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甘蔗目标产量优化农艺措施推荐及函数模型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五因子二次旋转组合回归设计,对旱地蔗区影响甘蔗产量的下芽量、行距及氮、磷、钾肥的用量进行了定量研究,建立了甘蔗产量的函数模型,通过模型解析选优,得出不同目标产量水平的农艺措施组合方案,不同条件的旱地蔗寻优组合,各变量对甘蔗产量的影响程度,效应作用顺序:下芽量(X1)〉氮肥(X3)〉磷肥(X4)〉行距(X2)〉钾肥(X5),以及两因子之间的一级交互作用。为提高滇西旱地甘蔗生产水平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采用三因子五水平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的方法,对影响江苏淮北地区杂交棉皮棉产量的人为可控因子中的移栽密度、钾肥用量和缩节胺用量三个因子进行了研究。通过建立的数学模型,明确了对产量影响的主次顺序为:密度>钾肥>化控,并得到了1900~2000kg·hm-2产量水平的栽培措施组合:移栽密度344万株·hm-2,氯化钾用量2229kg·hm-2,缩节胺用量4845g·hm-2。  相似文献   

3.
《中国茶叶》2009,(5):41-41
测定记录了春茶生产期间18个小气候因子及每天的茶叶产量,应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建立了春茶产量与小气候因子的同归模型,并对茶树生长的小气候因子进行了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以找出决定春茶产量的小气候因子及其组合。结果表明,春茶产量与大多数小气候因子间具有显著的线性回归关系,可以此对春茶产量进行预测预报。  相似文献   

4.
几种化学物质对马铃薯微型薯形成及其经济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微型薯形成机理研究过程中,选择5种化学物质在矿物质营养,激素控制,有机物输导等方面进行了正交组合试验,结果表明;对微型薯形成经济产量的影响作用主次顺序为:膨大素-硼酸-B9-KH2POI4-维它尔营养液。F测验膨大素水平间差异极显,H3BO4,B9等表现差异显,KH2PO4与维它尔营养液水平间无差异,最优作用组合为:每平米单位面积叶面喷施,膨大素200,g/1+H3BO4 30mg/l=B9  相似文献   

5.
对31个苎麻组合(品种)的5个产量构成因素作成份和聚类分析有3个主成份对变量的贡献达87.27%。31个组合(品种)被分为5类,组合,品种以及高产优质组合均可通过聚类分析相互分组。产量构成因素可归纳为单蔸生产力,出麻率和皮厚因子。主成份和聚类分析可为杂交亲本选配和组合筛选提供较为客观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超级稻特优627多因素综合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特优627组合为供试材料,采用五元二次正交旋转回归组合设计方法,选择播种量、移栽期、插植密度、施氮量和施钾量等5个可控因子进行高产栽培模式研究试验,经过对单位面积产量与5因子间的数学模型分析,得出该组合欲夺取610kg/667m^2的产量,其优化农业组合方案为:播种量50~60kg/667m^2,5月8-10日移栽、插植密度1万~1.2万丛/667m^2,施纯氮10~12kg/667m^2为宜,即总的高产栽培原则是适当稀植、中等氮肥水平、多施钾肥。  相似文献   

7.
湘春豆18号综合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五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湘春豆18号密度(x1)、苗前期追施复合肥(x2)、苗后期追施尿素(x3)三个主要栽培因子与大豆产量的关系。通过田间试验测定参数,建立了产量数学模型。对模型进行解析得出主因子、以及主因子互作与产量的关系;提出了中上肥力水平的红壤旱土单产2700~3450kg/hm2的优化农艺模式,为指导生产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8.
京福1优527是福建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育成的强优势新组合,为了提供其大面积生产的高产栽培技术,开展了试验。结果表明:处理因子1(密度)和处理因子2(N肥)三水平问差异不显著,处理因子3(P肥)和处理因子4(K肥)三水平间差异达显著;处理间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处理2即密度20cm×23cm、施N10kg/667m^2、P2O5 6kg/667m^2、K2O 10kg/667m^2条件下,产量最高。京福1优527大面积生产,宜用处理2的栽培方案。  相似文献   

