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临沧地区松毛虫病毒防治技术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松毛虫在临沧地区危害较为严重,1992-2001年发生面积为100419.5hm^2,自1995年开始引进和应用CPV和NPV病毒防治松毛虫11513.3hm^2,防治率达69.82%,其中在4月份防治效果较好,防治率达72.85%;8月份较差,防治率为67.27%,应用该病毒防治松毛虫,能有效地控制松毛虫危害,达到持续控灾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试验于 2 0 0 1年 8~ 9月 ,在内蒙古赤峰市克什克腾旗桦木沟林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内进行。结果表明 ,使用 2 0 %灭·阿可湿性粉剂进行地面常规喷雾和喷粉防治落叶松毛虫的效果显著 ,采用用药量 4 5 0~ 75 0g/hm2 进行常规喷雾防治 ,落叶松毛虫虫口减退率达 97%以上 ;采用药量 6 0 0~ 90 0g/hm2 进行常规喷粉 ,虫口减退率达 90 %以上 ,而且常规喷雾的防效好于常规喷粉  相似文献   

3.
研究表明 :在松材线虫病发生区 ,其病害的扩展、流行与马尾松毛虫危害有着密切的关系。当年受马尾松毛虫危害的松林 ,枯死松树数量平均为 77 879株 /hm2 ,比未受松毛虫危害的松林 (对照 ) 17 2 73株 /hm2 ,多 35 1% ;次年 ,前者平均枯死松树达 2 0 4 8株 /hm2 ,为对照 2 89株 /hm2 的 6 0 8%。松毛虫危害加速松材线虫病流行的原因是 ,松毛虫危害松树 ,削弱树势 ;弱势的松树招引松墨天牛侵入并增殖加快松树死亡 ;次年大量天牛从“松毛虫危害松木”上羽化 ,侵染健康松林 ,导致松材线虫病进一步扩散和流行。由此认为松毛虫危害是促使松材线虫病流行的重要因子 ,防治松毛虫是控制松材线虫病流行的重要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4.
DCPV-Bt混合剂持续控制马尾松毛虫灾害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利用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 (DCPV)与苏云金芽孢杆菌 (BacillusthuringiensisBerlner)混合防治松毛虫试验结果表明 :当 1ml混合剂含量为 0 2亿Bt芽孢 + 0 0 0 0 8~ 0 0 0 2亿CPB时 ,在 2 7℃条件下 ,松毛虫在喷施后 4~ 6d死亡率达70 % ,残存种群病毒感染率达到 5 0 % ,有效地控制了松毛虫的种群数量。通过酶联免疫技术 ,检测施用DCPV后林间松毛虫感染病毒情况 ,其中喷施DCPV长达 11a之久的松林 ,松毛虫带病毒率高达 78 5 % ,而且林中松毛虫种群密度一直保持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5.
灵丘县位于大同市东南部 ,总面积 2 7.3万 hm2 ,其中土石山区占 87.6 % ,海拔多在 5 5 0 m~ 2 2 34m之间 ,年平均气温 7℃ ,年平均降水量 4 5 0 mm。境内群山林立 ,气候温和 ,适宜多种乔木、灌木的生长。全县有林面积 10 .6万 hm2 ,其中油松 3.2万 hm2 ,大多为纯林。从 1974年开始发生油松毛虫 ,面积逐年扩大 ,危害愈来愈重 ,化学防治已无法控制虫害的发生蔓延。 1981年秋 ,该县建立生物防治车间 ,开始了人工繁殖赤眼蜂防治油松毛虫试验 ,连续 4年生产、释放赤眼蜂 ,防治效果显著。同时采用综合防治措施 ,终于降服了危害10年的油松毛虫 ,这…  相似文献   

6.
油松毛虫是我国历史性的森林害虫,对松林具有较强的破坏力.利用6HW-50车载高射程喷雾机,采用不同药剂、不同施药量进行松毛虫防治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用6HW-50型车栽高射程喷雾机喷药防治油松毛虫效率高、施药成本低,防治费用仅16.80元/hm2左右;喷洒1.2%苦·烟乳油防治油松毛虫最佳施药量为800 g/hm2,防治效果达88.2%;喷洒8%氯氰微胶囊悬浮液防治施药量125 g/hm2和187.5g/hm2的防治效果分别达97.1%和98.9%.研究结果为评估这一新药械防治松毛虫的效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北京市房山区2种林木害虫的监测与生物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北京市房山区持续6年对双条杉天牛、杨扇舟蛾进行了监测,并分别应用管氏肿腿蜂、松毛虫赤眼蜂进行了生物防治。根据田间调查松毛虫赤眼蜂对杨扇舟蛾卵平均寄生率为57.77%;管氏肿腿蜂对双条杉天牛幼虫寄生率为45.03%,平均虫口减退率46.27%。6 a累计释放蜂共4.38亿头,防治面积1 713 hm2。节约防治费用105.248万元,挽回经济损失1 301.7万元,总经济效益达1 407万元。  相似文献   

