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腺胃炎及肌胃糜烂是一种以鸡生长不良、消瘦、整齐度差,腺胃肿大如乳白色球状,腺胃黏膜溃疡、脱落、肌胃糜烂为主要特征的禽病,发病鸡群病死率可达30%~50%,并且病程长,死淘率高,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2.
据估计,全球的肉鸡、种鸡和蛋鸡中,解剖后发现患有腺胃和肌胃糜烂的比例高达15%-20%。糜烂的后果不容小觑:腺胃和肌胃是主要的消化器官,病变使消化过程变得非常疼痛,采食下降。生长缓慢。  相似文献   

3.
鸡腺胃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简称腺胃传支,是一种由新冠状病毒引起的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新型传染病。此病只是个别零星发生。近几年,山于我县肉用鸡的迅速发展,本病呈逐年扩散流行趋势,发病率可达15%~80%,死亡率为10%~50%不等。给肉用鸡养殖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4.
近两年,在山东省、河北省沧州市、北京等地陆续发现了以腺胃肿胀为主要特征的腺胃型传染性支气管炎。该病在临床症状、病理剖检等方面和腺胃型马立克氏病极为相似,给诊断上带来一定困难。一般应从以下几方面加以鉴别。1 病原学 腺胃型传支为冠状病毒属,嗜腺胃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腺胃型马立克氏病是一种细胞结合性疱疹病毒。2 流行病学 腺胃型传支多发于20~80日龄的育成鸡,病死率在3%~9%之间。腺胃型马立克氏病多发于80~140日龄,发病率因鸡群注苗等不同差异很大,两者在其它日龄段也有发生。3 临床症状 腺…  相似文献   

5.
将枣庄地区分离到的腺胃型传支病毒与主要血清型的致病性大肠杆菌培养后灭活,按一定比例混合,加油佐剂乳化制成二联多价多乳剂来活苗,经检验合格后应用于生产,对腺胃型传支大肠杆菌病的预防保护率分别为96%,87%。  相似文献   

6.
腺胃肿大为鸡传染性腺胃炎的主要特征,我国多个地区有该病发生,本研究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采集于山东省青岛、枣庄、泰安等地区鸡传染性腺胃炎腺胃样品中的呼肠孤病毒抗原,结果上述地区检测阳性率分别在75%、60%、50%,表明上述地区发生的传染性腺胃炎病鸡腺胃中存在呼肠孤病毒。  相似文献   

7.
双峰驼胃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双峰驼胃分为前胃和皱胃。前胃分2室,第一室有前、后2个腺囊区,第二室只有1个腺囊区。胃壁由粘膜、粘膜下层、肌层和浆膜构成。3个腺囊区的结构类似,均由界限明显的有腺部和无腺部组成,有腺部的腺体类似牛、羊的贲门腺。第一室非腺囊区、贲门、第二室食道沟及3个腺囊区的无腺部结构类似,其粘膜上皮为复层扁平上皮,表层细胞角化。皱胃分贲门腺、胃底腺和幽门腺3个腺体区,与牛、羊相应的腺体类似  相似文献   

8.
今年以来,我省豫北、豫南一些养鸡场发生一种以不同品种的育成鸡以临床极度消瘦、有呼吸道症状,剖检腺胃肿大如球状为主要特征的接触性传染病。7月份以来,平顶山叶县某养鸡场饲养的伊利莎种鸡、罗曼蛋鸡共计万余只,分别于7O日龄和35日龄开始发病。发病率高,病程已近4O余天。主要临床表现为食欲减退,精神沉郁,生长缓慢,拉稀伴有呼吸道症状,后期极度消瘦,衰竭死亡,死亡率达15~20%。剖检主要症状:病鸡消瘦、气管有粘液,中后期出现本病特征性病变,腺胃显著肿大如球状,腺胃壁增厚,腺胃粘膜有出血和溃疡,腺胃乳头肿胀、出血,…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鸡腺胃糜烂病发病率较高,鸡腺胃糜烂症亦称腺胃腐蚀症、腺胃溃疡、黑色呕吐病、黑胃病,多发生于雏鸡,其特征是腺胃黏膜损伤,病变由轻度的表层腐烂到广泛的溃疡形成和出血,可造成大批死亡,对养禽业危害较大。  相似文献   

10.
北京白鸡5—18日龄胚胎消化器官的显微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组织学方法研究了孵化第5,9,12,18天鸡胚的胃、肠、肝、胰的显微结构,探讨了鸡胚胃、肠、肝、胰的形态发生。观察到腺胃粘膜深层的复管状腺比腺胃粘膜浅层和肌胃粘膜中的单管状腺结构复杂,肌胃的肌层比腺胃和肠管的肌层发达。诸如此类,器官中结构较复杂或较发达的部分需要较长的发育时间,往往发育较早;复腺的发育中先有腺管然后有腺管分支和腺泡;吞食蛋白羊水对消化器官的发育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自1995年以来,在江苏、山东、安徽、山西、北京、广东、四川、大连相继发现一种鸡腺胃病[1、2],疫区鸡群发病率为30%-50%,致死率为30%左右,20-100日龄鸡死亡率可达70%以上,病变以生长阻滞,腺胃肿大、出血,胸腺和法氏囊萎缩等为特征,常被误诊为马立克氏病、慢性新城疫或维生素E和硒缺乏症等。Goodwin[3]曾在自然病例的腺胃组织超薄切片中发现有病毒存在,并首次提出了传染性病毒性腺胃炎的概念,但病毒分离未获成功。1996年王永坤等[4]首次分离出病毒并鉴定后,将病名定为“鸡传染性腺…  相似文献   

