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育雏期是指1~21日龄这段时期。育雏期的管理应注意饮水方法、开食、密度、温度、湿度、通风、光照、卫生等因素的控制。1蘸嘴与饮水雏鸡舍的温度较高,加上运输过程,雏鸡体内水分消耗很大,因此,雏鸡进舍后应立即蘸嘴、饮水。饮水方法如何,对雏鸡以后的生长发育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正>一饮水管理1蘸嘴蘸嘴的方法是手轻轻握住雏鸡,用拇指和食指固定鸡头部。让鸡喙浸于水中1~2次,注意不要将雏鸡的绒毛弄湿。2饮水第1次饮水应用温开水,在水中加入2%~5%的白糖或葡萄糖和0.05%~0.1%的维生素C。将饮水器均匀的摆放在育雏器上,水不要加得太多,少给勤添。饮水时要注意观察鸡群,蘸嘴后的雏鸡一  相似文献   

3.
1.开食过早,给料不间断,忽视饮水.雏鸡在孵化和运输过程中会出现一定的脱水现象,入舍后要有足够的饮水以保证体内的酸碱平衡,高质量的饮水同鸡的饲喂吲等重要,在高温季节,水还对鸡的体温调节起着很大的作用,也可通过饮水配合添加一些药物来预防疾病,可通过饮水免疫、消毒.开食过早会因饮水不足而出现代谢障碍和自体中毒,一般当鸡群中1/3的雏鸡有觅食行为时开食为好.  相似文献   

4.
由于影响雏鸡成活率的高低是由多方面因素决定的,所以,只有综合做好各个环节的工作,才能提高雏鸡的成活率,增加经济收入。 一、种蛋的选择 种蛋的品质对雏鸡的质量有很大影响。因为如果种蛋的品质较差,孵出的雏鸡就体质软弱,对外界环境的变化不能较好地适应,采食和饮水受到限制,  相似文献   

5.
雏鸡在到达鸡场入舍前,一般会有一段时间无法采食和饮水,这会对它们随后的生长发育产生不利影响。雏鸡出壳后尽早采食和饮水可以降低这种影响。本文详细分析了在雏鸡出壳后及运输时提供饲料和饮水对其生产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雏鸡发生“洗澡”现象的危害很大,容易出现受凉感冒、脐炎等症状,还会导致卵黄吸收减慢,出现弱雏,降低雏鸡成活率。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从孵化场到育雏场运输时间较长、舍温过低或过高、湿度过低、水线设置不当或质量较差等。应对的办法有:合理放雏并准备好充足的饮水,提前给雏鸡舍预温,调节温度和增加湿度,随时调节水线高度并维修饮水设施。  相似文献   

7.
<正>1教雏鸡学会饮水雏鸡入舍后,要安排足够的人员教雏鸡饮水。雏鸡刚进育雏室对环境不适应,不会饮水,放鸡时可逐只在水里沾一下喙,或是先抓几只雏鸡,把喙按入饮水器(见图1、图2)或接触到饮水乳头,这样反复2~3次便可学会饮水。这几只雏鸡学会后,其它的雏鸡很快都去模仿,不久即可全部学会饮水(见图3)。  相似文献   

8.
初生雏鸡从出推器拣出到售出,一般要经24-36小时才能送至饲养场饮水开食。这段时间暂时存放雏鸡的房间叫存雏室。雏鸡在存雏室的管理看似不重要,其实,它直接影响以后雏鸡的饮水、开食、长势和成活率。出壳过程耗费了雏鸡大量的水份、体力和精力,因此初生雏鸡身体非常虚弱,需要在舒适的环境中休息。加上出推器和存雏室的环境差异很大,给雏鸡带来了诸多不利,此时稍有刺激就能使之代谢受阻,生长停滞,诱发疾病。一.存雏室的温度存雏室内适当的温度能有效地提高雏鸡品质,给育雏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室温过高时,雏鸡张口呼吸来维持体…  相似文献   

9.
<正>饲养出一批品质优良的蛋鸡应该从雏鸡饲养就开始抓起,从雏鸡到育成鸡再到产蛋鸡,每一个环节的饲养方法都要有科学。从以下几方面介绍一下:1雏鸡的饲养管理1.1雏鸡的日常管理1.1.1饮水管理幼雏饮水的温度与舍温基本一致,对于长途运输或存放过长的雏鸡,应该在饮水中添加补液  相似文献   

10.
监测雏鸡母源抗体水平以确定最佳免疫日龄,通过饮水给予不同剂量的新城疫疫苗,对雏鸡进行免疫,免疫后监测雏鸡的抗体水平,并用强毒流行株进行攻毒以检测保护率,探讨饮水免疫在雏鸡首免中应用的可行性。结果发现,雏鸡母源抗体在9日龄达峰值,14日龄时低于4(log2),饮水法效果较滴鼻点眼法差。因此,鸡新城疫首次免疫不提倡采用饮水法。  相似文献   