9.
赵继献  王华  任廷波 《作物研究》2002,16(3):126-129
运用五元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 ,研究了播期、密度、施氮量、施磷量、施钾量对甘蓝型杂交油菜二次分枝产量、二次分枝数、二次分枝角果数的影响。结果表明 ,5个栽培因子与 3个目标性状间不存在多因子的数学关系。分析各单因子对目标性状的影响发现 ,播期和施磷量对二次分枝产量的影响分别达到极显著和显著水平 ,密度和施氮量对二次分枝数的影响分别达到极显著和显著水平 ,各因子对二次分枝角果数的影响未达到显著水平。二次分枝角果数与二次分枝数间 ,二次分枝产量与二次分枝数、二次分枝角果数间 ,群体产量与二次分枝角果数、二次分枝产量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采用三因子五水平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的方法,对影响江苏淮北地区杂交棉皮棉产量的人为可控因子中的移栽密度,钾肥用量和缩节胺用量三个因子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大田生产条件下比较了重穗型亚种间组合K17A/N45与汕优63产量及干物质生产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两个组合生育期相当,K17A/习量为每公顷8.3吨,比汕优63增产9.2%;在最高分蘖期和成熟期茎叶干物质积累明显高于汕优63,而抽期叶鞘干物质积累量明显你于对照。两组合抽期贮藏物质对产量的贡献分别为28.3%和39.4%,K17A/N45属后期干物质积累型。汕优63抽前后的干物质积累对产量的  相似文献   

12.
许多研究发现小麦株高与产量呈正相关。半矮化基因的引入,改变了这种相关关系、既提了产量,也降低了株高。为了探明在没有半矮化基因的时候,或者引用了半矮化优势的情况下小麦株高与产量的正。相关关系,提出了一种高秆半矮化类型的选择策略、本研究的目的就是通过对高秆半矮化品系与低秆半矮化品系产量潜力的比较,评价在春小麦上提出的这种选择模式。将随机衍生自4个组合的半矮化品系,按株高分为高秆组和低秆组。1986—1988年,在明尼苏达州的5种环境下对一些品系进行试验。所有组合的两组之间,所造性状(株高)均有差异。组合1、2和3,无论在同一环境内还是在不同环境间,高秆品系组与低秆品系组的产量均不存在差异。组合4的高秆品系组在两种较高的产量环境和所有环境中,产量均比矮秆品系的高。组合1和4的高秆品系抽穗较晚。性状间的相关一般不显著。在4个杂交组合中,有3个组合相关程度较低。这表明,在春小麦种质中,没有找到有力的证据来支持高秆矮化选择模式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冲泡水温和时间对高级绿茶滋味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高级绿茶的形状类型、冲泡水温和时间三因素进行重复正交试验和数理统计结果表明:采用3g茶样150ml水杯泡法,高级绿茶的冲泡条件与滋味评分呈二元二次曲线关系,其最佳冲泡条件组合为93℃、3.0min。其中:烘炒类型(扁条或卷曲形)的最佳冲泡组合为85℃,3.5min;全烘类型(条形或朵形)为100℃、2.8min。冲泡水温间和时间间存在显著差异,二因子互作效应达极显著水平,说明不同水温下对时间的要求不尽一致,即:若水温为85℃,冲泡时间则以4min最佳;若水温为100℃,时间则以2min为宜;若水温为70℃,冲泡时间则需要4—6min。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6个陆地棉常规亲本及3份典型柱头外露种质系9个主要经济性状的配合力。结果表明,一般配合力陆地棉常规亲本以石711选(产量性状方面);冀8·中2108选系(品质性状方面)较好;柱头外露种质系以92-42和92-47(分别在产量和品质性状方面)较好。特殊配合力上,4个组合在产量性状方面均为正值;3组合在品质性状方面均为正值。不同性状间特殊配合力效应值存在着相关性,据此可进行间接选择。  相似文献   