12.
一、发病情况黑龙江省红兴隆地区某个体养鸡户从当地孵化厂购入的乌鸡雏,于20~50日龄时发生一种以腺胃肿大为特征的疾病,发病率为5%,死亡率为23%。二、临诊病状与病理变化病鸡精神委顿,不吃不饮,躯体消瘦,体重明显减轻,羽毛松乱,翅下垂。触摸病死鸡,发现其嗉囊无食物。对病死鸡进行尸体剖检,主要病变为腺胃明显肿大呈球形,切开胃壁有明显增厚现象,腺胃乳头肿大并充血,浆膜有大小不等的灰白色硬斑块。小肠内容物为水和气泡。肌肉有萎缩现象,颜色变浅,其他脏器变化不明显。三、实验室诊断1血清学试验用8%的氯化钠溶液…  相似文献   

13.
鸡腺胃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实验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疑似鸡腺胃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鸡的腺胃组织匀浆,经除菌处理,人工接种健康雏鸡,出现典型症状,继而死亡。对人工感染病例进行了系统的病理学观察。人工感染病例和自然病例的病理变化基本相同,其主要眼观病理变化为腺胃显著肿大、出血;主要组织学变化为腺胃粘膜充血、出血、炎性水肿和浅层坏死。从自然病例和人工发病病例腺胃中均可分离到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相似文献   

14.
王轮  王飞 《畜牧兽医学报》1996,27(3):231-236
本工作研究了鸡肌胃以上消化道(包括肌胃)的电活动规律。结果表明:肌胃、腺胃禁食时有自发性肌电发放,而不由食道、嗉囊所引发。食道、嗉囊肌电发放与摄食、饮水、排空有关。肌、腺胃在肌电发放时序关系上肌胃人无于腺胃(与解剖构造顺序不同)。由此认为:肌、腺胃肌电自发放由肌胃引发,起着启动的主导作用。肌、腺胃肌电峰电簇频率量呈1:1的关系。摄食、饮水时两者肌电活动增强,停食后活动减弱,这是综合调节机制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自1996年以来,在江苏、山东和浙江等许多省IB免疫鸡群中发生了与腺胃病变有关的传染病,发病日龄在21~90日龄左右,病鸡极度消瘦、呼吸困难、拉稀并发生死亡,以腺胃肿大如球状,腺胃壁增厚,腺胃黏膜出血、溃疡,胰腺肿大、出血为主要病理特征,发病率可达100%,死亡率为3%~95%不等,给养鸡户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本文对山东泰安某地区自然发病的鸡群进行了病原分离,并对该病原的一些特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6.
夏兰 《动物保健》2010,(2):52-52
鸡腺胃型传染性支气管炎是一种由新冠状病毒引起的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新型传染病,简称腺胃传支。近几年,由于养鸡业的迅速发展,本病呈逐年扩散流行趋势,发病率可达100%,死亡率为3%~95%,给养鸡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7.
夏兰 《兽医导刊》2010,(2):52-52
鸡腺胃型传染性支气管炎是一种由新冠状病毒引起的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新型传染病,简称腺胃传支。近几年,由于养鸡业的迅速发展,本病呈逐年扩散流行趋势,发病率可达100%,死亡率为3%~95%,给养鸡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8.
1.禽实则一胃论。两胃其实是解剖学名称,功能实一胃!鸡表面虽有两胃,其实则是西医解剖学分论,中医看来实则是一也;为何?因为腺胃可以看做,是单胃动物化学性消化方式的一部分;肌胃可以看成是单胃动物物理性消化的一部分。如此,二胃合一来看免误入歧途,岂不快哉!(肌胃与腺胃是西医解剖学说法,我们讲的是中医辨证功能性结合说法,因为更加好理解,个人观点),如果机械分开来看肌胃与腺胃诊断,有失中医整体论观点(把二胃当成一胃看,肌胃与腺胃看做是功能的不同)。  相似文献   

19.
鸡腺胃炎     
鸡的腺胃由许多小叶构成,每个小叶包含若干具有分泌功能的复管腺。腺体分泌的盐酸和胃蛋白酶原通过导管释放到腺胃腔,与食物混合后参与其消化。因此,鸡的腺胃相当于哺乳动物的真胃。许多疾病可以破坏腺胃分泌细胞和肌肉层,导致食物消化与传输障碍。  一.诱发因素  腺胃炎的诱发因素包括非传染性和传染性两类。非传染性因素常导致腺胃壁水肿、扩张,多见于饲喂低纤维日粮的鸡群。患脂肪肝鸡只腺细胞内出现脂肪沉积。饥饿、脱水等因素所致瘦弱鸡只,腺胃黏膜常出现弥散性出血或斑状出血。磺胺类药物中毒病例可见腺胃、肠道、肌肉等部…  相似文献   

20.
近两年来,鸡腺胃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以下简称腺胃型支气)在河南省西华县内逐渐增多,2010年6月份以来,该病与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混合感染的现象时有发生,笔者根据多年来的诊疗经验对该病的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治愈率达95%以上,现将本人的诊治体会总结如下,供广大养殖同仁参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