11.
长途运输使雏鸡长时间处于缺水状态,若在运达目的地后立即给予大量饮水,雏鸡往往会因口渴而过量饮水,饮水过量则易导致雏鸡体内水和电解质代谢紊乱,从而引起鸡体不适,表现为精神沉郁,缩颈,翅下垂,呼吸困难,食欲减少甚至废绝,口流粘液,排出水样粪便,嗉囊膨大柔软且有液气感,严重者会突然倒地死亡。因此,给长途运输后的雏鸡饮水必须谨慎。正确的饮水方法是:雏鸡运到鸡场后,先休息一下,让其恢复疲劳,然后再给饮水,饮水量必须控制,以免雏鸡饮水过量。饮水器的数量要充足,以保证每只雏鸡都能饮到水,饮水器还应放得分散一些…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研究了安普雏鸡开口宝对肉雏鸡进行新城疫和法氏囊强毒攻毒后的免疫保护力和其在促进雏鸡生长上的作用,结果发现对照组经免疫攻毒后发病率达80%,而以0.033g/羽浓度饮水雏鸡开口宝的试验组1有轻微临床症状,发病率为20%;以0.050g/羽浓度饮水雏鸡开口宝的试验组2没有观察到明显临床症状;经过两天饮水开口宝后,试验组1完全恢复正常状态;经4d饮水雏鸡开口宝以后,试验组1和试验组2分别比对照组平均体重高2.19g和2.53g,平均增重高3.19g和1.48g;饮水雏鸡开口宝7d后,试验组1和试验组2分别比对照组平均体重高8.39g和6.00g,平均增重高出9.39和4.95g,并且随着饮水雏鸡开口宝天数越多,试验组平均体重和增重比对照组高出重量呈上升趋势。因此,雏鸡开口宝可显著提高雏鸡的免疫力和生长速度。  相似文献   

13.
11~3日龄1.1饮水水分占雏鸡身体的70%左右,存在于鸡体组织中。由于长途运输、排泄,加上育雏室温度高,很容易造成雏鸡脱水。因此,雏鸡接回后,应先给雏鸡饮水,2小时后开食。前7天采用21℃左右温开水,水中加入5%葡萄糖、电解多维、抗生素等。要有足够的水槽及饮水位置,防止水溢出后污染饲料。对饮水器周围污染的垫料要经常更换。1.2开食雏鸡饮水2小时后,开食给料。由于小鸡消化机能尚不健全,应喂给易消化的粉料,少喂勤添,昼  相似文献   

14.
我场经扩建改造后,采用了美国威尔(VAL)乳头式饮水系统。该产品设计合理,工艺先进。经过一个阶段的饲养使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使用过程中我们有以下体会: 1.雏鸡很容易适应。在将塔式自动饮水器改为乳头式饮水器之前,不少人对雏鸡能不能很快学会从乳头饮水抱有疑问,但经过使用观察,这种疑虑很快消失了。雏鸡入笼后,1日龄就有少部分雏鸡开始啄乳头饮水,1周后就能撤出小塔式饮水器,全部通过乳头饮水。对体质较差的鸡,可适当延长几天使用塔式饮水器。训练雏鸡从乳头饮水必须细致,具体做法是调低水压,用手触动乳头,使乳头饮水器上保持一滴水(VAL乳头饮水器性能很好,能使乳头上的水滴始  相似文献   

15.
马玉胜 《山东饲料》2005,(B08):42-42
所谓雏鸡脱水,本文是指小鸡从出壳后,在第一次饮水前,雏鸡已处于比较严重的缺水状态。致使育雏期内的前10d,导致雏鸡死亡率高。雏鹏脱水常导致育雏阶段雏鸡生长发育缓慢及死亡率高,脱水原因包括种蛋贮存期间失水过多、孵化过程失水过多、出壳后24h内甚至于48h内尚未得到饮水,但较常见的是雏鸡未及时进行饮水。防制雏鸡脱水的主要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正>(一)1~3日龄1.饮水。由于长途运输和排泄加上育雏室温度高,很易造成雏鸡脱水。因此,雏鸡接回后,应先给雏鸡饮水,2小时后开食。前7天采用21℃左右温开水,水中加入5%葡萄糖、电解多维、抗生素等,要有足够的水槽及饮水位置,防止水溢出污染饲料。对饮水器周围污染的垫料要经常更换。  相似文献   

17.
一、发病情况河北省邢台市大汪养殖场2002年6月15日引进肉雏鸡3000只,按常规饲养与免疫。饲养到10日龄时,禽主用庆大霉素给雏鸡饮水,以预防大肠杆菌病。开始按每只雏鸡500单位饮水,连用7天,但用该药饮水时还不断有病死鸡出现,认为用药量小,又接着加大用量,按每只雏鸡20000单位的庆大霉素给雏鸡饮水,第2天雏鸡死亡90多只,第3天死亡150多只。随后到我院来诊治,并请我们到现场诊断,剖检部分病死鸡,体内都有尿酸盐沉积物。经了解,诊断为长期过量应用庆大霉素造成的雏鸡中毒。二、临床症状患病雏鸡羽…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鹿泉市柴鸡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如何养好柴鸡,育雏是关键之一,那么为了提高雏鸡成活率,养殖户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饮水与开食雏鸡运回后应立即开始饮水,若经长途运输后的雏鸡,让雏鸡稍事休息后,即可给于饮水,饮水中应加入3%~5%的葡萄糖或雏鸡开口宝,连用7天,同时配以华天肠安饮水3~5天,促进卵黄吸收和防止细菌病的发生。开食一般在初饮后2~3小时,当有1/3的雏鸡开始有啄食行为即可开食。2温度温度的高低是看雏成活率高低的关健。必须给小鸡一个温暖的空间。让鸡在休息时感到很舒适,温度低时,小鸡尖叫,挤堆,靠近热源;温度高时,小鸡喘…  相似文献   

19.
将120只初生雏鸡随机分成3个处理组,每组40只,Ⅰ组为对照组,饮水中不添加维生素C,Ⅱ组、Ⅲ组饮水中分别添加0.5g/L、1g/L维生素C,以此来观察维生素C对雏鸡生长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饮水中添加0.5g/L维生素C对增加雏鸡体重以及提高雏鸡成活率、采食量、日增重均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开食时的饲喂、饮水方法合适与否,对雏鸡以后的生长发育有很大的影响。原因是孵化时与孵化后的营养摄取方法大不一样,孵化时利用蛋白,蛋黄作为营养源,孵化后从饲料中摄取营养。由于开食时营养摄取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