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柴胡汤出自《伤寒论》,药物组成有柴胡、黄芩、炙草、半夏、人参、生姜、大枣,功能是和解少证,主治伤寒之邪从太阳传少阳化热而引起的半表半里之证。适当进行药物加减应用此方于临床,收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少阳证病位在半表半里,其病因一是邪人肌表,未及时治疗。表邪未解而传人少阳经;二是外邪直中半表半里;三是里邪外出,阳明经病邪传人半表半里而致。当邪入少阳致使少阳机枢不利,正邪纷争,故见寒热往来、精神沉郁、食欲不振等。这些主证也是诊断少阳经病证的主要依据,现就临证体会分析浅述。  相似文献   

3.
小柴胡汤为治伤寒邪传少阳的代表方剂。随着药理研究的进展,本方的应用范围日益扩大,因其配伍谨严,具有和解表里、扶正祛邪、调畅气机之功效,无论外感内伤均可酌情使用。多年来笔者在临床和教学实践中,以此方为基础,随证加减,治疗牛患不明原因的高热3例、感冒15例、急性胃肠炎18例、泌尿系感染17例、产后发热9例,疗效显著,现予报道。  相似文献   

4.
<正>少阳证的病位在半表半里,当邪入少阳致使少阳机枢不利,正邪分争,故见寒热往来、精神沉郁、食欲不振等。这些主证也是诊断少阳经病证的主要依据,现就临证体会分析浅述。1少阳证的辨证1.1少阳证的主要证候:是寒热往来,精神沉郁,食欲不振等。因少阳证仍属外感表证的范畴,所以表证的共同主证是发热、恶寒、脉浮、舌苔薄白  相似文献   

5.
马少阳证1例     
少阳证属于东汉著明医学家张仲景创立的六经辩证体系中的一种证候。在《伤寒论》中有证有方,一直沿用至今。然而在家畜的外感病中是否也有少阳证,还未得到临床验证。最近收治了一匹病马,其临床表现具有少阳证的基本征候,应用小柴胡汤治疗也获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和解法即八法中的和法,其方剂用于伤寒邪在半表半里的少阳之证。在内伤杂病中如辨证准确,亦可得心应手,广泛应用。和解剂最早始于仲景《伤寒论·辨少阳病脉证并治》264条“少阳中风……不可吐下”和265条“少阳不可发汗。”成无已在《伤寒明理论》中指出:“伤寒邪在表者,必渍形以为汗;邪气在里者,必荡涤以为  相似文献   

7.
黄牛外感病为常见多发病,外感病表征不解误治常会发生变证,从而使病情发生复杂变化.笔者在基层乡站及县兽医站从事兽医临床工作多年,仔细研读仲景伤寒,认真总结经验,对黄牛外感变证的治疗,往往从少阳人手,以和解之剂为基础加减变通,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8.
中兽医和解法也称和法,是中兽医药物治疗的基本方法之一。“寒热并见者,寒热并进;表里兼有者,表里兼顾。”这说明所谓的和法。它是运用药物的疏通、和解作用,以调整体内外及脏腑之间的协调关系,达到祛邪扶正的一种治疗方法。主要应用于少阳病、脏腑气血不和等。其代表方剂为小柴胡汤,此外大柴胡汤、半夏泻心汤等和解之剂也常应用于兽医临床。  相似文献   

9.
笔者在基层乡站及县兽医站从事兽医临床工作多年,对黄牛外感变证的治疗,往往从少阳入手,以和解之剂为基础,加减变通,灵活运用,疗效甚好.八年来,共收治黄牛外感变证1 000余例,多数一、两剂获愈,疗程短,治愈率高.现将中兽医和解法在黄牛外感变证中运用的肤浅认识及积累的典型病例,整理成文,以求同行指正.  相似文献   

10.
<正>小柴胡汤方出中医名著《伤寒论》,为东汉名医张仲景所创、临床应用方证对应,疗效显著,故一直沿用至今。笔者从事兽医临床工作三十载,辨证变通应用小柴胡汤治疗家畜各类疾病千余例,随证施治,活用古方,屡用屡验,深有心得体会。1组方特点小柴胡汤由柴胡、黄芩、人参、半夏、炙甘草、生姜、大枣等诸药组合成方,具有和解少阳枢机之功。方中柴胡气质轻清,味苦微寒,可疏解少阳;黄芩苦寒,气味较重,清泄邪热,可使少阳胆俯邪热内消。柴芩合用,外透内泻,可以疏解少阳半表  相似文献   

11.
风池穴的蜂针临床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风池(GB20)穴位于头的后枕部,属足少阳胆经的经穴,为足少阳胆经与手少阳三焦经、阳维脉之会,据《难经》曰又为阳跷之会,是临床最常用的穴位之一。出自《灵枢.热病》篇,别名热府,该穴在头项侧,头枕后下陷处,凹陷如“池”,是风邪易侵之处,也是治疗风证之要穴,故名。1经穴定位风池穴在后头项部,当头枕骨下,平风府穴(入后发际正中上1寸),在两条大筋外缘陷窝中(即斜方肌上端和胸锁乳突肌之间凹陷中),相当于耳垂齐平处。另一取法:在头后枕内下与乳突下缘相平,项肌隆起外侧缘凹陷处,对称两边,发际上一横指,脊椎外侧,手指揉捏易有酸胀与疼痛感。或…  相似文献   

