90%~95%。除品种和其固定的温、湿条件外,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以提高葡萄耐贮性。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索水晶葡萄采后防腐保鲜的方法,以云南弥勒‘水晶’葡萄果实为试材,研究了SA、SNP及复合处理对‘水晶’葡萄在8℃贮藏条件下的防腐保鲜效果及其相关机制。结果表明,SA、SNP及复合处理均能有效降低‘水晶’葡萄采后的失重率、果粒脱落率、腐烂指数和果粒染菌率,抑制贮藏期间叶绿素、类胡萝卜素、维生素C、葡萄糖、淀粉含量的降低,抑制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含量的升高,加速总氮和游离氨基酸的降解,提高固酸比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此外,SA和复合处理使果实硬度保持在较高水平;SA处理使总酚和总黄酮的下降幅度加大,而SNP和复合处理则有效抑制其下降幅度。可见,SA、SNP及复合处理均能提高‘水晶’葡萄的耐贮性及贮藏品质,可作为防腐保鲜剂在‘水晶’葡萄的实际贮运中应用,但综合各指标发现复合处理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4.
为丰富福建葡萄品种资源结构,2014年起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福州综合试验站引进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昌黎果树研究所选育的‘春光’、‘蜜光’、‘宝光’、‘峰光’等4份优良鲜食葡萄品种,对其植物学特性、物候期、果实性状、生长结果习性及抗病性等进行观察,总结其在福建的综合表现。结果表明:4个欧美杂交葡萄品种较现有主栽品种巨峰具有坐果稳定、着色成熟一致、果肉硬脆耐储等优势,适宜在福建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5.
1.贮藏葡萄的选择 葡萄的耐贮藏性因品种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异,要选择耐贮藏的品种进行贮藏,如龙眼、新玫瑰、白莲子、牛奶、巨峰等。此外,用于贮藏的葡萄必须充分成熟才能采收。 2.贮藏葡萄的方法 现代化贮藏多用冷藏库,设备、  相似文献   

6.
欧盟种植的葡萄品种繁多,按其用途分为酿酒葡萄、鲜食葡萄和制干葡萄。欧盟葡萄种植面积达到350万hm2,其中,95%以上种植酿酒葡萄,约4%种植  相似文献   

7.
据秘鲁鲜食葡萄生产商协会(Provid)消息,2018/2019产季秘鲁出口鲜食葡萄超过4 700万箱(8.2 kg/箱)。受中美贸易摩擦、美国葡萄晚熟品种以及气候变化等因素影响,秘鲁鲜食葡萄出口时期有所推迟。上产季(2017/2018)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秘鲁鲜食葡萄出口大幅下滑。秘鲁出口鲜食葡萄中94%出口至北美、欧洲和亚洲市场,其增幅分别是28%、65%、46%。  相似文献   

8.
<正>据智利水果生产者联合会(Fedefruta)统计数据,2013/2014销售年智利葡萄种植户收益创近7年最高。其中,红地球、克里姆森无核、汤普森无核和火焰无核4个葡萄品种的收益最高,汤普森无核葡萄种植效益提升最大,收益达1.56美元/kg,每公顷净收入3.12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8.6%;克里姆森无核净收益为1.38美元/kg,每  相似文献   

9.
正据《果树学报》2016年第2期《冰温结合SO_2两段释放对"玫瑰香"葡萄贮藏品质的影响》(作者冯志宏等)报道,为了指导葡萄低硫、安全贮藏,研究了冰温结合SO_2两段释放对"玫瑰香"葡萄贮后品质及贮藏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冰温(-1.0、-1.5℃)结合SO_2两段释放避免了果  相似文献   

10.
辽宁省是我国葡萄主产省份之一,葡萄设施栽培规模和技术处于全国领先水平。2004年.辽宁全省葡萄栽培面积为7.06万hm^2,产量93.4万t,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第2位,其中.鲜食葡萄面积和产量居全国第1位.葡萄贮藏量占全国鲜贮量的70%左右,为全国最大的葡萄鲜贮省份。  相似文献   