8.
利用病毒防治松毛虫是一种多快好省的生物防治方法,具有杀虫率高、成本低、使用简便等优点.1974年以来,特别是1977年,省、地林科所和普宁县林业局,在普宁县应用省林科所自制的马尾松毛虫多角体病毒种,进行生产和应用防治松毛虫的试验,一般幼虫暴食期病毒感染杀虫死亡率达90%以上,蛹死亡率达75%以上.现将有关病毒生产和应用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9.
通过在建平县应用弥雾机进行松毛虫防治试验,结果表明,使用1.2%烟碱·苦参碱,防治松毛虫幼虫80hm2,96h杀虫效果达89%。直接防治成本为85.5元·hm~(-2),仅为同期毒绳防治成本225元·hm~(-2)的38%。试验证明,应用弥雾机是防治辽西地区松毛虫幼虫的新途径,在同类地区松毛虫幼虫防治中具有广阔的生产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自 1 98 3年起应用松毛虫 CPV-W1 984在云南、四川、河南、广西等地防治文山松毛虫、德昌松毛虫、马尾松毛虫等主要害虫防治面积累计达 6.7万 hm2 ,效果显著。为了研究该病毒株在不同自然条件下不同的宿主松毛虫体内连续增殖后的遗传稳定性 ,作者电镜观察了三种病毒样品 ,其多角体形态大小一致 ,3 %和 5 % PAGE分析各样品的基因组RNA,结果表明该毒株在野外长期使用过程中 ,除保持稳定的毒力外 ,其形态结构与基因组也十分稳定  相似文献   

11.
1980年以来云南澄江从松毛虫等自然感病虫尸中分离出多种核型多角体病毒(NPV),质型多角体病毒(CPV)和颗粒型多角体病毒(GV)。于1980-2001年先后应用NPV、CPV防治云南松毛虫、思茅松毛虫、文山松毛虫、灰褐带蛾、毒蛾、蚕蛾;面积达7732.2hm^2,当年防效平均约为97%,1次防治,防治效果可持续10年以上。  相似文献   

12.
采用文山松毛虫NPV、CPV病毒混合液对虫害进行控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山松毛虫NPV和CPV病毒混合液对石岩寨林场寄主林分进行了13年的文山松毛虫防治效果的研究,结果表明:文山松毛虫NPV、CPV病毒混合液能够长期有效地控制文山松毛虫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在广东省雷州林业局的试验表明∶协调使用JDSCPV(日本赤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和BT(苏云金杆菌)防治马尾松毛虫,可综合二者的优点;适宜的用量配比为(CPV5.0亿多角体+BT1500亿芽孢)/0.066hm2,使用此用量配比,药后6天松毛虫死亡率为60%;药后12天死亡率为78%,残存活虫CPV的感染率为81.37%,死+感比率为96.3%。  相似文献   

14.
针对山区马尾松毛虫适合烟剂防治的特点,选用1.2%苦.烟乳油喷烟进行山区马尾松毛虫防治试验。结果显示:该药具有速效、低毒、彻底的特性,从经济高效的角度考虑,9倍液稀释浓度适合山区松毛虫防治,害虫死亡率达97.6%,可取代目前生产上常用的菊酯类化学农药喷烟控制马尾松毛虫危害。  相似文献   

15.
A strain of Cytoplasmic polyhedrosis virus (CPV) was separated from the infected larva during the research of 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 ofDendrolimus superans. The morphology, bioassay, histopathology and field-test for this CPV were studied. The size of CPV is 0.16 μm×1.57 μm and the virion is 16.0 nm×58.1 nm. The LC50 to the 3rd and 5th instar larva ofDendrolimus superans were 2.81×104 PIB/mL and 7.17×104 PIB/mL respectively. The polyhedrosis were formed after midgut of larva were infected for 72 h. A large amount of polyhedrosis was formed after 144 h. The mortality was more than 82% and average mortality was 84.62% when using 1.17×108 PIB/mL virus suspension to control the pest in field test. The project was supported by the Natural Sciences Foundation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 (Responsible Editor: Chai Ruihai)  相似文献   

16.
在Dpt CPV防治后的德昌松毛虫林区内,通过林间调查及室内镜检连续观测松毛虫的带毒率及感病死亡率。结果 Dpt CPV的持续效果明显,Dpt CPV能通过带毒成虫产卵传给子代,并引起幼虫大量感病死亡,蛹重,羽化率,产卵量明显下降;与化防区相比天敌昆虫明显增加,能控制松毛虫5年以上有虫不成灾,郁闭度大的林分已长达12年;  相似文献   

17.
“生物导弹”学名“松质·赤眼蜂杀虫卡,为了对马尾松主虫进行可持续控制,在荆门市利用“生物导弹”防治马尾松毛虫.试验结果表明:8天后,平均出蜂率达到90.8%;48天后,防效最佳,平均防效达到86.9%.  相似文献   

18.
DCPV围栏增殖技术和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病毒感染液的制备,围栏集虫感染增殖病毒,适时采收,整虫提取CPV等方面详细地介绍了松毛虫细胞质型多角体病毒的围栏增殖方法,并就这种方法涉及到病毒增殖效果的集虫虫质、增殖时机、接种浓度、感病虫的鉴别和病毒产量的预测等方面进行分析,阐明采用此方法较好地解决了大量增殖病毒的一系列技术性问题,具有增殖量大、产品质量好、生产成本低、适合我国国情的优点,达到病虫回收率超过80%,单虫病毒多角体产量大于2亿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对松毛虫CPV及菌毒复合剂Ⅰ、Ⅱ号防治马尾松毛虫的药效调查结果,CPV具有在林间水平、垂直传播、扩散的特点,对马尾松毛虫幼虫、蛹等虫态均有毒杀作用。用药量为1200~2400亿PIB/hm2时,防治效果好,持效期长,是一种极具开发前景的高效生物杀虫剂  相似文献   

20.
对1961年以来思茅林区松毛虫大暴发的过程进行了周期性分析,认为松毛虫的大暴发存在一定的周期性规律。利用气温、降雨量、积温、相对湿度、日照时数等气象要素和3种气候因子复合经验系数对1980至2001年思茅地区松毛虫发生情况进行了相关分析,发现松毛虫发生发展与气象因子关系密切;通过对1980年以来3次松毛虫大暴发的过程与气象因子关系的细致分析,得到了松毛虫大暴发前的气象因子的异常规律,分析结论有助于对松毛虫害发生的预测和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