12.
家畜便秘是温热之邪侵害阳明腑所致临床常见证,外感、内伤都能引起该患.<伤寒论>虽云,三阳(即太阳、阳明、少阳)病多属热证、实证,概为阳证.而中兽医临床上,阳明腑温病便秘多属半虚半实之证.<温病条辨>讲:"阳明温病不大便,不外热结、液干二途,必先辨明而施治之."然在临床上又不乏医者不究机理,一概当作实证以承气之法寒下之,以致液亏津涸而亡,造成人为之损失.笔者现就对家畜阳明腑温病便秘(除太阳阳明合病、三阳合病并而重证在表者)的认识与治疗体会作一简述,敬请斧正.  相似文献   

13.
家畜感冒初起,失治误治,致使邪入少阳者临床多见.一般经小柴胡汤治后皆可痊愈,但仍有不少患畜迁延不逾.近10年来,笔者采用自拟清感汤治疗少阳证日久不愈者,效果颇佳,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家畜外感一症,是由于六淫之气侵犯畜体,正气与病邪在体内进行剧烈斗争,引起机体阴阳,气血、脏腑机能失调为主的一种疾病,在以六经论证的过程中,临床以太阳、阳明、少阳三阳证最为多见,而三阴证较少,其中少阴、厥阴证,例数更少.  相似文献   

15.
家畜外感一症,是由于六淫之气侵犯畜体,正气与病邪在体内进行剧烈斗争,引起机体阴阳、气血、脏腑机能失调为主的一种疾病,在以六经论证的过程中,临床以太阳、阳明、少阳三阳证最为多见,而三阴证较少,其中少阴、厥阴证,例数更少。现将三阳证的部分症型的辩证施治,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阳明之腑,乃阳明胃及阳明大肠也".家畜阳明腑温病是以大便秘结为主要症状的临床常见病,外感、内伤均能引起该患.<伤寒论>云:"三阳(即太阳、阳明、少阳)病多属热证、实证,概为阳证".而在中兽医临床上,阳明腑温病多属半虚半实之证.<温病条辨>说:"阳明温病不大便,不外热结、液干二途,必先辨明而施治之".然在临床上又不乏医者不究机理,一概当作实证以承气之法寒下之,以致液亏津涸而亡.笔者现就对家畜阳明腑温病(除太阳阳明合病,三阳合病、太阳阳明并病而重证在表者)的认识与治疗体会作一简述,敬请斧正.  相似文献   

17.
和解方剂是由疏通、调和药物为主组成的,具有调畅气机、和解少阳、调和脏腑、调和营卫气血等作用,用于治疗邪在少阳之半表半里及肝脾、肠胃、营卫不和等病证。属于治疗八法中的“和法”。邪在少阳半表半里者,治宜和解少阳;肝脾失调者,治宜调和肝脾;胆胃不和者,治宜调和胆胃;肠胃不和者,治宜调和肠胃;营卫不和者,治宜调和营卫。因此,和解剂可分为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胆胃、调和肠胃、调和营卫5类。(一)和解少阳剂和解少阳的方剂,  相似文献   

18.
牛湿热证是春夏季的常发病,几年来在兽医临床上笔者应用《温病学》的理、法、方、药辨证施治,取得一定的效果。现将治疗体会报道如下:1发病机理湿为阴邪,其性腻滞,易阻滞气机,损伤阳气。湿邪为患,首困脾阳,致使脾阳不振,运化无力使患畜食欲减退或废绝,肠鸣泄泻。热为阳邪,其性炎热,春夏之交,阳热之气下降,土之湿气上腾,湿热相合,充斥畜体,由表传里,湿热内蕴,以致患畜拘急,低头难行。湿热之邪由脾传肺,肺病及肾。脾主运化,肺主肃降,肾司气化,三脏失调,致患畜肠鸣,便秘或泄泻呼吸粗厉,尿少而赤。2临床症状患畜由…  相似文献   

19.
本文所述的“二阳并病”是指六经辨证中少阳证和阳明证的并证。笔者通过近十年的临床观察,少阳、阳明并病在家畜疾病上极为多见,但在古今有关兽医资料中报道甚少,现将个人在临床上诊治“二阳并病”的点滴体会叙述于后,供同道参考。(一)主症皮温不整,寒热往来(寒来时腰弓、毛乍、耳鼻凉,热来时耳鼻转温,精神似有好转),舌苔薄白或微黄,口  相似文献   

20.
在兽医临床上,家畜三阳、三阴各经证候单独出现或两经传变者多见,而三阳并病或三阴并病则少见。笔者偶遇一例,其病程长,病势重。依《伤寒论》太阳、阳明、少阳先后受邪传经为三阳并病的理论辨治,重病得救。病例 1985年9月4日,新堡村李某的一头母犏牛,因遭大雨浇淋,患病已20余天,曾按感冒肌注30%安乃近20毫升,服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