11.
据《农业与食品化学》杂志第9期的一篇论文,通过对鲜食葡萄品种近十年的研究表明,常食葡萄对人体健康益处多。此项研究由美国夏威夷大学药剂学院的主任Pezzuto博士牵头,着重研究了近十年来食用葡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为开展鲜食葡萄果实品质评价及优良新品种筛选提供参考依据,以‘巨峰’、‘鄞红’、‘阳光玫瑰’、‘巨玫瑰’、‘蓝宝石’、‘浪漫红颜’和‘新雅’7个葡萄品种为试验材料,测定和分析了葡萄果实的17个品质指标,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7个葡萄品种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不同葡萄品种间果实品质存在一定差异。葡萄果实品质指标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共提取了4个主成分,累积方差贡献率高达95.440%,可以反映原指标的大部分信息,7个葡萄果实综合品质排序为鄞红>巨玫瑰>巨峰>浪漫红颜>阳光玫瑰>新雅>蓝宝石,与果实品尝鉴定结果基本一致。该研究摸清了湖州地区几个鲜食葡萄品种果实品质的差异性,发现鄞红和巨玫瑰两个品种在该地区综合品质表现优,这些对指导葡萄产业健康发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1.窖藏保鲜法。建一地下式砖或土结构窖.窖内设多层支架.架间距离30厘米左右,贮前将窖内清扫干净.并巳硫磺熏蒸消毒.选择大气晴朗、气温较低的早晨或傍晚采收葡萄.采收前要停止浇水。采收后.剔除病、破粒.进行装筐。筐内铺几层纸.放在阴凉处(10℃~15℃)预冷、至室外开始现霜冻时.将葡萄移入窖内.当客外气温降到0℃左右时,将葡萄分品种装入25×35厘米的塑料袋里.扎紧袋日,安放在窖内支架上保存。贮存期间.保持室温0℃~3℃,相对湿度85%左右.一般可贮藏到春节前后。2.家庭贮藏法。①吊藏:将葡萄穗悬挂于地窖内.每隔1…  相似文献   

14.
秘鲁有望连续两年成为全球第二大鲜食葡萄出口国。尽管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但秘鲁鲜食葡萄出口仍持续增长。根据秘鲁出口商协会(ADEX)的数据,2020年秘鲁葡萄出口额达10.3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7.6%,预计2021年还将增长。秘鲁葡萄出口量之所以能显著增长,其中一个原因是贸易协定的签署,以及秘鲁国家农业卫生局(Senasa)为促进出口所做的工作,为秘鲁鲜食葡萄开辟了新的出口市场。秘鲁葡萄品种多,其中红地球葡萄的口味最佳,更受消费市场青睐。此外,美国、荷兰和德国对秘鲁葡萄的进口需求增长。2021年底成为秘鲁出口葡萄销售黄金时期,时值中国庆祝新年而成为主要消费国。  相似文献   

15.
实用技术     
葡萄的采前管理与科学贮藏 葡萄是没有后熟过程的水果,用于贮藏的葡萄,必须充分成熟才能采收。葡萄成熟的标志是,糖分高,酸度底,芳香味浓和色泽鲜艳,有弹性。一般在果实含糖16%~19%、含酸0.6%~0.8%时采收,并要求采前两周不灌水,以利于长期贮  相似文献   

16.
据智利农业专家贝纳维兹称,秘鲁鲜食葡萄出口连年增加,2013/2014销售季智利鲜食葡萄出口量预计可达17万t,出口额5亿美元;2014/2015销售季智利葡萄出口量预计可达20万t,出口领5.5亿美元。在秘鲁农产品出口量排行榜中,咖啡位居首位,其次为芦笋,但未来水果很可能取代芦笋,并有超越咖啡之势。这一增长可能是由于秘鲁4个地区(艾卡、皮乌拉、耶克、阿雷基帕)的种植开发。如果秘鲁的马赫斯一希瓜斯(Majes Siguas)调水工程顺利实施,秘鲁将扩大葡萄种植面积、培育高品质葡萄品种,此举将扩大葡萄出口量。秘鲁鲜食葡萄出口季逐年延长。出口量逐年增多。为避开与智利葡萄的竞争,秘鲁葡萄出口季于1月份接近尾声。  相似文献   

17.
穗轴和果梗褐变、失水干枯和果粒脱落、腐烂是葡萄储运期间的主要问题。本研究探讨了给穗轴补水的效果及其对品质的影响。将穗轴插入装满水的塑料瓶(15mL)(瓶口有供穗轴插入的4.0mm孔径的圆孔),给穗轴补水并分别置于4℃和25℃条件贮藏。结果表明,穗轴补水能够延缓穗轴和果实失水、腐烂、脱粒,也延缓了相关酶活性的上升,使果刷耐拉力提高,但对果实可溶性固形物无明显影响,因此穗梗补水可减少葡萄果穗穗轴果梗失水,提高其耐贮运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中国果业信息》2006,23(8):58-58
据《食品工业科技》2006年第6期报道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的科研人员用不同用量的SO2对8个葡萄品种进行处理,研究了葡萄对SO2伤害的敏感性与吸收途径,为SO2系列保鲜剂在葡萄贮藏上的合理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根据秘鲁出口商协会(ADEX)的数据,2020年10月秘鲁鲜食葡萄出口情况良好,出口额达8015.2万美元,比2019年同期增长11%。2020年10-12月,秘鲁鲜食葡萄出口量达21.5万t,比去年同期的17.7万t增长了21.5%。  相似文献   

20.
据《Scientia Horticulturae》(2012年4月)的一篇研究报道,来自巴西隆德里纳市巴拉那州立大学农学院的研究人员对不同时间施用不同浓度脱落酸对红高鲜食葡萄着色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红高是巴西最重要的红色鲜食葡萄品种之一,但在温暖气候下栽培浆果果皮着色不好,可能是因为高温影响了花青素的积累。葡萄浆果果皮中内源植物生长调节剂脱落酸(S-ABA)的浓度在转色期开始时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