15.
对大豆3个不同组合类型5个杂交组合的F2群体主要性状遗传力、遗传变异系数、遗传进度进行估算分析,结果表明这些遗传参数因性状、组合的不同而有明显差异。凡亲本含有野生亲缘、性状差异大的组合,类型间、性状间F2遗传力有较大差异,性状变异幅度增大,相对遗传进度也较大,选择有效。因此,种间创新种质将成为提高育成品种水平的新骨干亲本。  相似文献   

16.
大豆高产高效施肥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最优回归设计,研究了氮、磷、钾肥3个因子对大豆产量的影响,建立了大豆产量形成的数学模型,获得了大豆亩产>230公斤、亩净产值>380元的优化施肥方案。3个因子对大豆产量的影响顺序:磷肥>氮肥>钾肥.  相似文献   

17.
本文用通径分析,主成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长江流域近年选育的16个早籼良种主要性状的分析结果表明:1.产量和产量性状间存在极复杂的相关关系,以穗长,千粒重,穗着粒数和有效穗对产量的直接作用较大;2.按累积贡献率≥85%,确定了粒数因子,穗数因子,粒重因子和结实率因子四个主成分,以粒数因子的贡献率最大,为38.6%,3.16个早籼良种按遗传距离可分为三类,4.增大穗子和增加粒重是早籼品种进一步高产的主  相似文献   

18.
鄂棉18产量构成因子分析及高产栽培方向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1990~1991年湖北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及本所棉花高产栽培试验资料,应用偏相关及多元回归分析了鄂棉18的产量与产量构成因子的关系,并用通径分析法计算了影响产量的三个主导因子(密度、单株铃数及铃重)对产量的各自作用。结果表明,鄂棉18产量构成四因子与产量间,有着极显著的正负相关关系,可用多元回归方程表示为:y=-4781.6427+29.0381x1+57.6133x2+443.2734x3+37.1457x4(R=0.8569**),最优回归方程为:y=-3421.4094+30.7025x1+57.42x2+469.8071x3(R=0.8340**);影响棉花产量三个主导因子对产量的直接作用为:棉铃数(0.7226)>密度(0.5903)>铃重(0.5154)。因此,鄂棉18的高产栽培应在合理密植的基础上,以力争单株铃数兼顾铃重为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19.
本文于1988~1990年采用五因素五水平二次正交旋转回归设计的方法,对影响淮北地区麦套棉花产量和效益的人为可控因子中的施纯N量、P2O5量、K2O量、密度、化控5个因子进行了研究。通过建立的数学模型,明确了对产量和效益影响的主次顺序为:密度>氮肥>钾肥>化控>磷肥,并得到了达到最高产量和效益的最佳组合方案:每公顷施纯N180~195kg,P2O530~60kg,K2O150~165kg,移栽密度5.25万~5.51万株/hm2,缩节安用量30~45g,于盛蕾期、盛花期或封顶时化调2~3次。为生产上制定技术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两系法品种间和亚种间杂种优势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通过时24个两系法籼粳亚种间组合、10个品种间组合杂种一代优势的比较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亚种间杂种一代单株粒重优势明显大于品种间杂种一代;(2)品种间杂种一代主要靠穗数和粒数增加而增产,亚种间杂种一代主要靠粒数和千粒重增加而增产;(3)亚种间杂种一代株高优势明显大于品种间杂种一代,但株高在一定范围内(104.3±9.18)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4)亚种间杂种一代抽穗日数优势指数与品种间杂种一代没有显著差异,说明选择合适父母本,可配组出生育期适宜的亚种间组合;(5)亚种间杂种一代结实率和充实系数的平均数、优势指数均与品种间杂种一代没有显著差异,表明在广亲和基因参与下,父本充实系数正常时,亚种间杂种一代的结实率和充实度完全可达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